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腊月,到肥度村做客

更新时间:2016-07-05

肥度,是大理州巍山县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的一个普通彝人村庄,共有70户299人,迄今为止,保留着较好的民风民俗传统和习惯。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全山寨最开心的人要数彝族汉子闭兆荣了,他远在昆明工作的女儿闭金园今天成亲,而招来的女婿,来自遥远的昆明富民。整个村庄的人,都聚在闭兆荣喜气洋洋的农家小院里做客。

汽车翻过高高的分水岭垭口,顺着弯弯曲曲的歪角河西行三四公里,便看到半山腰挂着一个小小的寨子。抬头远眺,蓝天如洗,白云飘飘,冬天的彝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萧索,常绿的乔木不曾脱下青翠的外衣,只是在季节的寒风里稍显苍黄;房前屋后,经霜的柿子树上金黄金黄的柿子像一团团火,热烈得能让人的心都燃烧起来。

这场喜事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有50多位来自上海、重庆、昆明等地的特殊“客人”,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摄影爱好者,而带他们前来“做客”的小伙子叫韩勇林。

小韩是四川广元人,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巍山,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古朴安宁的小城。6年多来,喜欢摄影的他,几乎跑遍了巍山的山山水水,拍摄了许多关于巍山风土人情、文物古建及自然风光的精美图片,在“巍山摄影之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义务充当起了巍山的外宣使者。就在去年10月底,他一个人扛着照相机到马鞍山肥度,拍摄“巍山人的一天”,并和当地许多村民交上了朋友,闭兆荣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小韩拍摄了许多古村落、火炕床以及村民生活劳作的图片,但又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在与闭兆荣的闲谈中,当知道他的女儿要成亲时,小韩终于豁然开朗了,就决定拍彝族的婚礼!

平台和终端需要保证单设备指令的时序性,即当先下发开灯,再下发关灯时,路灯收到的指令也应先为开,后为关。需要保证一组路灯的状态,即一组路灯同时开时,不能有的路灯收到开的指令,有的路灯收到关的指令。

顺着一股炊烟的指向,我们走进一个老院子,这个依山而建的院落,正房的走廊甚高,走廊高了,在院子里觅食的鸡们飞不上来,人和鸡就各有属于自己的领地。主人家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两个年轻人正在写着对联,细看内容,大红的纸上写的竟是给先人立碑的内容。交谈之中,才知主人叫闭添祥,10多年前,父母去世,由于家庭困难,下葬时只修了简单的土坟,现在随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才决定在当天给老人修坟立碑。在当地村民看来,给先人立碑就如今人建房,是大喜之事,所以要用红红的对联把整个院落点缀得喜气洋洋。

当时的我,对于图书分类编目一无所知。无奈之下,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俄文编目手册》和《图书分类法》,在家里整整啃了两天。元旦后一上班,我就按照书上阐述的分类原则和图书著录格式,着手俄文图书的分编工作。同时向其他同志学习打蜡纸、油印卡片的方法和技巧。经过一年的边学边做,我慢慢忘却了走下三尺讲台的“失落感”,渐渐适应并爱上了图书编目工作。第二年我就被评上了校先进工作者,并在《图书情报工作》期刊上先后发表了《全苏科技情报中心现状》和《苏联科学院图书馆现状》两篇文章。撰写文章使我认识到了图书情报工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只要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在图书馆工作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由此看来,肥度女人一生似乎都是在飞针走线中度过。

闭兆荣的家在山脚,与肥度老村子有一定距离。因为是招女婿,活动就在接女婿的欢声笑语中开始。肥度村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彝族传统的婚礼习俗,比如提亲、合八字、献酒、迎亲等等……当然,肥度村的婚礼又有自己的特点,据说,当地的每个姑娘结婚前都得备上好几套衣裳、几十双绣花鞋,这些刺绣大部分都出自母亲和亲戚女人之手,临近结婚时常常得熬夜赶制,一个人忙不过来,亲戚家的女人们都过来帮忙。

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用x2检验,组间或组内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当然,在整个婚礼的始终,打歌是少不了的:打着歌把新人迎进门,打着歌举行箐火晚会,打着歌把客人送出门……“打歌”彝语称“阿克”,是彝族地区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历史久远的一个民间歌舞。据在乡政府工作的肥度村人闭光贵介绍,肥度村的打歌队,在传承了马鞍山三胜地区彝族传统打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婚庆、寿宴、迁喜等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彝族文化的多彩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给传统的彝族打歌赋予了新的内涵,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彝族文化。这支农村义务传队能结合不同的喜庆场景,自编自唱自舞,词曲因景而异,唱腔圆润优美,舞姿多彩多样。

将女婿接进门,新郎新娘向长辈敬了喜酒,就到了午饭时间。饭桌上,传达彝家人豪爽性格的是一个“大”字:大块大块的鸡肉干炒了装在大钵头里,带皮的肥肉切成酒杯大的一块块,这些肉看看就过瘾。彝家人不善于甜言蜜语,喜欢用大块的肉来招待客人,表达对客人实心实意的欢迎。彝家人的饭桌上,酒是少不了的,端起一碗主人珍藏了四年多的米酒,村里的打歌队随唱着彝族敬酒歌来敬酒了:“不嫌千里来这里,不畏路难到这里,满山花儿为你开,彝家美酒等你喝。”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Timmons)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应该着眼于未来几代人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协同作为一种理论或手段,其目的也是取得创新,两者有共通之处。将协同创新理论运用于指导创业教育,是对高校协同创新战略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必将对现有创业教育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作为创业教育主体,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紧密围绕创业教育基础性目标、认知情感性目标和创业实践能力目标三层次目标顶层设计创业教育协同体系,并扎实推进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的落实工作,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高等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本总量提升。

午饭过后,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驱车前往肥度老村子。整个村庄坐落在一个小山坳里,所有的房屋都依山势而建,面南座北。由于村里有人家办客,所有的人都去帮忙祝贺,村子里很多人家的大门都紧闭着,偶有一只小狗把头从门洞里伸出,好奇地看着我们这群外乡人“汪汪”直叫。房前屋后都是大片大片的核桃树和梅树,核桃还未抽芽,梅树却已花蕾重重,有几枝已在阳光下灿然开放,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些许生气。

而外地的许多摄影爱好者,在微信上看到了小韩去年拍摄的图片,又听说可以参加原汁原味的彝族婚礼,都踊跃报名要参加,于是就有了这次特殊的 “发现彝乡醉美风情,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摄影采风活动。

彝家火塘

农家院里,随处可见大堆大堆丰收的玉米,黑黑的屋檐下,挂着刚腌制好的腊肉和香肠。在这个失去炊烟的时代,火塘却永远是彝家山寨厨房的主角,穿着漂亮彝族服饰的妇人们忙着在火塘边做饭。虽说如今科技已经普及到了厨房,可是,在彝家山寨,烧水、炒菜、做饭仍然离不开火塘,好像几千年的生活模式从来如此,大有而且永远如此的感觉。彝家山寨里厨房里不乏灶头,电饭煲、电磁炉,可这些东西就像是为了证明“我家也有”一样,大多是摆设,并不发挥实际功能。或许,是因为彝家人特别崇拜火,迷恋火苗变化多端的身影,迷恋炊烟的袅袅,迷恋火的温暖诗意吧!

盘桓半日,我们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人生多有不舍,只是,春风杨柳离别路,毕竟车船留不住。

离别之际,我们在村支书的口中,知道了“肥度”这个彝族村名,意思是缺水的地方。然而,喝着水笼头里淌出的清清的自来水,看着细水潺潺的歪角河,听着村民欢快的踏歌声……我知道,这个村名,既是对过去贫穷生活内涵的一种纪念,而它必将同彝家人慢慢富足起来的日子一道,渐渐在改变着它的外延意义。

明年腊月,当洁白的梅花开遍肥度村的房前屋后,我还想来这里做客。我想,那必定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子。

陆向荣
《大理文化》 2018年第05期
《大理文化》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