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华北平原某油田采油井密集区水土污染特征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华北平原某油田近三十年的油气开发,试油、洗井、油井大修、堵水、松泵、下泵等井下作业和油气集输、油箱或其它运输工具的渗漏以及地下储油罐的泄漏,都会造成油类经包气带土层进人地下水中,危害地下水和土壤资源。石油烃中含有多种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化学物质,最常见的为苯系物(BTEX),即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混合物,其中苯和甲苯是致癌物质[1]。为查明油田采油井密集区的采油场地、输油管线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地质大调查项目,进行了相关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海拔高程48.5~63.0 m,西南高,东北低,坡降为0.34‰。根据成因类型和形态,地貌可分为现代黄河滩地、黄河泛流平地、黄河故道高地、决口扇形地等四种1类型。区内500 m范围内沉积了巨厚松散地层,为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条件,划分为浅层、深层(第2、第3组承压含水岩组)。结合本次研究对象为浅层地下水,现主要介绍浅层含水层组。

浅层含水岩组主要由全新统及上更新统两个岩组组成,底板埋深93~140 m。浅层地下水总体径流方向为NNW,以丰收渠为界,丰收渠以东地下水总体流向向北,水力坡度0.4‰~1.2‰;丰收渠以西,南部总体流向向西,水力坡度0.6‰~3.1‰;北部总体流向偏向西北,部分排入金堤河,水力坡度0.4‰~0.8‰。水化学类型分布有HCO3型、HCO3·Cl(HCO3·SO4)型、SO4·Cl(Cl·SO4)型。

区内出露地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黄河冲积物(Qhal),耕植层土壤主要为砂质潮土,它是发育在黄土性河流沉积物母质上,经地下水参与成土过程,在旱耕熟化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成土过程受水流分选作用影响,因沉积时期不同质地层次排列也有不同。

1.2.1 抗肿瘤植物类中药 人工检索《中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和《中药学》(第4版)收载的品种,纳入明确标注有抗肿瘤或免疫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品种,包括植物和大型真菌。共检索得到抗肿瘤植物类中药166种。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孕妇患有急慢性疾病或者引起妊娠并发症的时候,容易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高危妊娠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能分析妊娠结局[1]。在本文中,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危妊娠子宫螺旋动脉血参数测定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2]。具体的研究报道如下所示。

有研究认为[3],地下水中氯化物、耗氧量、矿化度、总硬度可以作为石油烃污染的参考标准,在地下水石油烃重污染点,氯化物、耗氧量、矿化度、总硬度等指标也较高,以此对所采样品石油烃污染进行相关印证。以此对地下水样品的这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图1),除HA09080样品相关性非常好外,其他样品不明显。考虑到本区地下水为氯化物或硫酸盐氯化物的高矿化度水,上述石油烃污染参考标准在本区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前期调查,后岗上西1km路东样品点仅距管道1m,管道曾出现石油穿孔泄露事故,可确认此井地下水已经受到石油烃的污染。

3 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

根据8个地下水样品的测试数据来看(表1),有4个检出石油烃,检出率为50%,检出的石油烃的含量为120~1 661 μg/L,检出含量平均值为708.75 μg/L。检出的4个样品点中,两个点含量大于300 μg/L(《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石油烃标准),分别为某村西南废弃油井西北水井和某村西1 km路东水井。此外,在废弃油井场地降雨积水检出的石油烃含量高达5 229 μg/L,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石油烃标准的17倍。

1 水样测试数据一览表

统一编号井深/m含水层总石油烃/μg/L苯/μg/L甲苯/μg/L苯并[a]芘/μg/L备注HA0907460浅层<10.0<0.30<0.30<0.0015场地南HA0907540浅层1850.30<0.30<0.0015场地西30mHA0907630浅层<10.0<0.301.59<0.0015场地北10mHA09077100浅层1661<0.30<0.300.0329场地西北角HA09078100浅层1200.320.47<0.0015场地东南角HA0907960浅层<10.0<0.30<0.30<0.0015穿孔北150mHA0908060浅层869<0.30<0.300.0072穿孔场地HA0908260浅层<10.0<0.300.46<0.0015场地西北角HA090925229<0.30<0.30<0.0015场地积水

注:评价检出限:苯:0.5 μg/L;甲苯:0.5 μg/L;苯并[a]芘:0.2 μg/L[2]

在8组地下水样品中共有5组样品检出其他有机物,为苯、甲苯和苯并[a]芘,均为芳烃类。检出的有机物含量较低,多为目标检出限的1~5倍;同时,除HA09076点甲苯含量(1.59 μg/L)高出评价检出限外,其他有机物都未超出评价检出限。

本次工作选取油田油井密集区主要为采油一厂、采油四厂及输油管线等9个场地,采集9个水样,包括1个地表积水样;31组土样,包括8个钻孔剖面的24组土样。水样、土样测试指标按《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要求的测试项目进行测试。

通过对检出石油烃和其他有机物对比,地下水中如检出石油烃,同时也会检出其他有机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分析发现高石油烃含量地下水中多检出苯并[a]芘,低含量则检出苯和甲苯,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太阳出来了,清晨的凉意叫太阳一晒,全没了。空气里有一股暖洋洋的意味。东湖离东亭很近。穿过黄鹂路,经过翠柳街,越过迎宾大道,走过东湖山庄大门,拐个弯,即是东湖侧门。一进门,连过程都没有,便可见花树遍地。路两旁湖汊里的荷花虽然谢了,残枝败叶与岸上的稀疏落叶相衬,却另有一番情味。这是深秋了。

1 地下水石油烃及参考指标含量对照图

分层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论,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新课程改革下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都为分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土壤石油烃污染特征分析

通过对采油井密集区采油场地及输油管线穿孔附近土壤检测来看,土壤中石油烃含量较高,部分点检出含量高于万分之一以上,采用重量法百分比表达,对周围地下水存在潜在影响。从附近地下水石油烃检出情况来看,样品检出率虽然较高,但笔者分析认为,检出点主要位于以下两种类型场地。

我们曾先后处理过两例比亚迪T3驱动异响故障,现将维修检测过程介绍出来,供读者借鉴参考。当时同样判断异响声来自车辆的传动系统,于是先放出齿轮油液,拆解传动机构外壳(图5),对减速器进行检查。该款车的减速器是分为两级的外啮合式齿轮减速装置,从三相永磁同步驱动电机输出的转速,经减速比为(72:25)齿轮的减速,再经(75:24)齿轮的减速后,最后经差速器从左右半轴输出动力。以上两级减速的总减速比为9,即若驱动电机的转速为4 500r/min时,在直行的道路上行驶,车轮可得到的转速为500r/min。

对7号场地内不同地块进行对比(表3),除距油井14m处的点(编号HAT09088)未检出外,其他距油井2 m、10 m、30 m的点都有检出,整体检出含量较低,含量为31.1~192 mg/kg,且距离油井最近的2 m点(编号HAT09086)含最低,而距油井30 m点(编号HAT09090)含最高。同时对场地内4个剖面对比(图2),Ⅳ和Ⅵ剖面在0~0.8 m,石油烃含量随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如Ⅳ剖面由54.6 mg/kg增大到111 mg/kg,在1~1.5 m处未检出,Ⅵ剖面由192 mg/kg增大到0.8%;Ⅲ剖面在0~0.3 m,石油烃检出含量为31.1 mg/kg,而在0.5~1.5 m处未检出;Ⅴ剖面与Ⅲ剖面正好相反,0~0.3 m未检出,而在0.5~0.8 m处检出,含量为38.6 mg/kg。

由此看出,采油场地采油井周围石油烃检出含量较高,检出含量多高于万分之一以上;同时,在同一场地内,由于油井钻井、开采、闭井等过程对石油开采场地扰动较大,造成了石油烃在场地的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含量极不均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 开采场地地表土样测试数据一览表

场地编号样品编号采样深度/m石油烃备注3号4号5号6号7号HAT090740~0.30.13HAT090750~0.30.03HAT090820~0.20.44HAT090830~0.30.06HAT090840~0.30.51HAT090850~0.34.93HAT090860~0.331.1HAT090770~0.354.6HAT090880~0.3<10.0HAT090810~0.3<10.0HAT090900~0.3192重量法(单位:%)色谱法(单位:mg/kg)

3 7号采油场地不同剖面土样测试数据一览表

场地编号取样剖面样品编号采样深度/m石油烃/mg/kg备注7号ⅢⅣⅤⅥHAT090860~0.331.1HAT090870.5~0.8<10.0HAT090761~1.5<10.0HAT090770~0.354.6HAT090780.5~0.8111HAT090791~1.5<10.0HAT090880~0.3<10.0HAT090890.5~0.838.6HAT090900~0.3192HAT090800.4~0.80.8色谱法重量法(单位:%)

2 7号场地不同剖面土壤石油烃含量对比图

一个自然问答系统需要接受用户使用自然语言输入的问题,通过与外部知识库进行交互,生成另个自然语言形式的答案。它是一个典型的序列转化任务,可以使用序列到序列学习(简称为“序列学习”)框架建模[10]。例如,如图1所示,对于问题“诗人泰戈尔有什么成就?”,为了生成正确、一致、流利的自然答案,系统需要首先识别问题中的主要主题实体“泰戈尔”,进而从外部知识库中检索出能够回答该问题的事实(泰戈尔,主要成就,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基于匹配的事实和输入问题自动生成答案正确、内容丰满、形式自然的答案“印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采油场地附近农田和石油土壤污染治理场地石油烃测试数据来看(表5),只在采油场地附近农田地表(0~0.2 m)处检出,含量为266 mg/kg,而两个场地其他深度样品都未检出。

4 输油管线场地土样测试数据一览表

场地编号取样剖面样品编号深度/m石油烃备注1号Ⅰ2号ⅡHAT090680~0.3<10.0HAT090690.5~0.8<10.0HAT090701~1.5<10.0HAT090710~0.359.5HAT090720.3~0.60.4HAT090731~1.54.19重量法(单位:%)色谱法(单位:mg/kg)

输油管线穿孔的两个场地石油烃测试数据来看(表4),路西(1号)场地由于喷洒原油污染的土壤已经被置换,在0~1.5 m内未检测出石油烃。路东(2号)场地地下虽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了置换,地表检出含量也只为59.5 mg/kg,但随深度的增大,输油管(1 m以下)附近土壤颜色逐渐变黑,石油烃含量由0.3~0.6 m检出的0.4%增大到输油管附近的4.19%。据现场调查,输油管道现在仍然有穿孔,且有油气的溢出。

5 农田和治理场地土样测试数据一览表

场地编号取样剖面样品编号采样深度/m石油烃/mg/kg备注8号Ⅶ9号ⅧT130~0.2266T140.5~0.8<10.0T151~1.5<10.0T161.8~2.0<10.0T170~0.2<10.0T180.5~0.8<10.0T191~1.5<10.0T201.8~2.0<10.0采油场地附近农田石油土壤污染治理场地

5 采油井密集区水土污染特征分析

根据土壤样品的石油烃测试数据来看(表2),在石油开采场地油井旁地表(采样深度为0.2 m或0.3 m)石油烃基本都有检出,检出含量差别很大,含量较低样品采用色谱法检测,检出范围为31.1~192 mg/kg;较高的高于万分之一以上,则采用重量法检测,检出范围为0.06%~4.93%。泥浆坑石油烃检出含量也较高,为0.51%。

第一种类型,为采油井场地原生态环境破坏点,代表点为某村西南废弃油井场地内的两个井都检测出石油烃,且含量较高。该场地实施池塘开挖工程,对场地原开采时的地表土层及泥浆坑进行了粉碎挖掘,破坏了原有的石油烃存在生态环境。在雨季,场地低洼经常形成积水,浸泡、冲刷场地内的油泥、油块等,石油烃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富集在积水中,这在地表积水样品得到了验证,检测的石油烃含量高达5229 μg/L。此外,本区地下水水位很浅,一般为4 m左右,雨季约1 m,利于地表水的入渗,形成石油烃的污染。

第二种类型,为石油污染事故点,代表点为某村西1 km路东输油管道穿孔附近。该输油管道埋藏深度约有1 m,穿孔造成原油的大量泄漏,造成输油管道

周围变成黑色油泥,检测出的石油烃占4.19%。此外,本地区地下水水位较浅,雨季约为2 m,地下水基本接近输油管道,从而造成对地下水石油烃的污染。此外,在次井北150 m处地下水流向下游,编号为HA09079水井中没有检测出石油烃,而氯化物、耗氧量、矿化度、总硬度等参考指标变化也不明显,可见石油烃的影响范围有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本次采集的9个地下水样品中,有4个检出石油烃,检出率为50%,检出的石油烃的含量为120~1 661μg/L,有2个样品含量大于300 μg/L(《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石油烃标准);有5个样品检出其他有机污染组分,为苯、甲苯和苯并[a]芘,均为芳烃类,检出的含量较低,多为目标检出限的1~5倍。

(2)采油井周围土壤中石油烃检出含量较高,检出含量多高于万分之一以上,采用重量法百分比表达;在同一场地内不同地点、不同深度土壤石油烃含量极不均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输油管道穿孔对土壤污染严重,输油管(1 m以下)附近土壤颜色变黑,石油烃检出含量高达4.19%;石油开采已经对采油场地附近农田造成污染,某处农田地表(0~0.2 m)处检出石油烃含量为266 mg/kg。

(3)调查区内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主要是采油场地原生态的破坏和事故性污染造成。

6.2 建议

结合本次研究,区内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主要是采油场地原生态的破坏和事故性污染造成。因此,在采油井开采过程中妥善处理落地原油,尽量将场地环境与周围环境隔开,尤其是雨季后的地表积水。对输油管线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对事故造成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完全置换,从根本上消除对地下水的污染隐患。由于本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在进行采油场地原生态的破坏前,应进行必要得防护措施,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对已经污染的地下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曝气技术、臭氧氧化技术、水力截获技术、生物技术等手段进行处理[4]

参考文献

[1]王业耀,孟凡生.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2005.25(2):117-120.

[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S].2010:35.

[3]刘荣芳,陈鸿汉,等.某油田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J].地下水.2007.29(3):62-66.

[4]郭华明,王焰新. 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地质科技情报.1999.18(2):69-72.

王瑞龙,孙丽苹
《地下水》 2018年第02期
《地下水》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