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猪蓝耳病的防控

更新时间:2009-03-28

猪蓝耳病曾称为 “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猪蓝耳病接触传染性很高,它有地方流行性特性。猪蓝耳病毒只会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动物,各种日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其中日龄在1月以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最易感猪群。

1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特点

猪蓝耳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 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下仅存活一个月,37℃存活18 h,56℃存活15 min以内,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但在空气中可以保持3周左右的感染力,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养殖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疾病防治观念,在引进品种时切不可多批混养,这样才能确保引进的品种没有携带任何病毒、病菌或传染病。同时,加以科学、专业的饲养管理,减少感染疾病的概率。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1]。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2 临床表现

2.1 母猪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母猪易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产弱仔增多等现象。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2.2 仔猪

只不过,当这种“绝对坦白”被麦克风无意间从私人交流转为庭堂之言时,由此引发的风波往往也令当事者始料未及。

2.3 育肥猪

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消瘦、嗜睡及精液质量下降,精子数量少、活力低。

2.4 公猪

突然出现流感症状,但是传播速度慢,体温在41.5℃以内,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率超过10%,剖检可见灰白色橡皮肺。

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

3 病理变化

婚姻家庭社会工作者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包括沟通会谈能力、资源链接能力、敏锐观察能力等。积极参与一些类似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培训班、社区骨干继续教育培训班等课程。就婆媳矛盾、婚外情、家暴以及夫妻相处之道等家庭多发矛盾类型,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剖析,发现产生矛盾的根源所在,积极探究更有效、更高效、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性措施。灵活运用专业方法,更好地发挥婚姻家庭社会工作解困、引导、支持、疏导和发展的五大功能,拓展贫困家庭救助、冲动型离婚干预等治疗性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InVEST生境质量模型结合土地利用和威胁因子的信息生成生境质量地图,通过考虑威胁因子的影响距离及其权重、生境对于威胁源的敏感性等因素,评价生境质量(Habitat Quality),以此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区域生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模型计算过程中,首先要获取生境质量退化指数,该指数的评价由生境威胁因子的数目、影响距离以及生境类型对威胁因子的敏感性共同决定[19, 20],评价方法如下:

无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脑膜炎等。

4 诊断及治疗

(3)搭配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霉、坏料最好不要使用,避免导致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2)消毒。消毒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药更换使用,防止出现病毒耐药性,加强猪场消毒对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效果较好。

(1)做好药物保健。如疫毒健等保健产品,药物治疗方面,要考虑应激、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和诸多并发感染[2]

(2)夏季强辐射和高温使得大气的氧化性提高。夏季O3能够显著地影响大气氧化性,强的大气氧化性促进二次颗粒物形成。在冬季,O3对于大气氧化性的贡献不显著,NO2对于大气氧化性的增强有更多的贡献。

(4)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环境因素。

(5)治疗措施。 猪干扰素(IFN),每 40 kg体重用1 mL肌注,1次/d,连用3 d,重症加量。全群强力霉素与黄芪多康拌料,连用7 d。

5 预防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定期注射蓝耳病疫苗,耳根后部肌肉注射,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仔猪21 d接种,母猪配种前接种,每次1头份。免疫期为4个月。

使用戊二醛溶液配成0.78%的溶液喷洒消毒,疫情暴发时,可提高配比浓度。日常注意通风,夏季注意降温,猪场保持卫生干净[3]

猪场暴发蓝耳病后,猪场一定要隔离,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养猪场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进行圈舍以及场地的消毒,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梁永红.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徐永芬.浅谈猪蓝耳病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234-235.

[3] 万遂如.对猪蓝耳病的再认识[J].兽医导刊,2011(4):14-16.

 
印卫峰,黄苏华,肖云萍
《湖北畜牧兽医》 2018年第05期
《湖北畜牧兽医》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