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让春天从高雄出发——谨以此文纪念余光中大师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7年12月14日中午,一条电讯从高雄传来——余光中老先生于当日上午10时04分在高雄医院仙逝!

一阵热泪顿时盈眶!一阵往事涌上心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天然无毒无害的生物保鲜剂已被广泛开发,并运用于水产品及其制品的保鲜中,复合型保鲜剂因其更高效、节约的特征受到研究者和大小企业的青睐。随着市场上水产品的丰富,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更多的复合型保鲜剂,及其在水产品保鲜过程中的最适条件,以期达到更显著的保鲜效果。另外,在复合保鲜剂的基础上,还可以将传统的保鲜技术如低温保鲜和气调保鲜等,采用合适的方法与复合保鲜剂结合起来,在提高保鲜效果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是未来水产品保鲜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 、宝岛觅乡贤

 
 

那是2011年1月,我又一次率领18名教师赴台参访学习,15日参加台北粥会617次聚会,和陆炳文会长商讨学院今年开工建设世界文化名人村的计划。我的愿望是想在台湾延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率先入住,话刚落音,陆会长即脱口而出:“那就是余光中教授,非他莫属了!”我一拍脑门:“我怎么这么笨,竟想不到这位乡贤!”

1.2.7 植入前诊断 第二次妊娠异常胎儿发现基因突变后,告知单基因病致病位点意义不明确的相关遗传学再发风险,家属要求进行PGD。首先针对父母及第二次有问题的胎儿进行家系单倍型构建,以ACE 基因(NM_000789.3 chr17:61554422-61575741 正向转录)编码区为目标区域,并在基因上下游选择若干SNP位点作为遗传标记,高通量测序,检测SNP 位点基因型,选择其中相应位点构建单体型,进行连锁分析。通过分析父母来源的疑似致病位点单倍型间接判断胚胎基因型,选择未携带父母疑似致病位点的胚胎移植。移植成功后,孕18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基因确诊。

此后,国家和省市级媒体相继报道了医院无纸化建设情况,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提高了医院业内知名度。全国多家医院曾来院参观学习无纸化建设,并把建设经验作为样板参考。作为无纸化建设的先行者,医院相继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三篇,在学术领域进行推广交流。

1月18日,和陆会长到达高雄已不早了。台湾首府大学董事长蔡清渊已在他大学经营的五星级莲潭国际会馆为我们安排了住宿,并在尚荷轩订好了晚宴。

六时整,余光中教授和太太范我存教授应约自驾车来到酒店,彼此一阵寒暄之后,我才重新细细端详这位向往已久的乡贤,但见他从容脱下深红色的绒帽和灰色的风衣,显露出一身清瘦的躯体,白里透红的脸庞,闪烁着一股智者的光芒,这或许就是千金难买的“老来瘦”吧!

4月22日下午,在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吴文季音乐厅,“艺术经验之转化——余光中讲座”在阵阵掌声中拉开帷幕。华光学子深情吟诵大师的作品《乡愁》,演唱了由高明谭老师为《乡愁》谱写的歌曲。

 

在诗会上,宋长青向余光中赠送了《品读泉州》一书,让他更加详细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与新的建设成就;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泉州晚报记者林水坤把连夜赶制的《余光中寻根记》画册赠送给余光中;余光中永春乡亲陈弘还专门循《乡愁》的韵律创作了诗作《血缘》,带来了乡亲们的问候与祝福!

25年前,1985年的9月底,余光中先生,应“国立”中山大学创校校长、前“教育部”部长李焕聘请,离开了寄居11年的香港,回台湾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一时之间,余教授让中山大学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有“文化沙漠”之称的高雄市,也因余光中的长期居留,慢慢吐露出文艺的光华。当时最被人称道的,竟是一首经典“余诗”——《让春天从高雄出发》,从此改变了人们对高雄的刻板印象。

当天晚上,余教授的好友陈碧铃夫妇得知我们的聚会,也特地赶来参加。当她知道,余教授即将入住“泉州世界文化名人村”的消息时,竟于席间开车回家,往返近两个小时,取来一件127×220公分的书法作品。原来这是十多年前,台湾故宫著名学者楚戈先生为余老《让春天从高雄出发》的诗作书写的书法作品,原作早在高雄市历史博物馆开馆时镌刻于主题墙上供人浏览。如今纸本竟现眼前,竟是十分的真真切切,令人感动。陈女士把这作为余光中教授入住“名人村”的第一件物品,慨然赠送给我,这又是此行一个意外的收获。席间,余教授为即将奠基的“泉州华光学院世界文化名人村”题写了牌匾,并欣然应允,作为第一位入住该村的专家。

谈到了诗,余老神采飞扬!我问:“余老,您现在还写诗吗?”他说:“当然!除了每周几节研究生课程外,我还坚持写,不断写!”我说:“余教授,今年您回泉州,我陪您到洛阳桥看看,您能否为这千年古桥写上一首诗呢?”余老说:“好!我一定写,但你要陪我从桥头走到桥尾,这样我才能找到灵感!我还要站在高处,完整地看看古桥,因为登高才能望远,望远才能怀古!这就是空间与时间的哲学。”

宴会结束后,我陪余教授走向会馆停车场,并肩而行时,我斗胆问:“大师高寿?”余老爽朗一笑:“虚度八十四。”我惊讶不已:“您老还每天这样驾车?”他说:“当然!两年前,我和太太到澳洲旅行,我们也是租车自驾游的!”

晚上6时,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燕燕在泉州酒店设宴为余光中大师接风洗尘,她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对余大师多年来为家乡文化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二、回到快乐老家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一曲《乡愁》,传唱了几十年;而今,在春暖花开之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再度回到老家泉州,要为千年洛阳古桥写一首赞美诗,寄托那绵绵不绝的思乡情愫。并将于今年底“落户”泉州“华光世界文化名人村”,成为第一个入住该村的文化“村民”。

2011年4月21日上午,余光中教授等一行自台湾高雄飞抵厦门,我亲自到厦门机场迎接。提前一天飞达泉州的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陆炳文先生与泉州文化界人士在泉州世贸大酒店接待余光中教授一行。

好一个大师风度!好一个大师风采!依依惜别之际,大师敏捷地钻进他的白色丰田小车,神采奕奕地和他太太一起慢慢地驶入了高雄的万家灯火之中。我无限感慨,两岸的人啊,怎么就这样的亲近,这样的和谐!

21日下午,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社、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等新闻媒体齐集采访余光中教授。

面对一大群记者和“余粉”,他从容端坐,不紧不慢的回答记者的一个个问题,妙语连珠。

——谈故乡

他说:“大陆是母亲,香港是情人,台湾是妻子。”

余光中表示,这么多年在台湾,他从未忘记过大陆,他自喻“大陆是母亲,香港是情人,台湾是妻子”。“离开大陆时,我已经21岁,大陆当然是母亲。后来,在香港上大学和工作了11年,生活非常好,很美满,像情人一样;现在居台湾,妻女长伴左右,因此,相比香港,台湾是妻子。”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将4个女儿都带回来,体验寻根的滋味。

——谈创作

他说:“一个艺术家要好好创作,应该是孤独的。”

说到最近的创作,余光中说,自己最近的诗作,净是跟生活有关。“这次,我将为故乡洛阳桥写诗。”余光中说,这也是他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此外,他还表示,今后想少参加一些活动,回到书房好好写作。只有一个人静下心来,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看婚姻

他说:“有相同兴趣,话题就多。”

余光中先生和夫人范我存特别恩爱,经常出双入对。如何才能让婚姻保鲜?他有自己的见解。

“夫妻两人,有相同的兴趣,话题就多,共鸣也多。”余光中说,自己和妻子都喜欢旅游,他开车,妻子翻地图。有时开车时,他右脚累了,妻子的左脚马上伸过来,帮他刹车,特别默契。“当然,不能让警察知道。”他笑道。

 
 
 

三、走过洛阳桥

4月22日上午,久旱多时的泉州,终于迎来了细雨甘霖。余光中一行,先行来到洛阳古桥南的蔡襄祠参观。对于家乡的一切,他都充满求知欲。指着祠堂里洛阳古桥的照片,“出海口在哪里?这是桥头,还是桥尾?”余光中问得特别仔细。

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虽然不怕高温,其在加热过程中能量也在不断损失。直至1970年,苏联在托卡马克装置上才发现了可以察觉的聚变能量输出[4],其能量增益因子为10-9。

当泉州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泉州还有五里桥时,他立即想到故乡永春,“那里有条五里街”。而提及桥,余光中兴致盎然:“走,看洛阳古桥去”。

余光中举步登桥远望,沉思许久,转身对夫人说:“桥,还是近一千年前的桥,石板,依然是当年的石板。千年的风雨,并未洗刷去洛阳桥的雄姿与巍然”。

行走在千年古桥上,余光中时而凭栏远眺,时而低头沉思。当了解到洛阳桥建造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和大地震时洛阳桥屹立不倒时,余光中深受震撼:“洛阳桥完全可以跟都江堰媲美,中国古人,了不起!”

影响临界雨量的因素多,且地质地形、前期降雨、山洪灾害种类(山溪洪水、滑坡)等各种因素的定量关系难以确定,各次导致灾害发生的雨量不完全相同,因此区域内各站的临界雨量也不尽相同。当前主要在分析总结当地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降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临界值,缺乏全面的理论根据,需要在今后的运行实践中,进行补充修正。

280步,到祈雨碑记;700步,到惠晋交界;800步,到月光菩萨;1000步,临近桥头……历经半个多小时的行程,从桥南到桥北,余光中高兴地说:“1060步!今天我终于从头到尾走过古桥。”

 
 
 

余大师感慨:“我已经写过了很多桥,桥是路的一部分,桥其实是充满动感的。桥下面的江,水一直在变。水变,桥不变;水流,桥不动;水伸出手臂紧紧抓着桥,桥放走抓不住的河”。

 
 

四、粥香飘泉州

24日上午,余光中诗会在泉州府文庙惠风堂文化艺术会所隆重举行,上百名诗人、作家与文艺工作者齐聚一堂,以诗会友,交流情感。

4月22日午间,余光中大师一行出席了在华光钢琴房举办的全球粥会世界总会第620次粥会雅集,林长红先生书写的余光中诗作《粥颂》书法展现在粥会现场。此诗传诵了七年,是余光中专门为中华粥会八十年而写的诗句。

粥会上盏盏盅盅,热气腾腾的一锅锅米粥与酱菜小碟一字排开,嘉宾们纷纷入座品尝,陆会长在感谢众嘉宾莅临此次雅集后,简要介绍了粥会的由来与历史,博得了阵阵掌声。

“有你粥会、无我茶会”的《粥粥和谐》精神传递至在座每位宾客,众人纷纷起身打粥互送,会场一派和谐、融洽的气氛,仿佛是1924年创办粥会时文人雅集的再现。席间,华光青年女书法家刘艳平捧上她精心为余大师刻制的一枚印章,余光中兴致勃勃地拿起硕大印章,邀请众人合力在《粥颂》上钤印。

 
 

五、艺术经验之转化

蔡董事长为我们准备了十分丰盛的晚宴,大鱼翅、龙虾、瑶柱、羊排、青斑鱼等十来道大菜。余教授食量不大,每人半只龙虾,他竟不动一口,说:“我吃不了了就别动,这样才不浪费。”我心里想余老可能牙齿不太行了,吃不动这带刺的家伙!一会儿,又上了青斑鱼 ,我这时也吃得差不多了,竟不礼貌地说:“要不,我们把这道菜撤了吧?”谁知余教授却说:“别!这鱼已经为我们牺牲了生命,还到不了我们的胃口,不白费了它无畏的牺牲吗?”众人皆大笑,原来余老想吃这已剔了骨头的净鱼肉!真是性情中人啊!

陆炳文会长开场白之后,继续引申话题说:“什么叫大师?就是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而平凡人做平凡事,那就是我,一个平凡人。”陆会长在自谦中开始了对大师概念的诠释。作为余光中大师的挚友,也是本次大师能成行的关键人物,陆炳文会长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大师的成功要因,凝缩了余光中大师的艺术天赋与人格魅力。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余光中大师牵着一名六岁的美丽女童走上讲台,刚一落座,大师就指着这位名叫吴聿琳的小女孩开玩笑说:“没有她,我都走不上来的。”吴聿琳小朋友朗诵了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所作名诗《七律·洛阳桥》作为引子。接着,余老打开话匣子,就“艺术转化、文化传承”讲述了他“灵感的来源”。

1.1.1 子宫发育畸形 因子宫发育畸形所导致的不孕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畸形引起不孕的机制不同。资料表明,在育龄期女性中患有子宫畸形的女性流产率高达36.11%[6-7]。子宫畸形导致不孕的机制如下:①发育异常的子宫常有子宫、卵巢血管的缺如或走行异常,使子宫或卵巢部分血供减少,进而导致内膜发育异常或卵巢功能减退;②宫腔形态改变导致容积改变,内膜容受性降低,使胚胎着床率降低;③畸形引起的月经紊乱、宫腔积液等可影响内膜的发育,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 想象是艺术的催化剂

余光中说:“艺术创作应具备三个条件:知识、经验和想象。在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上,想象对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让不同事物之间发生联系,“以不类而类”,将日常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就迸出新的火花,如:演讲就像迷你裙,越短越好。他认为,想象就是艺术的催化剂,丰富的想象是灵感的重要来源。”

——艺术影响生活:处处有阿Q

在工程施工期间突发的安全事故大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及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原因造成的。操作不当的属于主观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控。但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只要严格管理,即可以在源头控制。在材料验收的过程中,材料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次品或者不符合规范的材料,可以避免其进入项目现场,这样就可以在材料进场前,就对项目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将一些材料安全隐患在源头消灭掉,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从表1可以看出,两口井气水同层厚度不超过63m,说明平面上气水内外边界高差不大,气水过渡带之间任意两口井储层厚度变化不会太大;③区范围更小,图3中AFE组成的折线可近似为直线。因此假设条件不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误差较小。

“艺术是间于人与神,人与自然的一种媒介”。余光中说,丰富的想象、美好的艺术可以弥补造化的不足,为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他认为,卓越的艺术形象为人们接受后,将影响人们的观念。譬如鲁迅《阿Q正传》面世后,阿Q成了自欺欺人者的形象代表,以至于“生活处处有阿Q”的说法。

 
 
 

——一通百通生活处处都入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实工作中“微腐败”产生于村务公开的不畅,但是村务公开与乡镇政务公开机制尤其是联动效应发挥程度密切关联。当前,村民委员会承担着过多的行政事务,并且单方面被动接受上级乡镇政府安排的行政事务,容易造成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出现断档,给腐败行为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如犯罪分子会利用政务和村务空档的灰色地带进行“暗箱操作”,从中谋取利益。从这个层面来看,治理“微腐败”应从其源头出发,即利用基层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的联动机制探究其治理逻辑。

“诗歌可以谱成乐,看着照片可以写诗。余光中说,在丰富知识、经验和想象的基础上,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书画、雕塑、音乐等,凡是生活中有的事物都可以入诗。”

开讲前,他略移开话筒说:“演讲不要压迫麦克风,不总是需要大声疾呼”。

在施工前进行监督,一些准备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原材料采购这个方面,这是施工准备中的重中之重。监督人员要对原材料的采购展开全方位的监督,要保证材料的各方面指标是符合建筑实际建设要求的,并且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方便日后在建筑的维护以及检查中进行核对。在数据记录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要求,保持每天的记录[3]。

谈到梵高,他说:“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他的画生前没人看得起,死后没人买得起。”

有学生问:“您的学生中有没有成绩超过老师的?”他说:“我想他们有这个潜力,但是目前看来,他们还要再等几年。”

随访3~12个月,观察组较严重并发症:肌力下降(4例)经治疗后恢复;累及语言区(2例)者术后对症治疗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较严重并发症:肌力下降(10例)出院时6例恢复;累及语言区(4例)术后对症治疗基本恢复;术后癫痫(2例)经治疗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53.00%。观察组复发5例(16.67%),死亡1例;对照组复发10例(33.33%),死亡2例。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P均<0.05。

 

六、再续“乡愁”

 
 

23日上午,余光中大师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参加华光学院世界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他在致辞中笑言:“大家在这里是抱着一个美好的理想,理想的起点是华光摄影学院董事长吴其萃脑筋里的空中楼阁,而这个楼阁在未来2年内就会成为华光的大厦”。

提及名人村,余光中表示,“人们常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今天的意义是前人破土,后人等待享受文化,享受文化名人村”。兴致所至,余光中还为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续写了第五段。他说,自己的《乡愁》传诵于两岸间,有人曾问他,如果有第五段要怎么写?他认为,第五段就是:“而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他觉得,我们的文化交流,将来一定会有美好的前程。

据了解,余光中的名篇《乡愁》写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余光中居住在台北。那时,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就在这样一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下,名诗《乡愁》在20分钟内完成了。而时隔40年后,余光中在第三次回到故乡泉州时,欣然续“吟”了《乡愁》第五段,以诗人饱满的感情、精美的诗句,对两岸文化交流寄予最美好的祝愿!

 

七、携手诵《民歌》

和余光中老师结缘,却还有这么一个缘分,那就是缘起于1924年,在上海,由民国名流丁福保、吴稚辉等创办的“粥会”,而余光中就是粥会一员。

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长青,余光中伉俪,陆炳文会长等参加诗会。

诗会由一曲曼妙的南音拉开序幕,与会者现场朗诵了《乡愁》、《永远、我等》、《大江东去》等10多首余光中著名诗篇,再次体会余光中对祖国、人生、社会和家乡的深情与感悟。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河/风,也听见/沙,也听见……”诗会快结束时,余光中带领全体朗诵者一起吟咏《民歌》,掀起了活动的高潮。《民歌》是余光中创作的爱国诗篇,透过豪迈的诗句,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之心”。

和余老的第一次谋面就在这亲密无间的坦诚中开始,席间,我们谈到了家乡泉州,谈到东西塔和洛阳桥,余老还郑重地介绍了他前年作为泉州市形象代言人站在央视舞台的情景,言语中充满了泉州人的自豪。在谈到妈祖时,余老说:“妈祖不仅是一个平民百姓的守护神,万一有一天,两岸海军对峙时,妈祖一定会站在中间,大声说,别打了,我们需要和平!”此时,席间每一个人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余大师在回应诗迷的提问中表达了对中国文字的敬佩:“做中国的诗人,要了解中国的古文学,我深深被其影响。主流影响是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影响,《诗经》以来的文学是大传统,‘五四’以来的文学是小传统,而支流影响则是西洋文学的影响。”同时,对中华文化,余大师也有独到的见解:“中华文化是个大圆,圆周无处不在,圆心无处可寻,唯一支撑的就是半径,我的愿望就是让中文的半径拉得更长。”

 
 

中午,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熊志强,在文庙古厝摆家宴款待余大师一行,余大师永春老家亲属一行十几人专程从永春赶来看望余大师,席间,大师不辞辛苦,逐一到各席敬酒。

下午,余光中一行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余大师深深地感受到闽台五缘之源远流长和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随后,余大师一行与泉州文化界人士在镌刻其名诗《乡愁》的石碑前留影。

几天后,泉州市文联联合泉州晚报、华光学院在洛阳桥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洛阳桥》新诗发布会,泉州晚报破天荒用了一个对开整版,刊发了《洛阳桥》这首诗!

24日晚,泉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亚君为余大师举行了欢送晚宴。福建省政府新闻办主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特地从外地赶来泉州会见余光中大师、陆炳文会长,并赠送礼品。

 
 
 

25日清晨,余光中大师一行 从厦门平安抵达了高雄,“回到快乐老家”系列活动圆满划上了句号。临别时,大师说:“明年文化名人村落成之后,我将会在老家常住”……

半个月后,他从高雄寄给我一封挂号信,里面竟是一首四十行长诗手稿《洛阳桥》。

余光中在泉最后一项公开行程,是应邀参加了泉州七中80周年校庆活动,这所具有辉煌校史的重点示范中学,自创校以来就非常重视中文和诗教;最初校名“晦鸣中学”,还是著名诗人、书法家、粥会名贤于右任题写的。

  

《洛阳桥》手稿,现存华光文博园

 

《洛阳桥》

——余光中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

从桥头的古榕步向北岸

从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

一脚踏上了北宋年间

当初年轻的父亲或许

模块建模中有4个重要的概念,分别为模块、需求单元、硬模块、软模块,下面结合本文研究的问题,对这4个概念进行界定。

也带过我,六岁的稚气

任何脱离了所在环境文化的能力都是不成熟的,新生代企业家的优秀的胜任力,一定是要能在现有的中国情境下,仍然能够出色发挥,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环境来适应新生代企业家管理理念的胜任力。要融入中国情境,就必须先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中国文化,符合大众的价值取向。同时,笔者也试着从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共同、共通之处为起点,对相异之处进行对比论证,为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温厚的大手牵着小手

从南岸走向石桥的那头

你或许母亲更年轻,曾经

和父亲一同将我牵牢

一左一右,带我在中间

三个人走过了洛阳桥

想必蔡公,造桥人自己

当年曾领先走过此桥

多感动啊,泉州人随后

逍遥地越过洛江滔滔

越过洛江无情的滔滔

弘一的芒鞋,俞大猷的马靴

惠安女绣花鞋的软步

都踏过普渡的洛阳桥

潮起潮落,年去年来

匆匆过桥,一代又一代

有的,急急于赶路,有的

在扶栏与望柱间徘徊

最后是我,晚归的诗翁

一千零六十步,叠叠重重

想叠上母亲、父亲的脚印

叠上泉州人千年的跫音

但桥上的七亭九塔,桥下

的石墩,墩上累累的牡蛎

怎认得我呢,一个浪子

少小离家,回首已耄耋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四月

东西塔依旧矗立不倒

江水东流,海波倒灌

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

 
 
 

八、入住名人村

2012年10月16日,第四届海峡文化艺术节暨华光学院二十年校庆系列活动在华光学院隆重举行!

这一天,全球粥会总会址——承运阁落成,余光中伉俪参加了剪彩仪式,并和五千华光学子及数百名海内外嘉宾一起品尝了粥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粥宴。

下午,世界文化名人村余光中馆入住仪式上,余老兴奋的说:“这里将是我的新房”我要在这里生产许多的诗......

当晚,隆重的庆祝大会上,吴聿琳小朋友为余老朗诵了他创作的长诗《洛阳桥》让他感动的热泪盈眶!

2015年余光中老师再次回到泉州,参加亚洲艺术节,并为在永春落成的“余光中文学馆”剪彩,那一天,艳阳高照,但他端坐在舞台上,纹丝不动,气色良好。我把他的《乡愁》歌曲三千元奖金递到他手上,他笑着说:“有这么多吗?”谁能想到,这是我见到余老师最后的一面!

 

九、让春天从高雄出发

“世上本没有故乡,只因有了他乡。世上本没有思念,只因有了离别。”今哲人已离去,但余音仍绕梁!

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2017年12月16日10时,华光数百学子聚集在华光世界文化名人村的余光中馆广场,深情的吟诵着《乡愁》,吴聿琳小朋友又唱响了《洛阳桥》!在《让春天从高雄出发》的诗意中,余光中大师的英魂,应该已飞回了大陆“母亲”的怀抱,带着台湾这“妻子”......

 
  

2017年12月29日,余光中大师追思会在高雄第一宾馆举行。台湾各界人士近千人参加庄重肃穆的追思会,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董事长吴其萃出席追思会,并向余光中大师教献花篮,表达华光学子的哀思!

 
吴其萃
《海峡影艺》 2018年第01期
《海峡影艺》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