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间距大直径圆筒防波堤波压力试验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大直径圆筒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在我国使用和实施。由于其具有整体性能好,水上安装工作量小,施工时间短,抗震性能强等优点,大直径圆筒结构已逐渐被国内外工程界认可,并得到较广泛的重视,使得采用该结构的工程实例也逐渐增多[1]。随着大直径圆筒结构的广泛使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波压力进行了研究。

关于波压力的计算,Morison等[2]基于小直径圆柱(D/L≤0.2)得出了半经验的Morison公式,在工程上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Morison公式的适用范围是小直径桩柱,当D/L>0.2时不再适用。因此,Chakrabatri and Tam[3]通过实验研究了大直径桩柱的波压力分布情况,得出在比波高H/d≤0.25以及kD(k为波数,D为圆筒直径)在0~3时,线性绕射理论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Eatock Taylor等[4]应用二阶绕射理论研究了规则波与大直径单圆筒结构的非线性作用。Li等[5]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多向波和圆筒结构的相互作用,阐述了来波方向和圆筒结构波压力的关系。Azhen Kang等[6]利用浸水边界法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圆柱不同淹没深度下的波面变化和波压力,并与淹没圆柱的衍射分析解吻合较好,从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结构物附近自由波面变化和计算波压力的方法。Arun Kamath[7]等人采用REEF3D模型研究了破碎波作用下大圆柱结构的破波作用力以及破碎位置对破波作用力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计算圆柱结构上破碎波作用力的方法。柳玉良等[8]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圆沉箱水平波压力与浮托力的分布情况,并与矩形沉箱的压力值进行了比较。周锡礽等[9]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将连续式圆筒堤与直立堤结构的波压力进行对比,研究二者波压力分布规律的差异,并借助直立堤的有关计算公式,引入某些相关修正系数来计算连续式圆筒堤的波压力。夏运强等[10]对连续式圆沉箱结构进行波压力物理模型实验,通过多种波浪理论进行计算比较分析,探讨性地提出一种适合圆筒曲面的波压力的计算方法。

虽然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对大直径圆筒结构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验研究,但很多都着重于单圆筒或者连续式圆筒结构,而对非连续式大直径圆筒结构的研究较少。针对该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尚未成熟。本文根据某工程防波堤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波压力分布规律,并与相关规范公式进行对比,找到合理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方法

本次物理模型试验在80 m×40 m×1.2 m的水池中进行,试验采用多向不规则波造波系统,造波机与圆筒的间距为50 m,为减少反射波对试验的影响,在远离造波机的一侧设置消浪措施。试验比尺采用1∶30,防波堤的型式为大直径圆筒结构,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筒内砂石回填加配重模拟结构质量和中心位置。圆筒直径原型值为24 m,圆筒间距b为0.3~20 m,则相对间距ξ=b/(b+D)为0.012 3~0.454 5。0.3 m间距时并排圆筒的数量为10个,随着圆筒间距的增加,并排圆筒数量逐渐减少,至20 m间距时并排圆筒数量为5个。圆筒的底高程为-23.5 m,顶高程为0.7 m。上部防浪墙为L型,顶高程为4.8 m。圆筒防波堤的平面布置参见图1。

  

图1 圆筒防波堤布置图(单位:m)Fig.1 Arrangement of cylinder breakwater(unit:m)

在圆筒的周身布置了21个点压传感器,防浪墙周身布置了9个点压传感器,测量波浪作用下圆筒及防浪墙各个方向的波压力。波压力采集和量测使用多功能数据采集系统和配套传感器,采集频率为0.01 Hz,即每秒采集100个数据,从而精确捕捉到数据的变化过程,如图2、3所示。

  

图2 大圆筒测点布置Fig.2 Arragement of mersuring points on large cylinder

  

图3 胸墙测点布置Fig.3 Arragement of mersuring points on parapet wall

  

图4 波浪谱Fig.4 Wave spectrogram

1.2 试验组合

本次试验共设置7个不同间距,取值分别为0.3、0.5、1.0、1.7、5、10 和 20 m。 潮位取值-0.48、-0.18、0.62、1.62和1.92 m,波高取值1.5~4.62 m,周期取值6.03~14.85 s,不同水位下的波要素共有28组。针对不同间距进行试验,试验组次共计112组。试验不规则波波谱为JONSWAP谱,谱峰参数取3.3,波浪垂直防波堤轴线正向入射。试验入射波要素分为风浪、涌浪和混合浪,波陡取值0.013~0.045。其中水位1.92,波高3.85 m时风浪、涌浪和混合浪的谱图如图4所示。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圆筒防波堤有效波压力变化规律

2.1.1 防波堤前沿波浪形态

在波浪力计算时,首先需要对结构前沿波浪形态进行区分,不同波浪形态,其波压力规律往往不同。《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将直立墙前沿的波浪形态主要划分为立波、近破波、远破波三种。圆筒防波堤堤前波浪形态不同于直立式防波堤,仔细观察本次试验的实验现象,波浪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圆筒,发生明显反射,在堤前水域可明显观察到近似于立波的波节与波腹存在。但由于反射不完全,圆筒前立波波高小于两倍入射波波高,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大小不等,传播方向相反,二者叠加在堤前形成不完全立波的波浪形态,简称部分立波形态[11]

2.1.2 有效波压力随圆筒相对间距的变化规律

分析统计相同波要素下,不同水深处圆筒迎浪面(0°)的有效波压力随相对间距ξ的变化规律(ξ为圆筒净间距b与圆筒中心间距b+D比值,取值为0.012 3~0.454 5),得到图5所示对比结果。随着圆筒相对间距的逐渐增大,圆筒迎浪面不同水深处有效波压力均逐渐减小。并且在圆筒相对间距较小时,有效波压力急剧下降,随着相对间距的增大,有效波压力逐渐趋于平缓,从而有效波压力曲线呈现下凹的变化趋势。对比不同水深处的波压力,圆筒间距较小时,不同水深处波压力差异较大,随着相对间距的逐渐增加,不同水深处的有效波压力差异逐渐减小,当相对间距ξ达到0.45时,三个水深处的有效波压力数值已经基本相等。即随着相对间距的逐渐增加,圆筒有效波压力的纵向差异也越小。

2.1.3 圆筒周身有效波压力的横向分布规律

对试验中不同间距的波压力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不同间距下波压力的分布规律。结合试验结果,不同间距下圆筒波压力的横向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前后侧的波压力数值因间距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间距下圆筒周身有效波压力横向分布示意,如图6所示。由于圆筒结构的对称性,对正向入射的波浪而言,圆筒结构所受的有效波压力也应呈对称分布。根据各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在同一高程上,圆筒周身各点有效波压力最大值出现在0°到45°之间,并且0°方向与45°方向的有效波压力数值上差异不大,最大差异6%左右,故可将0°至45°之间的有效波压力视为均匀分布。在45°到180°范围内有效波压力先迅速衰减,在135°附近取到极小值,然后再略微上升,使得堤后180°处有效波压力比135°处有效波压力大30%~50%。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波峰抵达圆筒后,迅速向圆筒两侧扩散。由于在90°位置处圆筒间距较小,水流流速加快,波浪压力急剧衰减,与此同时,90°位置处发生壅水,在波浪越过两筒之间的缝隙后,水流背离圆筒向开阔的水域扩散,使得135°接收到来波的响应进一步减小,从而有效波压力衰减到极小值。在扩散后的波浪与堤顶越浪的共同作用下,堤后180°处的波浪压力略微上升。

对比各间距下的有效波压力,随着圆筒间距的增加,圆筒迎浪侧波压力减小而背浪侧有效波压力略有增大,圆筒前后两侧有效波压力的差值减小。由于圆筒间距增加,透过圆筒间隙越到后方的波浪强度也增加,圆筒迎浪侧承受的波压力减小,而后方水域收到来波的响应增强,因此随着圆筒间距增加,圆筒迎浪侧有效波压力减小而背浪侧波压力增加。

  

图5 圆筒波压力随相对间距的变化规律Fig.5 Variation of wave pressure on cylinder with relative spacing

  

图6 圆筒波压力横向分布(单位:kPa)Fig.6 Wave pressur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on cylinder(unit:kPa)

2.1.4 圆筒防波堤有效波压力的纵向分布规律

因此,本文考虑引入修正系数,利用大尺度孤立墩柱和直立墙波压力规范公式计算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有效波压力。由于孤立墩柱和直立墙波压力规范公式中已经考虑堤前波高H、相对水深d/L等因素的影响,则本文认为修正系数只与圆筒的相对间距ξ有关。则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有效波压力计算公式有如下形式:

  

图7 圆筒波压力纵向分布(单位:kPa)Fig.7 Wave pressur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on cylinder(unit:kPa)

根据圆筒0°方向、45°方向、90°方向三个方向有效波压力的纵向分布图,0°方向和45°方向纵向各测点有效波压力差别不大,90°方向纵向各测点的有效波压力远小于0°方向和45°方向,即波浪在穿越圆筒之间的间隙时,有效波压力产生衰减,与上节的结论一致。

2)圆筒的相对间距、相对水深以及波陡对不同间距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有效波压力影响较大。随着圆筒相对间距和相对水深的逐渐增加,圆筒的有效波压力逐渐减小;随着波陡的增加,圆筒的有效波压力逐渐增加。

2.2 影响因素分析

由上文可知,圆筒有效波压力随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因此圆筒间距对波压力有显著影响。为了找到影响圆筒波压力的其它重要因素,本文对波高、周期、水位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圆筒迎浪面(0°)为例,研究有效波压力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

2.2.1 相对水深d/L的影响

图8(a)、8(b)所示为波峰作用下大直径圆筒结构有效波压力随相对水深d/L的变化规律(其中图8(a)波长改变而水位不变,图8(b)波长不变而水位改变)。从图8(a)中可以看到,在入射波高和圆筒间距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入射波长的变化幅度较大(85.5~216.3 m),从而相对水深d/L的变化幅度也较大。随着相对水深的逐渐增大,圆筒结构不同位置处的有效波压力均线性减小,且变化程度较为明显。针对水深的变化,由于试验中堤前水深d的变化幅度较小,远小于波长,反映出来的相对水深d/L的变化幅度也较小。随着相对水深的增加,图8(b)中水下各位置处的波压力虽偶有小幅升降,但每条线基本都呈水平状态,即水位的变化对圆筒水下各位置处的波压力几乎没有影响。所以,相对水深d/L对圆筒有效波压力的影响比较显著,但其中主要体现在波长L的影响,水深d的影响比较微弱。

公式(1)~(3)中Cp、Ca、Cpv、Cpv和Ev别表示计划安全成本值、实际安全成本值、计划安全成本、实际全成本和安全成本挣值。

  

图8 圆筒波压力随相对水深的变化规律Fig.8 Variation of wave pressure on cylinder with relative water depth

2.2.2 波陡H/L的影响

图9为大直径圆筒结构有效波压力随波陡H/L的变化规律。显然,在入射波周期和圆筒间距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波陡的增大,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有效波压力逐渐增大,且变化程度明显。由于图中保持波长L不变,所以主要体现的是波高H对圆筒有效波压力的影响。结合图8(a)波长引起有效波压力的明显变化,本文认为波陡H/L是大直径圆筒结构有效波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且波高H和波长L对有效波压力的影响均比较显著。

花青素纯化物0.024 mg对ABTS+·的清除率为13.8%,对DPPH的清除率为44.3%,而0.024 mg维生素C对ABTS+·的清除率为66.1%,对DPPH的清除率为56.9%。说明,此纯化产物对2种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但其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低于维生素C的清除能力。

图12为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正向有效波压力拟合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显然,拟合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程度较好,二者的相关系数大于0.9,所以拟合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本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图9 圆筒波压力随波陡的变化规律Fig.9 Variation of wave pressure on cylinder with wave steepness

2.3 试验值与规范公式比较

关于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有效波压力,国内外目前没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是可以结合国内外关于直立墙结构和大尺度孤立墩柱结构的波压力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波压力计算方法。本文取圆筒迎浪面(0°)的波压力数据绘制示意图。

1)合田良实[12]公式

参考文献:

2)《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

利用国内《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中直立墙结构和大尺度孤立墩柱结构的有效波压力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圆筒结构迎浪面(0°)各测点的压力值,与试验测值进行对比,得到如图11所示的波压力对比图。在相同的波况下,直立墙结构有效波压力值比试验值大,孤立墩柱结构有效波压力值比试验值小。并且大圆筒结构波压力试验值在水面以上大致呈直线分布,在水面以下呈曲线分布,与孤立墩柱结构波压力分布规律类似。

  

图10 波压力试验值与合田良实公式计算值对比Fig.10 Comparison between wave pressure test values and theoretical values of Godaformula

  

图11 直立墙、孤立墩柱和大直径圆筒波压力对比Fig.11 Comparison among wave pressure values on vertical wall,isolated pile and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2.4 圆筒有效波压力计算分析

如前文所述,在圆筒间距取值为0.3~20 m(相对间距0.012 3~0.454 5)时,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波压力与相同结构参数下的大尺度孤立墩柱波压力分布规律类似。而同时当圆筒间距为0时,圆筒防波堤又可近似为直立墙结构;当圆筒间距趋于无穷大时,其波压力可用孤立桩柱波压力计算公式求取。且对比发现,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波压力随间距的增加而减小,试验所得测值始终介于大尺度孤立墩柱和直立墙结构之间。

图7(a)、7(b)为不同间距下圆筒有效波压力沿水深的纵向分布情况。纵坐标选取以各水深下静水位线为零点的纵向坐标系统,横坐标为各点压力传感器所受到的有效波压力大小。根据各波要素下波压力的纵向分布,圆筒0°方向、45°方向、90°方向有效波压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静水位附近,略低于静水位的位置。从胸墙顶部到水底,有效波压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据图7中的结果,不同间距圆筒迎浪侧有效波压力纵向部分规律基本一致,只因间距的不同而存在数值上的差异,规律如下:在静水位以上,圆筒有效波压力大致呈直线分布;在静水位以下,有效波压力随水深的增加逐渐减小,但其变化趋势随水深的增大而逐渐趋缓,到达水下一定深度后,圆筒有效波压力基本不再继续减小,而呈曲线分布。并且随着圆筒间距的逐渐增加,圆筒迎浪侧有效波压力呈现减小趋势,与图5结果一致。

 

式中:Pz为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正向距水底高度z(m)处的有效压力,P1为大尺度孤立墩柱对应计算点的有效波压力,P2为直立墙对应计算点的有效波压力,f( ξ)为修正系数,只与圆筒的相对间距ξ有关。且f( ξ) 需满足:当 ξ=1时,f( ξ)= 1;当 ξ= 0时,f( ξ)= 0。

将实测值按照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拟合,得到置信度为95%的计算公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经销商对于赊销心存担忧。有经销商向记者反映,上一年度的赊销款还未结清,今年继续赊销会让自身资金周转存在困难,但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不得不采用赊销的方式。

四川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16年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03元,比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92元同比增长9.33%,增速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2012-2016年四川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见图1)。

在计算出圆筒结构迎浪面(0°)的有效波压力后,可根据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横向分布规律,对圆筒周身各角度的有效波压力进行计算。当圆筒相对间距ξ=0时,各圆筒形成连续式防波堤结构,波峰作用下迎浪侧各角度有效波压力大小基本相同,可认为波峰时有效波压力环向均匀分布[10]。此时迎浪侧圆筒各向有效波压力均等于迎浪面(0°)波压力,可不考虑波浪对圆筒背浪侧的影响。当圆筒间距ξ>0时,由于圆筒间空隙的透射作用,圆筒周身各角度的有效波压力差别较大,并且有效波压力随着角度的逐渐增大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所以引入衰减函数,根据其分布规律拟合出有效波压力横向分布的经验公式,其中衰减函数是圆筒波压力计算点所处角度θ的单一变量,参考波峰压强随圆筒周身角度的变化曲线,初步得到衰减函数的结构形式如下:

其三,解决民生短板,促进发展成果人人共享。马克思多次论述了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必然性。显然,使个人在以社会名义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能够自觉而主动地驾驭自己的社会关系,走向对社会财富、知识、权力和资源的共享,才能拓展个体发展的空间和程度。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一切人和完整人的发展”[17]。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分配公正,“不是均等的分配,而是关注分配原则、分配形式的公平性,关注在社会成员或群体之间进行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配置的问题”[18]。我们应在发展中不断消除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都能公平公正地分享与其奋斗实干相匹配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针对不同间距大直径圆筒结构,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对大直径圆筒有效波压力的受力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将试验结果与各家公式进行对比,通过修正系数和衰减函数来反映大直径圆筒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式中:θ为计算点和圆筒中心的连线与来波方向的夹角(°),Pz(θ)为圆筒距水底高度z(m)处的有效波压力,Pz为圆筒迎浪面(0°)距水底高度z(m)处有效波压力。根据圆筒有效波压力的横向分布规律,本公式将圆筒背面90°<θ≤180°范围内的有效波压力进行了简化处理。由于90°<θ≤180°范围内的有效波压力较小,小间距时为迎浪面(0°)波压力的1/3左右,大间距时大于迎浪面波压力的1/3,用上式计算所得的大间距下90°<θ≤180°范围内的有效波压力小于试验值,但其与迎浪面波压力的差值会比试验值所测得的二者差值更大,可为圆筒的整体稳定留有一定的安全富裕。

(1)利用激光传输,准确度高。从无磁悬挂刻线处发射的激光是与钻具轴线近似平行的直线,可以准确地反映无磁悬挂刻线的位置,比目测的精度提高数倍,而且受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较小。

SU Yong-lin, LU Jing-kang, GUO Hua, ZHU Wei-hua, HE Cheng-qi

  

图12 大直径圆筒正向波压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Fig.12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ed and test values of wave pressure on the anteriority of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图13 大直径圆筒周身各角度波压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Fig.13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ed and test values of wave pressure on differentlocations oflarge diameter cylinder

图13所示为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周身各角度有效波压力拟合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显然,拟合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大于0.9,能较好地符合精度要求。本公式可用于今后类似工况和结构尺度下,不同间距大直径圆筒结构有效波压力的计算。

表6表明,限制膨胀可以明显抑制孔隙体积增大;限制膨胀条件下,仅掺入纳米氧化硅、纳米氧化钙和两者都掺入的孔隙度分别为51.0%、 40.3%、 45.4%,与纯膨润土的孔隙度43.6%相比,单掺入纳米氧化钙试样的孔隙度变小,其余混合试样的孔隙度略微增加。这是由于孔隙分析试验时,卸掉约束反力导致试样回弹变形所引起的,表5中的回弹变形率可以佐证该观点。

3 结 语

结合本次试验的实测数据,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上式中待定系数a和b的数值。从而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

1)波峰作用下,大直径圆筒结构有效波压力的横向分布规律表现为沿迎浪面向后先保持恒定然后迅速减小,最后再略微上升;纵向分布规律表现为随着水深增加先线性增大然后非线性减小,且最大波压力的位置出现在静水位附近,略低于静水位的位置。

2008年以来,隆阳区丙麻乡推广的是保山市烟草公司下发的三段式烘烤工艺。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指导和管理不到位,有多年种植和烘烤经验的烟农,借鉴小烤房的烤法,按照自己的烘烤习惯,不重视卧式密集烤房的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宣传与应用。

因了这一次,我和阿花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不管阿花来不来信息,一到周末我都会主动过去。景花厂需要我,我需要阿花。

3)通过有效波压力试验值与各家公式的比较分析,不同间距下大直径圆筒结构有效波压力迎浪面分布规律与大尺度孤立墩柱结构类似,且试验值介于直立墙结构和大尺度孤立墩柱结构波压力规范公式计算值之间。在两个规范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修正系数,并根据圆筒相对间距ξ拟合得到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用以计算不同间距圆筒结构迎浪面(0°)的有效波压力。

4)基于大直径圆筒结构迎浪面(0°)的有效波压力计算公式,根据有效波压力横向分布规律拟合波压力横向衰减函数,从而得到不同间距大直径圆筒结构各点的有效波压力计算公式。

而且,当前的高校科研生态不健康,查处学术造假事件,一来底气不足,二来担心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打击学术腐败尚停留在剪矢医伤的水平。

日本的合田良实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和现场观测,总结出一个直立墙波压力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在合田良实公式中,设计波高应取波列中的最大波高,一般可采用Hmax=(1.6~2.0)H1/3,本文中的最大波高Hmax=1.8H1/3。这样计算出来的波压力即是最大波压力,将实测最大波压力(迎浪面0°)与之进行对比。为了同时与有效波压力进行对比,在计算时也将H1/3带入合田良实公式进行计算,并与实测有效波压力对比,得到如图10所示的圆筒波压力试验值和合田良实公式计算值对比图(其中合田良实1计算采用的是最大波高Hmax,合田良实2采用的是有效波高H1/3)。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效波高计算结果比实测值明显偏小,而用最大波高计算结果比实测值大很多。并且合田良实公式假定水面以下的波压力分布为直线分布,这与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波压力分布规律不一致,所以不建议采用合田良实公式计算不同间距大直径圆筒结构的波压力。

[1] 杨艳增.波浪对大直径圆筒结构的作用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YANG Yanzeng.The research of wave load on large cylindrical structures[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in Chinese))

[2] MORISON J R,O’BRIEN M P,JOHNSON J W,et al.The forces exerted by surface wave on piles[J].Petrol.Technol,1950,2(5):149-154.

[3] CHAKRABARTI S K, TAM A.Interaction of waves with large vertical cylinder[J].Ship Res., 1975, 19(1):22-33.

[4] EATOCK TAYLOR R,HUNG S M.Second-order diffraction forces on a vertical cylinder in regular waves[J].Appl.Ocean Res., 1987, 9(1):19-30.

[5] LI J X,WANG Z H,LIU S X.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directional focused wave and vertical circular cylinder[J].Part I:Wave force.Coastal Engineering, 2014, 83:233-242.

[6] KANG A Z, LIN P Z, LEE Y J, 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interaction with vertical circular cylinders of different submergences using immersed boundary method[J].Computers & Fluids, 2015,106:41-53.

故宫解说词,作为一种旅游文本,集文学性、艺术性、宣传性为一体。其英译的目的是满足外籍游客的基本信息需求,并实现跨文化交际。在连贯性原则的指导下,故宫的英译文本应使用类似目的语的写作手法,提高语言的可读性,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帮助外籍游客更好地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而忠实法则要求译者要注重文本的内在逻辑,忠实于原文。

[7] KAMATH A,ALAGAN CHELLA M,BIHS H,et al.Breaking wave interaction with a vertical cylinder and the effect of breaker location[J].Ocean Engineering, 2016,128:105-115.

[8] 柳玉良,杨洪旗,王爱群,等.圆形沉箱防波堤波压力的试验分析[J].海岸工程,2005,23(4):8-16.(LIU Yuliang,YANG Hongqi, WANG Aiqun, et al.Text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wave pressure on circular caisson breakwater[J].Coastal Engineering, 2005, 23(4):8-16.(in Chinese))

[9] 周锡礽,王晖,韩桂军.大直径薄壳圆筒结构的设计与计算[J].港工技术,1995(2):22-30.(ZHOU Xireng,WANG Hui,HAN Guijun.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large-diameter cylinder shell structure[J].Port Engineering Technology,1995(2):22-30.(in Chinese))

[10]夏运强,陈兆林.圆筒形水工建筑物波浪荷载的试验研究[J].海洋工程,2002,20(3):81-86.(XIA Yunqiang,CHEN Zhaolin.Experimental study of wave forces on the surface of cylinder structures[J].The Ocean Engineering, 2002, 20(3):81-86.(in Chinese))

[11]高学平,赵耀南.大圆筒防波堤抗波能力及波浪力特性[J].港口工程,1995(3):6-9.(GAO Xueping,ZHAO Yaonan.The stability and wave forces of the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breakwater[J].Port Engineering,1995(3):6-9.(in Chinese))

[12]GODA Y.Random seas and design of maritime structures[S].Tokyo:Univ.of Tokyo Press,1985.

 
刘远超,刘晨,徐宇航,陈国平,严士常
《海洋工程》 2018年第02期
《海洋工程》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