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清代陶瓷文献学的力作——评《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

更新时间:2009-03-28

《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陈宁博士撰写,全书共3 8万字,于2017年4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以“陶瓷文献学”命名的著作,也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清代陶瓷文献学的著作。陈宁博士在书中对清代乾嘉时期的陶瓷文献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对陶瓷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谓是一个精华的“目录”或者说是一本浓缩的“笔记”。就此而言,该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作用和研究价值的陶瓷文献查阅工具书。并且,书中“大文献学观”贯穿全文,是该书内容体系构建的主要指导思想,也是该书的重要理论创新和突破。

一、《论纲》的写作背景

陶瓷文献学作为一门由陶瓷理论和文献学理论研究交叉形成的学科,是以陶瓷文献和陶瓷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以陶瓷文献的编撰、版本、校勘、目录、分类、利用、辨伪、辑佚、结集、点释等为研究内容的。我国自2 0世纪8 0年代末由傅振伦先生首次提出“中国古陶瓷文献学”后,至今已有20余年,但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多年来发展缓慢,尽管偶有少量的研究成果出现,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从事陶瓷研究的陈宁博士,多年来在陶瓷理论知识的积累下,就傅振伦先生发表过的相关研究评述,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集近十年的陶瓷文献整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之功,撰成《论纲》一书,意义重大,价值颇高。

二、《论纲》的内容体例

《论纲》共有10个章节,274种参考文献,8大陶瓷文献专述研究。书中第1章概述了陶瓷文献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即“何为文献?何为陶瓷文献?何为陶瓷文献学?”第2章则以乾嘉时期为例,介绍清代陶瓷文献的编撰状况,参考传统四部分类法结合当代科学的分类方法,将乾嘉时期陶瓷文献分为13类,并详细列出乾嘉时期重要文献一览表。第3章至第9章分别论述了清代重要陶瓷专论文献的编撰者、成书过程、编撰成因、编撰特点、内容价值、版本流传等。第10章是结语部分,提出了陶瓷文献的特殊性,总结了陶瓷文献学在陶瓷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评析了清代陶瓷文献之间的异同及其承继关系,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为当前陶瓷文献的具体探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读者们循此思路和方法,可持续地拓展研究下去。不仅有助于推动陶瓷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和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古代陶瓷文献基础理论、整理实践、合理利用等方法研究的完善和深入”。

三、《论纲》的学术价值

1、批判性的理论依据选择

在众多的陶瓷文献依据、观点和研究范围中,《论纲》作者取精去粕,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文献观。他主要采用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观点“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作为陶瓷文献的阐释依据;还比较赞同当代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观点,即“并非所有的陶瓷作品都是文献,只有依附文字符号信息的陶瓷作品才能构成文献,才能称为陶瓷文献”;并以其硕士生导师曹之先生的“大文献学观”作为主要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对清代陶瓷文献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且对部分清代以前的陶瓷文献状况也做了简要论述。就像江西师范大学王琦珍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曾评价《论纲》是一部“断代陶瓷文献学研究”,这种选择也表现出陈宁见微知著的独特的眼光。这些极具批判性选择的理论依据,使《论纲》这部著作更具科学性、严谨性和学术性。

文中根据对多路电机控制的需求,以微控制器为核心,完成了微控制器单元电路、通信接口模块电路、电机运动控制模块电路、电流检测模块电路以及电源模块电路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完成了软件设计,实现了电机自动控制模式的程序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本文的工作对于其他多路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以“大文献学观”指导编撰的理论突破

[2]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社,2009

3、科学的分类体系和系统的论述方式

《论纲》的分类体系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将《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传统四部分类法与当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相结合,并根据清代乾嘉时期陶瓷文献的实际存在状况,将其分成了13类,即六经类、小学类、历史类、地理类、政书类、目录类、金石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类、诗文集类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每一类别的重要陶瓷文献整理成表,详细著录书名、编撰者、陶瓷史料编撰概况等,致使其内容不仅分类科学合理,而且所录文献的著录信息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4.特定项目的特定风险。PPP项目的适用范围较广,每类项目均有其特定的风险。比如公路类项目的交通流量预测不准、收费标准的调整、项目成本增加、出现竞争线路等各类风险;轨道交通项目涉及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合作风险、收费标准风险等;供水、电、气项目存在价格受限、非法偷用风险、施工风险等。

四、《论纲》的教育价值

[1](宋)欧阳修著,施培毅选注.欧阳修诗选.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人类这一物种出现之前就已经有树木在这个星球上生长,森林为诸多的动物提供着生存的空间以及资源,在陆地生态中森林是主体,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而森林主要的构成单位就是林木,林木是构成森林的重要主体。所以需要认识到森林才是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重要主体,同时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森林植被以及林草结合的生态体系才是最基本的保证。当下的生态建设提倡的是将林木作为森林的主体,在林政资源的实际管理中,林木也是占据着主体性的地位以及作用。

《论纲》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以“陶瓷文献学”命名的著作,也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清代陶瓷文献学的著作,凝聚了作者近十年的心血,其资料丰富,取舍得当,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言简意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陶瓷文献学观。该书不仅为中国陶瓷文献学研究敲开了一扇大门,也为中国陶瓷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论纲》主要是针对清代有代表性的陶瓷专论文献的正文内容进行点释,对其价值进行总结、评析和利用,对于不明著者及成书时间进行考证,对其版本流传进行梳理和异同辨析,从这本厚重的书籍中可以看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这本著作,它也为研究清代陶瓷文献学乃至中国陶瓷文献学的学者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对于开设陶瓷文献学相关课程的高等院校而言,《论纲》是一本十分重要的必备参考书。该书选取乾嘉时期的陶瓷文献,作为研究清代陶瓷文献分布状况探讨的时间范围,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梳理出这一时期的陶瓷文献在古代分类体系中的分布状况,反映出清代乃至古代陶瓷文献的分布状况,对于陶瓷文献学相关课程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而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综观《论纲》,不难发现它是一本系统论述清代陶瓷文献学的著作。欧阳修《读书》诗中有言:“平生颇论述,铨次加点窜。”意思是说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所存在的问题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不过这种叙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例证基础上。《论纲》中这样的系统论述比比皆是。如书中第9章有关陈浏与《匋雅》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对《匋雅》一书的介绍,而是系统地对其编撰成因、编撰特色、内容价值以及版本流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论述。论述过程的敷陈,例证所表现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都可说明其论述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的论述和研究方式,在笔者看来,十分值得今人学习和参考。

文献学研究始于孔子整理六经开始,正式成立于西汉时期。张舜徽先生曾说道:“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校雠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而后出现了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即郑鹤声、郑鹤春的《中国文献学概要》,该书出版于1928年,是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随后,张舜徽先生、洪湛候先生等分别对古代文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作了阐述。而后,学界出现了“现代文献学”“大文献学”等理论观点。在纵多观点中,《论纲》作者选择以“大文献学观”为陶瓷文献学内容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通过审读《论纲》,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容构架十分符合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且在“大文献学观”的角度,将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的理论精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结合陶瓷文献学本身的特殊性,最终构建出一套相对完善的清代陶瓷文献学内容体系。

[3]陈宁.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从图1可以看出,两个频率分量的主瓣由于位置过于接近而重叠在一起,这种现象被称为主瓣干扰。信号的真实频谱是两个分量的频谱矢量叠加的结果。在此幅值谱中仅有一个主瓣被呈现,若此时使用插值算法校正谐波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参数,将会得到误差较大的参数。通常,信号中大部分分量的频率都有一定距离,它们对应的主瓣没有受到干扰,而只有个别谐波和间谐波分量的主瓣距离会太近而相互干扰。如果在加窗FFT得到的频谱基础上,增加一个判断主瓣干扰的步骤,根据主瓣干扰的判定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将会得到更理想的谐波和间谐波参数的检测结果。

[4]陈宁.试析中国古陶瓷文献学的内容架构.景德镇陶瓷.2010.(3)

[5]陈宁.关于中国古陶瓷文献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评傅振伦先生《中国古陶瓷文献学》.中国陶瓷.2 0 1 0.(11)

 
谢 喻
《景德镇陶瓷》 2018年第01期
《景德镇陶瓷》2018年第01期文献
吴国兴 作者: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