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苏南地区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1]。此后,学者们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展开了热烈讨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行业发展的探讨,如黄兆信等[2]认为高校创业教育转型需培育高校“创业文化”,形成地域与校园文化互融互动的创业教育特色。辜胜阻等[3]提出通过“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以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浪潮发展。二是对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和研究,包括对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分析[4]、推进创新创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研究[5]以及通过数据分析,提出改善双创制度的建议[6]等。三是对创新创业活动主体和特点展开分析评估,如白嘉[7]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提出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陈翠霞等[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创业力进行测度,将创业者、创业机会界定为影响区域创业力的重要要素。杨月坤等[9]以长江三角洲创业人才为研究对象,发现创业环境与创业学习对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高新区作为中国改革的先行先试示范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区,依托智力、技术和开放环境有效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苏南地区包括南京、常州、无锡、苏州、镇江五市,各高新区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方面已处全国领先水平,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新区需尽快适应、引领新常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因此,分析当前苏南五市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现状,剖析各高新区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一体化部署,帮助高新区在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争先进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时教师要适当地从技术层面进行干预。例如必须使每个组有1-2个技术水平尖子,能够指导和领导团队;另一方面对于技术水平特别差,学习懒散的学生要分化到各团队中,既要让他们充分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又要让他们倍感群体压力,而与团队目标一致,努力学习。小团队当中必须关系协调,目标一致,大家才能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共同提高。

观察组膀胱冲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一、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苏南作为全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水平也处全国领先。2015年,苏南地区高新区平均工业总产值2 182.53亿元,为全国高新区平均产值的1.71倍,平均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35.3%。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其中留学归国人才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8%。创新型产业企业集群持续壮大,目前拥有科技型企业超5万家,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在整体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苏南地区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资源优势得到较好发挥。但苏南地区高新区之间的创新创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布局。

(一)经济总量

经济环境是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和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展开的基础保障[10]。对比2015年苏南各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发现,南京高新区经济总量远超其它高新区,虽然土地投入量与规模以上企业数在7家高新区中排名靠后,但单位面积产值与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却遥遥领先,表明南京高新区企业规模与实力突出。相较之下,常州高新区土地投入量大,但工业产值不高,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不足南京高新区的30%,产业规模不大。武进高新区产业经济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整体规模较小,企业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无锡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的各项指标接近,两者相比,苏州高新区经济实力与企业质量稍逊。苏州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最多,但并未获得相应规模的工业产值,产业发展实力与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镇江高新区2014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土地投入、工业产值等各项指标均处末位,且与苏南其它高新区差距较大,经济总量相对落后。

人才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苏南地区高新区在人才资本累积过程中存在“重引进、轻培育”的问题,对人才自主培育的投入明显不足。这一问题在政策文件数量上可见一斑,苏南地区高新区出台了大量人才政策,但多以高端人才引进为主,人才自主培养政策数量占比不足20%。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固然是短时间获得收益的方法,但投入量巨大,发展后劲可能不稳定。虽然苏南地区高新区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但除南京高新区外,其它高新区周边高校在校生数量对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作用微小。同时,随着创新创业活动的不断推进,高新区仅依赖自身进行人才引进和培育很难满足创新创业的各类需要,苏南地区高新区间缺乏有效的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尚未制定合理的跨区域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此外,对创新创业人才缺乏专业性的评估与服务,对人才效用发挥的考察和评估机制有所欠缺,容易产生人才的闲置。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要降低创业门槛,构建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和文化,使众多小微企业和草根阶层得到低成本创业机会。

(二)产业发展与创新型产业集群

精准有效的支持政策是区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引导和保障。就政策文件数量而言,各高新区差异不大。南京高新区金融扶持政策数量最多,产业政策稍显不足;无锡高新区产业政策与相关金融扶持政策发布较多;常州高新区、镇江高新区各类扶持政策数量均不多,在各高新区中处于末位。

关于实行集体水利工程及其相关水土资源“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的思考……………………………………………………… 柳长顺(2.21)

表1 苏南地区7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1)

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土地投入/km2工业总产值/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亿元·(km2)-1]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南京2)1604406.2253847427.5488.1常州4393306.1010033387.5334.0武进81850.5139312010.5031.0无锡2203203.11127039214.5631.0苏州2582650.24115034910.2730.0苏州*3)2783753.59230970013.5030.0镇江39151.00257343.8713.23

注:1)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南京”为“南京高新区”的简称,其他同;3)“苏州*”为“苏州工业园区”简称。表2—7同。

表2 苏南地区7家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

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南京软件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卫星导航应用、现代服务47471.5常州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光伏新能源、工程机械和农机、生命健康、智能电网、半导体器件、通用航空33851.1武进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器件、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12070.3无锡装备制造、物联网与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微电子、软件信息服务、空港物流业、文化产业39263.5苏州电子、电气、通用设备、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34953.0苏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纳米技术、人工智能、融合通信产业、集成电路、软件产业70067.0镇江工程机械、电子电器、船舶制造、新能源、信息软件、海洋工程、水科技、智慧港口物流3452.3

第二,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论文,主要有:李玉保、谢丽惠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践反思与路径选择》;齐晓丹、张晓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

表3 苏南地区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模企业总数高新技术企业数营业收入/亿元当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研究院所数量南京19976534.878810常州5034389.766301无锡2911181117.4040737苏州1673151.4411259苏州*1605386.3218123

(三)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激发创新创业平台活力方面,各高新区间存在一定差距。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关于2016年1-9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的通报》表明,高新区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前三位依次是苏州工业园区、无锡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常州高新区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与武进高新区相同,但在孵企业数仅为其1/23,创业平台孵化能力不强。与常州高新区类似,南京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有待提升。

以万人专利拥有量衡量各高新区创新平台的创新产出。其中镇江高新区数据缺失,故用其当年专利授权量(684件,其中发明专利67件)代替。苏州工业园区与无锡高新区创新产出相近,远超其它高新区,这与两者较大的研发投入占比相匹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南京高新区,其研发投入量在所列高新区中最多,但创新产出效率稍有不足。7家高新区中,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镇江高新区的研发投入占比最低,相关创新产出远低于其他高新区,必将减弱其发展后劲(见表4)。同时,苏南地区高新区创新创业平台的所有制性质以国有为主,民间资本投资的大型创新创业平台较少,辐射能力强的品牌平台少,且平台资源的专业性、平台对项目的加速能力欠缺。创新创业平台活力和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激活。

(四)人才发展

人才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之一,是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引擎。从人才规模看,苏州工业园区以绝对优势居于领先地位,南京高新区、无锡高新区与苏州高新区次之,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镇江高新区处于劣势。从人才结构看,南京高新区、苏州高新区与武进高新区的留学归国人员占比不高,但依托其周边良好的大学城优势,专业技术人才规模较大。与之相反,常州高新区从业人员中留学归国人员占比1%,高层次人才引进规模大,但专业技能人才占比不高。无锡高新区与常州高新区类似,大专以上专业技能人才占比较低。镇江高新区人才规模与人才结构在苏南地方高新区中均不占优势,其高层次人才数量远低于其它高新区(见表5)。总体而言,南京高新区高层次人才规模有待提高,常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专业技能人才的本土培育需要加强,武进高新区、镇江高新区的高层次人才和整体人才规模需进一步提升。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区域创新创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推动区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2]。依据科技部印发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的标准,苏南7家国家级高新区中,有5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认定,分别为南京高新区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常州高新区光伏创新型产业集群、无锡高新区智能传感系统创新型产业集群、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见表3)。其中,南京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较多,但单位企业营业收入仅2.7亿元,创新产出与常州高新区相近,整体创新产业实力、规模以及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光伏产业是常州高新区最具发展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与其它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相比,常州高新区光伏产业集群所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68%,单位企业营业收入为各高新区之首,但受其产业集群规模所限,同时缺乏相应的创新载体支撑,创新产出量略有不足。无锡高新区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良好,企业数量、产业规模、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在各高新区中都处上游位置,与之相比,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虽然创新实力与创新产出同样存在优势,但营业收入在各高新区中最低,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能力有待加强。

表4 苏南地区7家高新区创新创业平台规模与产出

高新区创新创业平台规模与产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数万人专利拥有数量研发投入占比/%南京5498>605.30常州84231.712.80武进898633.602.75无锡12120879.574.10苏州972053.503.50苏州*141634>803.35镇江4597—2.40

注:数据来源于各高新区官网、各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关于2016年1-9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的通报》。

表5 苏南地区7家高新区人才结构与数量

高新区人才结构与数量留学归国人员中高级职称大专以上高新区人才结构与数量留学归国人员中高级职称大专以上南京95823207124128苏州7381058798146常州15801028777353苏州*701530777176000武进274474740093镇江34123411802无锡251522435153565

科技活动人员与科技活动支出的投入对创新活动的成果产出影响巨大,单位人员经费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相对比,可以反映出高新区的科技人才的创新效率。2015年,单位科技活动人员经费投入量最多的为无锡高新区,达26.06万元,常州高新区次之,为22.95万元,但结合常州高新区万人专利拥有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科技创新成果分析,常州高新区科技人才质量或人才利用效率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南京高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在科技人才数量、资金投入规模以及单位人员科技活动支出方面相近,但比较两者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南京高新区处于劣势,表明其科技人才潜力仍有待开发。同时,苏州工业区单位人才经费投入较少,其科技人才仍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武进高新区与苏州高新区单位科技人员经费支出相近,两者创新产出也均不足,前者主要受科技人才规模限制,后者则因为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不足。镇江高新区科技人才发展各项指标在7家高新区中最低,人才引进与后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规划(见表6)。

表6 苏南地区7家高新区科技人员与经费投入量

高新区科技人员与经费投入量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亿元高新区人才结构与数量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亿元南京61122124.38苏州3473665.15常州2426955.71苏州*68093142.29武进1217721.36镇江23302.83无锡3248384.76

(五)创新创业政策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和核心,产业竞争力能够体现出区域竞争力[11]。2015年,江苏省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万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占比40.1%(见表2)。近年来,苏南各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各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远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南京高新区以生物医药、软件及电子信息等为主导产业,依托南京软件园、江北新区研创园、南京生物医药谷等5大产业平台,全力提升和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其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在各苏南高新区中处领先地位。常州高新区与苏州高新区、镇江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相当,在苏南各高新区中处于劣势,产业规模与实力有待提升。武进高新区企业数量不多,但其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高,相比无锡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基本接近,但考虑到武进高新区的企业数量远低于无锡、苏州,因而苏州工业园区和无锡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强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产业政策方面,南京高新区以市级产业政策为主,强调顶层设计,缺乏对具体产业的精准扶持。常州高新区着眼于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奖励及项目补助推动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而苏州工业园区与无锡高新区在明确产业升级大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园区产业优势和条件,有重点地针对一批新兴产业提出具体的扶持政策。武进高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通过资金奖励,鼓励部分高新产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但政策整体较为粗糙,在促进产业实质性发展方面需进一步调整细化。人才政策方面,苏南地区高新区的人才政策主要是对市级相关政策的补位,缺少与自身相匹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其中苏州高新区人才政策相对而言更为细致,针对性更强。金融扶持方面,南京高新区从创投、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出发,构建相应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聚焦金融集聚区建设,且资金扶持和奖励力度强,关注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扶持。无锡高新区金融政策更为完善,大力吸引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入驻,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中介服务”三大体系。苏州高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依托其良好的金融环境,扶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出台大量科技金融政策,重点扶持科技型企业上市,构建融资补贴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创投机构创新发展(见表7)。

二、高新区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前天晚上他打麻将被别人合伙整惨了,输了一百多块钱,那可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低保费呀。钻心的疼痛折磨得一夜未合眼。一大早牛黄丸就爬起来,啃完剩下的半个面包,拿上钓鱼工具骑单车来池塘。

表7 苏南地区7家高新区创新创业主要政策梳理

高新区产业政策数量主导政策人才政策数量主导政策金融扶持政策数量主导政策南京3《南京市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行动计划》4《关于“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7《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南京市科技保险创新发展实施办法》常州4《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4《常州市高新区实施“龙城英才计划”(3.0版)的若干配套政策》3《新北区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实施方案(试行)》武进4《武进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2017-2019年)》6《区政府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5《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组建方案》无锡9《无锡高新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发展意见》《关于无锡新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4《关于印发无锡新区关于加快打造人才战略升级版奋力建设“东方硅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7《关于印发无锡新区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组建银团的若干意见》苏州5《关于打造苏州工业经济升级版的实施意见(2014-2020年)》8《苏州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办法》5《苏州高新区关于打造“新三板”特色金融小镇的若干意见》苏州*6《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苏州工业园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5《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3《关于推进金融机构持续聚集的若干意见》镇江2《关于加快镇江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科技产业园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关于进一步加强润州区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的意见》——

(二)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苏南地区依托其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用外资能力,通过技术引进取得了显著成就。以苏州高新区为例,目前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近2 400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30多家,累计注册资金252亿美元,由技术引进带来的路径依赖使得自主创新的机会成本提升,从而制约各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意愿,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创业环境决定着创业企业的生存基础、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截至2015年,武汉东湖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1家,入驻企业4 280家。与其相比,苏南地区高新区以省级孵化器为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平台数量不多。就功能而言,一些众创空间还停留在提供场地和硬件设施层面,无力提供创业辅导、项目推介、创业融资、项目市场化运作等专业服务。同时,多数众创空间专业化运营能力不强,创新创业载体工位使用效率低。缺少高端运营机构,大多数众创空间主要以提供网络空间工位和公共会议室等硬件低端服务为主,缺少国内外高端众创空间运营机构提供创业辅导,其组织方式多数表现为简单集中而非思维聚合,且存在同质化倾向,专业特色和主攻方向尚不明显。

(三)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2.1 槐耳清膏对NCI-N87细胞增殖影响 槐耳清膏(4、8、16、32mg/ml)作用 NCI-N87 细胞 24、48、72h后, 与对照组相比,8、16、32mg/ml对胃癌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并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细胞增殖(P<0.05),而低浓度组 4mg/ml未显现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见表1。

(四)政策的集成度与精准度不高

[2]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426(7):34-39.

苏南地区高新区由于产业发展方向的定力不足,苏南地区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缺乏科学的统筹,大量产业集群无法形成合力,难以达到创新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提升困难。以常州高新区二十多年的发展为例,其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经历数次调整,放弃原本畅销全国市场的消费类产品,转而选择最容易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挤压的中间产品作为发展方向,错失发展良机。同时,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各高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苏南地区高新区重点建设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产业层次不高,多数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亟待向“微笑曲线”的研发设计、市场研究、咨询服务以及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优化、销售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延伸。此外,各高新区之间存在产业同构现象,以南京高新区、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苏州高新区以及无锡高新区之间最为明显,其重点发展产业类似,容易造成产业集聚度下降、资源重复配置。总体而言,苏南地区各高新区的区域整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有待扩大、竞争优势有待加强、产业特色有待明晰。

三、对策与建议

立足“十三五”新起点,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尽快适应、引领新常态,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协同发展,需从以下四个方面激活苏南地区各高新区的创新创业要素,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二分法是一种相当舒服的思考方法。例如,有人画画是为了获得一个感觉空间,另外一些人是为了营造一个思考空间。几乎没有画家和幸运的画家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因为思考与感觉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向。我给你们描绘一下在哪儿能遇到其中之一。

第一,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布局特色产业集聚区。各高新区围绕自身主导产业,构建由众创空间、特色小镇、众创集聚区等新型产业组织形态组成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集聚技术资源,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双创平台精准服务高新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孵化载体,打造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和便利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科技资源共享空间。提升现有科技创新载体功能,利用资源优势和孵化经验,突显产业特色,增强服务功能,激发其在创新活动中的新活力。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试点,由“保姆式”创业服务向“教练式”创业服务升级。以苏南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发挥各区产业长板优势,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集成完善、体制机制灵活的“产业小镇”,并打造相应的特色产业创新创业孵化链。

老陈居然不知道于魁智是谁。他痴迷京剧,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于魁智的《四郎探母》。《四郎探母》之后,是马连良的《借东风》。

第二,创新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构建双创人才培育体系。一方面,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打造引才品牌,加快产城融合,建设适宜人才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镇区,为人才提供完备的配套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强化对创业失败者的帮扶。加强对创新创业、科技研发的新闻宣传和引导,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多维度、全方位打造苏南各高新区特色引才品牌。完善人才评估和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后续发展和流动,构建“业绩+潜能”的动态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定价和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分红、股权等考察和激励方式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以“长租短借”的方式实现苏南各区域的人才共享,支持事业单位与企业人才的双向流动实现区域内人才流动,迸发人才活力。以苏南各地良好的职业教育为基础,政、校、企联动,建立以企业用户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体系。

第三,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立金融服务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扩大民间投资渠道,协调整合地方资金、项目、信息等资源,定期举办项目路演、科技金融沙龙等活动,畅通交流渠道;借鉴上海经验,全方位整合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资源,构建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免抵押、免担保的“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提供科学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地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加大对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打击力度,维护地方金融稳定,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完善双创政策体系,加强精准扶持。强化顶层设计,确定总体目标、任务和举措,提升产业发展定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性,加强各高新区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政策联动,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合力。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前提下,强调部门间的横向联动,确保已出台扶持政策具体化、可操作、能落地,切实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产业政策不仅针对具体产业提出精准扶持,更要注重激励创新、培育市场;人才政策方面,与高新区自身主导产业以及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育需齐头并进,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考核评估机制;金融政策方面,对各类型、各阶段的企业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扶持,逐步建立支持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EB/OL].(2015-06-26) [2017-6-11].http://www.gov.on/zhengce/content/20l5—06/16/content_9855.htm.

3.6 β位点裂解酶-1(BACE1) BACE1是机体内主要的β-分泌酶,是分解APP产生Aβ的限速酶。研究表明,在小鼠脑内注射BACE1 siRNA可减轻AD小鼠Aβ沉积并提高认知功能[30],这说明抑制BACE1表达会改善Aβ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BACE1被作为AD药物潜在靶点。

目前,苏南地区高新区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以及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体系多数是建立在相关市级政策体系之上,重点在于对市级政策的补位,结合高新区自身特色制定的相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较少。缺乏顶层设计,既有的政策措施政出多门,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资源条块分割,使得创新创业的政策散落各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集成度还不高,容易造成扶持政策的推进和落实不到位。信息不对称,政策宣传不到位,知识面有限。当前苏南地区高新区对人才政策的宣传以各类推介会为主,或通过企业人事部门分发宣传手册,受众和宣传力度均有所限制,政府、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信息互动机制有待完善。政策扶持欠精准。苏南地区高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内容与力度大同小异,缺乏针对各类人才与各阶段企业的具体扶持政策,不仅未能为创业团队、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合理政策支持,而且容易造成科技企业与创新人才选择策略性创新,实质性的技术创新得不到良好的激励与发展。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202(2):161-165.

[4]瞿晓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3(17):41-47.

[5]中国科协“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课题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评估[J].科技导报,2016,496(10):61-68.

[6]李华琴,罗英.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设计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209(6):16-19.

[7]白嘉.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J].科学管理研究,2012,186(1):15-18.

[8]陈翠霞,李海东,黄细兵.区域创业力理论及实证分析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26(11):71-74.

[9]杨月坤,周玲玲.海归人才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42-47.

[10]方玉梅,刘凤朝.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4):26-32.

[11]郁德强,贾崇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依托与产业设计——以浐灞生态区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30(7):72-77.

[12]沈小平,李传福.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12(14):144-148.

芮国强,陈童,马继迁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