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北魏五等封君释褐等级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16-07-05

塞外游牧部族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全盘承袭晋制,在统治集团内部册封王、公、侯、伯、子、男五等六级贵族爵,分别对应官品第一至第五品。史载:“公第一品,侯第二品,伯第三品,子第四品,男第五品。”[1]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爵位,领衔封君序列,当属一品首班无疑。作为调控身份等级和权利关系的工具,北魏五等封君素有“诸侯”名分,在政坛扮演难以替代的角色,因而地位尊显无以言表,朝廷还不断给予其格外的殊礼,使之成为附庸皇权最稳固的既得利益群体,享受凌驾普通臣僚之上的种种特权。学界对此多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诸方面进行论述,如杨光辉先生的专著《汉唐封爵制度》[2],张鹤泉先生的论文《北魏开国爵食邑数量问题的考察》[3]及笔者论文《北魏宗室阶层受爵制度考论》[4]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尝试从关乎官僚贵族根本利益的仕进制度展开,围绕门阀士族体制下最能代表出身等第的释褐环节,集中探讨北魏五等封君傲视群伦的特殊性,进而揭示拓跋等级制社会的一般特征。

一、北魏官吏释褐制度梗概

所谓“释褐”,亦称“起家”,通常专指朝廷授予初登仕途者的首个正式官职。在六朝九品官人法背景下,起家官以乡品为媒介同家世背景紧密搭配,以至变成衡量尊贵程度的重要标尺。关于仕途起家的非凡意义,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现实中规定贵族门第高下的,除此起家之制外,别无其他。这在当时的社会里,大概是大家都十分清楚而无需特别指出的情况。……起家是一种诞生,起家官如何决定了在贵族官僚社会中贵族性的高低。”[5]3,202北魏模仿汉族王朝创立释褐制度:“出身之人,本以门品高下有恒,若准资荫,自公卿令仆之子,甲乙丙丁之族,上则散骑秘著,下逮御史长兼,皆条例昭然,文无亏没。”[6]其设计旨趣与汉人六朝无异。因此,释褐也是分析北魏封君实际地位最直观的量化指标和鲜明标志。

要弄清北魏封君在释褐体系中的相对位置,必须了解当时完整的释褐等级结构,以便形成清晰明确的参照系。研究证实,北魏如实根据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官爵和功绩划定入仕品级:一般情况下,皇帝三世以内的宗室至亲、异姓元功上勋后裔以旧令四品、新令从六品以上释褐,对应超品乡品;世资均值一至三品的膏粱、华腴之族以旧令五品、新令正七至正八品释褐,对应一品乡品;世资均值四至五品的甲乙丙丁之族以旧令六品、新令从八至从九品释褐,对应二品乡品[7]。这里涉及一个难点,即北魏新、旧品令的换算关系和适用原则问题。笔者比较认同日本学者宫崎市定的观点:旧令基本是魏晋品令的翻版,几乎囊括朝廷编制里的所有官吏;新令则是贯彻士庶流品理念,切割旧令六品“贵族线”,分置士流九品和寒素七品的产物。就流内而言,旧令六品以上部分按比例在新令九品范围内均匀摊开:一品析出正一、从一、正二品,二品析出从二、正三、从三品,三品析出正四、从四、正五品,四品析出从五、正六、从六品,五品析出正七、从七、正八品,六品析出从八、正九、从九品[5]245-246。当然,该理论值也会受官职效力改变的干扰,上下一级间的略微浮动势所难免。新、旧令实施的间隔节点应在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此前行旧令,此后用新令。有《皮演墓志》为证:“(太和)十有九年,改创百官,仍除奉车,从新令也。”[8]83但鉴于二者紧密的承转和兑换关系,不妨兼行并用、相互参考[9]。计算阀阅世资,因先人仕宦大多在此之前,故遵循“从旧”原则援引旧令;评估释褐等级并推导乡品则要斟酌新旧令、折中理论与实际值,加以综合考量。这是本文的分析工具,明乎于此,便可研判北魏封君整体的释褐水准了。

二、北魏封君释褐资料举例

已有研究工具,尚需丰富的资料,方能推导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很长时期里,北魏授爵伊始自动加挂品级相当的将军军号,此军号可随爵位传袭,历代封君凭此军号径直释褐。这样,在旧令条件下,王、公爵一品释褐,侯爵二品释褐,伯爵三品释褐,子爵四品释褐,男爵五品释褐。子爵以上对应超品乡品,男爵对应一品乡品,俱在二品士族资格底限之上。或许为规避连带的巨额俸禄负担,此制降至太和中叶宣告废除。史载:“旧制,诸以勋赐官爵者子孙世袭军号。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之,止袭爵而已。”[10]2976具体情况甚明,毋庸赘言[11]。值得关注的自然是此后的新变化,遍检《魏书》及出土墓志,搜集、整理相关事例作表1。

表1共收录北魏封君释褐样本53例,其中始封亲王4例,嗣封蕃王29例,公爵4例,侯爵7例,伯爵3例,子爵2例,男爵4例。完全覆盖五等爵,足够阐释问题。至于太和十八年(494年)五等开建后开国爵与散爵的差别,相信对释褐会有影响,只是由于资料限制,暂且忽略不计。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事例的甄别标准。众所周知,把正史所载仕宦履历的首位官职视为起家官并不适当,更多时候是聊且胜无之举。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举例分析魏晋起家之制时便说:“兹将其最初出现的官名视为初仕官职,亦即起家官,这是本表的弱点。”[5]69但总体说来,这样的风险在墓志中大大降低。对正史资料而言,宗室的仕宦履历保存相对完整,记载的首项官职往往就是起家官,将其同墓志比照,契合度远胜异姓勋贵。个中原委,或许宗室地位尊显,史家操作起来就更审慎;抑或魏收修撰《宗室列传》尚有济阴王元晖业玉牒性质的《辨宗室录》作为完备素材,故缺漏较少。除此以外,正史材料只挑选有“起家”“释褐”“解褐”等明确字样的,墓志则把所有没说明的首任官职一律算入。另外,这些事例发生时,愈益精密细致的新令业已通行,为直观判明其与乡品和家世的关联,有必要把它按前述比例转换为旧令。换算理论值与旧令实际值吻合者25例,提升二级者1例,提升一级者19例,贬降一级者4例,效力变更引起的扰动幅度不甚显著,总体上两相持平。所以,我们把匹配新令的旧令理论值,而非旧令文本规定的实际值,作为参照的基准。

表1 北魏五等封君起家信息总表

人物爵位起家官新令品级换算理论值旧令品级乡品史料出处元愉亲王徐州刺史正三品二品缺载超品《魏书》卷二二,页589元怀亲王司州牧从二品二品二品超品《魏书》卷八,页211元怿亲王侍中正三品二品二品超品《魏书》卷二二,页591元悦亲王特进正二品一品一品超品《魏书》卷九,页225元显嗣王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墓志汇编》,页359元鉴嗣王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397元谧嗣王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二一,页543元毓嗣王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墓志汇编》,页244元恭嗣王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一,页273元敬先嗣王谏议大夫从四品三品四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392元宣洪嗣王谏议大夫从四品三品四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392元和嗣王谏议大夫从四品三品四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398元暐嗣王谏议大夫从四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217元燮嗣王太中大夫从三品二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九,页518元延明嗣王太中大夫从三品二品三品超品《墓志汇编》,页287元谦嗣王前军将军从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398元彧嗣王前军将军从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八,页419元纂嗣王恢武将军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400元继嗣王平北将军正三品二品二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401元叔仁嗣王征虏将军从三品二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九,页505元徽嗣王游击将军正四品三品缺载超品《魏书》卷一九,页510元焕嗣王宁朔将军从四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168元祐嗣王龙骧将军从三品二品三品超品《墓志汇编》,页107元颢嗣王龙骧将军从三品二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二一,页564元霄嗣王宗正卿正三品二品二品超品《魏书》卷一六,页400

续表1

人物爵位起家官新令品级换算理论值旧令品级乡品史料出处元绪嗣王宗正卿正三品二品二品超品《墓志汇编》,页53元忠嗣王太常少卿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九,页492元劭嗣王宗正少卿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二一,页584元悰嗣王中书侍郎从四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352元賥嗣王散骑侍郎正五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369元超嗣王城门校尉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九,页518元悌嗣王散骑常侍从三品二品二品超品《墓志汇编》,页220元宽嗣王散骑常侍从三品二品二品超品《魏书》卷二一,页585元昶公爵通直散骑常侍正四品三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二一,页541元子正公爵散骑侍郎正五品三品四品超品《魏书》卷二一,页585元脩公爵通直散骑侍郎从五品四品四品超品《魏书》卷一一,页281万纂公爵司徒仓曹参军正六品四品五品超品《魏书》卷三四,页804元世俊侯爵给事中从六品四品三品超品《魏书》卷一九,页488李静侯爵太尉参军事正七品五品五品一品《魏书》卷三九,页892司马宗庞侯爵安定王府骑兵参军从六品四品五品超品《魏书》卷三七,页861王绍侯爵太子洗马从五品四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82吐谷浑玑侯爵奉车都尉从五品四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90山徽侯爵定阳太守正六品四品缺载超品《墓志汇编》,页262王真保侯爵广武将军从四品三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273杨侃伯爵太尉骑兵参军从六品四品五品超品《魏书》卷五八,页1281毕祖朽伯爵员外散骑侍郎正七品五品四品一品《魏书》卷六一,页1362于纂伯爵明威将军正六品四品六品超品《墓志汇编》,页208高和仁子爵员外散骑侍郎正七品五品四品一品《魏书》卷四八,页1092穆循子爵太尉外兵参军从六品四品五品超品《墓志疏证》,页66王祯男爵员外散骑侍郎正七品五品四品一品《墓志汇编》,页80元龙男爵奉车都尉从五品四品四品超品《墓志汇编》,页45高谦之男爵奉朝请从七品五品六品一品《魏书》卷七七,页1708郑贵宾男爵北海王国常侍从七品五品缺载一品《魏书》卷五六,页1248

凡例:表中所引《魏书》为魏收所著,中华书局1974年版;《墓志汇编》为赵超所著《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墓志疏证》为罗新、叶炜所著《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华书局2005年版。

三、北魏封君释褐的层级区位

借助难以逾越的森严等级,营造封闭、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是六朝士族制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基,也特别符合官僚权贵的诉求旨趣,乃支配时代的“流品”原则之本质。据此搭建的社会架构,非但士庶天隔,即便清望名流内部也要明辨高下档次。难怪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感叹:“大凡阶级制度,向上有数不尽的阶层,往下也望不见尽头。”[5]147北魏封君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权群体,又何尝不是如此。这里要着重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封君与无爵官贵相比整体的释褐优势,二是五等封君之间的释褐分野。唯有二者紧密结合,方能凸显他们仕进的总体特征。

有鉴于此,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专门为各级封君制定释褐标准,诏曰:“五等诸侯,比无选式。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从六上,伯从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异族出身:公从七上,侯从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从八上。清修出身:公从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从九上,男从九下,可依此叙之。”[10]209这仅针对封君本人的爵位,绝对无关其先世。不难看出,单凭爵位就能使人跻身流内士族,足证爵位对提升现世地位的巨大功效。然而,该诏书的内容与本文的结论大相径庭。首先,它以政治身份划等,在释褐层面把同一五等爵序列区分为三个档次,“同姓”即皇室宗亲最高,“异族”即代人勋贵其次,“清修”即汉人士族殿后,旨在彰显北魏优待皇族的国策和代人国家的性质。其次,它整体压低封君的释褐等级,仅同姓公侯伯位列旧令四品(新令正六、从六品)的乡品超品层位,同姓子男和异族公侯伯子退居旧令五品(新令正七、从七、正八品)的乡品一品层位,异族男和清修公侯伯子男降至旧令六品(新令从八、正九、从九品)的乡品二品层位,主体完全与普通士族混淆。再次,它在衡量起家水平时,除采用正从品外,还引入上下阶,使尺度更加精准细致。这些崭新变化都是北魏洛阳时代官僚贵族制成熟完善,统治阶级利益渐趋固化的必然结果。或有学者认为此诏是先前封君释褐状况的系统整理,理所当然地付诸实施。杨光辉先生就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完整的封爵起家官制”[2]166。笔者也曾把诏书当作既定事实分析宗室封君的起家等级,却发现了很多超过诏书规定的例证。从中窥见宣武帝抑制封君的意图,估计此举会遭受强大阻力,进而质疑执行的真实性。史载,尚书右丞张普惠清理台省上访积案,痛陈:“开国五等,有所减之言,以为世减之趣。遂立格奏夺,称是高祖本意,仍被旨可。差谬之来,亦已甚矣。遂使勋亲怀屈,幽显同冤,纷讼弥年,莫之能息。臣辄远研旨格,深穷其事,世变减夺,今古无据。又寻诏书,称昔未可采,今始列辞,岂得混一,罔分久近也。”[10]1742实际上,文中所提权益裁减的范围,不只有食邑户数,还包括起家官等一系列内容。此事始终悬而未决,封君降等释褐也就不了了之。本文所举永平以后的例证,如公爵元昶、元子正、元脩,伯爵杨侃,男爵高谦之,均未遵循诏书规定,毫无贬抑迹象,充分证明笔者的猜测。总之,永平诏书必定在反对声浪中沦为一纸空文,不能充当研究封君释褐制度的文献依据,归纳具体事例才是唯一可行之道,迷信诏书实不可取。

问题二,虽同为超品入仕,但北魏封君释褐依爵位高低相互保持一定梯次,且上下紧密衔接、布局错落有致,制度设计精巧灵活,表1对此有明确体现。王爵按当时习惯又区分皇子亲王和嗣王两类,前者释褐分布在新令正二至正三品,换算旧令一至二品;后者释褐分布在新令正三至正五品,换算旧令二至三品。作为两者的连接点,正三品唯授深蒙皇恩的嗣王精英,乃无上的荣耀。仅有的三位获得者中,元继文武兼备、镇抚有方,孝文帝赞许:“江阳良足大任也。”[10]401元霄“雅有风则,贞白卓然,好直言正谏,朝臣惮之。高祖特垂钦重”[10]400。元绪“及景明初登,选政亲贤,以君国懿道尊,雅声韶发”[12]53。公爵释褐分布在新令正四至正六品,换算旧令三至四品。其与嗣王的交集是正四至正五品,处于其间者享受准王爵的待遇,亦有缘由。元昶和元子正分别是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之子,二王皆死于宣武帝苛禁辅政宗王的屠刀,孝明朝为其平反昭雪,后人故受优礼,得以破格释褐[10]541,584-585。侯爵释褐分布在新令从四至正七品,换算旧令三至五品。上限与嗣王重叠,主体部分与公爵重叠,堪与王公比肩者皆声震朝野。王真保发挥家族影响力,对稳固西陲贡献卓著,“声驰北京,孝文加之”[12]273。王绍之父降臣王肃是孝文帝最为倚重的智囊,凭借熟稔江南典章故事为改革提供最新的时尚素材和解决悬疑的技术方案,使陷入僵局的革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13]。吐谷浑玑乃异国投诚王室,头顶“上客”光环[12]89。山徽作为代人骨干,累世供职内朝,是皇家无比信赖的股肱近臣[12]262。伯爵释褐分布在新令正六至正七品,换算旧令四至五品。上限紧接公爵底限,全部是侯爵的下限子集。子爵释褐分布在新令从六至正七品,换算旧令四至五品,又是伯爵的下限子集。二者是否存在低于各自前者的事例仍然待查。男爵释褐分布在新令正七至从七品,换算旧令五品。上限与侯伯子下限持平,并似有继续下延的迹象。至于从五品释褐的元龙脱离主体、孤悬在上,实属特例。墓志说他军前历练,战功显赫,“假君宁朔将军,龚行北讨,帝亲临慰勉,奖以殊续,君前无横阵,战必先登,以攘敌之功”[12]45释褐。总而言之,若排除各种破例现象,北魏五等封君的释褐位差是有目共睹的。

关于上述内容,枯燥晦涩的文字描述或许不够生动直观,现用表2和表3辅助对照说明。

横断面研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测量数据经Kolmogorov-Smironv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数据资料经过Levene检验显示方差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立体视与屈光参差的程度、矫正视力之间的关系。多组计量资料均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新令释褐等级比照表

品级亲王嗣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

表3 旧令释褐等级比照表

品级亲王嗣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

表2和表3反映的实则是同一事实,即封君释褐等级随爵位递降产生显著落差,且坡度大小与爵级高低呈正比例关系:高端陡峭,低端平缓。这充分说明,各级爵位赋予政治权益的效能是不均衡的,大致以伯爵为界,王公侯爵朝野瞩目、尊贵异常,子男则稍显逊色。难怪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推行爵制改革,颁诏曰:“王爵非庶姓所僭,伯号是五等常秩。烈祖之胄,仍本王爵,其余王皆为公,公转为侯,侯即为伯,子男如旧。”[1]显然,伯爵是五等爵位的分水岭,正是因为伯爵以上获利丰厚,才使国家决意改降,以减轻权利过分让渡造成的沉重负担。伯爵以下配置资源相对有限,故未在改降之列,这或可解释封君释褐曲线在伯爵以下逐渐趋缓的原因。

如前所述,孝文帝爵制改革前,封君普遍以军号实现平级释褐。仅举两例,《杨乾墓志》:“龆龀袭爵恒农男,后加鹰扬将军”[12]193,又《高广墓志》:“弱岁拜扬烈将军、西扬男”[12]195。旧令男爵和鹰扬、扬烈将军俱为五品,志主授爵加军号,据此同品释褐。此后,封君爵位与释褐官品整体拉开了距离,按表3所示,个别荣宠至极者除外,一品王爵退为二至三品,降幅一至二级;一品公爵退为三至四品,降幅二至三级;二品侯爵退为三至五品,降幅一至三级;三品伯爵退为四至五品,降幅一至二级;四品子爵退为四至五品,降幅一级;唯五品男爵保持不变。朝廷如此安排,无疑是要延长封君由起家到仕途顶点的过程,创造历练和调节的宽裕空间。还应当注意,从入仕到兑现乡品承诺的仕宦峰值,普通士族至少要晋升4次,而封君平均只需3次。在激烈的猎官博弈场,这一次之差也许就意味着天壤之别,封君的特权地位由此显露无遗。

[1]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991.

四、爵位对异姓封君释褐的助推作用

前举释褐之北魏封君,就血缘出身论,分为宗室和异姓。宗室获得爵位与其皇帝三世子孙的背景密切相关,超品释褐自然不成问题,关键是异姓臣僚。我们发现,异姓臣僚自身的爵位具有突破家世阀阅的桎梏,令其破格释褐的助推功能。根据前述世资与起家官常态化的匹配关系,结合表1所举墓志中的确实事例,试对此问题加以分析。

农村体育教师除了阅读教学专业杂志外,还应适当阅读核心体育科研杂志,如《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以及各个体育学院的学报等,这些核心期刊刊登的文章都是国内著名体育专家、教授、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资料和多年的经验总结,通过阅读这些体育专业科研杂志,可使农村体育教师了解国内最新、最前沿的体育科研成果、信息和方向,开阔农村体育教师的视野,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素养。

问题一,就释褐的决定因素乡品而言,北魏士族一如六朝,例以二品为限。所不同的是,北魏士族乡品分层更加细密,原属“宗室选”的最高层位被界定为“超品”。《元瞻墓志》:“架群辇而崚嶒,超流品而苕蒂。”[12]227所谓“超流品”,即超品的全称,以示冠绝士族、尊崇无比之义。乡品二品惯用对应的起家官品六品来指代。史载:“(道武帝天赐二年)制诸州置三刺史,刺史用品第六者。”[10]2974又《杨遁墓志》:“掌万机之总会,居六品之清美。”[8]154这里的“六品”,绝非官品,而是按照起家官品比乡品低四等的规律退四得出相应的乡品资格[5]66。介于超品与二品之间的,无疑就是实际存在、却又无人胆敢承认的乡品一品。不同的乡品又被冠以各色名目:超品为天潢贵胄,一品为膏粱、华腴,二品为甲乙丙丁。表1清晰显示,压倒多数的封君超品释褐,有47例,占比高达89%;一品释褐者仅6例,占比11%,且3例起家官原系旧令四品,只是新令效力值降为五品,致使乡品降等,视作准超品较为合适。如此看来,乡品超品释褐乃封君登仕之常态,确保稳坐士族金字塔的尖顶,在仕途竞争伊始便领先乡品一、二品的无爵官贵。诚如前述,超品乡品与旧令四品、新令从六品以上的释褐等级是紧密捆绑的。从表1来看,封君的释褐区间是新令从二至从七品,涵盖旧令的二至五品。不过,主体还是新令从六、旧令四品以上,新令正从七品、旧令五品只是偶然的个案。该释褐层位的意义,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敏锐指出:“有别于一般的贵族,特殊对待,大概处于中正的管辖范围之外……是臣下绝对不可能获得的起家官。”[5]103不过,这专指晋朝情况,北魏既然模仿晋制,估计差别不大。总之,北魏封君整体处于释褐体系的最顶端,在士族阶层中独占鳌头。

表4 封君起家等级理论与实际值对照表

人物爵位世资(皆系旧令标准)理论乡品理论起家官品(本秩)实际乡品实际起家官品王祯男爵曾祖、父亲皆五品男爵,祖父四品子爵,均值五品二品旧令六品,新令从八、正九、从九品一品旧令五品,新令正七品王绍侯爵祖一品镇北将军,父一品司空,均值一品一品旧令五品,新令正七、从七、正八品超品旧令四品,新令从五品吐谷浑玑侯爵曾祖国君,父祖皆一品公爵,均值一品一品旧令五品,新令正七、从七、正八品超品旧令四品,新令从五品于纂伯爵祖二品安西大将军,父二品后将军,均值二品一品旧令五品,新令正七、从七、正八品超品旧令四品,新令正六品山徽侯爵曾祖、祖父皆一品公爵,父二品侯爵,均值一品一品旧令五品,新令正七、从七、正八品超品旧令四品,新令正六品王真保侯爵曾祖一品抚军将军,父祖皆五品太守,均值四品二品旧令六品,新令从八、正九、从九品超品旧令三品,新令从四品穆循子爵父四品子爵,均值四品二品旧令六品,新令从八、正九、从九品超品旧令四品,新令从六品

综上所述,北魏延续魏晋传统,运用五等贵族爵协调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封君作为政权的支柱,地位尊崇无以复加,特别是享有“诸侯”名分,位拟人君。在封建政治形态下,其与皇帝不单纯是君臣之义,理论上还是共治天下的同盟势力。围绕爵位展开的这种二元身份结构,投射到门阀士族制层面,就使封君成为堪与天潢贵胄比肩,凌驾一般官宦的特殊群体。北魏封君的这种角色特质集中浓缩在衡量家世门第的标尺——释褐问题上。梳理后发现,他们普遍凭借超品乡品,以新令从六品(效力相当于旧令四品)以上起家;少数为一品乡品,以新令正从七品(效力相当于旧令五品)起家。整体水平冠绝士族阶层,摘取顶级阀阅的桂冠。还应当注意到,北魏封君可突破取决于世资的本秩的局限,超越起家本位,实现破格登仕,爵位自身就能构成跻身上流社会的资本,其附属权益之丰厚恐非同期江左王朝所能比拟,反衬出北朝爵制的重要意义。封君释褐因爵级差异也会产生分野,且越处高端间距越大,越处低端落差越缓,如此规划布局,可谓匠心独具,意在昭示伯爵以上高爵的地位。就整个仕途竞争而言,封君在起跑阶段就已获得显著的领先优势,其最终登顶较无爵官贵也要轻松容易。总而言之,从释褐角度来看,北魏五等封君是皇家倾力培植笼络的统治基石,其类似的特权性还需继续发掘概括,且要与其他集团进行全面细致的比较,在凸显自身特点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还原拓跋族的统治构造与运作机理。

参考文献

本文通过对徐州市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和铜山区的16个主要的公园绿地样本,634个住宅样本,利用享乐价格法中的对数模型分析了绿地对住宅价格的增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图6是不同方法对3种构型下的杂波进行杂波抑制仿真的结果。其中JDL算法局部处理区域的大小选为3×3,同时加入最优STAP作为对比。仿真中训练距离单元在目标距离单元两侧选取,其数量为2倍的系统自由度,在3×3的JDL算法中训练距离单元数为2×3×3=18,训练距离单元的宽度为40 m。

由表4可知,北魏封君释褐往往超越素由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代世资制约的本秩,而是大幅破格提拔,使其赢在仕途竞赛的起跑线上,居中起决定作用的无疑就是自己的爵位。从这层意义上讲,除去先人的官爵权势,本人的爵位也是入仕资格的构成要素,且比重不容低估。此乃爵位附带的政治权益,笔者先前研究爵位和起家制度未曾措意,兹予补充。换言之,北魏超品释褐者除了已知的皇室宗亲和异姓功臣,现在还要增添另一群体——五等封君。

近期(10月 29日-11月 2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持稳运行。11月5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CFCI)为2319.29点,环比下跌5.52点,跌幅为0.24%;同比上涨317.21点,涨幅为15.84%;比基期下跌59.58点,跌幅为2.50%。

(2)喜辽妥又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是具有麝香草酚气味的乳剂型白色软膏,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组织性肝磷脂),它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融解系统而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促进结缔组织再生,能防止浅表血栓形成,促进其吸收,阻止局部炎症发展和加速血肿吸收。

[3]张鹤泉,苏鑫.北魏开国爵食邑数量问题的考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5(6):119-128.

[2]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M].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刘军.北魏宗室阶层受爵制度考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5):114-120.

[6]杜佑.通典[M].王文锦,王永兴,刘俊文,等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390.

[5]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M].韩昇,刘建英,译.韩昇,校.北京:中华书局,2008.

[7]刘军.北魏庶姓勋贵起家制度探研——以墓志所见为基础[J].人文杂志,2016,240(4):68-78.

五凤溪古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建设,只进行各街铺商业开发,开发类型单一,游客主要集中在高龄消费人群,经济带动性较差。但是,五凤溪古镇内古街与山体走势融洽结合,自然植被在大自然的哺育下茁壮生长,在古街内形成天然风光。

[8]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9]刘军.北魏甄琛之父“超登正四之官”考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13-18.

小勺说:“不管是谁,管他杀人放火被追捕,只要来了,坐在我的酒桌前,躺在我的炕上,就是店里的客。我就得管了!”

[10]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张鹤泉.北魏前期封授诸王爵位加拜将军号制度试探[J].史学月刊,2012(11):14-21.

[12]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2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3]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6.

刘军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