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福建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初探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赤潮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峻的威胁[1],通过对多种因素的观察发现福建地区沿海赤潮发生陡增,并且每次发生赤潮的范围和规模均有所增大,对福建地区的海产品养殖乃至旅游业造成严重的影响,[2-3]。通过对福建沿海近年来海域监测发现,东海原甲藻是福建海域内引发赤潮的主要藻类之一,本文通过对2016年5月发生的东海原甲藻赤潮综合分析其整个发生的生消过程,从而为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后能够有效预防提供技术支撑。

小说开篇,拉姆努家人听到收音机里播出的拉姆努的名字后,先是怀疑,然后是叹息,因为他们在多年无望中已经做过埋葬拉姆努灵魂的仪式。拉姆努终于回到家了,可家人们发现曾经那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已经不见,现在的拉姆努变得沉默寡言,不反抗不抵触,几乎成为一种任人摆布的躯壳,而不是一个有灵魂的有生命力的人的模样。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在叛军中极度高压、极度残暴的环境下,拉姆努受尽折磨,她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本性,对一切都选择无条件接受,因为她知道,反抗带来的会是多么惨痛的代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时间与范围

本文对赤潮发生的2016年5月26日~6月2日进行连续监测,福建海域有3个赤潮监控区(三沙湾、闽江口、平潭近岸)和2个重点养殖区(莆田、福州),每隔1~2天采集样品一次,样品均为监测点海面下0.5米处的水样。

1.2 主要监测项目

主要包括水温(T)、pH、透明度、盐度(S)、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溶解氧饱和度(%)、氨氮、硝氮、亚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以及赤潮生物细胞量,方法按照《海洋监测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4-6]

2 结果

2.1 赤潮发生海面基本情况

从检测结果分析,赤潮发生早期(2016年5月26~27日),福建海域赤潮发生区域海面呈现棕色、褐色,并且呈现条块状分布,随着监测时间的持续(2016年5月28~29日),海面颜色进一步加深,并呈现出棕褐色,赤潮面积不断扩大,大约为24平方公里,呈现块状分布,赤潮发生后期(2016年5月30~31日),海面颜色转淡,颜色有所减退。到了监测的最后2天(2016年6月1~2日),大部分区域已经恢复正常,6月2日,赤潮发生的海域水色已经恢复正常,赤潮已基本消亡。本次赤潮共历时8天,最大影响面积24平方公里。

2.2 赤潮生物细胞数量变化情况

在本次监测过程中,发生赤潮的海区表层水温为18.7℃~19.8℃,平均水温达到了19.3℃;海水透明度为1.2~2.9米,平均值为2.1米;化学需氧量为1.23~3.61毫克/升,平均值为2.17毫克/升;pH值为 8.48~8.95,平均值为8.61;溶解氧饱和度为102~156,平均值为131;海水盐度为22.72~26.03,平均值为24.38;溶解氧为8.01~12.57毫克/升,平均值为10.38毫克/升,亚硝酸氮为0.008~0.014毫克/升,平均值为0.011毫克/升;硝酸氮为0.067~0.138毫克/升,平均值为0.107毫克/升,氨氮为0.011~0.128毫克/升,平均值为0.039毫克/升;活性磷酸盐平均值为0.003毫克/升;叶绿素a值为0.003~0.047毫克/升,平均值为0.019毫克/升。同时,本次监测结果表明福建海域表层水样中不同形态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种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在本次赤潮发生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幅度也有所差异,在赤潮消亡前活性磷酸盐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2.3 赤潮发生海区环境因子变化情况

从本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表层水样中观察物的细胞数量的变化范围为0~2.6×107个/升,平均值为3.25×106个/升。通过监测可以发现,5月29日为福建海域内表层水样中东海原甲藻的数量达到最高值为2.6×107个/升,在达到顶峰之后数量持续下降,到6月2日时福建海域内表层水样中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低于赤潮基准密度。

 

表1 监测水样中各形态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变化趋势(毫克/)

  

5月26日5月27日5月28日5月29日5月30日5月31日6月1日6月2日亚硝酸氮0.01100.009000.0080.0110.012硝酸氮0.1400.0400.110.0800.13氨氮0.02000.13000.010.05活性磷酸盐0.00500.005000.00300.009

3 讨论

从监测实际情况中发现,赤潮的发生一般可以分为起始、发展、维持以及消亡四个阶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可以发现福建东海原甲藻发生之后,在本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消退和发展两个重要接团,东海原甲藻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特征,是因为其在发展阶段能够快速聚集,并且在5月29日达到高峰,此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在福建东海地区的生长环境比较适宜,因此其发生的面积比较大,造成的影响也比较严重。

本次监测东海原甲藻赤潮的过程,发现赤潮的发生需要适宜的外部条件,水温和盐度是赤潮发生比较稳定的环境因素。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光照也是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太强的光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文献中可以发现[7],福建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的发生,说明东海原甲藻可以在光照较强的海域内发生。

4 结果

从本次东海原甲藻赤潮过程监测中证明了赤潮发生后东海原甲藻在此情况下更加快速增长和繁殖。东海原甲藻赤潮的快速发生得益于较强的光照强度。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在赤潮发生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和繁殖以硝酸氮作为营养成分,其在较低的活性磷酸盐条件下也有较强的生长能力。

上海市水务信息化管理部门在长期对IT服务外包的研究、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已将IT服务外包作为服务延伸和能力深化的有效手段,并逐步形成和建立起了能真实反映设施、设备和系统运行状况,满足实际运维管理需要的IT基础环境治理结构(见图1)。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其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6—2016年,记作lnGDP。

参考文献

[1]周名江,朱明远,张经.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1,13(2):54-59.

[2]颜天,周名江,邹景忠,等香港及珠江口海域有害赤潮发生机制初步探讨[J]生态学报,2001,21(10):1634-1641.

[3]许珠华.福建省赤潮防范措施及建议[J]福建水产,2003,(4):54-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水质分析[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GB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HY/T069-2005赤潮监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7]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0年福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福州: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0:15.

 
邹双燕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第01期
《江西水产科技》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