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某场地三氯甲烷污染分布特征及垂向迁移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CF),俗称氯仿,属于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挥发性有机物(VOCs)[1],具有致畸、致癌等危害[2-3],可通过工业制造加工及有机废水排放下渗等途径进入地下水[4],是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挥发性氯代烃[5-6]

有机污染物由土壤表面迁移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有机污染[7],土壤作为迁移通道,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到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土壤垂向剖面黏粒含量[8]、有机碳(有机质)含量[9-11]、土壤含水率[11]、地层介质颗粒大小[12]、生物降解[13-14]、渗滤[15]、溶解和挥发[16-17]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有机污染物从土壤迁移至地下水这一过程。

三氯甲烷具有高淋溶迁移性,极易污染地下水[18],但目前针对三氯甲烷在土壤中迁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某三氯甲烷污染场地,通过钻探、取样、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对该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三氯甲烷的污染分布特征以及三氯甲烷在包气带中垂向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为化工企业退役场地污染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样品采集与测试

1. 1 土壤取样调查

为了初步摸清某场地土壤污染情况,明确场地内存在的污染风险[19],初步调查阶段采用系统布点法,将整个场地按照约40 m×40 m的布点密度布设采样点位,并根据快速污染源采样分析调查的初步结果,在详细调查阶段进行局部加密布点。本次土壤取样采用Geoprobe直推式土壤取样钻机设置87个土壤采样点,编号为K1~K87(见图1),由于三氯甲烷在不同土壤质地中的迁移能力不同,故采取分层取样,共分4层,每层采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1个,每个采样点位采集4个土壤样品,取约5 g土壤样品保存于装有甲醇保护液的棕色玻璃瓶中,并于24 h内送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

依托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近些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济规模超过了3.8万亿元,体量规模令全球瞩目,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蛋糕。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在新车需求继续推动零部件销量的同时,售后市场将会成为零部件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得零部件者得天下”,国家《“十二五”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指出,要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因此,未来的5~10年,汽车零部件产业将是国内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必将保持良好的增长。

θ=1-ρb/ρs

1. 2 地下水取样调查

(1) 硬化/填土层中的三氯甲烷浓度普遍较大,这是因为三氯甲烷在地表硬化/填土层泄漏后随即下渗,在K51采样点三氯甲烷浓度未检出,认为因垂向迁移及挥发作用而散失,在K25采样点三氯甲烷浓度仅在硬化/填土层中检出,认为是其地表泄漏量较小,未达到饱和残余度进行垂向迁移。

图1 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布设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sampling points of a contaminated site

1. 3 测试方法

[14]Khan A M,Wick L Y,Harms H,et al.Biodegradation of vapor-phase toluene in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Column experiment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6,211:325-331.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土壤中三氯甲烷的空间分布规律

[6] Gao C R,Wang J T.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volatile halogenated hydrocarbon contamination from groundwater in 69 cities of China[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Environment,2012,34(1):66-71.

表1 某场地土壤采样点三氯甲烷浓度的检测数据 Table 1    Concentrations of trichloromethane of the soil in a contaminated site

土壤采样点编号三氯甲烷浓度/(mg·kg-1)一层(0~2m,二层[2~5m,三层[5~10m,四层(10~13.5m,硬化/填土)粉土(粉质黏土)、中砂]粉土(粉质黏土)、中砂]圆砾)最大浓度检出深度/mK10.33NDNDND1K10NDNDND0.5413.5K120.41NDNDND1K18ND1.27NDND2.5K2338.1NDNDND1K253.01NDNDND2K270.38NDNDND0.5K28NDND1.08ND8K378.760.27NDND1K400.450.651.44ND7K410.141.60.70.14K4327.90.40.69ND1K4711.1NDNDND0.5K4913.115.92.82ND4K51ND0.510.96ND7K5418.3NDNDND1K563.920.24NDND1K641.48NDNDND1

注:表中“ND”表示未检出。

由表1可知:某场地K23土壤采样点在1 m附近三氯甲烷污染最大浓度达38.1 mg/kg,该采样点位于氯碱厂内;K43、K47、K49和K54土壤采样点在1 m、0.5 m、4 m和1 m处出现三氯甲烷最大浓度分别为27.9 mg/kg、11.1 mg/kg、15.9 mg/kg和18.3 mg/kg,这些采样点位于有机化工厂西北侧;总的来说,该场地土壤中三氯甲烷超标主要分布在0~8 m,最大浓度检出深度在0.5~2.5 m。

本次选择该场地K25、K37、K49和K51土壤采样点三氯甲烷的检测数据(见表1),作三氯甲烷垂向污染示意图(见图2),其中红色垂直虚线代表土壤污染筛选值0.22 mg/kg。

图2    某场地K25、K37、K49和K51土壤采样点位三氯 甲烷垂向污染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richloromethane concentration at the sampling points K25,K37,K49 and K51

2. 2 地下水中三氯甲烷的分布规律

本次以小于0.3 mg/L(Ⅳ类水)为地下水污染筛选值对该场地地下水监测井点进行筛选,超标地下水监测井点有J5、J8、J9和J10,分别位于氯碱厂中部、三厂(氯碱厂、化机厂和有机化工厂)之间和有机化工厂西北部,某场地地下水采样点三氯甲烷浓度的检测数据见表2。

2) 通过打通行业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孤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业务组成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和建模分析,通过不同业务数据间的关联,使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为高速公路管理及其他行业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表2 某场地地下水采样点三氯甲烷浓度的检测数据 Table 2    Concentrations of trichloromethane in the groundwater of a contaminated site

地下水采样点编号三氯甲烷浓度/(μg·L-1)超标倍数/倍J53541.18J83221.07J931300104.33J104041.35

由表2数据,可作地下水中三氯甲烷污染的等值线图(见图3),其中红线内部代表三氯甲烷浓度大于300 μg/L。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他/她所处的社会关系,一个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他/她的社会关系。工程师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属性是工程师的本质属性。

图3 某场地地下水中三氯甲烷污染的等值线图 Fig.3    Contour of trichloromethane contamination in the groundwater of a contaminated site

由图3可见,该场地地下水中三氯甲烷污染范围不是很大,其浓度最大值范围集中在调查区中部的J9井,因调查区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流速较慢,故三氯甲烷沿地下水流向(东南流向西北)的扩散程度不大。

老K把教研室的暖水瓶们逐个灌满水,照例由大丫、舒曼和我,朝着每个灌满了开水的暖水瓶吐一口唾沫,再用小木棍搅一搅,盖上瓶塞儿。一人两只,提着去那幢灰色的小楼,分送到各个教研室去。

2. 3 三氯甲烷横向迁移分析

由图3可见:该场地地下水污染范围内包含9个污染土壤采样点,其中5个采样点(K23、K25、K27、K47和K54)三氯甲烷污染深度较浅(0~2 m),可能为生产车间内贮存液体物料的罐体及管道发生过“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调查区表层土壤污染不均匀[23];3个采样点(K37、K49和K51)三氯甲烷污染深度较大,可能为废水直排等三氯甲烷泄漏量足够大的情况,在重力和降水作用下持续入渗包气带;K10点位仅在13.5 m处检出,可能为三氯甲烷在地下水动力场的作用下沿流向扩散至此。

2. 4 三氯甲烷垂向迁移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该场地污染地下水监测井点和土壤采样点较为集中的区域作三氯甲烷垂向迁移示意图,涉及的污染地下水监测井有J5、J9、J10,污染土壤采样点有K25、K37、K51、K49,见图4。

(a)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甘露醇 0.5~1.0 g/kg[24]或者高渗盐水治疗[25](Ⅱ-2);

图4 某场地三氯甲烷垂向迁移示意图 Fig.4    Vertical migration of trichloromethane in the soil of a contaminated site

由图4可以看出:

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20]和《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 2008—01)[21]的要求对某场地地下水进行采样点布设,并根据地下水污染数据检出结果进行加密布点。本次地下水取样采用Geoprobe中空螺旋钻设井方式设置了14个地下水监测井,采样点编号为J1~J14(见图1),共采集地下水样品14件,样品保存于装有HCl保护液的棕色玻璃瓶中,于24 h内送实验室进行测试分析。

(2) 粉土层中,K49点和K51采样点三氯甲烷已贯穿粉土层进入其下的圆砾层(含水层),K49采样点在4 m(粉土层)处三氯甲烷浓度最大,为15.9 mg/kg,认为是三氯甲烷在泄漏量足够大,已在重力作用下继续向下迁移,在7.5 m(圆砾层)处三氯甲烷浓度为2.82 mg/kg,其下未检出;K51采样点在4 m处三氯甲烷浓度为0.51 mg/kg,在7 m处三氯甲烷浓度为0.96 mg/kg,其下未检出,总体呈现深度越大三氯甲烷浓度越高的现象,认为是三氯甲烷垂向迁移后期,且地表没有继续泄漏。

(3) 粉质黏土层中,K37采样点在4 m处(粉质黏土)三氯甲烷浓度为0.27 mg/kg,其下未检出,总体上呈现地表三氯甲烷浓度高,越向下三氯甲烷浓度越低,认为是粉质黏土吸附力强,对三氯甲烷垂向迁移阻滞作用很大。

天然SPG样品含有三个级分,分子量在106~107 Da之间,其中以4.65×107 Da的级分含量最高,质量百分比为55.5%;其他两个级分分子量分别为8.43×106 Da和3.56×106 Da,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1.2%和13.5%。10 kGy辐照处理后的ISPG分子量显著降低,质量百分比最高级分(60.5%)的分子量下降至2.97×105 Da;另两个级分分子量分别为4.770×104 Da(21.9%)和1.261×104 Da(17.6%)。说明辐照能有效降低固体发酵制备裂褶菌多糖分子量。

可见,三氯甲烷在不同质地土壤中其迁移能力不同。

2. 5 包气带中三氯甲烷垂向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土壤-水分配系数

土壤-水中污染物的分配系数即土壤-水分配系数(Ksw)[24]是决定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作用的重要参数,可用下式计算:

(1)

Kd=Koc×foc

(2)

企业所得税是对在中国境内取得收入的企业和组织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了基本税率为25%,符合国家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税率为15%,目前美的旗下有16家子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认定,享有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一般由纳税人承担所有的税款,税负难以转嫁。它作为企业的一项生产经营成本,企业所得税实际缴纳的税款是会直接影响净利润,因此公司应该将企业所得税作为税收筹划的重点。

(3)

θas=θ-Pws

(4)

θws=θ-θas

在这7个正态分布曲线下,要达到95%置信度的统计显著性,2015下半年试卷,需要P大于等于0.6095;2015上半年试卷,需要P大于等于0.6156;以此类推其他年份情况.

(5)

式中:Ksw为土壤-水分配系数(cm3/g);θws为土壤持水孔隙度(无量纲);Kd为土壤固相-水分配系数(cm3/g);ρb为土壤容重(kg/dm3);H′为无量纲亨利系数,取值为0.15;θas为土壤充气孔隙度(无量纲);Koc为土壤有机碳/孔隙水分配系数(L/kg),取值为31 L/kg;foc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θ为土壤孔隙度(无量纲)[24]ρs为土壤颗粒密度(kg/dm3),数值上与土粒比重相同[25]Pws为土壤含水率(kg/kg)。

本次调查取原状土进行土工试验,测试项目有土壤容重、土壤孔隙比、土壤渗透系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及θθwsθasKsw的计算值见表3。计算得Kd为0.14 cm3/g。

由表3可知,粉质黏土、粉土和中砂,Ksw值从0.49减小至0.44,说明其对三氯甲烷的截留能力越来越弱。K49采样点第二层为粉土,其Ksw值小于K37采样点第二层粉质黏土,故K49采样点三氯甲烷已迁移至圆砾层,而K37采样点三氯甲烷被截留在粉质黏土层。

表3 土壤理化性质及θθwsθasKsw的计算值 Table 3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nd calculated values of θθwsθas and Ksw

土层土壤容重ρb/(kg·dm-3)土壤孔隙比e土壤渗透系数/(cm·s-1)土壤含水率Pws/(k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foc/%θθwsθasKsw粉质黏土1.591.73.74×10-60.220.440.340.100.49粉土1.631.661.23×10-40.190.440.390.310.080.45中砂1.621.651.24×10-30.170.400.270.130.44

2.5.2 相对迁移率和渗透系数

(1) 相对迁移率:包气带渗透系数可由下式[26]计算:

(6)

[7] 李勇,徐瑞薇.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建模[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994,10(3):64-68.

对同一地区、同一地层而言,包气带固有渗透率、重力加速度相同,故三氯甲烷在土壤中的相对迁移率为三氯甲烷和水的ρμ之商,为2.34倍[26],说明三氯甲烷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迁移速率比水快。

(2) 渗透系数:水在包气带中运移,任意时刻入渗速率等于渗透系数和水力梯度的乘积,水力梯度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而趋于1,故一定时间后入渗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27]。根据调查区不同质地土壤的渗透系数(见表3),结合相对迁移率可知,水在粉质黏土、粉土和中砂中的迁移速率越来越快,故三氯甲烷的迁移速率同理。

K49采样点和K51采样点第二层为粉土,其垂直渗透系数(1.23×10-4 cm/s)大于K37采样点第二层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3.74×10-6 cm/s),所以三氯甲烷在粉土中垂向迁移的速率大于粉质黏土,且受到的阻滞作用小于粉质黏土,故K49采样点和K51采样点能够穿越粉土层进入圆砾层。

3 结 论

(1) 调查区设置的14口地下水监测井、87个土壤采样点中均检测出不同浓度的三氯甲烷。其中,地下水中三氯甲烷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调查区中部;土壤中三氯甲烷超标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调查区中西部。

(2) 调查场地地下水中三氯甲烷浓度范围为0.5~31 300 μg/L;土壤中三氯甲烷超标深度主要在0~8 m,最大浓度检出深度主要在0.5~2.5 m。

(3) 调查场地粉质黏土、粉土和中砂的土壤-水分配系数(Ksw)值越来越低,对三氯甲烷垂向迁移的吸附作用越来越弱,三氯甲烷垂向迁移受到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小。

(4) 三氯甲烷对水的相对迁移率为2.34倍,在包气带中的垂向迁移速率比水快;粉质黏土、粉土和中砂的渗透系数越来越大,三氯甲烷在其中的迁移速率也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 Ivahnenko T,Zogorski J S.Sources and Occurrence of Chloroform and Other Trihalomethanes in Drinking-Water Supply Wells in the United States,1986-2001[R].Reston:U.S.Geological Survey,2006.

江苏这几年治理太湖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维护湖泊的健康生态充满信心。再现太湖美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

[3] Winslow S G,Gerstner H B.Health aspects of chloroform——a review[J].Drug & Chemical Toxicology,1978,1(3):259-275.

[4] Gorito A M,Ribeiro A R,Almeida C M R,et al.A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the removal of priority substances and 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 listed in recently launched EU legislation[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7,227:428-443.

[5] 那金.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征及成因研究[D].常州:江苏工业学院,2009.

本次土壤污染筛选值采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中住宅用地筛选值0.22 mg/kg[22],该场地土壤采样点三氯甲烷浓度的检测数据见表1。

式中:K为包气带渗透系数(cm/s);ki为包气带固有渗透率(m2);ρ为流体密度(g/cm3);g为重力加速度(m/s2);μ为流体黏度(mPa·s)。

[16]有学者认为,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是源于占有的公示性;参见庄加园:《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再审视——基于权利外观学说的建构尝试》,《中外法学》2016年第5期。

[8] 张坤峰.土壤剖面有机质垂向变化规律及其对TCE的吸附行为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试验前对低速环流砂粒设备中不同部位过流部件材料的表面硬度进行测试.分别选取C钢Q235、合金钢40Cr、铝合金ZL102作为试验机管路、轴杆以及基座和外壳的材料[6-8].对3种材料表面硬度的测试结果列于表1.

[9] 何龙,邱兆富,吕树光,等.三氯乙烯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2012,33(11):3976-3982.

[10]张晶,何江涛,曲雪妍,等.包气带土壤组成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影响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29(4):439-444.

[11]裴宗平.某市岩溶地下水水源地四氯化碳污染机理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0.

[12]江岳,林健,王晓红.地层对四氯化碳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1,39(4):592-596.

[13]梁峙,韩宝平,肖扬,等.四氯化碳在包气带的迁移机理及动态降解[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41(1):88-91.

本次研究采集的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试,检测方法代号为USEPA 8260C。

[15]胡枭,樊耀波,王敏健.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的因素[J].环境工程学报,1999,7(5):14-22.

[16]Berlin M,Vasudevan M,Kumar G S,et al.Numerical modelling on fate and transport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an unsaturated subsurface system for varying source scenario[J].Journa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2015,124(3):655-674.

[17]Qian Y,Shao J,Zhang Z,et al.Influence of rain on tetrachloroethylene’s multiphase migration in soil[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5,26(3):453-460.

[18]Li Y S,Zhang Z J,Fei Y H,et al.Occurrence features and leaching migration of chloroform in shallow groundwater[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ew York:IEEE,2011:31-34.

《书剑恩仇录》中,只是写到陈家洛回到念念不忘的海宁家里时,才有一段:“银盆中两只细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汤,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

[19]朱梦杰.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探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5,7(6):51-54.

[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 2008—01[S].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

[22]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 11/T 811—2011[S].北京,2011.

[23]刘雪松,蔡五田,李胜涛.石油类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实例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7(4):121-12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25]徐长节,郑明新,杨仲轩.土力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

[26]Fetter C W.污染水文地质学[M].周含清,黄勇,译.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7]张人权,梁杏,靳孟贵,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6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48.

思路剖析 本题若定位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源1)”求EF的值,即过点E作FC或FA的垂线,则计算将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过,寻求EF与已知线段或可求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则可巧夺天工.由旋转和翻折后点的位置特征,易猜想EF=BM.事实上,由“边角边”定理也不难证明△AEF≌△ABM,得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切入角度是何其重要.

陈姿君,李义连,苏红喜,黄唯怡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