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纳米碳对桃园土壤肥力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9-03-28

肥料对桃果实品质和产量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肥料的大量施入,其负面作用不断显现,肥料利用率低,大量肥料残存在土壤中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所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是当前桃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纳米科学技术(Nano-ST)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在纳米尺寸(10-7~10-9m)范围内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的物质。温俊强等[1]在海水虾养殖中应用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改善水质提高了虾的成活率和产量;陈学军等[2]用纳米陶瓷对豇豆和萝卜浸种,提高了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鲜重;王佳奇等[3]研究发现,纳米碳增效剂能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生长,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陆长梅等[4]在大豆上应用纳米材料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吸水能力,增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植物的抗逆能力。这些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可以促进生物的生长代谢。

纳米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刘键等首次将纳米碳应用到肥料中,在蔬菜、水稻、冬小麦上施用得到明显的增产效果[5-8]。Hong[9]等研究表明,纳米TiO2 (二氧化钛)可以有效保护叶绿体,避免长期光照造成的老化,减缓叶绿体的衰老,促进菠菜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10]。曾昭华[11]在水稻栽培中应用纳米863生物助长器使水稻产量增加。笔者对使用纳米碳能否增加桃园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酶活力,达到促进桃树养分吸收的效果进行研究,为纳米碳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同样,结果表明以该组织本身对便利超市供应链的参与是不够的,相反,旨在联结农户与买家的特定组织服务对加入的可能性有着积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所带来的这种服务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支持这一假设,即参与的集体行动程度越高,特别是组织如果对联结农民和市场提供了关键服务,在新型供应链中销售的概率就越高。在本研究中发现,非政府组织在促进集体行动和为洪都拉斯的小农户提供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这些机构不是市场导向的,集体行动可能无法引导小农民在超市供应链中的参与。

1 试验材料

纳米碳,液体,由北京奈艾斯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液体,由土壤微粒结构促进剂与土壤活化剂进行有机结合而成,高效、安全、无残留,由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桃园桃品种春美,7年生树;盆栽桃品种霞脆,2年生树。两种类型的树砧木均为毛桃,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盆的直径30cm,高45cm。盆土取自桃园0~20cm表层土,棕壤土,自然风干后去除植物残体和石块,过筛。其pH值6.68,含碱解氮47.63mg/kg,速效磷32.46mg/kg,有效钾85.26mg/kg,有机质13.05g/kg,每盆另施入有机肥0.3kg,重量18kg。

2 试验设计

2.1 桃园施用纳米碳对土壤酶活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试验

桃园纳米碳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T1-土壤施入免深耕土壤调理剂1.2ml(溶于2.5L水)。处理T2、T3、T4-土壤施入纳米碳20ml、25ml、30ml(分别溶于2.5L水)。空白对照CK-土壤施入清水2.5L。以树干为中心,选长1m、宽1m、深0.6m,体积为0.6m3的土壤,用施肥枪均匀打孔,每平方20个,深度20cm施入土壤。单株小区,重复7次。施入后禁止踩踏。

2016年5月11日施入,至30天和60天时,分别取土样测定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土壤磷酸酶),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容重。每处理测定重复5次。

2.2 盆栽桃施用纳米碳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的试验

桃园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碱解氮含量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用0.5mol/LNaHCO3 -钼锑抗比色法;有效钾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pH值用土壤水浸提液pH计测定法[13]

定义表示第i颗故障卫星引起的水平定位误差,其中A=(HTH)-1HT,A1i、A2i分别为误差矢量的前两个分量。则有:

纳米碳与复混肥均等量分为3份,分3次施入,每隔30天1次,分别在2016年5月23日、6月24日、7月22日施入。于9月中旬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和植株中各养分含量。每处理测定重复5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桃园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在桃园取0~20cm土层的土样,按5点取样充分混匀。将划定的1m2的处理区域分成两块,第1次取同侧一块区域的土样,取土后将挖出的土壤回填;第2次取另一侧区域的土样。蔗糖酶活性测定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脲酶活性用苯酚钠比色法;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过氧化氢酶活性用高锰酸钾滴定法(0.1mol/L KMnO4)[12]

盆栽桃纳米碳试验,设3个浓度处理,分别为A-4ml,B-8ml,C-12ml。 对照D施用复混肥28.29g(自配制,含尿素10.87g、聚磷酸铵9.09g、氯化钾8.33g。施肥量按N∶P2O5∶K2O=2∶1∶2计算得出。)。纳米碳3个用量分别占复混肥用量28.29g的14%、28%和42%,每盆浇水2L。

*通讯作者彭福田(1969-),男,山东莒南人,教授,从事果树栽培生理与生态研究工作。E-mail:pft@sdau.edu.cn

盆栽桃植株干重和植株营养元素的测定。盆栽植株将根、枝、叶分别用自来水冲洗干净,于105℃下杀青0.5小时,在80℃下烘干至恒量,分别称量质量并用不锈钢粉碎机粉碎,过0.5mm筛后放入封口塑料袋中保存于干燥处备用。用1/10000电子天枰精确称取样品0.3g(精确至0.0001),采用HNO3-H2O2混酸体系,将根、茎、叶分别放入微波消解仪(Mars 6,CEM,美国)内消解后,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备用。每处理测定重复3次。

镁(Mg)、锰(Mn)、铜(Cu)、锌(Zn)的含量测定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NexION 300X,PerKin Elmer,美国)。钾(K)、钙(Ca)含量的测定,分别用火焰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氮(N)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表3显示,盆栽桃霞脆品种施入纳米碳后,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干重均显著提高。在纳米碳每盆用量4ml、8ml、12ml时,随纳米碳施入量增加植株地上、地下部干重呈增加趋势,并且均显著大于对照复混肥每盆用量28.29g的。纳米碳对根部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

由表2可看出,桃园施入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和纳米碳后,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施入纳米碳的效果好于施入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的效果。随纳米碳施入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减小和氧化还原电位升高的幅度愈大。土壤愈疏松。减小土壤容重和升高氧化还原电位的效果顺序为T4>T3>T2>T1。

2.4 数据分析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图表绘制,DPS7.05软件进行Duncan数据显著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桃园施用纳米碳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表1显示,桃园土壤处理60天后的4种土壤酶活性高于处理30天的。施入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后,除过氧化氢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外,另3种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反而低于对照。纳米碳每平方米3个用量20ml、25ml、30ml处理的效果均显著高于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每平方米1.2ml处理和清水对照处理。随纳米碳施入量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高,以 T4处理每平方米用量30ml处理的效果最好,4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所有各处理。纳米碳3个用量促进土壤酶活力的效果高低顺序为T4>T3>T2。

8.宋高似孙《夜宿金庭洞》:“夙闻桐柏山,下有金庭洞;五云所出没,千翠相迎送;川明芝自烨,夏冷雪犹冻;沙泉泾阳水,苍碧孕阴峒;天光抱琼台,神力扶兰栋;其左闻苍蚪,其西翔紫凤……”[14]

3.2 纳米碳对桃园土壤容重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小心翼翼地沿着走廊寻找,终于找到那扇写着“38”的门。透过门上的玻璃看去,里面的病床上躺着一个穿病号服的少年,他似乎睡着了,脸微微侧向一边,嘴角还有一团显而易见的瘀青。

 

1 桃园施入纳米碳对土壤酶活力的影响 (mg/g)

  

处理处理30天后过氧化氢酶 脲酶 蔗糖酶 磷酸酶 处理60天后过氧化氢酶 脲酶 蔗糖酶 磷酸酶CK0.28b0.30d21.19bc0.19c0.57c0.42d25.15c0.22bT10.30b0.26e19.94c0.18d0.59b0.38e24.19d0.19cT20.32a0.36c21.80bc0.20bc0.57c0.43c25.04c0.22bT30.32a0.40b22.13b0.21b0.59b0.44b25.97b0.23bT40.34a0.49a26.12a0.23a0.62a0.49a27.93a0.25a

注:CK-清水对照,T1-免深耕土壤调理剂1.2ml/m2,T2-纳米碳20ml/m2,T3-纳米碳25ml/m2,T4-纳米碳30ml/m2。表中同列数字旁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2 桃园施入纳米碳对土壤容重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处理土壤容重(g/cm3)氧化还原电位(mv)CK1.31a154.80eT11.27b164.30dT21.27b171.80cT31.17c177.50bT41.07d181.60a

3.3 盆栽桃施用纳米碳后对植株干重的影响

就连现在想起来,也还像给针扎了一下,马上看见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连邝裕民在内。

 

3 盆栽桃施用纳米碳对植株干重的影响与对照相比

  

处理地上部干重(g)比例地下部(g)比例D66.36d10039.64d100A71.16c10742.66c109B76.57b11548.42b122C81.52a12954.31a137

注:D-对照,施用复混肥28.29g(含尿素10.87g、聚磷酸铵9.09g、氯化钾8.33g),A-纳米碳4ml,B-纳米碳8ml,C-纳米碳12ml。

3.4 盆栽桃施用纳米碳对植株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表4表明,盆栽桃植株施用纳米碳和复合肥后,在器官叶、枝、根中,元素氮、钾、镁、钙、锰、铜、锌的含量均高于对照D,施用纳米碳的高于施用复合肥的。纳米碳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植株器官内各元素的量增加。叶、枝、根中的各元素含量均以处理C的最高。显著高于处理B、A和复合肥D的。氮素在根中含量最多。钾、钙、镁在叶片中含量最高,其次是根,最低的是枝中。微量元素铜的分布:根>枝>叶;锰的分布:根>叶>枝;锌的分布:枝>根>叶。

4 讨论

纳米碳具有高表面能,对促进生物的代谢、植物养分的吸收利用[14]和生长发育效果良好。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活动强度及植株根系的分泌物与土壤酶活性有明显关系[15]。土壤中添加纳米碳可能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李淑敏等人[16]对不同供氮水平的地添加纳米碳增效剂研究表明,纳米碳增效剂能明显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土壤酶活性。本研究结果纳米碳提高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可能是纳米碳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和植株根系活力,间接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的疏松度。土壤免深耕调理剂对提高上面4种土壤酶活性无显著作用,可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

算下来,这一年里,他到全球各主要产区考察参观,单是中国酒庄就跑了七八十家;他在全国各地举办葡萄酒课程,至于具体多少场,他说自己都数不清了。平均下来,每个月他只有一周时间可以待在家里,对于一个新手爸爸来说,这是一种折磨。

梁太波[17]等在普通肥料中加入纳米碳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烤烟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烟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烟叶产量,明显增加烤烟根系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本研究表明,纳米碳促进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对根系的促生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根部生长状况好,进一步促进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纳米碳能促进植株对多种元素的吸收,与武美燕等[18]研究结果一致,且随施入量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

这两个译本的翻译间隔差了将近半个世纪,而这期间,正逢我国经历了很多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与国外联系的日益密切,以及人民本身对外国事务的了解的熟悉度增长,那么在处理“文化缺省”现象时,对不同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必要的。

温善菊[19]研究表明,纳米材料能够促进植物对氮、钾、钙等养分的吸收。本研究表明,纳米碳可有效促进桃树对养分的吸收。可能由于纳米碳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能增强对肥料的吸附性能,减少肥料流失、淋失。刘安勋[20]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可改变水分子结构和能态,提高其活性,在植物不断吸收水的过程中可携带大量营养元素进入植物体内,起到促进养分吸收的作用。纳米碳可以改变植株根系周围的水环境,提高根系活力,从而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是促进氮素吸收的主要原因,有效降低了氮素的土壤残留和损失[21-22]

纳米碳施入土壤中能提高土壤中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关于纳米材料促进作物养分吸收的机理和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盆栽桃施用纳米碳对植株器官中各元素含量的影响

  

植株器官处理元素含量(mg) 氮N 钾K 镁Mg 钙Ca 锰Mn 铜Cu 锌ZnD519.00d1279.20d96.14c355.44d2.66d0.13d0.14d叶A636.92c1538.60c97.06c398.04c3.20c0.15c0.15cB661.98b1877.00b119.58b453.95b3.56b0.18b0.20bC966.87a2329.80a143.46a507.15a4.17a0.27a0.23aD606.42c525.59d46.27b347.43c1.09c0.25c0.56d枝A606.13c640.05c46.75b359.28b0.96d0.20d0.61cB730.43b681.00b49.74a360.28b1.22b0.22b0.66bC790.95a706.35a50.75a413.13a1.29a0.29a0.71aD1974.30d634.08d68.47c140.33d3.80d0.83d0.26d根A2273.20c688.25c68.68c182.16c4.94c0.94c0.35cB2926.25b791.53b80.59b200.08b7.92b1.19b0.42bC3420.70a1013.80a91.30a202.82a9.89a1.42a0.49a

参考文献

[1] 温俊强,蔡德文,丁永良,等.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在海水虾养殖中的试验总结报告[J].现代渔业信息,2003,18(10):12-15.

[2] 陈学军,万新建,方荣.纳米863功能陶瓷器在豇豆和萝卜上的浸种效应[J].江西农业科技,2000, 6:341.

[3] 王佳奇,李丽鹤,李淑敏,等.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根系形态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8): 62-66.

[4] 陆长梅,张超英,温俊强,等.纳米材料促进大豆萌发、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大豆科学,2002, 21(3):168-171.

[5] 刘键,张阳德,张志明.纳米生物技术促进蔬菜作物增产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 123-127.

[6] 刘键,张阳德,张志明.纳米生物技术在水稻、玉米、大豆增产效益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36):15814-15816.

[7] 刘键,马筠,张志明,等.肥料添加纳米碳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J].磷肥与复肥,2011,26(6):76-77.

[8] 刘键,张阳德,张志明.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 15578-15580.

[9] Hong F S,Yang F,Liu C,et al.Influences of nano-TiO2 on thechloroplast aging of spinach under light[J].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2005(104):249-260.

[10] Zheng L,Hong F S, Lv S P,et al.Effect of nano-TiO2 on strengthof naturally aged seeds and growth of spinach[J].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2004(100):186-196.

[11] 曾昭华.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在水稻上的应用[J].中国稻米,2002(1):29.

[12] 关荫松.土壤酶及其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60-360.

[13]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3版)[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4] 马辰.纳米碳对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5] Grierson P F,Adams M A.Plant species affect acid phosphatase,ergo sterol and microbial P in a Jarrah (Eucalyptus marginata Donn ex Sm) forest in south-western Australia[J].Soil Biol Biochem,2000,32:1817-1828.

[16] 李淑敏,韩晓光,张爱媛,等.不同尿素添加纳米碳增效剂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46(4):10-16.

[17] 梁太波,尹启生,张艳玲,等.施用纳米碳对烤烟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6): 1429-1435.

[18] 武美燕,蒿若超,田小海,等.添加纳米碳缓释肥料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0,25(4):86-90.

[19] 温善菊.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土壤保肥供肥及作物生育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5.

[20] 刘安勋,廖宗文.纳米材料对水团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5780-15781.

[21] 王小燕,王燚,田小海,等.纳米碳增效尿素对水稻田面水氮素流失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06-111.

[22] 刘安勋,卢其明,曹玉江,等.纳米复合材料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 13(2):344-347.

 
高荣广,赵鑫,高晓兰,肖元松,彭福田
《落叶果树》 2018年第03期
《落叶果树》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