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广西原创歌剧《壮锦》的地域性风格新探——傅磬运用壮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创作特征

更新时间:2009-03-28
 

傅磬同志是广西本土音乐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400多首歌曲、2部音乐剧、1部歌剧。曾3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次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8次荣获全国“广播新歌奖”、5次荣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其音乐作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傅磬同志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广西文艺事业,在广西文艺界以及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在傅磬老师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他的音乐创作牢牢扎根于广西民族土壤,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弘扬和传承广西民族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歌曲《三月三,九月九》 《挑着好日子山过山》 《壮族大歌》到歌剧《壮锦》、音乐剧《桂花雨》,无不流淌着广西民族音乐的血液。本文将以傅磬老师创作的民族歌剧《壮锦》的创作为例,从作品主题动机来分析作曲家傅磬老师对壮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一是是借此缅怀英年早逝的傅磬老师,二是通过对歌剧《壮锦》主题动机的创作特征分析,探索歌剧《壮锦》体现出的地域性风格特征,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曲作者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概况

自1945年中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白毛女》诞生以来,中国民族歌剧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且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歌剧形式。自2000年以来,经过艺术家们的一次次艰苦探索,中国歌剧涌现出了相当数量且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剧目。在业内引起较大关注的主要有《木兰诗篇》 《野火春风斗古城》 《木雕的传说》 《壮锦》 《米脂婆姨绥德汉》 《土楼》 《赵氏孤儿》《白蛇传》 《祝福》 《运河谣》 《红河谷》 《山林之梦》等等。这些剧目在音乐创作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吸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精髓。其中中央民族大学推出的《木雕的传说》、广西推出的《壮锦》、陕西省推出的《米脂婆姨绥德汉》、福建省推出的《土楼》、浙江省推出的《祝福》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些作品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了近年来国内原创歌剧创作的文化趋势:追寻民族性、本土性、地域性。

■歌剧《壮锦》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壮锦是广西最具特色的工艺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曾经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织锦技术精湛,明清时期曾被列为贡品上贡朝廷,是壮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歌剧《壮锦》是广西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原创歌剧,自2008年12月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献礼首演至今,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剧在2009年9月广西戏剧展演中荣获广西“桂花金奖”,2009年12月参加第11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中国戏剧节剧目奖”,2010年5月荣获第13届“文华奖”。

《壮锦》的主题动机一和主题动机二贯穿全剧,起到穿针引线,推动剧情的重要作用。这两个主题动机的音程跳动较大,主要运用了四度跳进和五度跳进的旋律创作手法。

音乐主题是音乐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作品中的其他材料相比,主题总是意义更突出、性格更鲜明、概括性更强、可塑性更大。换句话说,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凝聚了其中最重要的素材,概括了音乐最核心的本质,体现了作品最根本的构思。在歌剧作品中,主题动机是整部歌剧的灵魂,对剧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歌剧 《壮锦》主题动机创作分析

以壮锦作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是很少见的,把壮锦所代表的民俗风情通过歌剧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对壮族乡土风情的另一种符号解读。

答: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是一座神奇的建筑,相传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塔上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大大提高了这座塔的知名度。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的教堂广场,1174年破土动工,1350年才全部完工。令人担忧的是,“身高八层”的比萨斜塔在修到第三层时就已经开始倾斜了,当时的建筑师想了很多办法进行补救,塔身却越来越歪,工程数次停滞……1972年10月,可怜的比萨斜塔还经历过一场大地震,但塔体并未受损。就这样,斜而不倒的比萨斜塔又“火”了一把。如今的比萨斜塔塔身已偏离中心约五米,成为建筑家族的一朵“奇葩”。

壮锦主题动机二:(谱例2)

壮锦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歌剧《壮锦》围绕着壮锦的编织、丢失、寻找、归还来展开剧情,因此壮锦成为整部歌剧从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作曲家用最能凸显壮族形象的3个壮族主题音乐动机勾勒出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壮锦形象,这3个壮族主题音乐动机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在全剧多次出现。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且分工明确。制定免疫检验操作的要求和标准,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并详细记录相关的样本、仪器及反应物等,试验室做好防毒、防火、抗感染等准备工作,建立科学的审核制度,发现若结果异常应进行审核并复查。

壮锦主题动机一:(谱例1)

壮锦主题动机二和它的变体在全剧一共出现35次,它象征着壮锦对壮家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动机取材于广西那坡壮族山歌《壮乡三月风光美》中的旋律素材。

 

壮锦主题动机三和它的变体在全剧一共出现28次,它象征着壮人寻找壮锦的坚定信念,这一主题动机吸取了广西那坡壮族民歌《天上星星伴月亮》的旋律素材。

2.1 qRT-PCR检测子宫颈癌组织中GRIM-19 mRNA的表达差异 本研究运用q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了肿瘤组与对照组标本组织中GRIM-1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的组织比较,肿瘤组的组织中GRIM-19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1。

 

一旁的工作人员讲解道:“这辆记里鼓车的原理,就是马车的一个车轮每转100圈,就会带动车盘上的一个特制齿轮转一圈,表示车程1千米。这个齿轮通过连线和两个小人连接,齿轮每转一圈,就会带动小人的手臂挥动一下,小人手里的鼓槌会跟着击打车座上的小鼓一次。小人击一次鼓,司机和乘客就知道车行驶了1千米了,这也算是最早的计价器。”

壮锦主题动机三:(谱例3)

 

壮锦主题动机一和它的变体在全剧一共出现12次,它象征着编织壮锦的艰辛与漫长,这一主题动机取材于广西都安的壮族民歌《山连山,水连水》中的旋律素材。

2 .歌剧 《壮锦》主题动机旋律特征分析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美是音乐美的核心。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旋律音调,如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藏族的“昂叠”唱法、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因此,旋律是体现音乐民族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在代表本民族特色的大型歌剧作品中,旋律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壮锦》的成功离不开作曲家傅磬的精心创作,首先必然要谈到其简洁流畅又极富壮族特色的旋律创作。

于磊,杨双宁,刘学青,等.离子束刻蚀辅助飞秒激光加工制备碳化硅微光学元件[J].光子学报,2018,47(12):1214003

主题动机的旋律创作特征具有鲜明的壮族山歌的旋律特征,壮族山歌旋律变化丰富,风格多样。在音程关系上,大多数山歌都是以四、五度的跳进为主要特征,这是壮族山歌旋律进行的一个明显特点,其形成的原因与壮族方言的语调、调类和调值有紧密的关系。很多壮族山歌的旋律都有四、五度跳进的特征,例如:

四、五度跳进的旋律特征在《壮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旋律创作手法对全剧的旋律风格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该剧的旋律个性,体会其蕴含的壮族旋律特色。

3.壮乡民俗文化在剧中的体现

每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创造并享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自然塑造出该民族的民俗信仰,构成其生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信仰生动地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风貌、信仰观念、审美情趣和历史传统,成为民族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壮族人民酷爱唱歌,歌唱不仅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而且已成为其民族性的一种标志。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小事务都离不开以歌传情,主要有情歌、对歌、拦路歌、哭嫁歌、祝寿歌、丧葬歌、庆贺歌、春牛歌、盘歌、酒歌等等,这些歌曲与壮族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壮族特点。傅磬在歌剧《壮锦》的创作中,既保留了传统歌剧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独具特色的壮族酒歌、嘹歌、黑衣壮“尼的呀”、壮剧、壮族多声部民歌等音乐元素,让更多的人了解壮民族的经典音乐元素,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壮族风情。

医院的出入口是城市道路与医院内部过渡的空间,引起进出医院交通流混乱的因素有两个,一个就是进出医院机动车辆数的增多,另一个就是医院门口道路交通负荷的加重,从而导致医院的出入口不能满足正常的车辆进出需求。省人医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限制,只有广州路上的出入口有车辆通行权力,所有进出医院的车辆基本都集中在广州路这一条主干道上,再加上出入口与道路之间没有足够的缓冲距离,交通流交织严重。[6]其次就是缺乏一个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此外道路标志标线的规划,车道的划分,路口信号灯和医院周边人行横道线的设置都不尽合理,不能起到有效引导进出医院车辆流向的作用。

■结 语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曲家傅磬是有意识地将壮族民歌元素融入《壮锦》的创作中。当然,作曲家并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在吸取最优秀的壮族音乐精华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新观念和新技术进行再创造。傅磬老师在谈到《壮锦》的音乐创作时曾说:“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我思考要尽量把壮族比较好听、比较优秀的音乐融入里面。每一场都用很原生态的民歌在里面,给它赋予现代音乐的符号,但是不管怎么结合,它的根基就是我们壮族的音乐元素,壮族的民歌。”显然,《壮锦》是傅磬老师利用壮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成功典范,是对壮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大力弘扬!

写作这篇文章是怀着对傅磬老师的深切缅怀而完成的,同时希望更多的学者来共同研究傅磬老师的作品,对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 [M].中国 ISBN中心,2001.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长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傅磬.广西音乐文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

[4]傅磬.广西民族歌曲精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5]梁庭望.壮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6]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周建华
《民族音乐》 2018年第02期
《民族音乐》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