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公司蒸汽煅烧炉系统提产改造

更新时间:2016-07-05

我公司2008年搬迁改造,联碱项目中轻质纯碱的设计能力为60万t/a,煅烧主要设备有重碱变频下料器、预混器、蒸汽煅烧炉、出碱下料器、出碱绞龙、斜坡刮板机等。正式投入生产以来,主要存在重碱加量后,煅烧炉出碱温度偏低、蒸汽冷凝水排出不畅及消耗偏高等问题。经过生产实践和不断改造,煅烧炉的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出口导向主要指站内安装的出口导向牌、出口资讯牌以及三维街区图。主要用于告知地铁站周边500m范围内的各个出口信息。

1 重碱煅烧工艺流程及设备

1.1 重碱煅烧工序工艺流程简介

把重碱工序滤过岗位送来的重碱(碳酸氢钠),在蒸汽煅烧炉内加热分解,炉内产生的炉气(CO2),经压缩工序压缩机抽气送到重碱工序,生产出合格的轻质纯碱(碳酸钠)送到重灰工序制得粒度75%以上的重质纯碱。

重碱经下料溜子入星型下料器控制下碱量入预混器,与返碱绞龙及碱尘绞龙送来的纯碱充分混合至水分约为6%~8%后,输入煅烧炉,经中压蒸汽间接加热分解,制得的纯碱由炉尾中心取出倾入出碱下料器,经出碱绞龙、斜刮板机,大部分经溜子入返碱绞龙作返碱,剩余部分作为成品,经集合刮板机、斗式提升机、轻灰刮板机,入重灰工序和凉碱工序。

国内最早研究反思性教学的学者之一为熊川武。熊川武(1999)[2]阐释了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任庆梅(2006)[3]论证了反思性教学、个案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终认为反思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重碱在炉内受热分解生成炉气(含有NH3、CO2、水蒸汽及夹带碱尘的混合物),借压缩机抽力,从出气箱引出去回收岗位。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砂浆配合比误差较大的现象,砂浆分布不均匀就会出现强度偏低的现象,从而使得建筑物出现基础裂缝。另外,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和混凝土墙柱的铺设与规定不符,使得受力不均匀,也会导致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

中压蒸汽来自热电厂和合成氨厂,由炉尾进汽轴内层,分三根管进入汽室,平行分配入加热管内;冷凝水由原路回汽室(汽室分三格,各有一根出水管),由此回到进汽轴外层,经进汽箱流至贮水槽;而后进入第一闪发器,闪发出的蒸汽进入1.4 MPa蒸汽管网,冷凝水到第二闪发器,闪发出的蒸汽进入0.4 MPa蒸汽管网,冷凝水自压去凝结水回收装置。

1.2 主要设备参数、结构特点及性能

1.2.1 蒸汽煅烧炉

图1 蒸汽煅烧炉炉头

闪发器是钢制圆筒形容器,在顶部有放空阀、安全阀,侧面有液位计,下部有排污管,蒸汽冷凝水由中部入口以切线方向进入,由于压力突然下降,冷凝水闪发成低压蒸汽,蒸汽通过器顶除雾装置进入蒸汽管网,冷凝水自下部自压去凝结水回收装置。

1.2.2 贮水槽

本工序采用来自电厂的4.0 MPa蒸汽与来自合成氨厂的3.2 MPa蒸汽混合后进煅烧炉的工艺,(大部分采用来自合成氨厂的3.2 MPa蒸汽煅烧),由于3.2 MPa蒸汽含水量较大,蒸汽潜热焓值利用率低,来自碳化工序的含水20%左右的重碱在煅烧炉内经加热管内3.2 MPa蒸汽加热,将游离水蒸发同时,碳酸氢钠分解成碳酸钠、CO2和H2O,20%的游离水加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水,生产一吨纯碱排出的水汽在500 kg左右。而原来设计的蒸汽煅烧炉进汽轴外层直径为φ420,受回水截面积的影响,产生的蒸汽冷凝水排出不畅,造成出碱温度低、出气温度低等问题。出碱温度低会造成成品纯碱含重碱、质量不合格。出气温度低会造成出气箱结疤、粘炉,从而影响压缩工序回收CO2,甚至可能影响整个联碱大生产的平稳运行。

1.2.3 闪发器

蒸汽煅烧炉是用钢板焊接成的圆筒形炉体,φ3000×30000,通过两个滚圈以1.8%的倾斜度,架在四个采用滚动轴承的托轮上,炉后端装有防串挡轮,进碱采用把重碱与返碱的混合与输送结为一体的混碱机,炉头、炉尾旋转部位采用气缸压紧的端面密封,防止碱粉漏出和空气进入。炉内以同心圆排列的三排加热管,由管架支撑在炉体上,管外焊有螺旋加热片,传热面积为2 700 m2,螺距和翅高为32 mm×20 mm,管子前端(炉头)有为防止结疤的3 m光管,中后段为了增大加热面积采用了小螺距和矮翅片即10 mm×10 mm,三排管规格分别为φ114×5.5、φ89×5和φ63.5×4.5,每排44根,加热管后端固定在汽室管板上,每根加热管中各有一根不凝气排放管穿过汽室,连接在不凝气集气管上,并设有不凝气排出阀,汽室在炉尾接有随炉体旋转的空心夹套进汽轴,轴外套有架在弹簧支架上的进汽箱,进汽轴与进汽箱之间用柔性石墨填料密封。

2 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我公司轻灰工序4台煅烧炉,目前处于开3备1的运行状态,轻灰煅烧的能耗占联碱生产能量消耗的70%以上,如何降低煅烧蒸汽消耗回收热量对联碱生产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贮水槽是钢制圆筒形容器,φ1600×3376,入口装有缓冲板,器壁装有液位与电动调节阀构成回路,自动调节液位,顶部有放空阀。

针对冷凝水排出不畅问题,经过几年来的不断研究与改革,并借鉴于其他联碱厂的经验,2016年对1#、3#煅烧炉进汽轴外层直径进行了改造,将进汽轴外层直径由原来的φ420改为φ480,加大蒸汽冷凝水的排出量,增强了加热管的换热效果,有效的提高煅烧炉的生产能力。

=0.031 7 m2

3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3.1 煅烧炉进汽轴外层直径过小,冷凝水回水受阻

改造前,煅烧炉进汽轴外层直径是φ420,冷凝水回水截面积:

S=π·(r2-r0)2

冷凝水受回水截面积所限,回水速度较慢,导致煅烧炉三排加热管内积冷凝水,严重影响加热管的换热效果。

=3.14×(210-109.5)2

“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科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遵守科学规范,就是维护了科学界的道德,杜绝科学越轨行为不仅仅是科学界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防治科学越轨也是对科学工作者的保护,保护每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促进激励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工作中求真,求实,做到真正为科学献身。

综上所述,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为领袖的蒋介石对于国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是党内其他人无法代替的,由此领袖的个性与局限亦会渗透于意识形态的表述之中。时势与人物是相互塑造的,蒋介石对国民党意识形态建构既受制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也无法突破外在困境。

本文模型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类似于大多数传统的模型,FALD模型未解决对初始轮廓敏感这一问题,不同初始轮廓可能对最终的分割影响很大;其次,本文算法虽能分割出大多数腮腺导管,但在一些极细导管的分割上仍存在缺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算法目前只应用于对腮腺图像的分割,但它仍然有望可以应用于其它领域的图像分割,后续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3)民营企业决策不科学。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通常是资历较深的管理者拥有决策权,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都要让步于“资历”或“辈分”,管理者依赖于自己的经验,不会聆听员工的声音来适时改变管理对策,导致企业的发展决策缺少科学性与民主性。在民营企业初期发展阶段,采取一刀切式管理方法或许能够提升管理效率,但是若企业规模变大,仍然采取老旧的决策方式极易造成管理效率的损失。企业的决策应有一定的程序性与科学性,单纯依赖于经验决策,难免有失公允。

为了加强传热强度和提高生产能力,将煅烧炉进汽轴外层直径由φ420改为φ480,冷凝水回水截面积:

S=π·(r1- r0)2

=3.14×(240-109.5)2

=0.053 4 m2

冷凝水回流截面积增加了0.053 4-0.031 7=0.021 7 m2,回水截面积增加了0.021 7÷0.031 7×100%=68.45%,使冷凝水在煅烧炉加热排管内的停留时间变短,增加了加热管的换热效果。改造前单台煅烧炉3.2 MPa蒸汽进汽量为14 m3/h,产生的冷凝水排出不畅,贮水槽内经常是处于空液位状态,大量蒸汽夹带少量的冷凝水高压进入闪发器,对闪发器及低压管网都有很大的冲击,同时损失大量的蒸汽,且极易发生设备损坏及安全事故。改造后,单台煅烧炉3.2 MPa蒸汽进汽量为25 m3/h,冷凝水排出通畅,贮水槽处于工艺控制的液位之内,既减少蒸汽对设备的冲击,也降低了蒸汽的消耗,而单台煅烧炉下重碱量由原来的50 t/h增加为55 t/h,煅烧炉的出碱温度也能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φ3000蒸汽煅烧炉单台生产能力提高了10%,达到了预期目的,将大大缓解三台煅烧炉作业的紧张局面,为大化赢得了效益。

3.2 对输出设备的改进

原有的煅烧炉出碱下料器的减速机是摆线减速机,电机功率是4 kW,输出能力低,经常憋停,影响产量,现将摆线减速机改为SEW减速机,电机功率改为5 kW,增加了输出能力。

斜坡刮板机转动小齿轮为17个,输送量相对较小。对斜坡刮板机进行了改造,将原来17个传动小齿轮改为19个,提高刮板运行速度7%,从而提高了斜坡刮板机的输送能力。

4 改造总结

煅烧炉进汽轴及输出设备改造后,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生产平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改造前单台煅烧炉的重碱进料量50 t/h,出碱温度偏低,生产负荷不足。改造后,单台煅烧炉重碱进料量55 t/h,出碱温度很平稳的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之内,生产能力提高了10%,单台煅烧炉一年多生产1.8万t纯碱,1#、3#煅烧炉一年多生产3.6万t纯碱,改造后,两台煅烧炉一年节省中压汽和电总价值为51.78万元,为企业赢得了效益。

5 结 语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目前煅烧炉的生产能力已超过设计能力,而且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操作要求,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节能增效提供了保障。

赵家有,于丽芳,宋立官
《纯碱工业》 2018年第02期
《纯碱工业》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