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茶文化“大爱”精神探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茶人与茶事,实乃一对范畴,当其进入艺术,有了文化的意味之后,我们就可将其称为“茶文化”了,而所谓“茶艺”、“茶道”等,只不过是总体的茶文化中的一个阶层性概念或范畴而已[1]。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持久不衰,我们试着探索研究茶人精神,以丰富今人的精神世界。

1 神话中的茶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一书中说,“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2]。神话仿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品性,人们追踪自然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源头时,无一例外地都要上溯到神话这块‘圣地’。茶文化精神溯源自然也不例外,也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为了解决先民的饮食和医疗问题,亲自尝试各种植物的禀性。有一次他身中剧毒,无意识的咀嚼了茶树上落下的一片叶子,解去了身上的剧毒,他依靠茶的解毒功效,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五谷能充饥,让黎民百姓种植;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为天下百姓治病[3]。信阳毛尖茶的神话,以前信阳没有茶,是一位叫春姑的女子为了医治 “疲劳痧”瘟病,化身画眉鸟,跋山涉水从千里之外运回的茶树种子,用茶水遏制了瘟疫。而耗尽心血和力气的春姑,便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成就了信阳坊间春姑画眉的传说。碧螺春的神话,传闻洞庭山渔家小伙阿祥为保护心爱姑娘碧螺和沿岸百姓,力斩在太湖兴风作浪的恶龙,碧螺为救重伤欲死的情郎,以性命换来仙茶,阿祥为纪念心爱的姑娘把洞庭山上长出的茶叶称为碧螺春。

因为茶文化的迅速发展,几乎每种茶叶都有着自己的神话传说,而每个故事的背后几乎都是把茶叶作为一种包治百病的仙药。把茶作为仙药固然是不可信的,但这跟远古先民痛恨伤病、渴求健康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才有了这些茶叶神话。种种神话传说的内容为我们开启了研究茶文化精神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神话中的茶文化精神是恶劣环境下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及医者父母心的大爱精神。

ESU主要致力于:(1)为基于历史、认识论和文化视角进行的数学教学研究提供展示平台,尤其在课堂实践方面;(2)给数学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提供机会来分享与此视角有关的教学思想和课堂实践经验;(3)增进全世界数学教师与HPM研究者之间的合作.

2 道教中的茶文化精神

道家和道教虽有本质的不同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掌握了相对真理,也就是解释世界万象的一套理论,但对绝对真理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道家掌握了相对真理,并认识到绝对真理不能达到,所以不再去白费心机,以相对真理为支柱逍遥于世;道教掌握了相对真理,并认识到绝对真理不能达到,但却引导无名者来掌握相对真理,让无名者在认识上解决所有问题,亦是大爱,爱人爱己。

7.猪肉及其制品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人畜共患疾病、兽药残留及违禁品添加等。猪肉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 与国际差距甚远,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差距更大。

按照民意即天意的思想来说,道家事茶者被尊为茶神,并享受供奉,这也就是成神成仙。超越了人自身的物质性束缚,羽化为茶农的信仰,在信仰中永生,再无世俗烦扰,便是神仙,也是道家最终和最高的追求。马钰修身在于爱己,许逊治病在于爱人,所以道家茶表面上体现为自然、清静、医病、修道、长生乃至成仙,本质上则是爱人爱己的茶文化精神。

YP20002电子天平,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J12-H绞肉机,青海华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HLY-309北京红菱烤箱设备有限公司。

3 儒家茶文化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家把治理天下看做自己天经地义的义务和责任,可以说华夏文明是儒家一砖一瓦砌下来的。儒家茶人在外就表现为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大爱精神,又因为儒家是寓教于饮、寓教于乐,他们的茶文化精神内在则表现为俭洁。

茶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体现在茶道上,比如日本的茶文化精神基本上等于茶道精神,如“茶禅一味”诀,其思想虽然源于中国,其确立却在日本江户时代。中国茶道重茶、重艺,韩国茶道重礼、重仪,日本茶道重礼、重禅。有趣的是日本茶圣千利休、韩国茶圣草衣都是和尚。

在精神世界中,佛教所构建的思想体系可谓是一座世外桃源,为人类意识提供了栖身之所。禅茶则是一条纽带,连通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这里,茶是禅的载体,是对禅的演绎,让摸不着看不到的禅变得有迹可循。佛家茶精神是一种普渡众生、渡人渡己的普世精神,亦是一种“爱”的体现,让人们在认识上解决所有问题,这种解决是本质上的解决,一劳永逸。

4 佛家茶文化精神

儒家追求的境界是圣人,陆羽用双脚丈量天下茶山而著《茶经》,总结了我国茶树的形状、习性,茶叶的采摘加工,制茶器具,煮饮方法,茶区分布及有关史料等,事茶成圣;卢仝独善其身写《七碗茶歌》,由茶的物质层面写到茶的精神层面,继而转向抨击社会时弊, 为百姓疾苦呼与喊,亦是茶中圣人。这两位寒士深居江湖之远仍然不忘立功、立德和立言,也正是儒家茶文化大爱精神的最直接表现。现在,茶叶产品已经遍布全世界,茶叶文化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如此成就当归功于吴觉农。因为,你能想到的,与茶相关的“第一”,几乎都是吴觉农创下的,他是现代茶产业发展的奠基者,是事茶者心目中的圣人[6]

中国佛家茶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禅茶和公案上。首先明白一点,佛家提供了世界万象的一种解释,佛就是在认识上解决了所有问题的人。《碧岩录· 卷第三》 载第二十二则公案云:“赵州凡见僧便问:‘曾到此间么?’云‘曾到’ 或‘不曾到’,州总云‘吃茶去’。院主云:‘和尚寻常问僧,曾到与不曾到,总道“吃茶去”,意旨如何?’州云:‘院主’,主应诺。州云:‘吃茶去’”[8]。中国哲学比较含蓄,讲究一个“悟”字。如上楼,没有楼梯,跳上了,就是楼上,跳不上就是楼下,没有中间的可能。这与西方哲学迥然不同,西方上楼必装楼梯,他们的重点在楼梯上,他们的哲人都在楼梯上。僧侣悟了,就在觉悟的状态下做事,就是佛;没悟,就在无名状态下做事,就是凡人。吃茶是所做的事之一,与担水劈柴一样,对觉悟者都是妙道,对无名者,茶比担水砍柴有助于修行,把茶看作跳到楼上的绳索或者梯子。

陆羽《茶经》中说“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儒家关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也是儒家茶人精神的内在精义。儒家代表人物朱熹一次去他女儿家,适女婿外出,女儿端出热茶侍奉,午时又端出麦饭葱汤请父亲就餐,朱子在茶足饭饱后,挥毫写下:“葱汤麦饭俩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饮时。”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在武夷山隐屏峰下兴建“紫阳书院”,授徒讲学,晚年自称“茶仙”[7]。 儒家以茶雅志,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 这种注重“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所以“以茶表敬意”成为“以茶可雅志”的逻辑连续,它表明了儒家的一种人生态度,就是从自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仁者爱人,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化民成俗。 这种大爱精神的深层体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

在中国茶文化中,就儒道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而言,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家第三。如果说注重茶道本身礼仪和形式的日、韩茶道精神最接近佛家思想,那么中国茶道精神则最接近道家思想,就是崇尚自然、简朴、淡泊、清静和爱人。道家静功养生术需要人静,需要除去各种尘世俗虑,饮茶则非常有助于道家静功养生术的修炼,可以调气息、和阴阳,使奉道者进入清虚之境而得到心灵的净化,从而激发修道的毅力与悟性。金代“北七真”之一马钰就专门写诗赞美以茶助修道的奇妙作用,《长思仁·茶》正是此种茶诗:“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4]许逊,晋代著名的道士,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在浙江磐安玉山传授茶叶精制之法,用茶叶治病救人,后被尊为“真君大帝”“茶神”,世代祀之[5]

5 科学界的茶文化精神

茶也分物质层面的茶和意识层面的茶,而科学界的茶,主要是讲物质层面的茶,也就是植物茶——茶叶之茶了。茶学算是一门小且偏的学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科学的支撑下茶学包含有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茶树病虫害学、茶叶机械、茶叶加工学、茶叶深加工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贸易学和茶文化学等学科。依以上学科的知识为基础来认识茶,便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它使我们系统的掌握了以茶为载体的知识。科学界茶人比较多,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的刘仲华教授,将学术成果进行有效转化,把不足两亿的黑茶产业增长到了120亿,造福茶农和消费者。造福世人也是爱人,河南茶产业企业家刘文新更是直接把企业文化精神归纳为“健康、修身、敬茶、爱人”。

事情的两面性让世人有了争论的立足点,也为那些所谓的批判主义者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也不例外,就像科学内外史之争一样。所谓科学内外史是指以前苏联科学家黑森为代表的外史论者认为科学的发展受到社会需要的推动和以法国学者柯依列为代表的内史论者主张科学由自身的逻辑规律推动[9]。其实争论都是片面认知的过程,都是时间在不断完善过往经典与细分已有认识的结果。科学本身是一种认识人生与宇宙的工具和方法,就现在的认识而言,科学具有单向度的特性,偏好于在认识中区别开客体与主体性、理性与非理性、经验与超验性,单一肯定前者而消解后者。简单地说,科学就是对意识层面的人的否定,科学在物质世界中无往不利,但是到了人类意识世界就显得捉襟见肘。人的意识世界具有特殊性、个别性和偶然性,与科学所喜欢的一般性、规律性和必然性的物质世界几乎相反。

科学界的茶人相对比较有情怀,他们基本属于“黑森”一派。比如,被媒体评论为第一个拿自己的钱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考古》主编陈文华教授,自费对婺源县上晓起村进行开发,按照“文化兴农”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在去世前的8年时间里,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稿费和奖金,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成立“婺源县华韵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晓起村建立起“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办起了幼儿园、茶作坊、茶客栈和农民文化宫,带领农民成立“上晓起新农村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开展养殖业,调整经济结构,大种经济作物(晓起皇菊),带动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事业,走共同致富的道路。陈文华先生完美地展现了一位科学茶人的社会担当和大爱精神。

6 政治上茶文化精神

政治茶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以茶外交方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人民赢得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新中国对非洲人民的处境表示同情,以诚相见,在政治和道义上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在物质上,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马里是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之一,独立后立即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马里人有喝茶的习惯,中国人是泡茶,而马里人是煮茶,所以,茶是马里人的最大生活消费品之一,全部靠进口。马里政府为了减少外汇支出,决定自己种茶,种茶需要适当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技术要求也较高,中国政府承接了这个项目,派去了有经验的种茶专家,仅花了一年时间就试种成功,三年后采了第一批茶,总统凯塔品尝后认为茶叶的质量上乘,他让中国专家加工了两筒,派人专程送给好友毛里塔尼亚总统达达赫;凯塔用实物说明中国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此举推动了正在犹豫不决的达达赫总统下决心与中国建交。达达赫总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用自身的经历,主动说服了五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交[10]。这就是政治上的茶文化精神,漂洋过海,远涉异邦,扎根于异国他乡,促进世界各国人民融合并和谐相处的真诚无私精神正是今天全球化最需要的精神,所谓大爱无疆,即使如此,可以想象茶文化这种承载“爱”的载体在未来将会大放光彩。

这个小小细节,也是十五年来的变化之一吧,可惜,往这方面跟进的城市似乎不多。现在别说大城市,就是一般的城市,想到哪个单位去,也往往是路好找、门难进。前不久,到一个县里,在县委大楼接待几名反映情况的群众,他们到了门口还打电话过来,说门卫不让进,非得过去接一下才行。别说县委,连一些小单位也是戒备森严,正常联系个工作都很不容易。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办个事反而不方便,这是否有点说不过去?

总体上,不论哪种茶人,道士、儒者、僧侣、政治家和科学家等,其精神都是充满爱的,都是造福人类的。这也正是当代人所需要的,人类不仅需要物质世界,还需要精神家园,茶人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但是研究中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人精神、茶精神和茶道精神未能明确、有效的分析透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3种护色剂的护色效果为D-异抗坏血酸钠>L-半胱氨酸>VC;3种护色剂的最佳复配比例为: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0.5%、L-半胱氨酸添加量0.6%、VC添加量0.7%。

参考文献

[1]赖功欧.茶人、茶事、茶文化辩证[J]. 农业考古, 2013(5): 83-86.[2]傅璇琮, 蒋寅. 中国古代文学[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3]陈椽. 茶业通史[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4.

[4]李文杰. 道家与茶文化研究[J].茶叶通讯, 2008, 4(35): 45-46, 49.

[5]李文杰. 论道家茶礼之文化内涵[J]. 农业考古, 2008(5): 40-43.

[6]童启庆. 吴觉农先生是茶人的榜样[J]. 茶叶, 2005, 31(2): 81-82.

[7]何融融, 郭柯柯. 朱子理学与中国茶道[J]. 福建茶叶,2010(6): 97-99.

[8]陈香白, 陈再粦.“禅茶一味”考释[J]. 广东茶叶(综述),2004(4): 12-13.

[9]李笑春. 科学争论为什么而战——内外史消解后的争论[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09, 6(26):96-100.

[10]邓树林. 茶叶打开了建交的大门——访中国前驻马里、科特迪瓦大使刘立德[J]. 对外大传播(国际视野), 2006(11):40-42.

王晓,尹鹏,郭桂义,郭建锋,刘厚红,姜兴旭
《茶叶通讯》 2018年第1期
《茶叶通讯》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