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养殖大菱鲆红斑溃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oidei、菱鲆科Scophthalmidae、瘤棘鲆属Psetta,其具有耐低温、无攻击力、生长快、抗逆性较强、味道鲜美等特点,是欧洲主要海水养殖鱼类[1]。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英国引入大菱鲆,养殖范围从山东传播至北方沿海各省,现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水产养殖品种[2]。近年来,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其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微生物性疾病十分常见。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可以将大菱鲆微生物性疾病分为三大类: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1]。其中细菌性疾病主要有链球菌病、弧菌病、气单胞菌病、沙雷氏菌病和分枝杆菌病[3]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依赖于源头上的科学规划,政府部门应强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确保秸秆机械还田量达标基础上,适度提高秸秆离田比例,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利用潜力,将秸秆资源从单一低水平的农业化利用向多种形式利用转移,秸秆利用由低附加值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变[14],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

杀鲑气单胞菌隶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4],于1984年首次分离自一条患病的溪鳟Salvelinus fontinalis[5]。该菌主要包括无色亚种achromogenes、杀鲑亚种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masoucida、史氏亚种smith和溶果胶亚种pectinolytica等5个亚种[6]。杀鲑气单胞菌是鱼类溃疡病的主要致病菌,在感染初期,鱼体躯干的局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生出一个或几个与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7];随着病灶内细菌繁殖数量增多,皮肤和肌肉发炎,化脓形成脓疮,患病部位软化,向外隆起,隆起的皮肤先充血后出血、坏死和溃烂,严重时露出骨骼[8]。鱼体发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的两侧[9]。随着杀鲑气单胞菌的变异和进化,其可感染的宿主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已由最初的鲑科Salmonidae鱼类扩大到鲤科Cyprinidae、鲆科Bothidae和鳗鲡科Anguillidae鱼类,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0]

“头脑风暴”和“延迟评价”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和大胆探索的精神,也彰显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一个孩子毕业后,在给我的教师节贺卡上写道:“老师,我好想回到两年前的某一天,天马行空,大脑风暴……”

2016年6月,辽宁省葫芦岛市等地区养殖大菱鲆出现死亡,病鱼早期症状是鳃盖出血、鳍腐烂、体表出现含有脓血的溃疡,养殖水温为15 ℃。为此,本研究中从病鱼中分离纯化出优势菌株,并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征检测、16S rDNA测序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期为养殖大菱鲆红斑溃疡病的病原鉴定及其防治等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患病大菱鲆取自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养殖场,优势菌分离自病鱼肝脏、肾脏、脾脏和溃疡处。人工感染试验用健康大菱鲆购自大连天正养殖场,体长为10~15 cm,饲养在40 L的塑料箱中,用气石充气,注射试验前暂养3 d。在暂养和正式试验过程中,试验鱼食物充足,每两天换水1次,每次换2/3水体。

第三,高校要利用“互联网+监管”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展了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新内容,形成了开放、互通、共享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实现了从大一统教学到个性化教学的转变,大学生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但是庞大冗杂的信息、开放自由的环境也给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提供了负面信息传播和宣泄的场所,高校要实时对互联网中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筛选与甄别,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1.1.2 试剂药品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培养基和营养肉汤(NB)培养基购于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革兰染色液和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购于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PCR产物由北京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根据测定结果,在NCBI网站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 cgi),从Nucleotide数据库中选取10条与HLD01相近的细菌序列,利用MEGA4.0软件[13]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进化树分支置信度用 1000 次重复自举检验,在计算过程中,系统自动省略不确定和缺失的位点。

(1)病原菌的分离。将患有红斑溃疡症的大菱鲆置于解剖盘中,用75%酒精擦拭体表,以无菌操作方式取溃疡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划线接种到含2.5% NaCl的TSA培养基上,置于28 ℃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 h。挑取单菌落进一步划线纯化,将获得的纯培养置于20%的甘油-营养肉汤培养基中,-80 ℃下保存备用。

(2)人工感染试验。注射感染试验: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纯化培养的HLD01制成菌悬液,并进行梯度稀释,共设置5.37×106、5.37×107、5.37×108、5.37×109 CFU/mL 4个浓度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每组10尾鱼。4个浓度组以腹腔注射法人工感染大菱鲆,每尾鱼注射200 μL相应浓度的菌悬液,对照组鱼注射200 μL 0.9%无菌生理盐水,每天观察记录各组大菱鲆发病及死亡情况。

根据改良寇氏法[11]分别计算HLD01在注射感染试验和浸泡感染试验中的半致死剂量LD50。在无菌条件下,对具有与自然发病大菱鲆相似症状的人工感染大菱鲆进行细菌分离,若分离得到的细菌与人工感染试验所用的菌株各方面特征相同,则说明分离到的细菌是病原菌。

浸泡感染试验: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纯化培养的HLD01制成菌悬液,并进行梯度稀释,共设置1.5×104、1.5×105、1.5×106 CFU/mL 3个浓度海水组,并设立对照组,每组放入8尾大菱鲆。将试验大菱鲆的背部用无菌刀片割伤,切割的长度和深度尽量保持一致,对照组海水中不添加菌液,每天观察记录各组大菱鲆发病及死亡情况。

(1)形态特征观察。肉眼观察培养24 h后的菌落,对其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测量和记录。参照革兰染色液说明书对优势菌HLD01进行染色并镜检。

(3)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优势菌HLD01的DNA,采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正向引物F:5′AGAGTTTGATCCTGGCTCAG 3′;反向引物R:5′TACGGYTACCTTGTTACGACTT 3′)对优势菌的核苷酸进行PCR扩增。

保水剂称高吸水剂、超强吸水树脂(superabsorbent polymer,SAP),是一种能够吸收自身原来尺寸和重量数倍水分的化合物。保水剂吸水后形成的水凝胶可缓慢释放水分供作物利用,同时又能增强土壤保水性,改良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等,进而影响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和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见图1、图2、图3)。

(2)生理生化特征测定。挑取适量培养于含2.5% NaCl的TSA培养基中的待测菌落(培养温度为28 ℃、培养时间为24 h)置于生理生化反应管中,并置于28 ℃培养箱中培养24 h。观察生理生化管颜色等特征变化,参照各生理生化指标说明书对优势菌HLD01进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并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2]进行比对。

在新的发展阶段,有线电视的发展离不开GIS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方面,主要涵盖物流资源、空间资源、逻辑资源等,这些是实现网络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对资源的管理能够为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资源规划、故障分析、资源的割接与调度等功能,利用辅助设计对光缆网与电缆网进行规划,完善管理措施,使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管理功能与基础网络设计得到飞速发展。在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中,要注重机房设备的建设,充分利用GIS技术,促进设计和管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网络资源管理的动态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 病原菌的鉴定

PCR反应体系(共25 μL):10×buffer 2.5 μL,dNTP(25 mmol/L)2 μL,Taq DNA Polymerase 0.13 μL,模板1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5 μL,ddH2O 18.37 μL。PCR反应条件:94 ℃下预变性5 min;94 ℃下变性30 s,55 ℃下退火30 s,72 ℃下延伸1 min 30 s,共进行30个循环;72 ℃下再延伸10 min。

1.2.1 病原菌的分离与人工感染试验

1.2.3 药物敏感性试验 用0.9%无菌生理盐水将培养36 h的HLD01制成终浓度为1.0×107 CFU/mL的菌悬液,取100 μL涂布于含2.5% NaCl的TSA培养基上,将抗生素纸片(购于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贴于培养基表面,每个平板贴4片,共计20片。将平板倒置于28 ℃培养箱中培养24 h,记录药敏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根据CLSI评判标准[14]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离与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2.1.1 病原菌的分离 从患病大菱鲆各组织器官中均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落,将其命名为HLD01。HLD01菌在含2.5%NaCl的TS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呈乳白色,圆形,直径为(0.6±0.1)mm,表面湿润、光滑。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和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3%;全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5年前进4位,2017年位居全国20位。

2.2.1 形态鉴定 HLD01菌在含2.5%NaCl的TSA培养基上生长呈乳白色,圆形,直径为(0.6±0.1) mm,表面湿润、光滑。

表1 人工感染大菱鲆的试验结果 Tab.1 Results of artificially challenged turbot with HLD01 injection

组别group菌液浓度/(CFU·mL-1)concentration试验鱼数量/ind.number of test fish死亡鱼数量/ind.number of dead fish死亡率/%mortality 15.37×1091010100腹腔注射25.37×10810880intraperitonal injection35.37×1071044045.37×106101105对照组control100011.5×10688100划伤浸泡21.5×1058562.5wounded immersion31.5×10482254对照组control800

注:红色箭头示体表溃疡处 Note:Red arrows show the ulcer on the body surface 图1 自然发病大菱鲆的体表症状 Fig.1 Surfac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d turbot with natural morbidity

注:红色箭头示体表溃疡处 Note:Red arrows show the ulcer on the body surface 图2 人工感染大菱鲆的体表症状 Fig.2 Surface symptoms of turbot challenged by infection

2.2 病原菌的鉴定

2.1.2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菌株HLD01通过腹腔注射和划伤浸泡两种方式感染大菱鲆,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致病力(表1)。HLD01通过腹腔注射法感染大菱鲆的LD50为8.4×107 CFU/mL,95%可信限为(3.2×107~ 2.3×108)CFU/mL;通过划伤浸泡法感染大菱鲆的LD50为6.3×104 CFU/mL,95%可信限为(5.6×104~ 7.1×104)CFU/mL。自然发病的大菱鲆如图1所示。试验中人工感染患病大菱鲆与自然发病的大菱鲆症状大致相同,均表现为体表黏液增多、体表有大小不一的溃疡灶、腹部肿胀和肝脏贫血(图2)。从濒死的人工感染患病大菱鲆体内也分离得到HLD01菌,证明该菌株为此次大菱鲆红斑溃疡症的病原菌。

经过革兰氏染色和显微镜观察(OLYMPUS CX21),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芽孢和鞭毛,大多单个分布,少数成对分布。

2.2.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菌株HLD01主要生理生化特征为对鸟氨酸脱羧酶阴性;硝酸盐还原呈阳性;能发酵麦芽糖、葡萄糖、蔗糖和D-葡萄糖产酸;不能发酵阿拉伯糖醇、阿拉伯糖、肌醇、棉籽糖、木糖、半乳糖、阿东醇产酸;不能发酵D-葡萄糖产气;不产生硫化氢(表2)。通过对比3种杀鲑气单胞菌亚种的生理生化指标,最终将HLD01确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但是该分离株不能在0% NaCl的环境下生长(表2),与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生理生化指标稍有偏差。

2.2.3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菌株HLD01经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后得到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412 bp, Blast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杀鲑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达100%。从NCBI上的Nucleotide数据库中选取10株与HLD01相近的序列,经ClustalX进行多序列比对后,利用MEGA 4.0软件制作系统发育树。

表2 HLD01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Tab.2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LD01

鉴定项目characteristic item菌株HLD01无色亚种杀日本鲑亚种杀鲑亚种肌醇 inositol----木糖 xylose----蔗糖 sucrose+++-木醇 methanol-NFNFNF硫化氢 H2S--+-阿东醇 adonitol----半乳糖 galactose----棉籽糖 raffinose----葡萄糖 glucose++++麦芽糖 maltose++++松二糖 turanose+NFNFNF松三糖 melizitose-NFNFNF阿拉伯糖 arabinose--++阿拉伯糖醇 arabinitol----硝酸盐还原 nitrate reduction++++0%NaCl生长growth at 0% NaCl -+++1%NaCl生长growth at 1% NaCl ++++鸟氨酸脱羧酶 ornithine decarboxylase----D-葡萄糖产酸 decomposi-tion of D-glucose produces acid++++D-葡萄糖产气 decomposi-tion of D-glucose produces gas--++

注:+为阳性;-为阴性;NF为未知

Note:+,positive; -,negative; NF,unknown

由系统发育树可知,菌株HLD01与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聚为一支,且与杀鲑气单胞菌其他亚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图3)。综合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证实菌株HLD01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

2.3 药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HLD01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恩诺沙星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头孢拉定、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等7种药物不敏感(表3)。

表3 HLD01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Tab.3 Sensitivity of HLD01 to 20 kinds of antibiotics

药物drug抑菌圈直径/mmdiameter of inhibitory zone敏感性sensitivity庆大霉素gentamicin17.6±1.6S头孢吡肟cefepime25.2±0.8S头孢拉定cefradine—R头孢唑啉cefazolin—R氨苄西林ampicillin—R拉氧头孢latamoxef18.7±0.3S磺胺甲恶唑sulfonamidazole—R头孢他啶ceftazidime23.6±2.4S卡那霉素kanamycin20.0±1.0S林可霉素lincomycin—R苯唑西林oxacillin8.6±2.4R头孢哌酮cefoperazone16.5±0.5S强力霉素doxycycline18.6±0.4S菌必治ceftriaxone sodium31.6±1.6S头孢曲松ceftriaxone17.6±1.4S头孢呋辛cefuroxim18.6±0.4S氧氟沙星ofloxacin11.0±1.0M恩诺沙星enrofloxacin20.6±0.4S克林霉素clindamycin—R多粘菌素B polymyxin B16.3±0.7S

注:S为高度敏感;M为中度敏感;R为不敏感

Note: S,high sensitive; M,medium sensitive; R,resistant

3 讨论

3.1 杀鲑气单胞菌的来源与分类

杀鲑气单胞菌最早在1890年由Weible和Emmerich从患病鳟鱼体内分离发现[15],其宿主范围十分广泛,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病原菌[16]。根据吲哚产生、七叶苷利用,以及对半乳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能力等生理生化差异[17],将杀鲑气单胞菌分为杀鲑亚种、史氏亚种、杀日本鲑亚种、溶果胶亚种和无色亚种5个亚种[6,18-19]

本研究中从自然发病的大菱鲆溃疡灶及内脏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HLD0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证明本次大菱鲆红斑溃疡症的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

3.2 杀鲑气单胞菌的致病性

本研究中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人工感染发病大菱鲆和自然发病大菱鲆均表现为口部和鳍部有出血点、腹部肿胀、肝脏发白、肠炎等症状,这与吕俊超等[20]报道的由杀鲑气单胞菌感染大菱鲆的症状表现一致,但两试验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试验中,腹腔注射5.37×109 CFU/mL剂量组的试验鱼于注射后第二天全部死亡,其余剂量组的试验鱼于注射后第三天开始陆续死亡,截至试验结束,5.37×106 CFU/mL剂量组试验鱼的死亡率仅为10%;而吕俊超等[20]报道的攻毒试验,每尾大菱鲆注射1.1×106 CFU时,该组大菱鲆于2 h内全部死亡。对比两次试验的数据,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菱鲆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致死能力有所下降。

最多可以说,这些橘红色的生物数量太多,整体场景给人带来一种惊恐感受——似乎金鱼们误闯了一个本不属于它们的空间。这间房间更容易理解,其中摆放的都是一间典型的卧室应有的东西:床、梳妆台、台灯、镜子、格子窗户。所有物品显然都曾在绿色染料中浸泡过——整个场景使人联想到一个超大的金鱼缸。

图3 基于HLD01和其他同源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Fig.3 Phylogenetic tree of 16S rDNA sequences in strain HLD01 and other homologous bacterial strains

经鉴定,从攻毒试验感染大菱鲆中分离到的细菌与HLD01菌在形态特征、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相一致,这符合科赫法则[21],同时也再次证明,HLD01菌是本次大菱鲆红斑溃疡症的病原菌。

激荡40年,每一位被采访者,讲述过往,满满正能量。看的出来,距离与对比产生幸福感。当我们求教人生经验与感悟时,谈的最多的是:踏实态度。也许全球化的当下,太多的选择性让我们显得不踏实。其次的告诫:学习能力。适应性强主要在于学习性强,而自学力尤为重要。反复地强调:合作精神。今天单打独斗不可能成功,靠合作、靠团队,才可撑起一片天。

3.3 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途径

本研究中发现,患病鱼体表出现红斑溃疡症状,且有其他研究报道发现,杀鲑气单胞菌是虹鳟和刺参发生皮肤溃疡症状的致病菌[22-23],由此证实,该菌是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皮肤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24]。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细菌通过养殖水体进行传播,在大菱鲆摄食过程中随着水和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侵入血液导致败血症,致使皮肤和肌肉坏死溃烂[25];另外一种是细菌从鱼体创伤处进入鱼体内,引起局部皮肤或肌肉组织发炎,进而化脓、坏死、溃烂,形成红斑溃疡[26]。因此,在鱼类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感染杀鲑气单胞菌,应随时注意水质,投喂优质饵料,降低养殖密度,减少鱼类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27]。同时,由于细菌会随着鱼类排泄物在水中扩散[28],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

3.4 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药物防治

目前,大菱鲆溃疡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遍洒抗生素。本试验中,经20种抗生素纸片对HLD01菌的药敏测定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头孢他啶、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强力霉素、菌必治、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恩诺沙星和多粘菌素B 1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头孢唑林、磺胺甲恶唑和克林霉素7种药物耐药。王亚冰等[29]研究表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强力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药物对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根据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可参考选取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拉氧头孢等药物来治疗和控制养殖大菱鲆溃疡病。同时,为防止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对更多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应科学用药、对症下药,同时积极研发相关疫苗,以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秦蕾,王印庚,阎斌伦.大菱鲆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8,27(11):598-602.

[2] 孙玉华,丁军.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15(12):84-85.

[3] 董丽.养殖大菱鲆几种重要细菌性疾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病原学初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4] 李绍戊,王荻,连浩淼,等.大西洋鲑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5,39(1):234-240.

[5] Emmerich R,Weibel E.Ueber eine durch Bakterien erregte Seuche unter den Forellen[J].Archiv für Hygiene und Bakteriologie,1984,21:1-21.

[6] Nash J H E,Findlay W A,Luebbert C C,et al.Comparative genomics profiling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Aeromonas salmonicida using DNA microarrays[J].BMC Genomics,2006,7:43.

[7] 黄钧,温华成,施金谷,等.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07-112.

[8] 贺宝祥.鲈鱼体表溃疡症的诊治[J].农家致富,2016(1):43.

[9] 覃映雪,池信才,苏永全,等.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的溃疡病病原[J].水产学报,2004,28(3):297-302.

[10] Austin B,Austin D A.Bacterial Fish Pathogens:Diseases of Farmed and Wild Fish[M].4th ed.Chichester,UK:Praxis Publishing Ltd,2007:162-164.

[11] 王棋文,李剑勇,牛建荣,等.炎毒热清及其微乳制剂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5912-15914.

[12]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3] Tamura K,Dudley J,Nei M,et al.MEGA4: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MEGA) software version 4.0[J].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007,24(8):1596-1599.

[14] Jones R N.NCCL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J].Antimicrobic Newsletter,1984,1(8):64-65.

[15] 焦雪,安俊花,张翔宇,等.3种气单胞菌耐药性及致病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6,52(9):69-71.

[16] 刘宁,时晓,杜迎春,等.患病细鳞鱼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J].淡水渔业,2015,45(1):88-92.

[17] 张晓君,房海,陈翠珍,等.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L.)源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生物学性状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5,36(1):51-60.

[18] Pavan M E,Abbott S L,Zorzópulos J,et al.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pectinolytica subsp.nov.,a new pectinase-positive subspecies isolated from a heavily polluted riv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0,50(3):1119-1124.

[19] Austin D A,Mcintosh D,Austin B.Taxonomy of fish associated Aeromonas spp.,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smithia subsp.nov.[J].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1989,11(3):277-290.

[20] 吕俊超,张晓华,王燕,等.养殖大菱鲆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1):91-95.

[21] 佚名.判断病原体的“科赫四原则”[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3):50.

[22] 丁雷,岳永生,宋憬愚.虹鳟皮肤溃烂病的病原菌研究[J].淡水渔业,2002,32(3):28-30.

[23] 杨嘉龙.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溃疡病病原菌致病性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4] McCarthy D H,Rawle C T.The rapid serological diagnosis of fish furunculosis caused by‘smooth’and‘rough’strains of Aeromonas salmonicida[J].Journal of General Microbiology,1975,86(1):185-187.

M Z,et al.Aeromonas salmonicida,infected fish transfer disease to healthy fish via water[J].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Biology,2012,7(5):878-885.

[26] Lin Bin,Chen Shangwu,Cao Zhen,et al.Acute phase response in zebrafish upon Aeromonas salmonicid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infection:striking similarities and obvious differences with mammals[J].Molecular Immunology,2007,44(4):295-301.

[27] 程秀然.黄颡鱼体表溃疡病病原鉴定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233.

[28] 于兰萍,王斌,李艳,等.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5):335-339.

[29] 王亚冰,梁利国,高金伟,等.异育银鲫源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分离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7):1532-1539.

郭羿,叶仕根,王诗瑶,邢震宇,荆笛,高东旭,黎睿君,刘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