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古往今来科举vs高考

更新时间:2016-07-05

高考同科举一样,都离不开一个“考”字,同为考试制度,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共同点。但在具体的设置和操作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若稍稍比较一二,这些不同之处也显得非常有趣。

1.考试科目:科举偏爱文科生

高考虽分文理科,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们要学习的科目繁多,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囊括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物质和精神的世间所有道理,学生左脑背书,右脑算术,似乎无所不能,难怪有人调侃:高考前一天怕是我这辈子智商的巅峰。

古代科举考试则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帖经”和“墨义”,“帖经”相当于填空题,选经书的某一段蒙住左右两列,只留中间一列,让考生填出上下文,“墨义”亦是对经传中的字句作解释,相当于阅读理解;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是对文学写作能力的测试,明经无非是要死记硬背,诗赋还需要考生有思考力和文笔,因而进士科相对较难,但无论如何,科举考试也不会涉及算术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相当文科性质的一种考法。且愈到后来,进士科的文章写作愈加僵化,明朝时发展成为“八股文”,考生对写作一事缺乏思考,只蒙头复制背过的书本内容,连写作格式都被固定得死死,如此僵化的考试方式所生产出来的考生,与现在能“上天入地”的高考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2.考试程序:不考怕你算我输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种考试是递接性的,乡试在各府县举行,考中了才能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入围了才能参加殿试,殿试顺利通关后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这颇像现在的学生小学读完考初中,初中念完读高中,最后在高考中一决雌雄。但不同的是,乡试和会试都是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倘若有一个倒霉鬼每次考试都落一次榜,到其能顺顺利利地考完殿试,也是十年之后的事了,与此相比,现在的考生幸福多了,一次考试失败,大不了复读一年又是一条好汉。此外,科举成功通关的进士们将在十年的寒窗苦读后正式步入社会,顺利找到一份牢靠的工作,而高考生还要在大学里逍遥四年,至于就业嘛,那将是一件比高考还要头疼的事。

3.考场:进了考场也辛苦

科举考试多是在各省城或京城的贡院里举行,某些偏远地方的考生需提前好几个月甚至是大半年就得动身赴试,他们必须带够干粮和盘缠,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一路舟车颠簸,对于家庭贫困的考生来说,一路的吃喝路费就是一大笔开销,到了省城可能也住不起客栈,只能寄居在寺庙等地,喝白粥,吃咸菜,日日如此。待考试当天进入考场后,他们会发现贡院的考场实际上是一间间狭小闭塞的“鸽子笼”,面积仅有一两平方米,被称为“号舍”,考生需要在里面呆三天直至考试结束,干粮和水是自备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在号舍里,狭小的空间无法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白天还必须打起精神应对考试,等熬过这三天,考生还不能立刻回家,他们需要在省城坐等发榜,而等待的这些日子又将有一笔滞留的开销,贫穷的考生继续喝白粥,吃咸菜。而一旦落榜,这些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而来的考生需再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而去,这等光景何其悲凉。而现在,高考生考试的那三天被父母当作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照看着,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每考完一门后都有温言暖语的安慰,考完之后,成绩什么的先抛脑后,撕书轰趴喝酒KTV,要将整个世界倒过来玩一遍的气势,与古代学子焦迫的心情,自是大相径庭了。

4.作弊与防作弊:考试办心里也很累

我们知道,现在高考为防止作弊和泄题,手段丰富有效,古代技术虽然落后,但官方考试办为防止考官营私和学生舞弊并没少花工夫,他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原始且不怕麻烦的办法。

2000年3月,她被选调到祥顺镇教育办工作,主抓全镇小学英语教研和新课程培训工作。她身先士卒,带领全校英语教师率先在全县开展英语EEC课改实践。2002年7月她代表哈尔滨市在通河县为七区十二县做小学EEC英语教学现场汇报展示。同年10月,祥顺镇中心校被列为省级EEC英语教学试点学校在全市进行推广,她所带的董志华、丁雪菊、马晓君等参与课改的教师现均已成为县、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她本人成为了哈市农村小学EEC英语教学改革试验的引领者。

用建立的金标记BLI方法检测加标质量浓度为1 000 ng/mL的三聚氰胺、头孢哌酮、恩诺沙星、青霉素G、安苄青霉素、头孢哌酮、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所制备的单抗对氯霉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高考前后出题人阅卷人需集中隔离,试卷密封保管,古代科举考官也都是临时委派,且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立即前往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高考阅卷时隐藏学生姓名,科举考试考生的试卷上需用纸条封住姓名,称“糊名”,更厉害的是,为防止考官阅卷时能辨认出考生的字迹,需专人对考生的试卷进行“誊录”,这工作量可谓惊人;高考考生进入考场前要用金属探测器搜身,考官要反复核对考生身份,科举考试为防止考生夹带搜身是必需的,甚至有过考前让考生沐浴更衣换上准备好的统一服装,再进入考场的手段,而核对身份时却只能依靠抽象的画像了;高考考场周围分布着阻断通信的设备,作为科举考场的贡院也有很高的外墙,称作“棘闱”,有供巡查的岗楼,以防止考场内外互通有无。可以看出,百年前的科举考试,防作弊的手段丰富中透着繁琐,严格中也透着点无奈啊!再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营私舞弊的手段总是层出不穷,官方屡禁不止,只好加大惩罚力度了,于是明清时期徇私舞弊被抓到,杀你也是没商量的。

张雨婷
《东方文化周刊》 2018年第22期
《东方文化周刊》2018年第2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