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没有科举加持的人生 ——那些没中举的古代名人

更新时间:2016-07-05

科举考试的成功可以让一个人一举成名,从此走上不一样的人生道路。然而人生也并非只有一种选择。那些在历史的微尘中闪闪发光的古代人名,背后的人生往往是没有被科举加持过的。人生,不考试,也可以很精彩。

杜甫:榜上无名

公元746年,诗人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华和温柔的富贵梦里,已经懒得亲自处理政事,把“外朝”交给李林甫,“内朝”交给高力士。第二年,即公元747年,杜甫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但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对于朝中百官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或者官位要超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地除去,像张九龄、严挺之、贺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绾等一大批杰出人物都受到了李林甫的迫害甚至暗杀。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得到封赏进官的士人,害怕朝外的贤士借着得以接触皇帝的机会,上书揭露他的本来面目,痛陈他的奸恶。所以这个“口有蜜,腹有剑”的宰相便千方百计地阻塞言路。结果参加“制举”考试的人,没有一个被录取,也就是说那次考试结果的录取率为零。在人类考试的历史上,零录取率的纪录恐怕至今也没有谁能够打破得了。

吴承恩:放浪诗酒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而后落败于一个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聪慧,早年曾希望以科举晋升,然而屡试不中,中年以后才补录为贡生,后来又陆陆续续当过一些县丞之类的小官宦,终究不能满意,后干脆归隐田园,放浪诗酒,写出了为后世老少皆知的《西游记》,更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汝忠谓文自六经后,唯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唯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仿真1中只分析了一种布站方式下算法对远近目标的定位,接下来给出另一种布站方式下算法的定位性能,并分析布站数量对目标定位精度的影响.定位场景如图4所示:利用接收站Rx1、Rx2和外辐射源Tx1、Tx2、Tx3,对位于[5,5]Tkm处的目标进行定位.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孔尚任:拒绝八股

顺治五年(1648年),孔尚任降生在山东曲阜的孔氏家族中,他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康熙五年(1666年),孔尚任19岁中了秀才,顺利地踏上了科举的第一个阶梯。但接着就在考举人的乡试中碰了壁。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主要是考八股文,考题只从《四书》《五经》里出,内容只能是根据宋代朱熹的注释来发挥,不准随意发表意见,更不准唱反调,文章也必须按照规定的框子写,不合八股的规格是不行的。所以,真正有才学的、能独立思考的人,未必就能考得上。孔尚任虽然是孔子的后裔,从小念《四书》《五经》,对孔子的理论自然也不会产生怀疑,但从他对贾凫西颇尊重,对贾凫西用鼓词别出心裁地解释《论语》颇赞赏的态度看,思想并不很保守。因而,他在科举上碰壁了。《桃花扇》卷一试一出《先声》、卷三加二十一出《孤吟》,均有“康熙甲子八月”的下注。这说明孔尚任在不得志期间,“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他是听了族兄孔尚则讲述南明弘光遗事及秦淮歌妓李香君面血溅扇的轶闻之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的。

唐寅:生不逢时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

曹雪芹:反感科举

吴敬梓,常以科举世家而骄傲,曾热衷于科举考试,但多次铩羽而归后,开始对八股科举进行反思和批判。吴敬梓的曾祖辈兄弟五人,四人考取了进士,尤其其亲曾祖吴国对高中顺治十五年戊戌科一甲第三名即俗称的探花,给曾经务农学医的吴家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使吴家成为安徽全椒一个赫赫有名的望族。吴敬梓的祖辈科举也较发达,其族祖吴昇中举人,族叔祖吴昺甚至高中一甲第二名即榜眼。虽然父辈的功名不高,生父是秀才,嗣父是拔贡,曾任江苏赣榆县的一名小官,但是,吴敬梓总对先辈们的科举发家沾沾自喜。二十九岁时,吴敬梓去滁州参加科考。科考是为秋季乡试做准备的一场选拔考试。考试前,吴敬梓与朋友们纵情谈笑,言语无羁,被人传为“文章大好人大怪”。他违反了明清两朝统治者所规定的不许士子随便发表议论的条例,很有可能失去乡试的资格。出于对功名的热望,为了能参加乡试,他不得不向主持科考的办事人员跪拜求情,匍匐乞收,却遭到了严厉的呵斥。幸亏安徽学使李凤翥年长忠厚,欣赏他的才气,包容了他的“怪癖”,把他录取为第一名。但是在乡试时,新任安徽学使却没有录取他,他再一次名落孙山。这一打击,使吴敬梓羞愧难当,他不愿意回乡见人,自此常年漂泊他乡。

吴敬梓:困于科举

童年曹雪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雪芹。幸而曹家家学渊深,祖父曹寅有诗词集行世,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刻印,兼管扬州诗局。曹家藏书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雪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富丽的文学美术环境之中,接受教育和熏陶。雍正末期,曹雪芹一年长似一年,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渐渐的能够帮着曹頫料理些家务了。因曹頫致仕在家,懒于应酬,曹雪芹就出来代为接待,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树立了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些,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一度勤奋读书,访师觅友,多方拜谒朝中权贵。乾隆初年,曹雪芹曾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曹雪芹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有助教、教师、舍夫、夫役、当差等说法。曹雪芹北京朋友圈不乏王孙公子,如敦诚、敦敏、福彭等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领略北京王府文化。

顾炎武:明道救世

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年间,昆山千灯镇人,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到十八岁时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屡试不中。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直到明崇祯十六年,顾炎武才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正应了那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由于名气太大,汤显祖被权贵盯上了。22岁时,汤显祖进京,意欲在全国进士科考中大显身手。可是内阁辅臣张居正却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当陪考,并许他高中鼎甲。宁折不弯的汤显祖断然拒绝了。他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张居正当然不是好惹的。不跟他合作的后果是严重的。汤显祖这样做的结果是,从1571年到1577年,他一连参加了三次京城大考,都榜上无名,名落孙山。他在科考上大显身手的梦想破灭了,但他在戏剧领域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汤显祖:不折权贵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而考官都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的八股文作为范文的,蒲松龄的文章自然不会得到赏识。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开始就偏离了人生的跑道,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清兵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径,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他满腔热忱,为朝廷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清顺治二年,顾炎武取道镇江赴南京就职,尚未到达,南京就被清兵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清军铁骑又指向苏、杭。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随即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后来义军失败,顾炎武曾被抓。后来因为他的名声很大,清朝想让其出仕为官,但屡屡被他拒绝,对自己的国家相当忠诚,是具有气节的志士。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落榜了八次。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出生于江苏昆山一个日趋衰败的大族之中。归有光自幼十分聪明,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酰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开始时对举业满怀信心。可是,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此时的归有光已是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上自九经二十一史,下至农圃医卜之书无所不博。

归有光:屡战屡败

我躺下来了,她忽然手一撑,骑到我身上,她亲我的额头、眉毛、嘴唇、脖子,然后一路向下……她的头发散垂下来,掩住她的脸,发丝触摸着我,撩拨着我,让我酥麻,让我颤栗……

归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誉为“昆山三绝”。当时主试江南的张文毅谓归有光是“贾(谊)、董(仲舒)再世”。以归有光的才学和声望,考取进士应是胜券在握了。在乡试高中的同年冬天,归有光雇上车马日夜兼程北上,准备应第二年的礼部会试。谁知这次会试竟是名落孙山。南下还乡后,他移居就近的嘉定安亭江上,开始了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的生涯。四方学士纷纷慕名而来,少时十几人,多时百余人。归有光纵论文史,谈经说道,一时间弟子满门,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项脊轩志》是其代表作。

蒲松龄:只爱读书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科场遭遇也颇为奇特。汤显祖出名很早,5岁能诗,14岁为县学诸生,21岁考中家乡江西省的举人。如此顺风顺水,恐怕连老天都要嫉妒他。

随着西宁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土木建筑的兴起,使得南川河河道两岸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区域,包括麒麟湾公园、中心广场、西门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为此,河道的治理也需紧跟绿色发展步伐,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处理。研究区选取南川河谢家寨村段,河道长度约为1 490 m。

李渔名篇《闲情偶寄》

李渔:考途遇匪

明末清初戏剧天才李渔的科场遭遇更为奇特。李渔生于浙江兰溪,江南水乡。自幼聪明,才气冲天,赋诗作文,一气呵成。父母都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有一天能高中榜首,光耀门楣。25岁时,李渔成为秀才,迈出了科举的第一步。

1.3.2 综合指标测定 以28℃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指标,计算这3个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根据隶属函数值的大小,确定辣椒品种耐低盐性的差异,从中挑选出耐盐性较强的辣椒品种。耐盐隶属函数值X′ij: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方法。

傣族的新年被其他民族称作“泼水节”。在新年这一天,人们彼此都会用橄榄枝或鲜花沾水洒向对方,借以表达相互的祝福。在洒水祝福的仪式结束后,人们就会泼水狂欢,沉醉于泼水嬉戏的欢乐中。笔者所调研的村子是一个傣族、拉祜族、佤族混居的村子,泼水节期间傣俗,佤族、拉祜族都会来村里一起过节,相当于农历的新年,很热闹。

崇祯十二年,29岁的李渔到省城杭州参加乡试。不料,赶赴省城的途中,他在萧山被一群土匪打劫。虽然侥幸保得了性命,但这一吓,可吓坏了李渔。长这么大,他哪里见过什么土匪?心里忽忽跳个不停,夜里睡觉也不踏实,神情恍惚,意志迷离。虽然他安全到达了省城,参加了乡试,但终归名落孙山,铩羽而归。三年后,李渔再赴省城参加乡试,却正逢明末天下大乱,闯王李自成造反,大明朝行将完蛋了,还考什么试啊?保全性命要紧,李渔审时度势,放弃了乡试,回家乡避难去了。此后,李渔没有再参加科考,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功名。但是,李渔是个大才子,却是举世公认的。

澄澄
《东方文化周刊》 2018年第22期
《东方文化周刊》2018年第2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