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张贤根专著《遮蔽与显露的游戏》理论思想的破洞牛仔裤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地球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从国内到国外,从南极到北极,比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人到趟省城还方便,世界相互融合、重构,原有的风俗习惯、规章制度开始大规模地瓦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颠覆着,重建着,德里达在40年前首次提出“解构”这个概念,他这样理解解构:“一个东西处于崩塌瓦解的过程中,不是被(外力)摧毁,而是(自己)分解成许多部分——甚至变成废墟。‘去解构’某物意味着,把这种某物拆开的行为可以成为重新理解它的第一步”[1]。如今解构已随处可见,在学术领域、艺术领域、电视和电影中频繁出现,服饰领域也不能独善其身,对传统服饰的解构已深入我们日常的生活。“对于后现代的设计师而言,他们设计的时装可以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而不考虑连贯性,也可能将服装反面的线迹外露,留毛边,或者在服装上做出各式各样的洞,露出人体等等。后现代设计也将身体的在场与显露,置入到一种解构主义的艺术、审美与文化语境里。”[2]

1 破洞服饰诞生的条件

1.1 社会服饰制度的崩塌

中国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直到大清帝国瓦解,服饰就是服务于政治的,是最高阶层用来统治社会的工具,顶层设计师就是唯我独尊的皇帝,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在这种“一家独言”的服饰规章制度下发展的。西方社会虽然跟中国有所不同,但也几乎经历了相似的服饰发展道路,服饰的流行趋势都是由最高权利统治者规定的。中国古代的人们只需根据皇帝的规定着装就可以了,从士大夫到庶民皆“望而知之”。新中国成立后,在推翻封建社会制度的同时也摧毁了封建社会建立起来的服饰规章制度,但新中国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服饰规章制度,中国服饰从此脱离政治权威的统治,正式进入古今、中西混穿状态,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逐渐与世界同轨。但西方服饰在二战后演变到现代服饰,也进入到无序状态,由最高权力规定的服饰制度进入到由少数服饰权威集团倡导,大众媒体鼓吹,消费者进入被迫选择服饰的状态。所有阶层的人失去了明确的服饰方向,世界人民一起进入“服饰黑洞”,没有政治权利制约的服饰流行非常任意、随性。

1.2 社会的富足和技术的进步

脱离贫困的中国人已经在迈向小康的路上,这也就意味着“衣食住行”解决了排头兵“衣”的保暖问题,接下来考虑的是怎样穿好的问题。服装工业化大生产导致中国现阶段成了服装生产过剩的国家,每一阶层都可以轻易获得远远超出自己需要的服饰,普通人都可以穿得整整齐齐、体体面面。但是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根深蒂固,衣服太耐穿了,人们渴望破坏它;每天穿整洁的衣服,人们又开始向往破烂服饰。在耐穿的牛仔面料上进行化学仿旧处理、经纬纱挑断处理、破洞处理,让崭新的面料呈现出破旧的效果,以满足现代人对服饰的破坏欲望。这些带有破洞、印花、刺绣等特殊服饰的流行,得益于纺织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诞生和推广促进复杂服饰的流行。

2 穿破洞裤的人群

人们爱穿破洞服饰有其心理原因。穿破洞服饰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有钱人,一类是有闲人,更多的时候这两类人可能是重合的。破洞服饰花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相对于规整的同款服饰在价格上昂贵很多,穿得起破洞服饰的自然是有钱人了(图1)。大学校园流行这样一句话:“家庭条件好坏可以从学生牛仔裤上的破洞个数看出来,一个破洞的肯定是家庭条件差的,是穿破的;几个或很多个破洞的就是故意为之的,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买的。”其实,还可以从破洞的位置看出贫富差距,穿破的洞肯定出现在衣服经常受力的地方,如膝盖、臀部、大腿内侧等容易磨损的地方。故意做出来的破洞一般出现在不怎么受力的地方,如大腿上面、两腿外侧、裤子底边等,这种破洞的主要功能是展现叛逆、不羁和性吸引力。穿破洞裤的不一定是有钱人,一般的学生也穿得起(买不起的,还可以自己改造、破坏),但一定是有闲人,或者说一定是从事脑力劳动者。主要原因是破洞服饰不耐穿,经过大量人为处理的服饰已经很腐朽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报废了,穿这种服饰的人绝对不能干体力活,一次剧烈的劳动,可能几百上千的服饰就没了。从心理学上分析,体力劳动者也不会喜欢破洞服饰,因为他们得到破洞服饰太简单了,一次劳动可能成就一件破洞服饰,轻易得来的东西,人们往往都不会珍惜和向往,体力劳动者每天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让衣服不那么快破掉,怎样才能多穿几次。破洞服饰在有钱、有闲阶层流行,主要的心理原因就是现在的服饰一般是化纤的或结实耐用的牛仔服,要想亲自把衣服穿旧穿破基本不可能,一件衣服穿久了,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希望快点破旧,找个“合理”的理由心安理得地丢掉,破洞服饰不仅满足他们穿新衣的感觉,也满足了他们的破坏欲望,还可以因为衣服不耐穿,过了新鲜期找个丢弃的理由不会那么难(在资源匮乏的年代,就是有钱购物,心理上多少也有点自责)。

图1:穿牛仔破洞裤的人

3 破洞牛仔裤的经典历史魅力

破洞服饰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露着大洞的牛仔裤,自从牛仔布诞生后,全世界对牛仔面料的改造就从未停止过,无论科技变换出何种牛仔面料(带弹性的牛仔面料、仿牛仔面料、化学处理过的牛仔面料等),原始的斜纱粗纺无弹性的牛仔面料始终岿然不动,引领主流时尚,延伸牛仔精神。

但是炎热的夏季对爱美的女性来说毕竟还是短了点,远远满足不了她们炫耀的需求,天气稍冷点,短小精悍,到处露风的热裤就有点不好意思穿了,就算你不怕冷,看你的人也觉得冷啊(爱美的女孩是不知道冷为何物的)!异样的目光虽然具有吸引力,但是如果过头了,也同样具有杀伤力,女孩们虽然想展示性魅力,但是也不愿被指责为浪荡女子(现在的夏天,仅从穿着极暴露的年轻女性身上,已经不能明确判断出谁是好女孩,谁是坏女孩了,这无形中导致犯罪率不断上升)。着装不受法律制约,但起码要受到道德的制约吧,在道德底线日益下降的今天,越来越开放的着装不断突破穿着的极限和人们心里承受的极限,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图2:20世纪70年代美国青年的牛仔装

破旧的牛仔服不但不影响实用功能,还有着特殊的味道,另类、叛逆、不羁,同时满足人内心深处的破坏欲望。牛仔服特别适合年轻人乃是因为牛仔服天生与年轻人心性一致,年轻人渴望改变世界、渴望摧毁已经建立的规章制度,渴望另辟蹊径,渴望真实而野性的欲望,这些牛仔服统统能帮助实现。你可以任意撕扯、拉拽、剪切、磨损,它不仅承受得住,还呈现给你意想不到的别样风情。具有这样面料的只此一种,全世界的年轻人怎能不爱?“不同样式的服饰与身体的关联,又以其特有的符号象征性特质,表征着人的身体极其欲望与诉求,以及与这种欲求相关联的社会与文化意义。即使在现当代,激进与反叛的社会行为往往也是以奇装异服来表达诉求的。服饰符码的混乱既颠覆着社会与文化秩序,因此又会受到既有服装制度与文化的压制。”[4]对牛仔服的处理、创新、发泄,也就是年轻人想对社会为之的,年轻人对社会持批判、改变、破坏和重整的态度,服饰是心理的反映,年轻人对社会的态度在牛仔服上小试牛刀。

4 破洞牛仔裤展示性魅力

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含7个问题:性别、户籍、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年均参团次数和职业,用于了解被调研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旅游者参与低价团的想法和行为,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根据文献综述以及对旅游者的分析,本文一共分为5个维度:价格维度(主要考察旅游者从价格方面来追求自身利益)、信息维度(涵盖了信息本身对称情况和由旅游者自身造成的信息对称情况)、搭便车维度、故意无视维度、默认补偿维度,共18个问项,并以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呈现出来,1为“非常不同意”,2为“不同意”,3为“一般”,4为“同意”,5为“非常同意”。

牛仔面料因为厚重、耐磨和结实而格外受到美国社会工人阶级的喜爱,进而受到社会底层人士的追捧,特别是受到社会具有批判精神的年轻一代的推崇,20世纪70年代美国战后一代“坏小孩”为了追求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代表权利的政府对抗,他们就是穿着这样的牛仔服游荡在社会各地,爆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甚至暴动活动。“朋克装饰本身就是对社会与传统的一种反叛方式,它经由对身体的独特装扮来表达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情绪与文化态度。”[3]朋克式的牛仔服代表了美国迷茫一代青年对政治的失望和反抗,对权威的挑战。他们肮脏、破旧、胡乱搭配的牛仔服主宰了那个时代的潮流,进而漫延到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引领世界年轻人的服饰潮流。服饰体现了文化的认同,世界服饰文化同一化的同时,也是对各国自身服饰文化的摧毁,几乎在同一时刻,世界同时陷入服饰文化的紊乱中,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国主宰了世界服饰流行趋势,特别是年轻人的服饰流行趋势。

为了满足女孩们含蓄、优雅地炫耀性吸引力,既能穿得隐约暴露,又不会被当成异类,那种做成破洞的五分裤、七分裤或长的牛仔裤应运而生,这种破洞裤子不像热裤那么夸张,招人瞩目,并且适合的季节比较长,除了下雪的冬天和刺骨的寒风刮起时,其他天气,只要你不怕冷,可以尽情穿。破洞牛仔裤体现了牛仔面料的一切优点,强化了牛仔的玩世不恭,更展现了性魅力,它比其他破洞的化纤面料来的要直接、热烈和赤裸。“时装是人们处于持续不断的性吸引力的原因而用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性诱惑的载体,这也是许多服装都会被打上男、女生殖符号标记的原因所在”[6]。牛子裤破洞的最佳设计位置是在靠近大腿根的地方,越接近,越刺激人浮想联翩,激发异性的强烈欲望,破洞的牛仔裤在行动上也更利索、干练。有夸张的破洞牛仔裤,从裤脚口一直破到大腿根,一条裤子前面几乎全是洞,就靠着洞和洞之间可怜的几缕纱线连接,很让人担心随时会全部垮掉(图4)。这种极度夸张的裤子,只有特别胆大、前卫的年轻人才敢穿,一般人也仅仅是惊叹一下罢了。著名影星范冰冰有一次就穿了四条腿的牛仔裤,惹得人们热议不止,如何引起人们的关注是明星们必修的功课,服装给了她们不少机会。

图3:牛仔短裤

图4:牛仔破洞长裤

印度教社会本身存在着高度的多样性,为了达成建立大一统的印度教国家这个目标,首先就必须树立统一的印度教基本概念和行为准则,以便将纷繁复杂的社会包纳进“印度教特性”之中去。通过将食素视作统一的行为标准,也能够加强“印度教徒”的身份识别,巩固社群认同。

破洞牛仔裤最大的销售对象不是明星艺人,也不是有钱的时尚青年,而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正受着高等教育,一般着装不会太过分,裤子适当露几个洞就可以了。他们处于少年和成人的过渡时期,穿破洞裤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恰好。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正处于升学压力最大的时候,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防止早恋是家长和老师首要的任务,心理上不够成熟,把控能力不强,不适合穿那么暴露的服装,父母和老师都会严防死守,防微杜渐,在服装上要全副武装,把青春的懵懂扼杀在严密包裹的服装里。毕业后走上社会,在职场上虽然也要体现性魅力,但那又是另外一种含蓄、淑女的雅致,不能像大学时代那样玩世不恭、飞扬跋扈了,职场需要的是成熟稳重,靠实力取胜,而不是仅靠魅力投机取巧。并且在职场上,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不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接受你前卫的服装,有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经过服装消费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生服装态度:对性魅力最重视,其次是心理依存性和夸示性,对协调性和流行先导力不大重视’”[7]。大学生穿破洞牛仔裤刚刚好,就年龄来说,正处在年轻人想谈恋爱,也可以谈的年龄;远离父母,穿着暴露点没有父母的唠叨;大学老师一般也比较开放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宽容度也高些,一般不会干涉学生的着装;大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着装的氛围,破洞牛仔裤不是谁都敢穿的,特别是夸张些的破洞牛仔裤更是如此,大学生住在一起,约着哪天一起穿,人多力量大,气势压人,见多不怪,大家都这样穿,习以为常,也就慢慢接受了,并形成大学特有的着装风景,特别是在比较开放的艺术类院校,破洞服装更是大行其道,比破洞服装更扎眼的另类服装也可以畅通无阻,这就是大学校园特有的优势。发掘青春,展现青春,也埋葬青春,人们之所以怀念大学生活,其实就是怀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毕淑敏曾说过:“年轻的最大资本意味着你有生育能力。”延续后代不仅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能。别人羡慕你年轻,从根本上就是羡慕你旺盛的生育能力。年轻意味着能孕育生命,孕育生命就要找到合适的伴侣,寻找伴侣就要展示性魅力,年轻男女着装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异性。“进入当代以来,时装设计的性与性感的话题日益突显出来。甚至可以说‘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变化,性在服装上的表现已跨越了原始的朦胧阶段,成为当今时装设计大师乐意表现的最重要的艺术主题之一,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时尚青年所接受’。如何使性与性感恰当地融入到设计之中,并得到可认同与接受的审美与文化效果,应当说是服饰设计重要的审美与文化诉求”[5]。牛仔服虽然代表了青春,展现了玩世不恭的态度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对性吸引力似乎还少了点,仅仅依靠牛仔服的紧身、俏丽是不够吸引异性狂热的眼球的,还要依靠牛仔服的短小精悍和巧妙暴露。现在的牛仔短裤在极限短的情况下还到处露洞,这才能把女性的性魅力发挥到极致,杀伤力爆表(图3)。

离开开放的大学校园,时尚可能就变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对破洞牛仔裤持有不同的看法。经常有同学抱怨说:“我放假回家,我妈或者我姥姥看见我裤子上的破洞,乘我不注意的时候,帮我把破洞补起来了。”有的说:“我奶奶看见我穿破洞牛仔裤可心疼了,说她孙女在学校过的太可怜了,连衣服都买不起,裤子穿破了这么大洞的。”虽然是说笑,但也透露出不同年龄人对时尚的理解,或评价服饰好坏的标准有天壤之别。再次证明,时尚仅是一个圈里的事,超出这个圈,时尚不仅变得不时尚了,还严重变味了。

2017年9月—2018年5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专硕研究生743名(2015级282人、2016级225人和2017级236人)。同时调查导师、轮转科室护士长和带教教师共210人。

5 结语

在所有破洞服饰中,破洞牛仔裤是最有魅力、最有生命力、最持久、最纯真、最洒脱的,其余的破洞服饰仅是它的延伸、变异,无论怎样变化,味道终究不纯正,难以持久。破洞牛仔裤天然适合大学生,也只有他们才能穿出破洞牛仔裤最醇厚的味道,年龄小则太嫩,年龄大则装嫩。大学生没有几条破洞牛仔裤,大学简直白过了。在该暴露的年龄你不露,错过了天价也买不回了,尤其这种昂贵的青春和难得的勇气。

本文中随机选取了某学校某教学班100名同学的相关学籍信息及某学期各门课的平均成绩作为研究数据库,对学生信息成绩表的属性字段“性别”、“上课出勤次数”、“四六级通过”、“生源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优化得到指标值μi:

参考文献

[1][美]k·马尔科姆·查理兹.德里达眼中的艺术[M].陈思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19.

[2][3][4][5]张贤根.遮蔽与显露的游戏:服饰艺术与身体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81,312,223,160.

[6][英]苏·詹金·琼斯.时装设计[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25-26.

[7]刘国联.服装心理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181.

尹志红
《服饰导刊》 2018年第02期
《服饰导刊》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