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汉绣纹样的艺术特征提取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汉绣,是有别于四大名绣的一种绣种。在《荆楚汉绣》一书中曾对汉绣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汉绣是以汉绣文化为背景,以湖北荆沙、洪湖、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圈为生产中心覆盖全省的一种区域性绣种。”作为荆楚地区特有的绣种,汉绣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汉绣传承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楚绣,许多艺术处理手法与楚绣一致。在《楚辞章句》中“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文字描述,可知楚地好祭祀擅歌舞的风俗,所以楚地的纹样多是姿态曼妙,空灵飘逸,如同在跳舞的舞者。而在如今的汉绣中,依旧延续着这种艺术风格,在许多花鸟作品中,可见到许多枝叶繁复,盘绕交错的图案。这种传统手工技艺不仅是一种民间纺织技术,更是浸透着浓郁的楚文化地域特征,承载着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的载体,在当今更担负着重要的非遗载体,除拥有丰富的工艺特色外,更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值得探究与继承。

1 汉绣纹样研究的预备知识

1.1 汉绣溯源与兴衰

汉绣源于楚绣,遍布荆沙、武汉、洪湖一带,历史久远。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楚国的刺绣品已漂洋过海销售到西伯利亚地区,在海外已经声名斐然,可以窥见当时刺绣业的昌盛。而产自南方的楚绣在足以代表当时中国丝织品工艺技术发展的鼎盛水平。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就有关于楚绣丝织技术的描述:“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 翡帏翠帐,饰高堂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从这些文字可以感受到楚绣的独特风格和生活用途,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楚人丝织图。由此窥探出,汉绣源于楚绣,并且带有深刻而浓郁的楚文化烙印,这种需求对刺激绣品的生产、发展的影响和推动更是举足轻重的。

小矿车推到井底车场,“轰隆”,与前面的货车相撞,何良诸觉得胳膊像折了,麻酥感震到头皮,耳膜轰轰响,牙齿疼松了。过会儿,缓过劲,何良诸抬起头,感觉到一股圆形的风扑下来,风充满质感,上面是井筒。

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是汉绣发展的黄金时期。咸丰年间是戏曲盛行的年代,而汉绣浓烈热闹的美学特质正好吻合了戏曲服饰的审美需求,因此伴随着戏曲的发展盛行起来。然而随着戏曲的没落,戏服市场也跟着萎缩起来,汉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就有在汉口设立织绣局,将各地绣工绣娘和绣制官服、各种装饰绣品在此集中展示和活动,呈现一派昌盛繁华的局面。清末时期,从汉口的黄陂街、大夹街一带到武昌的白沙州、营坊口、塘角、积玉桥等地先后开设许多绣铺绣坊,至今汉口的花楼街仍是汉口最中心的繁华闹市区。传统的汉绣产品从功能上分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用于生活用品类的有头巾、绣衣、绣鞋、围裙、绣枕、门帘、帐沿、荷包等,常用于闺阁陪嫁。其中,产自汉口的汉绣戏服名气最大、影响最深。第二类是装饰品,包括中堂、屏风、堂彩、壁挂、彩帐、龙衣、狮皮、道具等。第三类是敬神赛会的礼仪用品,如祭祀袍、袈裟、彩幡等。然而曾几何时,汉绣风光不再,曾经的辉煌成为历史的记忆。如今,从事汉绣传统工艺的人员寥寥无几,传承人及汉绣大师也都年近古稀,后继乏人。近年来国家对汉绣的重视又让这项接近频临灭亡的传统手工艺瑰宝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通过原汁原味地传承、别具一格地创新,让汉绣赋予一种历史感和认同感,在创新驱动下让汉绣文化市场保持新鲜的活力和长足的发展。

1.2 汉绣映射楚人审美

湖北汉绣源于战国楚绣,有实证可考的历史已有2,300多年,带有浓郁的楚文化烙印,是楚文化中别具一格的传统纺织类工艺美术。汉绣自古重绣不重画,在针法上就有45种针法之多,讲究平、铺、枝、锁、扣、盘等表现形式,视觉效果争奇斗艳、富贵隆重,凸显了楚文化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人文特质。除了变化丰富的汉绣针法,在纹样设计和形象氛围烘托上全部由刺绣技法来完成,几乎不用非刺绣工艺的其他技法或材料,极度尊重刺绣的工艺完整性和本土性。同时也开发出耳目一新的钉金绣,这种技法是用织金缎或钉金铺底,色线布满画面,平凸组合形成立体效果,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中以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气魄雄厚、富丽堂皇,常用于表达节庆饰品,渲染热闹欢庆的氛围。同时,汉绣用线多样,用色明快,对比突出,追求强烈的装饰效果。它常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在里面以各种花纹装饰填充,无论从题材选取,还是图案布局、色彩搭配,还是技法工艺上都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民间艺术奇葩。

文字题材纹样是汉绣的一大特色,即以汉字作为灵感来源结合自然素材组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创作。它是以“福、禄、寿、喜”等代表吉祥喜庆的汉字作为结构框架,在汉字中组合装饰“寿桃、仙鹤、牡丹”等图案,这样绣织的汉字“字中有画、画中有意”,不仅有意想不到的形式美感,而且能够达到形神兼具的美学体验;其汉字笔体承袭楚书法的特点,外形厚重、笔法俊逸,浸透着浓重的荆楚文化艺术魅力。汉绣绣字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动植物图案填充在内部字体之中,图案不可超出汉字边缘界线;另一种则是将文字穿插在动植物纹样之中,若隐若现的展示出字的基本结构。两种艺术表现手法都是将汉字精心雕饰,从视觉感官上便可以分析出人们祈求吉祥长寿的美好愿望。“寿”字多以仙鹤、牡丹、菊花、万年青装饰,寓意富贵长寿;“福”字通常采用金线勾边、龙凤、花卉等图案装饰其中,寓意福满乾坤;“佛”字常和莲花与莲蓬一起进行设计并加以装饰,寓意脱俗清净。不同汉字所选用的动植物纹样各不相同,所要表达的寓意也不尽相同。时代的变迁,传统以汉字为题材的汉绣作品也与时俱进,加入所处时代的精神气质和风貌,但都是传递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表3)。

2 汉绣纹样艺术特征提取步骤

2.1 整理归纳代表性原始样本

通过田野调查、资料综述等途径,抢救性收集整理现存各时期的汉绣资料素材,挖掘整理其各门类品种的图像形式法则和工艺特点,建立开源性汉绣数字特征资料库,对其不同类别的图形结构与纹理等信息进行高精度获取与保存,为今后的信息共享、保护修复、考古研究提供精确、永久的数字化素材。透视汉绣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物化”现象与文化形态,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重点探讨数字化表现对民间传刺绣工艺传承的保护途径,达到以建立荆楚民间刺绣文化特征库与可视化数字技术表达方案等对策性保护建议为标志性成果的研究目标。

2.2 汉绣元素特征分析及提取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工作要“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双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是第一推动力,要“以创促转”,以创新创业促进转换的进程。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增长提供突破点,为双创的大力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图书馆的双创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图书馆界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的双创服务日益成为焦点。

3 汉绣纹样题材的分类及提取

动物纹样从原始社会起就成为了一种审美对象在历史的不断演变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并被人们赋予不同的意义与内涵;动物纹样同样是汉绣的主要题材,其中龙凤纹样是最为著名的。凤纹样是楚人的精神寄托,更是楚人浪漫主义的物化对象,造型多变、姿态优美,俊逸潇洒。在汉绣作品中它是祥瑞和平寓意。如凤纹样在造型上有单凤、双凤、团凤、合凤等造型;不同形象所展现出的视觉效果不同,但都呈现生机盎然的浪漫主义色彩,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理念。凤纹样也常常和其他题材的纹样组合运用,都传达一种美满吉祥之意,常见“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象征图形即是表达此意(表2)。而关于龙的刻画早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九歌》中都有详细描绘,龙的造型清秀玲珑、气势磅礴、富有生机与力量,龙自古代表就是吉祥富贵、福寿无疆,在刺绣作品常常与凤纹样组合运用,寓意更为深远。除了代表性的凤纹还有体现吉祥寓意的鱼纹、鸳鸯纹、蝙蝠纹等,这些动物题材的纹样无不表达和寄托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比如鱼纹中以饱满的鲤鱼造型为佳,以此代表金钱、权利与财富的圆满和富有;蝙蝠纹的大量选用也是借用“蝠”与“福”同音的缘故,以其寓意“福从天降”“福运到来”以及“遍福齐天”的好兆头;而鸳鸯纹的流行则是因为其出双入对、自由游荡、憨态可掬的形态特征,以此来寓意姻缘美好、爱情永恒。

Q陈教授,我家宝宝今年3岁,只喜欢古诗古文,对绝大部分绘本、动画片不感兴趣,平时想通过绘本教他常规习惯他都不听,所以也不会和小朋友一起玩,只在旁边看着笑,不参与,参与了就说古诗,不会说句子或用词组表达。现在上幼儿园了,明显与班上孩子差距大,我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3.1 植物题材纹样的提取

从已获取的楚文化的艺术遗存中可以看到:楚地艺术形式和造型讲究韵致俊逸、浪漫活力、线条蜿蜒流畅的特质。楚地先人擅于运用各种线条之美用于各种器物和纹样的造型中,回顾楚艺术中无论是赋予神秘色彩的漆器艺术,还是富有实用价值的青铜器造型、充满绮丽色彩的汉绣纹样里面都离不开变换丰富的线条,有的延续缠绵,有的古拙醇厚,有的潇洒飘逸,有的充满张力,各种形制、力度、粗细、顿挫、弧度、长短的线条相互映衬、相互协调;通常在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追求变换中,讲究布局中微妙的变化,运用对称、对位、同位、移位、均衡、呼应、对比等一系列的形式美法则来设计,结合汉绣用线手法上的自身特色,将单纯而附有力度的丝线勾勒出独有的艺术形象。通过“线”的表现力来剖析汉绣纹样造型语言,用数字化表现的方式来表达汉绣纹样“生命之线”的特质,从而将复杂的造型直观化、矢量化、数据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建立起汉绣纹样矢量图形资源,一方面可以帮助从业人员和汉绣爱好者快速的了解汉绣纹样创作的特点和流程,帮助其学习和传承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汉绣纹样的数字化表现及创作在设计学原理指导下,运用计算机识别原理和电脑绘图技术,遵循“整体轮廓——骨骼构成——纹样造型设计——纹饰填充”的流程进行,在前期对原始样本的采集分析后,有目的性的开展纹样数字表现及设计,一方面可以建立经典纹样矢量图库,同时可以为从业人员和刺绣爱好者提供用之不竭的永久资料。

表1:汉绣植物纹原始样本采集及艺术特征分析(部分)

?

3.2 动物题材纹样的提取

汉绣作品由各种纹样组合而成,其构图饱满,充实生动;局部细节处理到位、精致讲究,整体呈现出浓郁的装饰艺术效果。在纹样题材上种类繁多,如植物纹、动物纹、汉字纹的、人物纹等,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充分体现“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展现出富丽、浑厚的视觉效果。

表2:汉绣凤纹分类题材的艺术提取

?

3.3 文字题材纹样的提取

近几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1-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把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文明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表3:汉绣汉字纹分类题材的艺术提取

?

4 汉绣纹样的形式美法则

楚地先民一直以来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崇拜与敬爱,人们将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到了各类艺术作品中,赋予了花、鸟、树木各种寓意,借以抒发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牡丹与莲花是汉绣中最常用的植物图案,牡丹自古就被文人墨客奉为“花中之王”,从造型表现上最常见的有团饰牡丹、纹饰牡丹和缠饰牡丹,人们将牡丹丰满生动的造型和其他植物纹样、几何纹样栩栩如生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浓郁楚地特色的华丽端庄、大气奔放的造型,承载着人们富贵吉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的生活的信仰。除了牡丹,莲花也是经常采用的题材,莲花又称水芙蓉,在佛教中它是一种宗教符号,是“自性清净”的象征,是汉绣作品中经常被采用的题材。在民间美术中人们常用“并蒂莲花”、“莲生贵子”“一路连科”等来象征着人们对多子多福和生命意识的无线延续的祈福。除此之外常用的植物纹样还有梅、竹、菊、松、灵芝、石榴等,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表1)。

在前期的调研阶段获得了大量的原始样本后,抽取其中的代表性的样品转换为图像文件,首先需要采用人工提取的方法,运用计算机图像识别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设计学原理对传统手工类样品进行归类提取。在对汉绣纹样进行特征分析,细化每个特征的定义及量化指标,并进行文化特征提取,如文化特征、历史特征、地域特征、民族特征、视觉特征、工艺特征等,从而作为提取汉绣文化特征元素的重要依据。从所占有的文献综述管窥,可表明本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是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尽可能完整地采集濒危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始资料,通过数据库、资料库或特征库的创建过程,加以系统化、科学性的分类整理,保存原始数据,继而展示、推广、活化,通过探寻其现代价值来激活其生命力,以达到传承的研究目的。

4.1 运动美

汉绣纹样通过流畅丰富的线条贯穿作品的创作过程,无论是纹样的勾画、构图、布局以及以针代笔的细致走线,始终是线性的活跃表达。汉绣纹样造型以曲线造型的通常比较多,曲线能使整个纹样呈现节奏美、运动美、韵律美,不同粗细、力度的曲线最能够直抒胸臆、抒发情感、体现个性特色。运动美本是从人体运动之美借用过来的,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特殊反映,而汉绣线条中运动之美在汉绣作品得以充分展现,无论是花卉还是其他题材,线条都讲究富有变化中展示的运动之美,正是楚人造物的特有艺术图式的延伸(图1)。

图1:汉绣纹样中牡丹花造型展现线条的运动美

图2:汉绣纹样中汉字设计展现线条的节奏美

4.2 节奏美

汉绣纹样中充满着变化的线条,有绵延不绝的、有顿挫有致的、有交错呼应的……它们通过色线的交织、排列,在一定规律的秩序当中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量感的线条,勾勒和强调形象的总体与局部,统一与细节,粗与细、明与暗、彩与素、精与拙、柔与硬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节奏美,如音符般在指尖流淌;形象塑造中的点、线、面,或聚集、或分散、或强调、或游离,在符合现代图形和色彩的设计规律下巧妙地穿梭,以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使汉绣作品透着造物的生机,充满着艺术的灵性(图2)。

4.3 韵律美

节奏与韵律是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长期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中审美意识的积淀和升华。节奏美是艺术形式要素的有规律的、连续的重复,各要素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与关系;而韵律美则是指艺术形式诸要素在节奏基础之上的有秩序的变化,起伏错落,婉转跌宕,线条排列、色彩布局呈现动态美。在汉绣作品的创作中强调形象塑造的元素间的自然起伏变化规律,以及线条运动过程的不间断性来烘托线的韵律美。比如在线的方向、粗细、强弱等方面,灵活而多变地融万象于一炉的高度抽象的形式正是这种韵律美的体现(图3)。

图3:汉绣纹样中凤纹造型展现线条的韵律美

5 结语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以来,对传统手工艺类的数字化保护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目前,中国对于民间手工艺类的数字化保护多以政府牵头或项目驱动的初级形式,以信息采集为主,理论及应用相对薄弱。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从事传统纺织美术的工艺师或者专业人员对新媒介不敏感,缺乏对数字保护深层次的意识,而另一方面,国内掌握数字化深层技术的专业人才却又缺乏对传统纺织美术的深入了解,数字化保护理论、技术和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极端缺乏,导致传统纺织美术的保护长期处于意识、手段、技术及效果落伍的状况,基于数字手段的汉绣保护方式的研究目前还难以见到。本文中提到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对汉绣实现数字化研发的优势,探索挖掘其在汉绣表达中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探讨以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商业研发辅助设计理念,以及可行性实际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冯泽民.荆楚汉绣[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2]钟蔚.从创意产业视角看汉绣艺术的新价值[A].冯泽民.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集[C].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3]邱红.探寻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汉绣”[J].装饰,2006(12):119-120.

[4]刘虹弦.论汉绣产业化运作的可能性[A].冯泽民.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集[C].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

[5]高利伟,余隋怀,刘肖健,等.传统艺术数字化CAD技术研究口[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384-386.

[6]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7]黄德荃.3D打印技术与当代工艺美术[J].装饰,2015(1):33-35.

[8]周玉萍,郭寿峰.基于PHP的黎锦图案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5X):189-192.

[9]王佳.“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多模态语篇的批评性分析框架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1):30-33.

[10]李军.土家族织锦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5):468-472.

钟蔚
《服饰导刊》 2018年第02期
《服饰导刊》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