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S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更新时间:2009-03-28

低噪声放大器是射频接收机前端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放大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并尽可能地降低噪声干扰,以提高系统接收灵敏度[1]。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系统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制具有高增益、宽频带、低噪声的微波射频放大器,已成为现代微波电路设计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提高电路设计效率,采用偏置电路设计与稳定性设计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设计指标选择合适的有源器件,并确定其静态工作点;通过合理设计匹配电路,以及将偏置电路设计与稳定性设计综合在一起考虑的方法,达到降低电路噪声系数和输入输出驻波比,提高增益的目的;最后采用微波仿真软件ADS对电路进行整体的优化、设计。

1 设计方法

根据微波网络理论设计低噪声放大器,图1为晶体管放大器电路原理框图。其中,ΓS为源反射系数;ΓL为终端负载反射系数;ΓinΓout分别为晶体管的输入输出反射系数。不同的ΓSΓL决定着晶体管放大器电路的稳定性、噪声参量、增益和电压驻波比等性能参数[2]

  

图1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原理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nsistor amplifier circuit

设计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的过程就是根据其增益、噪声系数及驻波比等设计要求,并结合晶体管S参数来确定ΓSΓL,然后再由ΓSΓL的值确定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匹配网络,最后完成整个电路的设计工作。

2 方案阐述

2.1 设计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工作频带2.2~2.3 GHz;增益大于20 dB,带内波动小于1 dB;噪声系数小于1 dB;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小于-10 dB;输入驻波比小于1.5;输出驻波比小于1.5。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课程以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员岗位为依托,从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形成适应多种外贸职业岗位的国际贸易通识知识和能力模块,在工作任务驱动下开展项目单元教学。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岗位认知为主导,在岗位驱动下从“职业人”的角度进行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任务应根据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进行内容的微调,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发展的需求。

2.2 方案确定

根据上述指标要求,采用两级放大的电路设计方案。整体电路主要由输入输出匹配电路、偏置电路及两级放大电路组成。多级级联放大器电路的噪声系数公式[3]

(1)

其中FnGn分别为第n级放大器电路的噪声系数和增益。由此可看出,当第一级增益较大时,级联放大器总的噪声主要取决于第一级电路的噪声,所以第一级放大器对噪声系数影响较大,设计时应选择优质器件;而第二级主要考虑增益,并要求级间和后级有最大传输功率。

在器件的选择方面,选用Agilent公司的ATF-34143低噪声管,由数据手册可知,在0.5~10 GHz的较宽频带内,晶体管具有噪声系数低、增益高、输入输出易匹配和性能稳定等优点,是一款比较成熟的高性能晶体管,能很好地满足设计需求。整个电路集成在同一块基片上,设计选用F4B作为板材,其介电常数εr=2.65,板材厚度h=1 mm,损耗角正切tan δ=0.001 7。电路匹配的传输线阻抗和电长度可基于以上参数,利用ADS等微波仿真软件快速计算得到。

2.3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通常使用以下3种方法提高电路的稳定性:1)在电路的输入或输出端串联或并联电阻,利用其阻性终端的特性消耗部分能量,降低放大器的增益,其缺点是增大了系统的噪声系数;2)通过源极引入负反馈来改善低频段稳定性,但这种方法容易引起高频段的不稳定;3)采用漏极负反馈来提高晶体管稳定性[5]。设计综合采用源极引入负反馈和漏极接入有耗元件的方法,使放大器在工作频段内达到绝对稳定状态。

  

图2 ATF-34143在2 GHz处的性能曲线Fig.2 ATF-34143 typical performance curves at 2 GHz

3 电路设计与仿真

3.1 稳定性分析

b=1+-->0;

在拟定的静态工作点下,直流偏置电路决定晶体管放大器能否正常工作是设计的关键部分。考虑到设计指标对噪声系数、增益等要求较高和后续电路调试需要,本设计采用了双电源供电模式[6],栅极和漏极偏置网络均按图4所示模型进行设计。在栅极偏置网络中,Port 1一端接入微波通路,另一端通过接入一小段λ/4高阻微带线来遏制交流信号对直流电源的影响。文献[7]指出,电阻R1的值与噪声系数密切相关,电阻R1越大,噪声越大,为得到良好的噪声系数,电阻R1的值应尽可能地小。电容C1应选取谐振频率在中心频率附近的电容,目的在于使得Port 1处对设计频段内的微波信号呈现较大的阻抗[8]。电容C2和C3作为电源的去耦电容,其目的主要是滤除电源的低频噪声,以防止电源噪声进入微波通路。

首先,作为班级群的管理者,班主任要自我反省。在班级群里发布信息时,是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绩,而忽略孩子、家长的隐私和情绪。有的老师在收集信息时,为图方便,要求学生、家长直接将信息上传至群内,造成信息泄漏;有的老师为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直接将班级考试排名扔在群里。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这种做法简单粗暴,既伤害了部分孩子的自尊,也让部分家长难堪。有的老师工作不够主动,不能理解和满足家长对班级群的诉求;还有的老师工作过于细致,经常在班级群里对家长提出各种要求,让家长不堪其扰。

为防止放大器在通频带内产生自激振荡,在设计偏置电路和匹配电路前,需要先对管芯的S参数进行稳定性扫描分析。图3给出了晶体管ATF-34143在Vds=3 V,Id=20 mA偏置条件下的稳定性仿真结果。由图3可见,当频率小于6 GHz时,稳定性判别系数K<1,b>0,管芯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

式中,Kb称为稳定性判别系数,Δ=S11S22-S12S21K>1且b>0时为稳定状态,只有当式(2)~(5)同时满足时,才能保证放大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

 

(2)

稳定性是放大器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稳定性通常分为2种情况:1)绝对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放大器电路对于任意无源负载和信号源阻抗,都能稳定工作。2)条件稳定状态。此时,电路的负载阻抗和信号源不能随意选取,否则会引起电路自激振荡的产生。

3、表面平整,无明显的竖向挠度变形、裂缝。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时,主要受力和连接部位不得有露筋、蜂窝、空洞、夹渣、疏松等现象。

(3)

<1-

(4)

<1-

(5)

防治技术:发现缺磷症状后可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对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或喷施1%的过磷酸钙溶液。

放大器在工作频带内能否达到稳定,由以下条件决定[4]

如图9,关闭节流阀10,启动液压泵18,调节溢流阀11的调压手柄,使系统处于低压0.5 MPa,通过电磁阀17切换,使加载缸往复运动3-5次,排除系统内空气,然后使活塞杆处于退回位置 (实验台左边为工作缸,右边为加载缸)。

  

图3 晶体管稳定性仿真结果Fig.3 St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of transistor

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电路正常工作有很大影响。从晶体管ATF-34143的数据手册可看出,图2(a)、(b)分别是ATF-34143在2 GHz时,噪声系数FVdsId的关系、增益Gain与VdsId的关系,当Vds=3 V,Id=20 mA时,噪声系数接近最小值,增益约为17 dB,晶体管工作为最佳状态,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选为Vds=3 V,Id=20 mA。

3.2 直流偏置电路分析

本次临床观察指标:显效,患者的心悸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有效,患者的心悸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治疗显效率与治疗有效率之和。

  

图4 直流偏置网络Fig.4 DC bias network

3.3 稳定性和偏置电路综合设计

采用将偏置电路设计与稳定性设计结合在一起分析的方法,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设计,可提高设计效率。通过源端串联一个短路微带线,形成负反馈,同时在漏极加入一个电阻,进一步地提高低频稳定性。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最终使电路在频带内处于绝对稳定状态。图5为稳定性和偏置电路综合考虑时的电路设计原理图。

  

图5 稳定性和偏置电路设计原理图Fig.5 Stability and bias circuit design schematic

表1为电路稳定性仿真结果,由表1可看出,在0.5~10 GHz的频率范围内,稳定性判别系数K>1,b>0,说明放大器电路在整个工作频带内处于绝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3.4 单级电路设计

匹配电路设计对整个放大器起关键作用,最终决定了电路噪声系数、增益和输入输出端口驻波比等[9],匹配电路由输入输出匹配及级间匹配电路构成。对于工作在S波段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的输入输出匹配网络采用由几段串联或并联的微带线组成的分布参数元件构成。为在设计频带内获得满意的匹配效果,通常先对中心频率处进行匹配设计,然后再在整个频带范围内对电路进行微调并优化[6]。在本设计中,匹配电路采用T型网络结构,对输入端进行匹配时,要以实现最佳噪声为目的进行匹配,对输入匹配网络进行微调,同时严格控制电路噪声系数,且兼顾增益、输入驻波比等,输出匹配电路主要用于提高电路增益,改善增益平坦度和降低输出驻波比等。

 

1 稳定性仿真结果Tab.1 St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f/GHzKb0.521.1400.8331.02.0590.8141.51.1030.7812.01.1230.8432.51.1540.8083.01.1950.6493.51.2650.4384.02.0150.3444.52.6760.5165.01.3030.8515.51.1850.9946.01.1550.9726.51.1070.8867.01.0730.7847.51.1350.6918.03.3250.6318.550.5660.7809.01.5711.3069.51.3281.00110.01.0270.792

在初步确定了各匹配电路结构后,利用ADS软件强大的优化仿真和调谐功能对电路整体进行优化,通过在ADS里设置匹配网络为优化目标,优化得到各段微带线的最佳尺寸,以确保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图6为单级电路整体仿真原理图,其中,Ⅰ表示输入匹配网络;Ⅱ表示栅极偏置网络;Ⅲ表示微带线构成的源极负反馈;Ⅳ是为改善电路低频稳定性而串联的电阻。

情境教学中教育者——情境——受教育者三者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创设者。基于情境创设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升华师生感情体验。

  

图6 单级电路整体仿真原理图Fig.6 Single-circuit simulation schematic

单级低噪放的输入、输出端回波损耗和驻波比分别如图7、8所示。在2.2~2.3 GHz频带内,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回波损耗小于-15 dB,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均小于1.2,端口阻抗匹配得比较好;由图9可知,单级放大器的增益最高达到12 dB,反向传输系数S12小于-15 dB。由图10可知,输出端口的噪声系数小于0.5 dB,表明电路的噪声匹配特性较好。

  

图7 单级低噪放的输入输出端回波损耗Fig.7 Input and output return loss of single-circuit

  

图8 单级低噪放的输入输出端驻波比Fig.8 Input and output VSWR of single-circuit

  

图9 单级低噪放的增益和反向传输系数Fig.9 Gain and revers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of single-circuit

  

图10 单级低噪放输出端口的噪声系数Fig.10 Output noise figure of single-circuit

3.5 两级电路仿真优化结果

由于单级电路难以满足增益指标的要求,未能很好地抑制后级电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电路的两级级联设计,把增益提高到20 dB以上。电路的仿真和整体优化仍然在微波仿真软件ADS中进行,将2个单级放大器电路进行级联设计。以单级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仿真结果为基础,按照设计指标要求,将电路的噪声参量、增益、输入和输出端口驻波比等参数设置为优化目标,将各微带线的尺寸、电容和电阻值设置为优化变量,对电路进行整体优化、调整。放大器电路的各项参数相互制约和影响,不能同时取得最佳值,故设计时应有所取舍,以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各项性能达到指标要求。图11给出了两级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电路的整体仿真优化结果如图12~14所示。由图可知,在设计频带范围内,电路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均在1.2以下,匹配特性良好;电路增益大于23 dB,且增益平坦度在±0.5 dB范围内;输出端口的噪声系数小于0.6 dB,在保证低噪声放大器得到较低噪声系数的条件下,同时获得了较低的驻波比,电路满足整体设计指标要求。

  

图11 两级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原理图Fig.11 The schematic of two-stage LNA circuit

  

图12 两级电路输入输出驻波比Fig.12 Input and output VSWR of two-stage circuit

  

图13 两级电路的增益和反向传输系数Fig.13 Gain and reverse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of two-stage circuit

  

图14 两级电路输出端的噪声系数Fig.14 Output noise figure of two-stage circuit

4 结束语

基于晶体管ATF-34143设计了一款S波段低噪声放大器。采用源级引入负反馈和漏极接入有耗元件的方法,在达到噪声匹配和最小输入反射匹配的同时,通过在偏置电路和主传输线的恰当位置引入有耗电阻,满足了放大器电路在设计频段内稳定的要求。同时,本设计各项指标虽然达标,但是电路仍然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电路的增益平坦度不够平稳,变化范围比较大,这有待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 徐兴福.ADS2008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8-121.

[2] 潘安,成浩,葛俊祥.X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J].现代雷达,2014,36(1):66-70.

[3] ZHANG Shengbiao,ZHANG Zhihao,ZHANG Guohao.Highly linear LNA with low noise for S band appl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 Devices, 2016(1):57-61.

[4] 王振朝,种少飞,韦子辉,等.射频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与仿真[J].电视技术,2014,38(5):81-88.

[5] 马群.S波段低温低噪声放大器[J].低温与超导,2013,41(8):89-92.

[6] 程曦,邱义杰.6~18 GHz小型化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J].微波学报,2012,28(5):85-88.

[7] 王龙龙,项铁铭,张范琦.X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仿真与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4):11-15.

[8] CAZZORLA A,ANGELIS G D,MOSCHITTA A,et al.A 5.6 GHz UWB position measurement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2013,62(3):675-683.

[9] 韦可雷,郭敏,黄雷,等.2.4 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6,24(18):172-174.

 
李占祥,岳宏卫,吴超飞,龚全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