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微课”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制作的一种供学生课后自学的教学视频。“微课”将知识传递延伸到课外,是传统课堂封闭式学习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和资源的拓展。“微课”的出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改变了原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后自学“微课”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将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讨论和汇报,教师进行答疑和总结,这就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开展现状

目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开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月12日是该团九连回族退休职工麻花朵的81岁生日。当天,九连党支部书记张建云带着家人、带着早早准备好的生日蛋糕来到麻花朵老人家。当老人从张建云手中接过生日蛋糕时,老人非常高兴和感动。她说自己好多年都没过过生日了,都忘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了,没想到,与自己结亲的汉族儿子张建云却没忘记。她说这是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第一,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时有限和抓住主题的双重要求,导致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讲述清楚相关的历史事实就得出理论结论,甚至是主题先行,从而影响了课程的信服力。《纲要》教材比较厚,改版后的内容增多,讲述的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但该课程只有30个理论学时,这就使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对于联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只能一笔带过,一些关于主题的重要历史知识难以展开讲,很多问题难以讲深讲透,顾及不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造成得出理论结论的论据不够充分,从而有碍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四个选择”,影响了课程的深刻性和公信度。第二,有的教师则与上述的情况刚好相反,把《纲要》课讲成了历史课,脱离了《纲要》课“四个选择”的教学目标。他们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在课堂上过多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些细节,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变为了讲历史讲故事,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松散且效率低下,最终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第三,合班授课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目前全国的情况看,《纲要》课基本上都实行合班授课,在一两百人的大阶梯教室里,教师和学生之间相隔甚远,学生会有种被教师忽略的感觉,不管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讲得多么慷慨激昂,坐在台下的学生仍然不为所动,经常出现“你讲你的、我做我的”诸类情况,教育效果因此大打折扣。第四,在现阶段《纲要》课堂上,仍主要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容易倦怠走神。《纲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今17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就连最基本的史实都难以展开,更无法用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对学习的主动性,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思考、主动发问。第五,《纲要》课的课堂教学侧重理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普遍采用说教方式,导致课堂显得冗长,内容枯燥难懂,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注意力难以长久保持。而网络上生动、形象的可视化视频,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而且获得这些数字化资源还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这就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出现“逃课”“厌学”的现象。

统计胜利油田多个区块原油黏度与水驱采收率后发现,区块水驱采收率随黏度增大呈指数下降(图4),当原油地层黏度大于100mPa·s时,其采收率小于20%。

(1)矿石有回收价值的元素是金,可综合利用钨。主要金矿物为自然金和碲金矿,载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和少量黑钨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和斑铜矿等硫化物矿物含量也都较低,综合利用价值不大。

“微课”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如何制作出具有思想性、启发性的高质量“微课”,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成为能否顺利推行这种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关键。笔者认为,基于叙述型“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集理论性和历史性于一体的《纲要》课的教学。设计叙述型“微课”可以让《纲要》的理论知识与历史知识二者之间得到更好的协调。《纲要》“微课”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极大地扩展了课程的空间和时间,有效地补充了课堂上未讲述清楚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史料论据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较全面的了解,深刻地领悟历史规律,让学生在充分的史实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推导出理论结论。“微课”可以通过教学案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明白某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联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形象生动的具体史实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资源〔5〕。《纲要》的“微课”设计应选取补充历史知识的教学案例,“翻转课堂”让学生针对“微课”展示的教学案例进行思考,提高了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对“微课”教学案例提供的史实自己归结出结论,从而实现理论层面的拔高,深刻领会《纲要》课的“四个选择”。这样,也就顺利地将《纲要》的理论性与“微课”的形象化协调起来,让“微课”不是弱化而是服务于《纲要》的理论性。当然,这就要求“微课”所选取的主题必须是能够充分说明理论结论的重大典型史实,而不是凭兴趣地去扩展一些与“四个选择”无直接联系的人文历史事件。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中的问题与思考

2.流程安排

第一,“微课”的“微”与《纲要》的“全”形成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一节“微课”时间仅10分钟左右,它的知识呈碎片化、零散化,而《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区别于历史课的理论逻辑体系,这样,“微课”的“微”就与《纲要》的“全”形成一定的矛盾。一节“微课”时间短,涉及内容有限,对于有的教学重点难点无法讲透,有的教师就将一节课或者一个知识点人为地割裂开来,再加之课程设计缺乏明确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导致“微视频”的结构松散、内容随意性强,从而影响了《纲要》课的内在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无法让学生系统领会《纲要》的“四个选择”。第二,《纲要》课的理论性与“微课”的形象化也存在一定矛盾。“微课”利用动画模拟、实景拍摄、音效、画中画、虚拟场景变换等方式,将知识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带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视听空间之中〔2〕,学生容易沉浸在其情景化的意象中,但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弱化了思政课的思辨性。如何将《纲要》的理论性与“微课”的形象化协调起来,让“微课”不是弱化而是服务于《纲要》的理论性,是《纲要》课“微课”改革的深层考验。第三,《纲要》的权威性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灵活性存在一定矛盾〔3〕。《纲要》的大纲对教学内容、考试方式等做了明确统一的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处理的灵活性不大。而新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创新性是其提高学生兴趣的一大亮点,如何在不触动原来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又能激发学生对新教学模式参与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难题。第四,《纲要》课的传统教学时间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时间安排存在一定的矛盾。《纲要》课只有30个理论学时,教学时间对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已显十分紧张,在翻转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难以预测,使得教师对于课堂时间难以精准把控,难免会影响教学进度计划,这种矛盾就使得“翻转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从而达不到预期教改的效果。

首先,让班级成员分组。学生可自愿凑组员,原则上10人一组,由于有的班级人数不可能完全平均为10人一组,所以规定人数最少为8人,最多为12人。

问题的存在提供了我们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和改进的机会。这些问题与困难通过精心设计,应该能够得到较好解决。

三、“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目前,学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阐释理念与应用前景的探讨上,而对此方面的设计与应用的具体模式和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比如对大学思想政治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进行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4〕。所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纲要》教学中的应用设计研究,能填补上述的空缺,并为该模式的切实推广提供借鉴。

(一)设计叙述型“微课”

基于以上现状,《纲要》课亟需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拓展知识面、深度引导,使《纲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从而有效地解决《纲要》课知识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等多种方式观看数字化视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通过多次观看来掌握难点,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课”短小精悍,图文影音并茂,实现了“一对一”模式,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直观的视频集知识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也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有限的特点〔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学生在课后观看“微课”,教师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上及时地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地为学生作解答。以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一改往常枯燥沉闷的气氛,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讨论完成知识内化,从而提升教学实效。因此,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在《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纲要》课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二)实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

1.学时安排

(三)教学设计方案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实现。学生在课后可以自行安排时间,通过移动或在线的方式,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微课”的观看,并就“微课”中布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这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先做必要的讲解,再组织学生根据“微课”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交流、汇报,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最后,教师进行答疑和总结,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和零散的“微课”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可见,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是解决“微课”的碎片化、零散化与《纲要》课体系性和逻辑性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所以,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让教师教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好,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让新技术、新工具发挥明确的积极作用。“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前提,“翻转课堂”是“微课”的归宿,“翻转课堂”使“微课”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提出或反映出的问题,检验学生对“微课”的学习效果,并通过与学生交流互动找出“微课”的不足并进行改进。这种课下学习“微课”、课上讨论问题的形式,势必会带动“微课”的快速发展。

新技术应注意继承和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优点,事实上,讲授法教学如今仍然是绝大多数学校中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讲台上娓娓动听地讲述,学生在课桌前聚精会神地听课〔6〕,是学生最熟悉的传统学习方式。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种旨在于强调课程面授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相互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兼顾了新技术与传统学习模式的优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与新教学技术结合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7〕。因此,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微课”不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既强调在线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又保持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考虑到当前对《纲要》课程的学分、学时安排,加之教师难以精确把控“翻转课堂”的时间,故在《纲要》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实践中,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模块的比重都不可能占据优势比例,只能充当辅助的角色。也就是说,《纲要》的混合式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微课”为辅。故笔者认为一学期安排不超过3次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且不能连续2次采取该教学方式,这样既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较为充分地体验新教学模式并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该项目渣锁斗阀的液压系统采用“一拖六”的技术方案,即1套煤气化的6台液动渣锁斗阀共用1台油站,该液压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虽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纲要》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缺憾并提高教学实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诸多问题。

创客空间翻新辅导实验室应该面向全社会开放,吸纳各相关专业的技能人才,根据仪器门类成立多个工作室。并且要及时补充新鲜力量,由老生带动新生,既巩固了老生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和信息能力。

然后,教师提前一周把“微课”视频发布在网上让学生观看学习。教师把在课堂上需要扩充的知识,制作成一系列“微课”让学生课前观看,每个“微课”最后都布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初步学习和课后思考。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微课”视频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

围绕统计软件SPSS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广大同行努力进行实践的地方,具体内容如下:

3.教学示例

接下来,在“微课”基础上实现“翻转课堂”。教师根据“微课”进行专题授课,在课堂上点拨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之后,给小组10分钟来交流讨论“微课”布置的问题,学生相互讨论问题并发表个人观点,各个小组成员都要记录并归纳汇总组员回答的要点,教师随机在每个小组中抽取一名学生代表全组成员在课堂上作汇报交流,其汇报的成绩作为一次平时作业的成绩,一个小组一个成绩,小组内各成员的成绩相同,这样的设置意在激发每一位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反映出的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解答、指导和答疑。最后,教师进行发言点评和知识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就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互动合作的教学体系〔8〕

(1)示例一

在学习第一章“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专题之前,布置学生观看通过“微课”视频展示的教学案例《“万园之园”的毁灭》,“微课”结合图片、文字以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描述了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的经过。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在述说着令所有人辛酸的历史,控诉着侵略者的兽行。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认识。在“微课”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注意,要先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壮观,与几经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掠夺和焚烧,现只剩下一片败瓦颓垣的圆明园遗迹做鲜明的对比,认识到圆明园像是一座永远不倒的纪念碑,既铭刻着中华民族昔日的灿烂文化,同时也诉说着中华民族惨遭摧残的近代悲剧。“微课”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近些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进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在这些人看来,殖民侵略不是有罪,而是“有理”“有功”,那么,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在“翻转课堂”环节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导入新课,“殖民有功论者”美化殖民侵略,否定中国人民反侵略历史的目的,无非是企图通过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否定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所以这是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接着,教师讲解重点知识,资本—帝国主义运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案例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批驳“侵略有功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其野蛮、残暴、贪婪的本性和丑陋嘴脸。历史事实有力地驳斥了所谓殖民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的谬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中国变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西方列强绝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侵略中国,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示例二

在学习第七章“民心向背”专题前,布置学生观看“从法币到金圆券——国统区的币值改革”和“一兵九夫——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两个“微课”视频。

“从法币到金圆券——国统区的币制改革”案例介绍了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推行币制改革最终失败的经过。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在“微课”最后布置课后思考题: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在“翻转课堂”中首先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然后基于“从法币到金圆券——国统区的币值改革”的“微课”,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其一,国民党为了坚持独裁统治,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发动内战,为了筹措内战军费,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导致通货膨胀。其二,国民党政府还允许且便利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和掠夺。一方面,官僚资本利用特权,垄断纸币发行权,强迫人民把金银外汇换成纸币,掠夺人民的大量财富且得不到追究。在币值改革中,真正交出金银外汇换取金圆券的是一般老百姓,金圆券发行40日内,国民党政府收兑了3亿多美金。另一方面,官僚资本使得币制改革无法推行。雄心勃勃的蒋经国亲自到上海负责督促收兑金银外币,但查到四大家族头上不得不收手,蒋经国的打虎行动只能是有始无终,打不了“大老虎”。无法限期完成收兑金银,导致币制改革失败,金圆券贬值。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民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一兵九夫——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案例介绍了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前线作战的感人事迹。通过该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获得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援,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顺应民心的结果。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就会自然地产生疑问:解放区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什么人民选择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选择国民党?“微课”最后请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被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教师在“翻转课堂”环节,讲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微课”视频,指出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方作战的规模之巨大,动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之众多,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如流的推车,如林的担架,见证了当年亿万人民如何自觉地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有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千万辆推车就推出了一个人民的新中国。随后,请同学围绕“微课”视频中布置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交流汇报。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自然地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被人民历史地选择了。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应对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的崭新理论与科学方法,为党的监督执纪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从贯彻落实这个层面看,需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切实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翻转课堂”反转了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微课”知识传递的优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到更大的推广与使用〔4〕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4.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21.

〔3〕傅德田.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方式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5,36(11):252-254.

〔4〕赵越.基于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4):31-32.

〔5〕石桂芳.“微课”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北京教育,2014(5):48-50.

〔6〕赵国栋.混合式教学与交互式视频课件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38.

〔7〕赵国栋.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实操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9,528.

〔8〕陆国栋,何钦铭,张聪.强化过程、深化互动的教学方法改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8-90.

李婵玲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第05期
《大理大学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