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决策中的逻辑推理问题

更新时间:2016-07-05

推理就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1〕。在决策的思维过程中,推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把逻辑推理运用到决策中,为决策提供正确的方法和可靠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推理是一个论证,推理即论证,在这个论证中,一些东西被规定下来,由此必然地得做出一些与此不同的东西,所以正确的决策思维离不开推理、论证。但是逻辑推理又并非是万能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分别有自己的局限性。把握好逻辑推理规则,注意到决策中容易触碰的逻辑推理误区,依靠推理把分散的信息联系起来,产生出新信息,必然会为决策者作出最后决策推理出必要的信息。

(3)实验选用SiBCN先驱体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通过分别在0.01Gpa,0.02Gpa的条件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改变压力大小,能够获得在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能量变化、密度变化、结构的边长与角度的数据。可以发现在0.01Gpa压力下各项数据起点与终点对比变化很小,在0.02Gpa压力下仍然看不到显著变化,说明这种先驱体受到压力的影响很小。

一、关于演绎推理的问题

运用演绎推理时不要认为演绎推理的结论必须是必然的,实践证明演绎推理也可以得出或然性结论,因此保证推理的有效性在决策中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推理是有效的,那么结论是从前提必然得出来的,或者说,前提若是真的,结论就一定是真的,即不能是假的。所以遵循推理规则,要使前提与结论在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保证推理有效是逻辑推理运用最关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推理就不是正确的,决策方案就必然是失败的。在实际思维中运用三段论时,要注意仔细分析三段论的各种语句,弄清楚语句所表达的直言命题,正确区分否命题与负命题,不可混淆,错误使用,同时要遵守三段论规则,避免逻辑错误。如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推理错误是仅仅根据一个前提就进行推理,根据像保证、预言等形式的假言陈述就构造推理,像我们常说如果你满足了我的要求,我就答应帮助你。人们以此为根据推理是错误的,还要有一个前提是你真的满足了我的要求,这样才是正确的推理。只要保证两个陈述都是真的,结论则必定为真,我们的决策就获得了演绎必然性。

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生活在三段论的潜意识中,即当碰到某个问题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都会有一个思维的直觉。这个直觉就是建立在一般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敏感性上,并以此形成一个大前提式的准则,规范、指导自己当下的行为。但问题意识还同时要求我们要批判性地自我审视这个潜在的大前提的真假。如果是真的,它的规范作用就是有意义的;如果是假的,它的规范作用就可能带来麻烦〔2〕70。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一次地震,各地纷纷展开捐款活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自己捐款200万元,并作出规定“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他给出的理由是自然灾害是常事。随后这件事便遭到了众网友的指责甚至是谩骂,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不得不追加万科捐款并公开表示道歉。推理如下: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的决策问题主要是预设错误,前提假设不成立的问题,即汶川地震不是一般的自然灾害,而是特大自然灾害,从而是一个不可行的决策。

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属性是类比推理的逻辑基础,但是只是从对象之间的相似或相同属性,并不能必然地推知二者之间的其他属性也是相同的,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并不必然地具有必然的联系。类比推理最终得出结论的可靠程度,直接取决于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的高低。对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就高一些,反之,可靠程度就会很低。如果只是找以表面相似为依据的类比很多,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只有以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为依据的类比推理,才能得到相对较为深刻、较为可靠的类比推理结论。

1966年中国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为了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从最开始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到后来强制性地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胎,要求各地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计划生育的实施在控制人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中国男女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等等。在2016年,我国结束了计划生育里的一胎政策,开始全面鼓励夫妻生育二胎,计划生育政策在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的改变进行调整。这是一个推理与长期决策、短期决策的问题。计划生育的政策既要是一个短期决策,更要是一个长期决策,既要考虑到解决当时所处阶段的人口问题,也要考虑到对以后长期发展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演绎推理,推理出各个阶段政策的可行性,是否适合长期实行,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从逻辑上对计划生育进行推理论证,对将来的所有可能的后果进行慎密的权衡,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

二、关于归纳推理的问题

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二种推理方法的区别就是应用对象的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在决策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要从两方面看,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时要确定对事物的全部对象进行一一考察,不可有所缺漏,而且要保证前提中的每一判断都必须是真实的,以此来保证结论的完全可靠性;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时是对事物的部分对象进行考察,从部分对象具有的属性推出全体对象的属性,其结论是或然性的,要注意不能犯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错误。尽量多地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与之相反的信息,减少推理的失误。

所以B(类)对象具有属性d。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过程就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的事物属性,从而推断出该类事物是否具有相同属性〔3〕,要考察的决策对象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是无限时,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一般在决策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时,每个决策相对应的方案都是未知的,所以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是相对运用比较多的。我们要切忌从极少的事例中强行总结出普遍性结论,最后犯了“守株待兔”的错误,一定要站在尽可能多的事实的基础上,作出推理结论。

试婚:短期适应,暂时合适。

归纳推理是以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但是人们用于归纳推理的已有事实是有限的,而推理出的结论相对而言是无限的,以有限推无限,结论具有一定的不可靠性。在决策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必须要找出决策问题与目标,搜集大量资料,进行决策方案的制定。从搜集资料作出判断,到作出决策的过程必须依靠归纳推理的理论思维尽可能地避免决策失误的出现。

三、关于类比推理的问题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试婚”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前会作出试婚的决策,认为试婚可以提高婚姻质量,降低离婚率。把试婚当作平常小事来看待,小到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买鞋子一样,如果买鞋时试穿一下,买到满意心仪的鞋子的几率更大一些。如此类推到试婚这件事上,同样的理由,会增加找到更适合自己,更加让自己满意的伴侣的几率。从表面上看,二者之间确实是相似的,是可以类比的。但是深层次挖掘,试婚与试鞋之间还存在着更多的相似性吗?

类比推理的一般形式是:

A(类)对象具有属性a、b、c、d,

B(类)对象也具有属性a、b、c,

完全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的属性,推出该类事物是否具有该属性,要求对决策事物的全部对象进行考察,决策对象的数量必须是有限的,并且可以根据要求对每一个决策对象进行研究,同时每一个前提都必须是真实的,这样得到的推理结论才是完全可靠的。但是在实际的决策实践中,一方面由于不明确事物具体数字,或者由于数量太多并不能全体进行考察,另一方面归纳一定要有事实支撑,事实要以经验为基础,然而每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因此一般情况下运用完全归纳推理不太现实,难度系数比较大。

从类比推理的公式可以看到,进行类比推理时,是把已观察到的对象A的属性a、b、c与d的内在联系,推广到了对象B,并由对象B有属性a、b、c而推断对象B有属性d。但因为在这种推理中并没有根据能证明属性a、b、c与属性d有必然联系,因此,这种推理仅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5〕

关于选言推理,亦存在易犯的错误。其中,在运用选言推理时,没有穷尽选言肢是最大的问题。决策者提出的选言肢要尽可能的多,也就是提出多种方案,否则没有比较与选择的空间,也就不需要作出满意的决策了,有比较才会有成长,只有多种方案的比较选择才是科学的决策。当然最好是穷尽选言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最佳方案,这样才能避免最优决策的错失,但是穷尽所有选言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现实,能够尽可能多地提出决策方案供决策者选择出满意的决策就可以了。另外,在选言推理中应该采取的推理形式必须是否定肯定式,通过否定行不通的决策方案,肯定可行的决策方案,而且在不相容选言推理中要保证其小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只有保证小前提是真实的,决策出来的方案才能是最优的。

类比推理的应用依赖于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类比推理也是一种或然性推理,结论不是必然真实的。在运用时要注意前提中的两种事物的相同属性与结论中推理出的属性要有本质性的联系,联系越本质越好,切不可只是从表面的、非本质的相同而得出两个或两类事物在另一属性上同样相同的结论,这也是一种逻辑错误,并且两种事物的相同属性越多推理得到的结论就越真实可靠。使用类比推理时必须注意不要不加评判地接受类比,一个精确类比推理的关键在于,用于比较的两个事物之间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相似,如果被比较的条项之间存在重要差异,则我们将得到错误类比〔4〕。同样的,在进行正面类比时,必须注意反面类比的出现,注意类比二者之间的不相容情况,对比正反二者的反差,提高结论的可靠性。

试鞋:短期试穿,鞋子合适,可以购买。

根据种子大小分为大、中、小三个粒级水平。用千粒法测得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大粒3419±47 g·千粒-1;中粒2878±18g·千粒-1;小粒2056±41g·千粒-1。

相关系数是一种特征量,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的密切程度.相关系数r的值在区间[-1,1]内,其值越靠近-1或1,表明相关性越高.相关系数的计算有若干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针对不同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间的差异现象,也有学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王朝明、孙志毅等人从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入手,研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加大教育投入可以促进城镇化建设。

婚姻合适,婚姻满意,可以结婚。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有三种:1.种子腐烂:受害种子变软,不能萌发,且表面生有白色霉层。2.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褐并畸形,最后枯死腐烂。3.幼苗根腐: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渍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

电力系统发电侧和负荷侧共同碳责任分摊方法//陈丽霞,孙弢,周云,EllaZHOU,方陈,冯冬涵//(19):106

婚姻是复杂的,是需要经营的,一个美满的婚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人的性格、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主客观条件都多多少少地影响着婚姻的质量,同时婚姻是可以经过慢慢地磨合而更加和谐的,并非是一锤子买卖。而买鞋则不一样,试鞋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换行为,所涉及的影响很单一,并且不合适的鞋子是不可以通过磨合来达到舒适的。由此可见,试婚与试鞋之间的相异性要远远多于其间的相似性,如此类比,显然是不合理的〔6〕196

黑格尔曾说:“类推可能很肤浅,也可能很深刻。”〔7〕在决策过程中,通过对新的、未知的事物与旧的、已知的事物在某些相似方面的类比联想,会制定出新奇的、创新的决策,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类比推理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励我们创新的同时,如果不充分认识类比推理的存在的问题,不能区分形式类比与实质类比,非常容易错误运用类比推理,导致错误决策的制定。

四、关于论证的问题

逻辑论证运用的过程中同样有着必须遵循的论证规则,论证中最重要的就是证明的规则,其中论题明确、论据必须要真实和论据可以推出论题这两个规则是最容易违背的。在一个论证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清楚的论题,使得一个完整的论证有确定的中心思想。在论证决策方案的可行性时,要确定论证的论据是从实践中来,保证论据的真实性。论题的真实性取决于论据的真实性,论据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源于现实,同时论据必须充足到可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题。一个完整的论证,必须有论题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样才能以真实的论据确定论题的真或假。常出现的错误问题有很多,“虚假理由”或“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论据没有可以引用的现实基础,缺少可以使得决策方案成功实施的条件等。

由于结构的不规则性程度直接影响结构延性变形能力的高低,故本工程采用提高结构承载力、提高延性变形能力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保证结构安全。

论证是推理的综合应用,需要运用各种推理形式进行,所以在逻辑推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论证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例如类比论证的运用,有人说“枪支和铁锤一样都是金属制品,都可以用来作为杀人的工具,但是如果国家限制购买铁锤,会让国民觉得这很荒唐,因此国家限制购买枪支这件事同样是荒唐的”。这里运用类论证,通过对比枪支和铁锤的共同特性,认为二者都是金属制品,都可以用于暴力,都是金属工具,论证了国家限制购买枪支是荒唐的。但是,二者所类比的无非是一些非要害的共同性。限制枪支最关键的问题是枪支很容易用于远距离大规模杀人,而铁锤并没有这一特性,用铁锤远距离大规模击杀人,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这样的类比论证是不恰当的。

在论证当中还存在着论据不足、以人为据、诉诸无知、诉诸感情、循环论证等问题。其中诉诸权威问题,为使论证更为有力,我们往往举出享有盛誉或权威的资料作为参照,把权威人物所说的话或者所做的事当作论据来使用、论证时滥用专家意见或把专家证言当作论据、把相关领导给的决策建议作为论据来证明方案,这都是错误的。就像有人说“我们应当废弃死刑,众多的知名人士,例如影星Guy Handsome都曾公开表示反对死刑”。虽说Guy Handsome在演艺方面也许是个专业人士、权威人士,却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能使人认为他在政治方面的见解也应能打动人心,这就是诉诸权威的问题。诉诸权威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人们往往把对权威人物或者是专家的欣赏与信任转移到把其话语或论断当作执行标准或真理,然而权威人士的论断并不一定存在专业性或肯定行,诉诸权威是具有很大盲目性的;诉诸感情的问题,依靠激起人们的同情心,使得自己更好地被接受,这一点在决策时错误率最高,要么因为太过相信某人的决策能力或人品而盲目肯定决策方案的可行性,要么由于某人能力不足或者是曾经的决策方案不理想所提的方案直接被拒绝,得不到认可。这两种情况都属于诉诸感情,论据不真实的情况,都是错误的;循环论证的问题,在循环论证中,运用论据的真实性论证论题的确定性,如果通过论题的真实性论证论据的真实性,那么就是什么也没有证明,相当于没有论证。一切逻辑论证都离不开推理,论据是否充足主要依靠进行论证时所运用的相应的推理形式的条件是否充足。在决策过程中,逻辑论证最常出现的就是以上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岳霖.形式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8.

〔2〕张晓芒.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的工具〔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3〕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逻辑学基础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156.

〔4〕谢里·戴斯特勒.学会选择:批判性思维〔M〕.张存建,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95.

〔5〕王晓菊.何谓逻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73.

〔6〕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68.

韩策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第05期
《大理大学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