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Gephi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述评

更新时间:2016-07-05

随着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16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1.6%,就业满意度为65%〔1〕。高校就业压力问题受到了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2〕。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不适应的现象也较为突出,甚至压力和不适已由毕业生扩展到低年级学生群体〔3〕。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除生活应激〔4〕和学习应激以外的重要压力之一,也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的研究自1999年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以来,国内学界在二者的相互关联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然而研究成果主要为实证研究,缺乏必要的梳理和理论总结。因此,借助社会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及文献梳理归纳,不仅可以把握当前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的研究脉络、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趋势,也可为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研究方向。

在教师的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心理学研究,上述两种风格的教学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二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善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教学中,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型的风格。善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善于“说理”的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一、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方法

Gephi是主要被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链接分析和社交网络分析等交互式的复杂网络分析软件,相比较广泛应用于Citespace、Hiscite等文献分析工具,Gephi对文献量和数据源的要求不高,具有社会复杂网络统计分析简便、易操作性和图谱美观等优点。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Gephi对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进行社会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地展示就业压力研究的核心团队、主要机构和热点问题。

(二)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数据库(www.cnki.net)中,以“就业(择业)压力”+“社会适应”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时间不限”。时间跨度为1999年1月至2017年10月,经剔除报纸、新闻报道等文献后,共获得115篇文献。总体看,“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相交叉的文献量并不多,分别占仅以“就业压力”和以“社会适应”为主题检索量的0.05%和1.07%。

剔除无关报纸等不相关文献后,对检索获得的关键词进行近义词合并,如高校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归并为高校毕业生。将不同文献之间的关键词进行共现,通过Excel形成关键词共现矩阵。运用网络数据可视化软件Gephi对关键词矩阵进行图谱分析,进而获得网络和聚类结果。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发表年度和期刊分布情况

根据自然断点法将作者机构的数量分为三类,利用ArcGIS软件制作作者机构地域分布图。从省域单元看,研究机构主要以南方和中东部省份为主,其中又以江苏和河南两个省份的高校居多,其次为安徽省和四川省(见图4)。从发文作者所在高校类型看,来自大学、三本院校与高职(技术)等高校的发文量分别约占15.3%、54.3%和30.4%。作者的地域分布和高校分布可以反映对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对该领域研究的力量。因此,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本院校,其次为高职高专等高校。

现在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对于徐姗来说,想要老师夸她并不是件难事,比如说她能认真完成作业,她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她的书写非常漂亮。受到表扬的徐姗,如同雨后天晴被暖暖的太阳沐浴的花朵一样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自信。自己的努力,老师的表扬,让徐姗深知她的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迅速提高了她在老师与同学们心中的地位。我知道她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在此软件应用前,老师直接对相关复杂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没法轻松理解,就容易产生疲惫感而厌倦学习;在引入Revit软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三维动态模型,加上动画漫游效果,还可对参数化的绘制实时修改,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参与师生互动,这让学生有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图1 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研究年度发文量

(二)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分析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说:“用政令管理民众,用刑罚整顿民众,民众只求不被惩罚,而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制同化民众,民众不仅会有廉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对所有文献中频次超过3的关键词进行排序,前23个高频关键词,占总频次的35.97%(见表1)。排除研究对象如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等关键词后,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依次为就业能力(7)、高职院校(6)、心理健康(6)、心理障碍(5)、对策(5)、毕业生(5)、培养(5)、高校(4)、高校毕业生(4)和就业(4),这表明国内有关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毕业生在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对策和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2)也直观地展示了这一结果:除研究对象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外,“心理健康”“心理障碍”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

表1 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研究的高频关键词(top23)

序号频次1 2 3 4 5 6 7 8 9 1 0频次33 20 18 16 11 12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对策毕业生培养高校7 6 6 5 5 5 5 4序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女大学生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健美操原因体育专业体育教学综合素质4 4 4 4 4 3 3 3 3 3 3

(三)高频关键词的社团分析

第二,以整体视角分析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而缺乏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学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存在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建立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压力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就业压力越小,社会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5〕。具体看,社会适应能力中的学习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都与就业压力存在显著负相关〔6〕。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从长期看,社会适应能力每提高1个单位,将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减小0.047个单位,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则就业压力越小,反之,则就业压力越大〔7〕。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注意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强化社会实践能力训练,迎合社会用人需求和人才选拔标准。提高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择业观,在思想、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做足充分的择业准备,以减轻就业压力和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二是从内部的不同维度着手,分析二者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就业压力从情绪体验、生理感受和行为感受等3个维度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多地体现在情绪层面〔8〕。也有研究从专业技能压力、求职取向压力、就业环境竞争压力、专业供需矛盾压力、个人与家庭期望值压力和社会关系压力等6个维度〔9〕分析就业压力。社会适应的研究多从未来适应、人际适应能力、学习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等5个维度上进行,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在未来适应和人际适应能力2个维度上能力较差〔8〕。就业压力下的社会适应问题: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缺失、个性缺陷、害怕竞争等〔10〕。然而,已有研究缺乏解构主义视角导致研究无法进一步深入,忽略了就业压力内部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社会适应内部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和二者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维度之间相互抵消、加强或互为因果等关系。

图2 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四)作者合著网络

合著网络常用来反映研究成果的合作强度,由节点和边组成,其中节点表示作者,边表示作者之间共同发表文章。本研究结果显示,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主要来自戴斌荣和张敏、沈梦英等人。采用Fruchterman Reingold算法构建作者合著网络分布。145个节点,201条边。通过社团分析,作者合著网络被分割成106个社团。通过过滤,选取加权度超过6的社团9个,生成21.39%节点的作者合著网络图(见图3)。胡学斌-高微-蒲清平-唐亮-田雯,王秀敏-杨兵-王刚-张洪军,宋之帅-冯兰-尚广海,陈丽-王国升-曹世雄-关立新,王建军-朱小平-范吾皇,赵强军-关姣-丽杰,胡维芳-姜小军-马会军,张科-黄显刚-彭瑾,尤竹燕-李微霞-李艳艳。其中唐亮团队和王刚团队加权度较高,主要以唐亮团队偏向于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王刚团队偏向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从网络结构看,模块化值为0.924,作者合著网络中社区稳定度较高。但图密度仅0.019,数值较低表明作者之间连接不够紧密。

第一,以大学毕业生为视角,研究主要偏向于专科和本科毕业生群体,而对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群体研究相对偏少。研究分析多以毕业生群体调查研究而研究,结果和讨论时却多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群体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事实上,就业压力的产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政府、高校和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因此,缺少了对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等外部主体视角的考虑,一定程度上导致前后研究衔接存在脱节现象,缺乏逻辑的严密性。

图3 作者合作网络

(五)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关联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在1999年至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2012年发文量达17篇,此后发文量开始有所回落,但基本维持在年均10篇左右,发文量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问题的热度,回应了社会的现实需求。

期刊和教育期刊占总发文量的68.7%。此外,学位论文比重较高,约占28.7%,其中硕士论文高达31篇。

(六)研究视角

国内较早将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结合起来研究始于2009年,2011年后学界开始将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关联研究,随后将重点放在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上,其研究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图4 作者机构地域分布

(3)间歇灌溉模式在平水年可显著减少灌水及排水,在不同水文年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减量施肥且两次施肥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避免面源污染产生的潜在风险。

经过同义词清洗后,统计115篇文献共有关键词302个,通过Excel建立共词交叉矩阵后,导入Gephi,共导入节点301个、边1 164条。采用Fruchterman Reingold算法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通过Gephi统计分析,每个节点的平均度(边的个数)为7.734,平均路径长度3.189。平均加权度15.395,网络直径7,图密度0.026。通过社团(Modularity)分析,可以获得网络中关键词集聚现象,关键词共现网络被分割成27个社团,选择73.08%过滤后,获得10个社团(见图2)。其中,加权度较高的前五个社团主要有:以“大学生”为核心的社团,涉及就业能力、心理健康、预防、社会适应性、问卷调查、身体健康、原因、培养、心理危机、信任、互动机制等68个节点;以“就业压力”为核心的社团,涉及社会适应、高职院校、毕业生、体育专业、心理适应、就业现状、元情绪、女大学生、校园培养、社会需求、性别差异、就业观念、理工科院校、健康发展等37个节点;以“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的社团,涉及毕业生、学习理论、学校教育、电子专业、合作教育、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就业提升、方法途径、根源分析、就业状况、三本学生、少数民族等30个节点;以“高校毕业生”为核心的社团,涉及综合素质、新形势、就业现状、方法途径、根源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等10个节点;以“就业问题”为核心的社团,涉及社会服务、学生创业教育、道德健康等10个节点。以上都为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网络结构看,模块化值为0.749,共现网络中社区稳定度较高。但图密度较低,仅0.026,表明关键词之间连接不够紧密。

(七)影响因素

多数学者对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从性别、学生干部、城乡、专业等差异进行了调查〔11〕。研究表明:二者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综合素质评价、就业环境竞争压力、专业供需矛盾、社会关系压力等方面,但女生在未来适应和心理适应上要优于男生,其成因主要是源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和女生自身因素,女生在就业压力下更易产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态;学生干部的就业压力一般小于非学生干部,社会适应能力也强于非学生干部,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干部在学校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参与机会;城镇学生就业压力比农村学生大,这在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都存在,本科院校学生总体表现为比专科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大;文史类学生就业压力要大于理科生,理工类学生的社会适应要稍弱于文史类学生〔9,12〕。学界一般从理、工、文科的区别进行专业区分,但专业之间差别太大。就英语专业的合理设置、招生规模、择业观等与社会不适应的研究表明,高校改变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是何等重要〔13〕。因此,也有学者将研究具体到某一专业进行分析,如医学〔3〕、法学〔14〕等。

被调查群体主要涉及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及部分普通高校,而对来自“985”“211”等高校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关注较少,同时也鲜有兼顾到在同一时空下的所有不同类型高校的研究。此外,择业观念和适应能力等的差异也受到学界重视,也有研究注意到家庭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学校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也很有必要。造成大学生就业适应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自我了解的不足和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实习制度不完善、摇篮式家庭教育、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等。

总体看,研究视角多偏重于研究群体的自身内因,而对外因重视不够,如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就业政策、招生规模、高学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等。已有研究在高校类型、专业等视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就业环境政策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鲜有考虑。

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借助社会复杂网络分析工具Gephi对1999年至2017年间国内的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的关联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述评,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学位论文占文献比重较高。②通过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以“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适应能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核心的社团、网络社团稳定度较高,但关键词之间连接不够紧密。③作者合著网络研究发现唐亮团队偏向于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王刚团队偏向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④研究地域和高校分布不均衡,主要以南方和东部省份、三本院校为主。⑤社会适应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越弱,则其就业压力越大,其中学习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讨论

从可视化方法来说,与Citespace、Pajek、HisCite、UCINET和BibExcel等常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相比,Gephi具备以下几个优点:支持国内外数据源,且不限于对文献的计量分析;也不受矩阵和数据量大小限制,操作灵活便捷;网络分割过滤功能强大,图形美观,图形布局类型较多,是一款开源免费的社会复杂网络分析工具。随着Gephi的不断应用实践,在文献计量分析上还有待进一步挖潜。

未来,在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上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兼顾不同高校类型和不同地域的大学生群体;二是随着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压力延伸到低年级,需要考虑不同年级群体、硕博士群体等;三是已有研究多采用问卷和量表的测量分析,偏重于对被调查者——大学生的调查和个体的考虑,而对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创业政策和培养方案等重要影响因素的政策变量鲜有涉及,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重要变量——政策的影响分析;四是政府创业政策推动、高校教学和心理辅导建设〔10〕、社团组织〔15〕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改善对就业压力的减缓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成效评价和计量分析亟待进一步加强,为今后各级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扶持和高校就业指导、培养方案等政策制定、精准实施提供政策依据;五是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各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

[参考文献]

〔1〕赵婀娜,侯文晓.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率稳定 满意度上升〔EB∕OL〕.(2017-06-13)〔2017-12-10〕.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613∕c1053-29336215.html.

〔2〕张静.论高校、政府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J〕.大理大学学报,2017,2(1):108-112.

〔3〕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4〕金怡,姚本先.生活应激研究现状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33-37.

〔5〕朱巧英.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关系探析〔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7):83-85.

〔6〕马会军,胡维芳.就业压力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5):117-122.

〔7〕岳贤锋,王晶.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关系的实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170-174.

〔8〕李卫平.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人才,2012(8):112-113.

〔9〕姜小军,胡维芳.三本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107-110.

〔10〕宋之帅,尚广海,冯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5):80-84.

〔11〕曾丹.就业压力下吉林省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02-203.

〔12〕刘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来自贵州省的实证调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7):11-12.

〔13〕王淑侠.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4):21-22.

〔14〕徐改青.论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之关联:以法学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99-100.

〔15〕刘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趋势〔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129-131.

金怡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第05期
《大理大学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