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问题浅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兰州南北两山生态建设经过六十多年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改善兰州气候环境,提高环境质量,防止水土流失,特别是对改善干旱荒凉的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发展区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广大群众普遍感到兰州的荒山变绿了,天空变蓝了,鸟儿增多了,降雨量开始有所增加,空气质量大为好转。翠绿的两山与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遥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现代文明景象,使省府兰州变得更加生机盎然。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南北两山已经成为兰州的两片肺叶,成为兰州的空气净化器,成为兰州的大氧吧。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兰州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空间。过去两山树木屈指可数,满目荒凉。现在许多地方已是葱郁一片,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环境,徐家山、五一山等森林公园也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据兰州大学研究表明,兰州南北两山生态系统总价值已达7.2亿元/年。面对现实,我们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也要冷静分析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和主观方面原因所带来的问题,以便今后进一步做好可持续发展工作。

一、自然条件严酷,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学理论认为,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地形、生物等是构成森林环境的基本生态因子,缺一不可,而且这些因子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同的构成关系,决定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其中水分因子既是构成树木的必要成分,又是树木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才可能有树木的存在和生长。兰州南北两山过去之所以光山秃岭,树木难以成活,其制约因子主要就是水分。由于南北两山既没有地下水补给,天上水补给量又十分有限,年降雨量仅为300毫米左右,而且多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不具备林木存活的自然条件,属不宜造林地区。但是荒凉的面貌、严重的水土流失、艰苦的生存环境,迫使祖祖辈辈兰州人民不得不开展与自然界抗争的植树活动。兰州南北两山现已形成的58万亩人工生态林,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靠人工弥补水分因子而存在和发展,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而且这一系统建立起来的时间非常短暂,林分结构简单,林地生产力严重不足,在短期内无法具备自我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因此,在较长时期内,离不开必需的人工干预,需要长期不断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其平衡与发展,一旦投入不足,系统就会崩溃,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和成绩就会前功尽弃。

二、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群落稳定性不够

森林群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有树木和其它植物的组合。任何一个森林群落都是由一定的乔木树种和与其伴生的其它植物种类组成,每种植物在群落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各种植物彼此密集生长在一起,存在着多样的种间相互关系,各自利用着各种各样适合于本身生长的环境条件。因此在单位面积上,植物种类愈丰富,对环境的利用程度也愈高,从而也具有更高的生物生产量和稳定性。兰州两山绿化是在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建成的人工生态林,从50年代初背冰造林开始至90年代末建设完成的14万亩林木,其中有6万亩主要是靠群众运动和承包单位完成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普遍以杨树、榆树、侧柏等为主栽品种; 2000年以来完成的44万亩造林绿化面积中,由于受投资的制约,其中有26万亩旱作造林全部为柠条纯林,占59%;上水造林区大约有20%左右为侧柏纯林。不论是原有老林还是近年来的新植林,都存在着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的问题,加之受干旱缺水等严酷的自然条件制约,林木自然生产力不足,森林群落稳定性很低,大大增加了管护难度,特别是给防火、防病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不加快林分改造优化工作,将会严重影响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金投入无法得到补偿,市场化运作机制难以形成

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林业工程建设,也涉及水利工程建设,还涉及到通讯、道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时需要大量投入,投入运行后维护费用必不可少。同时,正常的补植灌溉、防火防盗等管护工作,每年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从近几年来的正常运行资金看,58万亩林地的正常管护成本每年需要大约50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增长6.8%。目前的投入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承包单位投入,按照谁承包、谁管理、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300多家承包单位负责管护的14万亩林地,每年投入管护资金大约1000万元,占27.3%;尚未确定承包单位的44万亩林地每年投入管护资金大约4000万元,全部由政府承担,占72.7%。由于南北两山的绝大多数区域属离城较远和交通不便、无水无电的偏远山区,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十分有限,广大承包单位无法从承包荒山中获得必要的经济补偿,而且根据南北两山的自然条件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劳动力等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分析,今后每年的运行管护成本只能增加,无法减少,短期内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无法回收投入成本,使许多投资者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表现的是市场机制失灵,社会资本难以注入,无法形成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机制,只能按照国家公益林管理规定,由政府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

四、基础设施落后,林业技术水平依然偏低

一是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问题突出。兰州南北两山绿化的最大特点是灌溉造林,目前灌溉造林面积达到32万亩,约占总绿化面积的55.2%。绿化上水工程达到139处,输水管道长达3818公里,其中有100处是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修建的,泵房年久失修,机电设备陈旧老化,大多数电气设备属淘汰产品,耗能高,管道锈蚀严重,经常出现爆管漏水、停机停水等问题,虽然还能维持使用,但维修工程量逐年增大,需要的维修资金越来越多。2000年以来新建的水利工程,除永登、榆中、皋兰三个县是新建工程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全部是在原有水利工程上的延伸和管网延伸配套,这样原有水利工程不仅没有得到改造,反而进一步加大了负荷,加剧了设备的损耗和老化。同时,南北两山新旧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已达4.45亿元,由于绿化资金来源困难,承包单位无力承担更高的水电费,所核定的水价中没有包括大修费和折旧费,因此,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和维修资金没有来源。水利工程老化严重,维修改造资金欠账较大,且没有来源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二是防火设施简单,技术落后。虽然近年来建设完成了一些瞭望台、检查站,购置了望远镜、铁扫把等防火灭火器具,但与南北两山绿化区域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70公里、离城市近、上山人员多、山大沟深的客观实际相比,仍显得十分薄弱,加之没有任何现代监测和扑救设施,只能打人海战术,这样一方面很难及时发现火情,另一方面又难以及时有效扑救,防火形势日趋严峻。三是林木病虫害防治力量薄弱,技术落后。病虫害是林业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监测预防和控制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而南北两山现有的林木病虫害预防技术设施和专业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市两山主管部门为此而专门设立的病虫害防治站编制仅有8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人,监测预报设施十分简陋。县区两山主管部门既没有设备,也没有固定专业技术人员,这种状况对两山绿化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五、水资源需求逐年增加,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

兰州南北两山32万亩上水灌溉造林面积,由于立地条件差,土壤难以蓄水,灌溉次数多,且80%以上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近年来,南北两山每年绿化灌溉用水量高达2760万立方,平均每亩每年用水120立方。由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国家将对上游生产用水实行严格控制,未来南北两山绿化用水供求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微课视频是信息化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微课视频,组织翻转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扩展初中物理教学渠道,全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光的折射相关物理内容进行知识点整合。之后,教师将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并制作成简短视频。鼓励学生以微课视频为载体,进行自主预习、探究,通过观察微课视频中所包含的光的折射概念介绍,实验模型演示,加深初中生对光的折射相关物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管护体制不顺,管护水平不高

南北两山绿化是兰州市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为强化管理,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了市、县(区)两级南 北两山绿化管理部门,赋予全权负责南北两山绿化建设管理的职责。然而,由于市、县(区)林业行政部门和两山绿化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并存,导致建设职能在两山管理部门,而行政管理职能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这样就存在着双重管理、职能交叉、建管职责分离的问题,使南北两山林政执法主体不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推诿扯皮的问题,给保护两山林地、林木资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同时,兰州南北两山绿化主要靠社会各界和全民的广泛参与,现在的这种管理体制,难以督促驻兰党政军机关和广大企事业单位尽职尽责,承包南北两山绿化,建立义务绿化基础,因而社会尽责率很低。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理想的成绩,医保水平不断提高,医保制度也不断完善,极大地满足了参保患者的就医需求[1]。但是医保政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无法百分百落实到位,导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控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0例医保患者为对象,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加以干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周晓萍,火菊,梅李荣
《甘肃林业》 2018年第02期
《甘肃林业》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