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1959—2016年峨眉山和周边地区不同量级降水变化特征

更新时间:2016-07-05

引 言

降水作为最基本的气象要素,在气候变化及其区域响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1-3]。受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周边众多山地的影响,四川降水区域性特征非常突出、复杂。研究表明,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降水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盆地东、中、西部降水变化也具有不同的特征[4-6],并且西南地区气候要素在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突变时间更早[7]。盆地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主要呈东西振荡特征,近50 a来盆地西部降水显著减少,而盆地东部降水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略有增加,但整个盆地降水量呈下降趋势,1990年为降水变化的转折点,此后降水显著下降[5-9]。需要指出的是,四川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海拔高度可伸展到大气对流层700 hPa,降水气候特征非常突出。峨眉山国家基准气候站坐落在峨眉山金顶,海拔3 069.9 m(观测场海拔3 047.4 m,103°20′8″E、29°31′17″N),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国7个高山气象站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度,峨眉山区域天气气候及其变化具有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对于我国西南地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目前,针对峨眉山气候已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刘开发[10]研究指出,峨眉山降水量多,年降水量比山下的峨眉、乐山市多350~550 mm,与国内知名的华山、泰山、庐山、黄山、金佛山等高山相比,仅少于黄山。郭洁[11]分析了峨眉山旅游气候,发现峨眉山顶观看日出、云海和宝光不分季节,但无论从次数或“质量”上看,冬季比夏季更有利。然而,针对峨眉山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尤其是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研究相对较少。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高山区,加强对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降水气候的不同区域响应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利用1959—2016年长时间序列降水观测资料,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四川省峨眉山和周边地区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对峨眉山降水变化的认识,改善天气气候预报水平,有效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增强旅游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哇,新出的草莓味牙膏真的好闻。她暗暗地想,想吃草莓。镜子前伸出的虚拟机械手臂仔细而温柔地为她刷着牙,白色泡沫打着旋儿缓缓流下。

1 资料与方法

使用1959—2016年四川省峨眉山国家基准气候站及周边地区距离峨眉山较近、海拔高度差异较小的乐山市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峨眉市、夹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这些数据均通过质量控制及均一性检验和信息化处理。其中,乐山市、峨眉市和夹江县3站的平均值作为周边地区代表,站点分布如图1。

在理解词汇虚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写法上的虚实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诗有纯用虚写,而精湛卓立,由其义深而词达,故力透纸背也。”虚写手法在古诗文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但要充分领略这种留白和虚处的美丽,最终还是要由词出发,词达才能义深。

降水按强度分为4个等级,小雨日降水量为0.0~9.9 mm,中雨日降水量为10.0~24.9 mm,大雨日降水量为25.0~49.9 mm,暴雨日降水量大于50.0 mm;雨日定义为日降水量大于0.0 mm的日数。

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降水时间序列进行趋势拟合[12]。应用Mann-Kendall(简称M-K)方法对降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分析,考察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突变状况。由于M-K检验是非参数检验方法,其优势在于不要求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且没有少数异常值的干扰[13]。另外,采用小波分析方法[14-16],分析不同强度降水量及雨日变化的周期特征。

图1 峨眉山及周边地区站点及高程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of site location and elevation in Emei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2 不同强度降水量和雨日基本特征

由表1可知,1959—2016年峨眉山平均年降水量1 763.8 mm,以暴雨降水为主,占年降水总量的29.90%,其次为小雨、中雨和大雨,占20%~27%;而其低海拔周边地区的降水类似,平均年降水量1 336.1 mm,也以暴雨降水为主,其占降水总量的34.97%,其次为小雨、中雨和大雨,占19%~24%。对比来看,虽然峨眉山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量都大于周边地区,但所占比例除小雨、中雨、大雨外,暴雨降水比例小于周边地区。峨眉山年降水量大于周边地区,这可能与低海拔周边地区的局地地形、相对雨日少和降水更集中有关。

由表2可知,峨眉山不同量级降水的雨日都比周边地区偏多,尤其是小雨、中雨明显偏多,平均年雨日偏多82 d;两地各量级雨日占年雨日的比例接近,其中小雨贡献最大,其次为中雨、大雨,暴雨最小,具有一致性。另外,峨眉山不同量级的雨日与降

表1 峨眉山和周边地区不同量级降水量及比例 Tab.1 Precipitation with different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ir ratio in Emei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降水量级峨眉山周边地区降水量/mm占年降水量比例/%降水量/mm占年降水量比例/%小雨460.826.13320.423.98中雨414.623.51282.321.13大雨360.620.44266.119.92暴雨527.429.90467.334.97年平均降水量/mm1763.81336.1

表2 峨眉山和周边地区不同量级雨日及比例 Tab.2 Rain days with different orders of magnitude in Emei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降水量级峨眉山周边地区雨日/d占年雨日比例/%雨日/d占年雨日比例/%小雨20882.2114081.87中雨2811.071810.52大雨114.3584.68暴雨62.3752.92年平均降水量/mm253171

水量均比周边地区偏多,两地暴雨雨日虽都只占年雨日的2%~3%,但雨量却占年降水量的30%~35%,可见暴雨强度大、时间集中。对于小雨、中雨、大雨,峨眉山雨日多、降水量大,而周边地区雨日少、降水量小,但降水强度接近;对于暴雨,两地雨日接近,降水量峨眉山大于周边地区,但降水强度略小于周边地区,这可能与低层总体水汽更丰富有关。

综上所述,峨眉山小雨平均年雨日208 d,比周边地区(140 d)多68 d(48.57%),近58 a两地小雨雨日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峨眉山小雨雨日减少速率是周边地区的近2倍。另外,峨眉山小雨年雨日在1990年代末以后减少趋势十分显著,而周边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

3 小雨降水量和雨日变化特征

3.1 小雨降水量

本文基于POD基础理论开发POD的应用程序,设计输入模块、POD核心模块和输出模块,并采用C++语言编制核心代码;此外,为方便用户使用,采用QT设计用户界面,对功能模块和用户界面进行打包并形成应用程序包。

从图2(b)可知,峨眉山低海拔周边地区小雨年平均降水量320.4mm,占年降水总量的23.98%,小雨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64年,为402.3 mm,最小值出现在2007年,为360.0 mm,小雨年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以-5.15 mm·(10 a)-1的速率递减,相关系数0.25,仅通过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减率为-1.61%。从UF变化曲线[图2(d)]看出,峨眉山周边地区小雨年雨量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减少,1990年代有一明显减少趋势,于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前35 a平均值330.3 mm,突变后23 a平均值305.2 mm,减少25.1 mm,减少率7.6%。

图2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 小雨雨量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2 Annual changes (a, b) and M-K tests (c, d) of precipitation for light rain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近58 a峨眉山与周边地区小雨年降水量小波分析(图3)显示,10 a尺度以下的周期振荡较剧烈,周期性表现不明显;在25 a尺度上,周期性非常明显,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具有“多-少”2.5个循环交替,在1960年代、1980年代中期及2010年代中期,两地小雨年降水量相对偏多,且2016年小波实部是正值,说明未来几年两地小雨年降水量可能增多。

上述分析可见,峨眉山小雨年平均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偏多140.4 mm(30.5%),但近58 a两地小雨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峨眉山减少趋势更加显著,且减少速率是周边地区的近2倍。另外,峨眉山小雨年降水量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减少趋势显著,而周边地区的显著减少趋势仅在2003年短暂出现,且峨眉山1984年发生突变,而周边地区则1994年发生突变,峨眉山突变时间更早,这与西南地区气候要素在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突变时间更早的结果一致[4]

秋天的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吹来,天气渐渐的凉了,越来越凉。秋天的风是去年吹来的,前年吹来的,总之是往年吹来的。它将阵年往事也给吹来了,带着那种怀旧的乡愁。天凉好个秋!

3.2 小雨雨日

图4是1959—2016年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小雨雨日年变化及趋势。峨眉山小雨平均年雨日为208 d,占年雨日的57%,小雨年雨日最大值出现在1983年(253 d),最小值出现在1990年(176 d),近58 a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以-5.2 d·(10 a)-1的速率减少,相关系数0.52,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减率为-2.5%[图4(a)]。从UF变化曲线[图4(c)]来看,峨眉山小雨年雨日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后持续减少,2000年后减少趋势十分显著,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且于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小雨平均年雨日215 d,突变后195 d,减少了20 d,减少率达9.3%。

图3 1959—2016年峨眉山(a、b)与周边地区(c、d)小雨年降水量小波分析 Fig.3 Wavelet analysi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for light rain in Emei Mountain (a, b)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 d) during 1959-2016

图4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小雨雨日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4 Annual changes of light rain days (a, b) and its M-K tests (c, d)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由图4(b)和表2可知,峨眉山周边地区小雨平均年雨日140 d,占年雨日的38.4%,小雨年雨日最大值在1964年,为170 d,最小值在2013年,为111 d,近58 a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以-1.92 d·(10 a)-1的速率减少,相关系数0.26,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减率为-1.37%。从UF变化曲线[图4(d)]看出,周边地区小雨年雨日在1990年代末之前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后再次呈波动减少趋势,但未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说明周边地区小雨雨日减少趋势不显著,同时也未发生突变。

1959—2016年峨眉山与周边地区小雨雨日小波分析(图5)显示,峨眉山小雨雨日10 a尺度以下的周期振荡较剧烈,周期性表现不明显;在20 a尺度上,周期性非常明显,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具有“多-少”3个循环交替,且2016年小波实部是负值,说明未来几年峨眉山小雨雨日可能减少;峨眉山周边地区,小雨雨日在7 a尺度上周期性非常明显,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具有“多-少”9.5个循环交替,且2016年小波实部是正值,说明未来几年周边地区小雨雨日可能增加。

尽管心中极不情愿,红琴最终还是跟着风影一起来了。在她的下意识中,感到自己很对不起男人,有一种负罪的感觉,为了赎罪,对风影的话,她还是言听计从的。站在东泉岭上,一阵山风徐徐吹来,发出松涛的啸声,她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过去的一切皆隐退成了一场模糊的梦,眼前的一切也变得有些虚幻起来,自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从红尘到仙界。或许老公的选择也有他的理由,反正到了这里,闻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浓烈的气息,浮躁的心就会清静下来。

对比可知:峨眉山小雨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均比周边地区偏多近一半,两地小雨雨量和雨日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峨眉山减少速率更快,是周边地区的近2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峨眉山小雨的区域气候响应比低海拔周边地区更加显著。

4 中雨降水量和雨日变化特征

4.1 中雨降水量

由图6(a)和表1可知,1959—2016年,峨眉山中雨年平均降水量414.6 mm,占年降水总量的23.51%,最大值出现在1964年(693.7 mm),最小值出现在1996年(193.5 mm),中雨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以-15.34 mm·(10 a)-1的速率递减,递减率为-3.7%。从UF变化趋势[图6(c)]来看,中雨年降水量1970年代后呈波动减少趋势,在1990年代后期减少趋势显著,并于1981年发生突变,突变前22 a中雨年平均降水量452.5 mm,突变后36 a年平均降水量391.5 mm,减少61 mm,减少率13.48%。

由图6(b)可知,近58 a峨眉山周边地区中雨年平均降水量282.3 mm,占年降水总量的21.13%,最大值出现在1966年(422.0mm),最小值出现在1983年(175.5 mm),中雨年降水量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以-7.83 mm·(10 a)-1的速率递减,递减率为-2.8%。从UF变化曲线[图6(d)]来看,峨眉山周边地区中雨年降水量,1960年代中期以前呈短暂增加后开始波动减少,1983年以后持续减少,2009年以后减少趋势显著,并于1982年发生突变,突变前23 a中雨年平均降水量304.3 mm,突变后35 a年平均降水量267.8 mm,减少36.5 mm,减少率12%。

图5 1959—2016年峨眉山(a、b)与周边地区(c、d)小雨年雨日小波分析 Fig.5 Wavelet analysis of annual light rain days in Emei Mountain (a, b)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 d) during 1959-2016

图6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中雨降水量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6 Annual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 b) for moderate rain and its M-K tests (c, d)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据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蕴藏着丰富钾盐资源,约占世界钾盐资源探明总储量的51.1%,是全球主要钾盐生产区,也是未来中国钾盐主要进口来源地。自2008年以来,我国境外钾资源开发在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约有30多个项目,预测钾盐资源超百亿吨氯化钾,为国家钾资源战略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峨眉山与周边地区中雨年雨日小波分析(图9)显示,在7 a尺度上,峨眉山中雨年雨日出现第一主周期,具有“多-少”8.5个循环交替,到2016年小波实部为正值,说明在未来几年内峨眉山中雨年雨日可能增多;在14 a尺度上,周期性明显,具有“多-少”4.5个循环交替,2016年小波实部为正值,说明在未来几年内峨眉山中雨年雨日可能增多。周边地区中雨年雨日在8 a尺度以下的周期振荡较剧烈,周期性表现不明显;在10 a和25 a尺度上,周期性非常明显,分别表现出“少-多”6个和2.5个循环交替,2016年小波实部为正值,说明在未来几年内周边地区中雨年雨日可能增多。

参考文献:

4.2 中雨雨日

由图8(a)和表2可知,峨眉山中雨年平均雨日28 d,占年雨日的11.07%,最大值出现在1973年,为42 d,最小值出现在1996年,为12 d,近58 a中雨年雨日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以-1.07 d·(10 a)-1的速率递减,递减率为-3.84%。从UF变化曲线[图8(c)]看出,峨眉山中雨年雨日在1960年代呈增多趋势,之后呈波动变化,至1990年代以后呈持续减少趋势,仅在2013年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且于1989年发生突变,突变前中雨年平均雨日为28 d,突变后为24 d,减少率14.29%。

由图8(b)和表2可知,峨眉山周边地区中雨年平均雨日18 d,占年雨日的10.52%,最大值出现在1966年,为26 d,最小值出现在1983年,为12 d,近58 a中雨年雨日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以-0.45 d·(10 a)-1的速率递减,递减率为-2.5%。从UF变化曲线[图8(d)]看出,周边地区中雨年雨日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后持续减少,至2010年减少趋势有所减缓,一直未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并于1991年发生突变,突变前中雨年平均雨日19 d,突变后17 d,减少率10.5%。

图7 1959—2016年峨眉山(a、b)与周边地区(c、d)中雨年降水量小波分析 Fig.7 Wavelet analysi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for moderate rain in Emei Mountain (a, b)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 d) during 1959-2016

图8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中雨雨日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8 Annual changes of moderate rain days (a, b) and its M-K test (c, d)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近58 a峨眉山与周边地区中雨年降水量小波分析(图7)显示,在23 a尺度上,峨眉山中雨年降水量周期性非常明显,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具有“多-少”2.5个循环交替,且2016年小波实部是正值,说明未来几年内峨眉山中雨年降水量可能增多。而周边地区中雨年降水量的周期性表现不明显。

上述分析可见,峨眉山中雨年平均雨日比周边地区偏多55.56%,两地中雨雨日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峨眉山的减少速率比周边地区更快,说明高海拔峨眉山区中雨的区域气候响应比低海拔周边地区更加突出。

5 大雨降水量和雨日变化特征

5.1 大雨降水量

图10是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大雨雨量年变化及M-K检验。结合表1看出,近58 a峨眉山大雨年平均降水量为360.6 mm,占年降水总量的20.44%,大雨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79年,为600.7 mm,最小值出现在1987年,为130.2 mm,大雨年降水量整体呈微弱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93 mm·(10 a)-1[图10(a)],递减率仅为-0.53%;从UF变化曲线[图10(c)]发现,大雨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且一直未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表明减少趋势并不显著。

周边地区大雨年平均降水量为266.1 mm,占年降水总量的19.92%,最大值出现在1985年,为430.1 mm,最小值出现在1975年,为125.4 mm,近58 a大雨年降水量也呈微弱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8.07 mm·(10 a)-1[图10(b)],减少率为-3.03%;从UF变化曲线[图10(d)]看出,大雨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

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大雨年降水量小波分析(图略)显示,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大雨年降水量分别存在25 a、23 a的主周期,周期性非常明显,均具有“多-少”2.5个循环交替,且未来几年两地大雨年降水量可能增多。

上述分析可知,峨眉山大雨年平均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偏多35.5%,两地大雨年降水量均呈微弱减少趋势,但峨眉山较周边地区减少速率缓慢一些。

图9 1959—2016年峨眉山(a、b)与周边地区(c、d)中雨年雨日小波分析 Fig.9 Wavelet analysis of annual moderate rain days in Emei Mountain (a, b)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 d) during 1959-2016

图10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大雨降水量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10 Annual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for heavy rain (a, b) and its M-K test (c, d)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5.2 大雨雨日

由图11(a)和图11(c)可知,1959—2016年峨眉山大雨年平均雨日11 d,占年雨日的4.35%,最大值出现在1979、1990、2001和2016年,为17 d,最小值出现在1987和2007年,为4 d,大雨年雨日整体呈微弱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66 d·(10 a)-1,递减率为-0.6%;在1980年代以前,峨眉山大雨年雨日呈波动变化,而后保持长时间微弱减少趋势,但UF值始终未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说明大雨雨日减少趋势不显著,且在1980年发生突变。由图11(b)和图11(d)可知,1959—2016年峨眉山周边地区大雨平均年雨日8 d,占年雨日的4.68%,最大值出现在1961、1985和2016年,为12 d,最小值出现在1975、1878和1987年,为4 d,大雨年雨日呈微弱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1 d·(10 a)-1,递减率为-2.64%;峨眉山周边地区大雨年雨日以减少趋势为主,而于1986年发生突变。相对来说,峨眉山大雨雨日处于较稳定的波动变化,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而周边地区1990年代以后大雨雨日明显偏少。

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大雨年雨日小波分析(图略)显示,峨眉山大雨年雨日10 a尺度以下的周期振荡较剧烈,周期性不明显,而在13 a尺度上的周期性明显,具有“多-少”5.5个循环交替,且2016年小波实部为正值,说明未来几年峨眉山大雨雨日可能增多;周边地区大雨雨日在8 a尺度以下的周期振荡较剧烈,周期性表现不明显,而在18 a尺度上的周期性非常明显,表现出“多-少”3.5个循环交替,且2016年小波实部为正值,说明在未来几年周边地区大雨雨日可能增多。

综上所述,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大雨年雨日和降水量减少趋势均不明显,两地大雨的区域气候响应类似,均不突出。

6 暴雨降水量和雨日变化特征

6.1 暴雨降水量

图12是1959—2016年峨眉山和周边地区暴雨雨量年变化及M-K检验。结合表1看出,峨眉山暴雨年平均降水量527.4 mm,占年降水总量的29.90%,暴雨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59年,为1 121.4 mm,最小值出现在2003年,为76.6 mm,近58 a暴雨年降水量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以-38.87 mm·(10 a)-1的速率递减,递减率-7.4%;整个时段,峨眉山暴雨年雨量UF<0,说明暴雨年雨量呈减少趋势,其中1980年代以前、2000年代后期UF值有3个阶段超出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且于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周边地区暴雨年平均降水量为467.3 mm,占年降水总量的34.97%,最大值出现在1961年,为986.5 mm,最小值出现在2006年,为95.7 mm,近58 a暴雨年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以-27.44 mm·(10 a)-1的速率递减,递减率为-5.87%;UF曲线表现出波动变化,未发生显著突变。

香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福建属于主产区[10]。该树种不仅是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和珍贵用材,也是日用化工原料和药用资源树种,有较高的应用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人工培育与大面积纯林种植,害虫发生日趋严重。香樟长足象是福建的新记录种,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中国只有台湾有报道过,大陆属首次报道。

图11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大雨雨日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11 Annual changes of heavy rain days (a, b) and its M-K test (c, d)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图12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暴雨降水量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12 Annual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for torrential rain (a, b) and its M-K test (c, d)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暴雨年降水量小波分析(图略)显示,峨眉山和周边地区暴雨年降水量分别存在25 a、23 a尺度的主周期,周期性非常明显,均表现为“多-少”2.5个循环交替,且未来几年两地暴雨年降水量可能增多。

上述分析可见,峨眉山暴雨平均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偏多12.86%,两地暴雨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且前者减少趋势较后者显著。

6.2 暴雨雨日

1959—2016年,峨眉山暴雨年平均雨日6 d,仅占年雨日的2.37%,暴雨雨日最多年为15 d,出现在1959年,最少只有1 d,出现在1983和2003年,暴雨年雨日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线性倾向率为-0.53 d·(10 a)-1,递减率为-8.9%[图13(a)];暴雨雨日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但无明显突变[图13(c)]。近58 a峨眉山周边地区暴雨年平均雨日5 d,只占年雨日的2.92%,暴雨雨日最多年为11 d,出现在1961年,最少只有1 d,出现在2006年,暴雨年雨日整体呈微弱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6 d·(10 a)-1,递减率-5.4%[图13(b)];周边地区暴雨年雨日UF曲线表现为波动变化,没有发生突变[图13(d)]。

2)截割头运动视觉测试。截割头运动情况下的视觉性能测试是检验可视化辅助截割系统可靠性的重要部分。同样地,每100 ms采集1张图片,首先保持截割头垂直方向不动,然后操作掘进机截割头匀速从最右摆动到最左边。回转角测试结果如图11a 所示。

图13 1959—2016年峨眉山(a、c)与周边地区(b、d)暴雨雨日年变化(a、b)及其M-K检验(c、d) Fig.13 Annual changes of torrential rain days (a, b) and its M-K test (c, d) in Emei Mountain (a, c)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b, d) during 1959-2016

暴雨年雨日小波分析(图略)显示,峨眉山暴雨年雨日在6 a和30 a尺度上周期性表现明显,分别表现“多-少”10个和2个循环交替,且2016年小波实部为负值,说明在未来几年峨眉山暴雨年雨日可能减少;周边地区暴雨年雨日在12 a和30 a尺度上周期性表现明显,分别具有“多-少”5个和2个循环交替,且2016年小波实部为负值,说明在未来几年暴雨年雨日可能减少。

地质雷达探测法是在地面发射高频电磁波,根据地下介质电性差异不同,反射回的波能力不同,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形成地下断面的扫描图像,据此来确定漏水点位置。如当供水管道发生漏水后,水流的浸润使得漏水点周围土壤和附近性质不一样,水的高介电常数特性会使得电磁波波速变化,这些信号将被记录下来,从而可以确定漏水点位置。

综上所述,峨眉山暴雨年平均雨日比周边地区偏多20%,但两地暴雨年雨日均呈减少趋势,前者减少趋势显著,且两地暴雨雨日均未发生突变,说明高海拔峨眉山地区比低海拔周边地区暴雨的区域气候响应均更突出。

7 结 论

(1)高海拔峨眉山及其低海拔周边地区的降水气候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一致性。峨眉山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降水量都大于周边地区,除暴雨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小于周边地区,其他量级降水所占比例均高于周边地区。峨眉山不同量级降水的雨日都比周边地区偏多,尤其是小雨、中雨明显偏多,其中对于小雨、中雨和大雨,峨眉山雨日多、降水量大,周边地区雨日少、降水量小,但两地降水强度接近;对于暴雨,两地雨日接近,暴雨雨日占年雨日比例虽最小,但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却最大。峨眉山与周边地区不同量级降水的雨日占年雨日的比例接近,其贡献都是小雨最大,其次为中雨、大雨,暴雨最小。

(2)峨眉山与低海拔周边地区的降水气候变化同样具有差异性和一致性。近58 a来,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小雨、中雨和暴雨年降水量和雨日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峨眉山减少速率比周边地区更快,但两地大雨的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不明显。

(3)峨眉山与低海拔周边地区的降水气候变化特征与不同量级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年降水量的减少是小雨、中雨、暴雨降水量和雨日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高海拔峨眉山比低海拔周边地区更显著。其中,小雨、中雨、暴雨雨量及雨日的减少是峨眉山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周边地区年降水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小雨雨日、中雨雨量和雨日减少,其次是小雨雨量、暴雨雨量和雨日减少,但两地大雨雨量和雨日对年降水量的减少影响不明显。

图2是1959—2016年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小雨雨量年变化及趋势,可以看出,峨眉山小雨年平均雨量460.8mm,占年降水总量的26.13%,小雨雨量年最大值出现在1989年,为573.6 mm,最小值出现在1990年,为333.4 mm,近58 a小雨雨量整体呈显著减少趋势,线性气候倾向率为-13.4 mm·(10 a)-1,相关系数0.42,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递减率为-2.84%[图2(a)]。从UF曲线变化[图2(c)]来看,峨眉山小雨年雨量从1970年代末开始明显持续减少,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后减少趋势十分显著(超过0.0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线),于1984年发生突变,突变前25 a小雨年平均降水量487.1 mm,突变后33 a平均降水量440.9 mm,减少46.2 mm,减少率为9.5%。

(4)峨眉山与低海拔周边地区降水的区域气候响应表现出异同性和复杂性特征。峨眉山和周边地区小雨、中雨、暴雨的区域气候响应较突出,且峨眉山更加显著,但两地大雨的区域气候响应不突出。其中,气候响应主要为降水减少,且更集中、剧烈,具体表现为随海拔高度不同的区域响应时间与程度、高海拔地区强于低海拔地区、不同量级降水的差异性等特征。

总之,在全球气候变化下,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气候响应具有一致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尤其是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的区域气候响应更加显著,且弱降水、强降水的区域气候响应比中等强度降水更加突出,这可能与区域温度响应与区域水汽状况差异有关,将是今后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的方向。

上述分析可知,峨眉山中雨年平均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偏多46.87%,两地中雨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峨眉山中雨年降水量的减少速率比周边地区快,前者突变时间比后者早。

[2] 魏军,李婷,胡会芳,等. 基于RClimDex模型的石家庄市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2016,34(4):623 -630.

[1] 王雯燕,王丽,李国平,等. 陕西省汛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J]. 干旱气象,2016,34(6):952-957.

[3] 丁建隆,汪海欧,董召荣,等. 1960—2013年安徽极端降水特征研究[J]. 干旱气象,2016,34(2):252- 260.

[4] 周长艳,李跃清,彭俊. 高原东侧川渝盆地降水与水资源特征及变化[J]. 大气科学,2006,30(6):1217-1226.

[5] 朱艳峰,宇如聪.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J]. 大气科学,2003,27(6):1045-1056.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写作建立人物形象,这是“以写促读”;第二步对照原文修改写作片段,这是“以读促写”;第三步学习联想,用联想的方法再次修改写作片段,这又是“以读促写”。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全神贯注”一词及文章主旨的认识。

[6] 李跃清,张琪. 西南地区夏季云量与降水的关系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3):441-453.

拟建建筑场地内存在素填土,耕土和淤泥层,其强度低,压缩性高,其稳定性差。但是基底为中硬土层或坚硬土层,若拟建建筑物采用的基础进入稳定地层后,不会发生地基失稳的现象,地基的稳定性可得到保证。

[7] 马振锋,彭骏,高文良,等. 近40年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J]. 高原气象,2006,25(4):633-642.

[8] 白莹莹,张焱,高阳华,等. 四川盆地降水变化的区域差异[J]. 地理科学,2011,31(4):479-484.

[9] 陈超,庞艳梅,张玉芳. 近50年来四川盆地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9):116-120.

[10] 刘开发. 峨眉山气候研究[J]. 绵阳农专学报,1992,9(3):44-48.

[11] 郭洁. 峨眉山旅游气候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17(2):109-115.

为预防爆炸发生,术中应注意:①电切或电凝电流适中,不要过大;②尽量减少组织切割时间;③尽量减少空气进入膀胱,并及时排出空气。电切前将灌洗管道中空气排出,灌洗液用完时及时更换,保持灌洗管道密闭。术中经常排空膀胱,在排出灌洗液时可将电切镜头端轻微翘起,便于气泡排出。负压冲洗器充满后再进行冲吸操作,减少冲洗时空气的进入。如果见到大的气泡,应将气泡排空后再继续手术;④近膀胱顶部气泡处肿瘤切除时,可改变手术台倾斜度,使气泡离开切割区域。

[12]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3] 符淙斌,王强.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 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

[14] TORRENCE C, COMPO G P. A practical guide to wavelet analysis[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98,79(1):61-78.

[15] YANG H, ZHI X F, GAO J, et al.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of China in recent 111 years[J].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1,12(11):1711-1716.

[16] 韩熠哲,马伟强,王炳赟,等. 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2017,36(6):1477-1486.

图7所示为焙烧时间对浸出产物中TiO2含量的影响。由图7可见,一定时间范围内焙烧时间的延长,酸浸除杂效果会变好,当焙烧时间由0 延长到2 h时,浸出产物中TiO2含量逐步增加,但焙烧时间超过2h后,酸浸产物的TiO2含量反而出现下降,可能由于焙烧时间延长导致苏打焙烧产物出现烧结现象[15],形成一种粘结状物料难以被盐酸溶解。钛渣苏打焙烧时间取2h时,对钛渣中固溶体结构破坏较为理想,此时得到的酸浸产物中TiO2含量能达95.43%。

吕晶,李跃清,邹槟骏,江南,李雪枫,王会兵
《干旱气象》 2018年第02期
《干旱气象》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