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食糖消费现状与甘蔗糖消费替代趋势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1 我国食糖消费现状

1.1 我国食糖消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期间略有波动

2001/2002年榨季至2008/2009年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快速增长,2002/2003年榨季食糖消费量突破1000万吨,2008/2009年榨季食糖消费量快速增长到1390万吨,较2002/2003年榨季增长39%。2009/2010年榨季后食糖消费量呈波动中增长态势,2009/2010年榨季达到1379万吨,2010/2011年榨季和2011/2012年榨季食糖消费量略有减少,2012/2013年榨季至2014/2015榨季连续增加,分别为1390万吨、1480万吨和1510万吨;2015/2016年榨季食糖消费量略有回调,2016/2017年榨季食糖消费量约为1500万吨[1](见图1)。

漏电保护器的原理;漏电保护器按其反应动作的信号分为电压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两类.电压动作型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现在生产的漏电保护器差不多都是电流动作型.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利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来反应接地故障电流,以动作于脱扣机构.按脱扣机构的结构分为电磁脱扣型和电子脱扣型两类.

  

图1 我国食糖消费量波动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单位:万吨。

1.2 我国食糖人均消费量总体刚性增长

中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总体呈走高态势,由2001/2002年榨季的7.17kg增至2008/2009榨季的10.47kg,2009/2010年榨季至2016/2017年榨季基本稳定在10.02kg至11.04kg之间,2015/2016年榨季我国人均食糖消费10.84千克,2016/2017年榨季食糖人均消费量约为10.85kg(见图2)。自2001/2002年榨季至2016/2017年榨季,以2001/2002年榨季为基期,人均消费以年均2.8%的增长率在增长。

  

图2 我国人均食糖消费态势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1.3 和全球食糖人均消费水平以及主要国家相比,我国人均食糖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从人均食糖消费水平来看,2015/2016年榨季我国人均食糖消费10.84千克,同期全球、美国、印度、印尼、泰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均消费食糖消费量为23.16kg、31.41kg、19.86kg、24.02kg、42.66kg、46.24kg,我国是全球人均食糖消费量(23.16kg)的46.81%,约是亚洲国家平均食糖消费量(13kg)的83%,美国的34.51%,印度的54.58%,印尼的45.14%,泰国的25.41%,澳大利亚的23.44%(见图3)。

2 我国食糖消费特点

2.1 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上均不同步

  

图3 主要国家食糖人均消费水平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ISO和中国糖业协会的数据计算而成。

2.1.1 在时间上不同步

首先,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筹资管理和控制。筹资对于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筹资也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筹资信息,扭转在筹资中过度依赖借贷资金的模式,使得筹资渠道得到拓展。通过利用数据信息平台进行资本市场信息的收集,再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从而为企业通过债转股、重组合并等方式进行筹资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企业的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化,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效果。

2.1.2 在空间上不同步

2011~2016年我国食糖产量在870万吨~1300万吨之间,平均产量为1107万吨,而消费量在1300万吨~1500万吨之间,平均消费量为1453万吨,每年产需缺口大约346万吨。2011年至2016年我国食糖净进口量分别为286万吨、370万吨、450万吨、344万吨、477万吨、292万吨,6年累计净进口2218万吨,比正常产需缺口多出142万吨。过量进口导致国内库存积压。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2014/2015年榨季食糖期末库存总量约为1180万吨,库存消费比高达80.5%,造成市场供大于求。3.2.2 走私糖的替代效应

2.2 食糖消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孩子们在舒缓的乐曲声中进入新课的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他们的注意力是集中的,他们的学习动力是由内而外的。比如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展示辽阔无边的草原景象,让学生在歌声与图片的熏陶中,感受草原之美。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结合视觉的体验来感悟文字给学生描绘的草原的景色。然后提问:老舍先生是怎样来给我们描绘美丽的大草原的呢?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去感受文字的美,提高阅读的兴趣。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阅读的习惯。

2.3 工业消费成为食糖消费增长的主力

入世初期,我国食糖进口维持在100万吨~150万吨之间。2006年至2010年,进口糖占国内食糖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4.41%、9.65%、5.48%、8.49%以及16.68%。2009/2010榨季和2010/2011两个榨季,由于主产区干旱减产,产需缺口分别扩大到296万吨和306万吨。为平抑物价、保证市场稳定、填补国内缺口并补充库存,2010年我国食糖净进口量激增到167.2万吨,2011年进口量达到292万吨,远高于2001~2009年间100万吨的平均水平。2011年之后,我国食糖进口量进一步攀升,配额外进口成为常态,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食糖进口国,进口除了弥补国内供给不足之外,有一部分是在供求平衡乃至供给过剩下的“价差驱动”进口(由于进口糖价明显低于国内糖价,内外价差较大驱动进口增加)。

3 甘蔗糖的消费替代效应分析

从食糖消费市场看,当前能对甘蔗糖产生替代效应的主要有:甜菜糖、进口糖和走私糖、淀粉糖、高倍甜味剂等。

3.1 甜菜糖的替代效应分析[2]

3.1.1 甜菜糖的替代趋势明显

淀粉糖主要包括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结晶葡萄糖、麦芽糊精以及其他一些小品种[2]。2016年淀粉糖的产量为1068万吨,其中果葡糖浆388万吨(占比36%),麦芽糖浆323万吨(占比30%),结晶葡萄糖185万吨(占比17%),麦芽糊精90万吨(占比8%),这四种产品占淀粉糖总产量的92%(见图4)。从使用领域来看,果葡糖浆是主要跟白糖形成价格竞争的淀粉糖。麦芽糖浆主要是使用它的黏度和色泽,应用于糖果月饼等方面,和白糖竞争不大。结晶葡萄糖,主要用于发酵行业,生产其他下游产品赖氨酸和山梨醇等,其次是食品,在饲料的应用中和白糖有一定替代关系,但数量不大。麦芽糊精主要应用于糊化和增味功能,糊化功能可以防止饮料分层,增味功能可以应用于薯片等。根据华信白糖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当前含糖软饮料中有50%的品种配方中含有淀粉糖,运动功能饮料中77%含有淀粉糖,果汁饮料和调味乳有55%的配方含有淀粉糖,碳酸饮料中基本实现了果葡糖浆对于白糖的完全替代。

3.1.2 在短期内甜菜糖还难以撼动甘蔗糖的消费主体地位

相对凝血功能障碍和严重酸中毒,体温的尽早恢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正常的体温是维持有效的凝血及代谢酶联反应的关键,只有中心体温超过35 ℃才可能出现正常的凝血功能[10]。研究表明,中度低体温(32~34 ℃)每减少1 ℃能够直接影响血小板凝血功能及减少10%凝血因子活性[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乳酸清除时间、PT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ISS相近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接受DCS手术有利于术后患者病情恢复,DCS理念对高原严重腹部创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11]。

主要原因有:一是尽管近年来甜菜糖增长较快,但是毕竟总量还是较小,占全国食糖消费总量的十分之一;二是虽然甜菜糖制糖成本较甘蔗糖低,但是在北方和其他经济作物比较,种植甜菜比较效益并不高,甜菜种植规模受限;三是从化学成分分析,甘蔗糖和甜菜糖在3%的杂质成分上略有区别,但形成的“甜菜碱味”却令甜菜糖被很多食糖消费终端排除在外,导致了甜菜糖的整体下游消费途径和空间比较受限。甜菜糖与甘蔗糖的口感差异,使得甘蔗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国食糖消费的季节性主要体现在夏季和“双节”(中秋节、春节)时出现消费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在夏季和“双节”期间人们对饮料、糕点和糖果等含糖食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拉动了食糖的消费。由于中秋节消费与夏季消费在时间上有所重叠,从而使得每年8~9月是食糖的消费旺季。与此相对应,上半年由于气温偏低及缺少重大节日拉动等原因,社会对含糖食品的需求量较低,往往成为食糖消费的淡季,尤其是每年的5~6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含糖食品销售情况数据统计来看,软饮料销售量最高的时段一般都是夏季,乳制品销售量最高的时间一般是在节日期间。

3.2 进口糖和走私糖的替代效应分析

3.2.1 进口糖从弥补国内供给不足转向供给过剩的“价差驱动”进口

工业用糖主要行业为食品制造业和软饮料制造业,用糖量(糖值)较大的行业有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碳酸饮料、乳制品、饼干、糖果、罐头、糕点、凉茶饮料、冷冻饮品和速冻米面食品等。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的统计,2016/2017年榨季在我国白糖消费中工业用糖约占70%~72%,民用食糖约占28%~30%,其中民用消费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工业消费占比大,且易受经济环境和价格的影响。食糖总消费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含糖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食糖生产以甘蔗和甜菜为主要原料,两者的收获时间分别是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和每年9月至次年2月,我国食糖的生产也主要集中在上述月份。食糖消费虽然有淡旺季之分,但消费是持续全年的。因此食糖生产与消费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

依据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5],“黄金周”旅游涉及的利益主体也很多,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关注、协调和整合,任何一方的随意退出或实施机会主义行为都可能使他方的利益遭受损失,甚至危及旅游地发展。

我国制糖企业主要位于糖料作物地,如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上述省份食糖产量占据了我国食糖产量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我国食糖消费是遍布全国的,食糖主产省往往并不是食糖消费大省。食糖具有局部生产和全国消费的特点,二者存在着空间上的不同步。

国内外食糖价差除了驱动合法食糖过量进口之外,还在时刻刺激不法分子走私进口食糖。据中缅贸易网信息推测,2012/2013年榨季和2013/2014年榨季,每个榨季至少有150万吨以上的走私糖进入国内。从缅甸转口贸易流向来看,自2015年10月开始缅甸主要从印度、泰国进口白糖后再转口至中国,其中,2015~2016年(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缅甸转口贸易出口至中国的白糖出口额为2810.7万美元,2016~2017财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缅甸向中国转口白糖200万吨,每月转口约16万吨。这些转口到中国的白糖多数通过木姐等口岸走私到国内市场。

3.3 淀粉糖的替代效应分析

3.3.1 淀粉糖的替代效应

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土石方量测量过程中,以GPS-RTK 形式来确定三维的坐标,对两期的测量信息相叠加,算出大型工程项目区域的土石方开挖量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精确性较好的方法。方格网法计算主要和方格边长相关,掌握较为合适的边长能够确保计算的精确性。断面法一般适合地形较狭长的场地,计算的精度取决于生成横断面的信息完整性。实际上,边界不太规则的大型工程项目,其横断面的基础数据一般不够完整,难免存在较大的计算偏差,因此,此时采用方格网法进行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比较精准。

2012/2013年榨季至2015/2016年榨季,受比较收益影响甘蔗糖生产大幅下滑,从2012/2013年榨季1257.17万吨降至2015/2016年榨季785.21万吨。同期,甜菜糖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3/2014年榨季产量为74.63万吨,2014/2015年榨季产量为73.78万吨,2015/2016年榨季在甘蔗糖产量最低谷之际甜菜糖产量达到84.98万吨,2016/2017年榨季甜菜糖进一步增至104.71万吨,甜菜糖产量占比由2013/2014年榨季的5.6%增至2016/2017年榨季的11.27%。甜菜糖产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甜菜机械化程度高,甜菜糖制糖成本较甘蔗糖低,显示出一定的竞争优势。

3.3.2 果葡糖浆低成本以及与白糖的高价差是替代效应显著的重要原因

  

图4 白糖与果葡糖浆历年产量图

2014年之后,白糖价格一路走高,而果葡糖浆价格跟随玉米成本价格下降而下降,白糖与果葡糖浆价差从1000元/吨一路攀升至4500元/吨,极大地刺激了果葡糖浆对白糖的替代消费。同时,由于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和葡萄糖浆的生产线可以非常方便地相互转化,因此,一旦白糖与果葡糖浆价差明显时,可以低成本地短期实现供应上的增加。

3.4 高倍甜味剂的替代效应

高倍甜味剂方面,产业内一直充斥着对高倍甜味剂替代量的担忧,尤其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500倍,安赛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250倍,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调研表明,2008年至2015年高倍甜味剂的产量呈明显的稳定特征,糖精产量在1.5万吨~1.8万吨,甜蜜素的产量基本稳定在5万吨~5.6万吨,阿斯巴甜产量基本稳定在1.5万吨~1.8万吨区间,安赛蜜产量稳定在1.5万吨~2万吨区间,每年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生产量最多约10万吨。但是高倍甜味剂市场以出口为主,内销量和食品添加方面受到严格限制,对于蔗糖的替代程度并不高。糖精77%~96%的产量用于出口,甜蜜素80%的产量用于出口,阿巴斯甜75%~85%的产量用于出口,安赛蜜约85%用于出口。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方面,需要关注三氯蔗糖的生产,其甜度为蔗糖的600倍,甜味持续时间和后味等甜味特性十分类似蔗糖,没有任何苦味,其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金禾实业2017年年产三氯蔗糖1500吨的项目可能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变数。

4 几点启发

4.1 甘蔗糖消费正面临新形势

一方面,作为人民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食糖消费继续呈现总量大和增长稳定的特点;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食糖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及食糖替代品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甘蔗糖为主体的食糖消费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甜菜糖、进口糖和走私糖、淀粉糖及高倍甜味剂等甘蔗糖替代品正在不断地侵蚀着甘蔗糖的传统消费领域。

4.2 降本增效是甘蔗糖抵御国际、国内替代品竞争的根本途径

甘蔗糖被替代的根本原因是替代品成本低及价格低,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受到了消费者,特别是食品工业企业的青睐。甘蔗糖要想突出重围,根本之策在于从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降本增效,努力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甘蔗糖制糖成本和食糖流通成本。特别是要利用好当前有利的政策环境,向国际甘蔗糖主产国学习先进经验技术,真正把生产成本降下来,提高甘蔗糖与国际及国内替代品抗衡的实力。

4.3 要加强甘蔗糖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强其不可替代性

相对甜菜糖、淀粉糖和高倍甜味剂等替代品来讲,甘蔗糖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使得甘蔗糖短期内被大规模替代的可能性不大。例如,“甜菜碱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甜菜糖对甘蔗糖的替代;受技术壁垒限制,90%以上植物蛋白饮料仍为全白糖型,淀粉糖替代能力有限;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高倍甜味剂对甘蔗糖的替代不仅没有明显增加,反而出现回落。可见,在激烈的替代与反替代的市场演变进程中,甘蔗糖要不断开发新功能,创造新价值,努力增强其不可替代性。

4.4 要全面认识食糖保障政策的效果

贸易保障关税措施以及严打走私的实施,使进口糖和走私糖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甘蔗糖的“外患”在短期内基本得以解除。但是,甜菜糖、淀粉糖甚至高倍甜味剂可能会在高利润刺激下加快发展壮大,扩大消费市场份额,形成甘蔗糖的重要“内忧”。

《荀子·儒效》按知礼行法之等而将人群分为民、士、君子、圣人。不过论及对制礼作乐起决定性作用之人时,荀子称之为圣人或君师。这种称谓,体现了荀子思想中政教一体的政治观念。

参考文献:

[1] 刘晓雪,宋杰,高睿雯.2014年中国食糖消费分析与展望.农业展望[J].2014(9).

[2] 卓创资讯.2016年中国淀粉糖市场年度报告.SC199.com.

 
刘晓雪,陈拥军,田冰
《广西糖业》 2018年第02期
《广西糖业》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