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优化政策,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工作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2012年广西糖业发展面临糖价骤跌,制糖企业全面亏损,糖料蔗种植面积急剧缩减的严峻形势后,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于2013年7月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3〕36号),明确提出从2014年到2020年,基本建成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8吨、蔗糖分超14%的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逐步实现糖料蔗基地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及生产机械化(以下简称“四化”建设)。

1 试点建设,探索经验阶段

2014年在广西范围内试点建设50万亩“双高”基地,并于2015年扩大建设80万亩“双高”基地。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建设模式。截止2015年底,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艰苦工作,囿于市场不景气和各项政策的不完善,广西“双高”基地建设虽有进展,但短期内无法取得积极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王老鼠要养鱼了(上)(龚祥根等) ............................................................................................................. 6-58

1.1 落实实施主体难

截止2015年底,市场低迷的冲击余波尚未消除,制糖企业、种植公司和种蔗大户等实施主体对建设“双高”基地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以至2014和2015年13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任务还有部分基地片区尚未落实实施主体,部分地方甚至出现实施主体退出基地建设“跑单”的现象。

1.2 缺乏可借鉴的建设模式

按照“双高”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双高”基地建设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制糖公司、专业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等4类。各实施主体在实施“双高”基地建设过程中,都有相应的优势和劣势。在试点建设期间,因缺乏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各类实施主体都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项建设进度。

微生物品种种类多、应用范围广,并能够促进有机物料腐熟,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和修复土壤。截至2018年9月,我国微生物肥料年产量在1600万吨,年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微生物肥料累积应用面积3亿亩以上,应用范围包括蔬菜、果树等。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新型肥料中年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品种。可以说,微生物肥料具备国家战略需求特征。

1.3 资金可用额度低

“双高”基地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广,涉及部门多,造成管理复杂。例如,在水利建设方面可用的资金包括:中央农田水利建设相关专项补助资金(水利部门管理)、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相关专项补助资金(农业部门管理)、中央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部门管理)、中央年度基建投资安排明确用于支持我区“双高”基地田间工程建设的相关补助资金(发改部门管理)及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新增安排的专门资金。各项资金需要地方管理部门申报,因涉及管理部门不同,管理方式不一,造成一边是自治区各有关单位反映“双高”基地建设资金“无人认领”,另一边是各市、县(市、区)普遍反映“双高”基地建设“无钱可用”的困局。

1.4 资金来源渠道多,管理复杂

在土地整治方面,根据基地坡度高低的不同,自治区给予1300元/亩~1500元/亩的奖补资金。在水利建设方面,自治区给予1078元/亩的建设资金,同时要求基地所在市、县(市、区)安排配套资金462元/亩,实施主体承担660元/亩。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基地之间路面平整度不同、坡度高低不同、排水需求不同及离水源地的距离不同,造成自治区的各项定额补助在部分基地会产生结余,而在部分基地会产生缺口。

1.5 “权责利”不统一,局面打不开

在责任方面,“双高”基地建设已经列为广西重大民生工程,而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双高”基地建设的责任主体,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双高”基地的建设工作是责无旁贷的。但现实情况是,因试点建设期间,“双高”基地各项建设进度不理想,县(市、区)人民政府承担了极大的压力。

鉴于各类型实施主体单独建设“双高”基地的局限性较大,各地积极创新、解放思想,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创建了以制糖企业、种植公司与农民互相联合为代表的“双加双带”模式;以农民土地入股,分摊经营成本,分配经营利润为代表的合作社模式;以农民自主合并地块,完善各项农业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甘蔗现代化生产基地,收益保底为代表的“并户联营”模式;以及以农民委托政府收回零碎地块,由施工方组织实施土地整治和水利化设施建设,实现“小块并大块”后,再重新分配土地给农民自主经营为代表的“委托代建”模式。多种模式有效互补,互相借鉴,扎实推进了“双高”基地建设的进度。

上述资金可用额度低,来源渠道多,管理复杂的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各地及各实施主体建设“双高”基地的积极性。然而,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如何确保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5号),明确提出要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把“零钱”化为“整钱”。在此基础上,自治区积极研究探索、勇于担当,制定了《自治区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桂政办发〔2015〕116号),统筹整合中央和自治区各渠道性质相似、用途相同的资金,用于支持“双高”基地土地整治和水利建设,按每亩2478元实行综合补助,由县级包干使用。形成了多项资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格局,真正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为加快蔗糖产业转型升级、蔗农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找到制约“双高”基地建设进度的“病灶”后,自治区层面开始对症下药,研究优化政策、整合资源并破解困局,加快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工作。

一直以来,县(市、区)人民政府“权责利”不统一,是困扰基层“双高”基地建设工作者的最现实问题。

在利益方面,县(市、区)人民政府本应是“双高”基地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一是“双高”基地超过80%的资金是由国家和自治区专项经费补助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以较少的投入撬动了大笔的投资;二是“双高”基地亩均投资较高,各工程项目的建设均可带动地方经济和税收收入提高;三是制糖企业作为广西部分地区的纳税大户,在提升制糖企业“第一车间”生产效益方面,“双高”基地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四是“双高”基地建成后,可切实提高蔗区生产条件和蔗农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现实情况却是因为进度不理想,导致各项红利收不进“腰包”。

2 优化政策,整合资源阶段

0~405.90 m表套管及358.24~1594.75 m技术套管外环状间隙,采用水泥全段固井。在∅244.5 mm技术套管与∅139.7 mm生产套管之间的环状间隙内1555.84~1558.31 m、1559.11~1571.58 m段间,采用橡胶止水器进行封固,本次固井采用的止水材料为新型膨胀橡胶,经过现场试验,该橡胶遇水8小时内可膨胀30%,止水位置井径为244.5 mm,止水器直径为230 mm,膨胀后直径可达286 mm以上,达到设计止水要求,该止水方法止水效果良好,技术比较先进,施工比较方便。

2.1 解放思想,创新建设模式

白丽筠轻轻地笑起来,在我的额头上点了一指头,说,你这胆小鬼!他不会妨碍我们的。这是我的房子,你要看看产权证吗?

2.2 整合资源,解决资金难题

权限方面,在试点建设期间,“双高”基地“四化”项目的验收程序是县、市、自治区三级验收,最终的验收权限在自治区层面。导致各项手续繁琐,时间跨度大,拖慢了建设进度。而资金拨付要在出具验收报告后才能完成,反过来影响了实施主体的积极性,更无法引起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的重视。

2.3 优化政策,破解建设困局

为适应广西“双高”基地建设新形势,解决县(市、区)人民政府“权责利”不统一的问题,自治区层面本着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及解决问题的原则,经过多次调研,反复研究,出台了《关于解决当前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有关问题补充规定》(桂政办发〔2016〕93号)。该文件的出台,除了将最重要的项目验收程序精简为县级验收并报市、自治区备案外,对补助资金的使用方式和范围作了进一步说明,对理解误差也作了清晰解释。对于破解制约“双高”基地建设问题、加快“双高”基地建设进程,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3 总结成果,加快建设步伐

3.1 建设进度

2014至2017年,全区“双高”基地建设任务共330万亩,截至2017年6月30日,完成土地整治面积253万亩(根据糖料蔗生长周期,2017年100万亩建设任务要到2018年5月底全面完成);完成水利建设面积155万亩;“双高”基地内种植良种率达86.7%;耕作、新植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获环节机械化率为15%。已拨付给实施主体的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总额达46亿元。

3.2 建设成效

2017年初,经自治区组织专家随机抽取194个片区共16.92万亩进行实地核验和田间测产,已建成的“双高”基地平均亩产7.2吨,蔗糖分15.44%。而同期非“双高”基地蔗区估测平均亩产仅4.5吨,蔗糖分13.8%,“双高”基地建设成效凸显。

3.3 建设规模

从2016年起,随着全国糖市行情逐渐好转,各项政策完善,“双高”基地建设走上正轨,经征求各任务市的同意及征询部分实施主体的意见后,将原定2017和2018年各100万亩的“双高”基地建设任务分别调整为131万亩和129万亩,充分体现了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对建设“双高”基地的信心和积极性。

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发展具有战备意义。信息互联网就是为了对付核战争防止信息指挥系统的瘫痪而产生的,而能源互联网同样具有这一属性,可以实现多用户柔性上网。当出现大的战争,电力系统显然是敌方破坏的重点,如敌方用石墨炸弹让我方骨干电网短路跳闸;用洲际导弹炸毁我沿江河水坝水淹江河下游各省市,同时造成水电厂大量停产,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恢复作战能力,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卢业飞,黄燕妮,刘全跃
《广西糖业》 2018年第02期
《广西糖业》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