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史上最全血常规解读

更新时间:2009-03-28
 

1、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

男性 (4.0~5.5)×10^12/L;

(1)长效α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儿茶酚胺对血管的效应,使血管床扩张,血压降低,增加有效血容量,避免在手术中挤压或分离肿瘤时或是在实施肿瘤摘除手术后,由于有效血容量改变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酚妥拉明、酚苄明为此类常用药物。

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瑞舒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肾功能的影响…………………………………………………… 杨建军等(5):679

上面这个正常值数据,咋还男女有别呢 ?其实男女两性的红细胞计数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在此期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而睾酮有促进骨髓造血作用。

生理性增高:

1、高山地区的居民 :高海拔地区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2、饮水过少,排汗过多 :暂时性的血液浓缩。

(2) 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除了绝对油价外,大类资产配置资金更关注原油期货的月差结构。当期货近月合约较远月合约升水时,持有近月合约的多头在换月时能够获得正的展期收益,即拥有超越油价波动的额外收益,持有期货多头的兴趣上升,配置资金增加。反之,当近月合约贴水时,多头的展期收益为负,配置资金减少。

4、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 、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

由图一可以看出许钧对翻译学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引进了许多西方优秀的教育著作,促使许多译者致力于著作的翻译工作,自然也引出了翻译学的研究。可以看出1987-1900年,许钧对翻译研究的发文总量每年平均只有1篇。1991-1993年,其发文量突然上升,到了1995-1996年间,最高每年发文达到7篇之多。21世纪受“走出去”政策的影响他对翻译学科的研究也活跃起来,几乎保持在平均每年3-4篇左右。

生理性减低:

1、三个月到十五岁的人群 : 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血红蛋白减少:

3、老年人 :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工厂产能不足)

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出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尿崩症等。

组织缺氧,代偿性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 — 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

11月,外媒报道称国外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耐药性已经传播到了南极的企鹅体内,不过还需要更多证据才能证明人类应对此负责。

某些肿瘤 :如肾癌,肾上腺肿瘤,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

(1) 储能是微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储能技术可以分为机械储能、电池储能和电磁储能等多种类型。其中,较为成熟且可商业化应用的包括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但这两种为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便用于微电网;而电池储能的商业化应用还面临着成本问题,只有在峰谷电价差较大时,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池储能才具有经济可行性,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池储能的成本在下降,但目前仍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药物因素 : 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病理性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

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2、血红蛋白浓度(Hb)

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

正常值:

男性 120~160g/L

2.1 人群分布 性别:男24名、占20.17%,女95名、占79.83%;职业:医生25名、占21.01%,护士62名、占52.10%,实习生15名、占12.61%,进修生5名、占4.20%,保洁人员12名、占10.08%;工作年限:0~5年65名、占54.62%,6~10年 31名、占26.05%,11~15年14名、占11.77%,>15年9名、占7.56%。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血红蛋白增高:

当前,公安实训VR技术应用探索关键在于加大相关师资力量投入。鉴于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安教育训练引入计算机相关高水平人才是确保公安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必然选择。夯实公安实训VR技术应用基础宜在现有的教育训练经费预算框架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健全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宣传机制、保证机制等制度机制等加大对高水平、领军型计算机及VR技术专家的吸引力度,同时加大VR技术应用学习、培训力度,确保基于VR技术的公安院校课程开发的人才队伍齐备、资源匹配。

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①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

3、新生儿 : 在宫内生理性缺氧状态,代偿性增多,但在出生2周后就逐渐下降。

2、孕妇妊娠中后期 : 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

(1)生理性减少:

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3)其他: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慢性肾病所致贫血,铅中毒,癌症性贫血等。

二、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异常:

①红细胞膜结构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棘状红细胞增多、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②红细胞酶缺乏: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等

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听力技巧,体验真实的商务场景及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扩大商务词汇量。实施策略:1)听力、阅读材料应该真实,来源于社会上流通的、人们日常接触的各种语言材料;2)控制输入材料的难度和长度,使用比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略深一点的语言材料(i+1),或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输出性”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习作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平面设计的兴趣和技能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时空得到了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通过碎片化和移动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本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通过微课教学,学生普遍较为欢迎也更乐于接受,课前可通过移动终端碎片化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丰富多样的微课视频呈现让课堂不再枯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技能掌握情况也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这些改变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微课翻转课堂模式改革提供了范例和经验。

③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在因素:

(1)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溶血性贫血等;

②非免疫因素: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三、红细胞丢失(失血)

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3、白细胞计数(WBC)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值:

成人(4.0~10.0)×10^9/L;

儿童(5.0~12.0 )×10^9/L;

嗜酸粒细胞:0.5%~5.0% (0.05~0.5)×10^9/L;

ICU综合征的发生常常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是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ICU的护士,应该有防止此类患者发生本征的强烈意识,熟练掌握本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预防或缓解患者的ICU综合征,促使其早日康复。

新生儿(15.0~20.0)×10^9/L。

白细胞计数增多:

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

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1%~5%(0.04~0.5)×10^9/L,

分叶核50%~70%(2~7)×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在胶澳总督府邸旧址室内地面铺装中,陶瓷地砖主要用于地下室、门厅、花房和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品牌为德国梅特拉赫(Mettlach)产品.壁炉、窗台、洗手池等处镶嵌的瓷砖则是由德国的希尔德海姆(Hildesheim)宫廷用品商提供[4].花房和卫生间的地面铺设拼贴经过防滑处理的马赛克或彩色釉面砖.地下1层次入口门厅及走廊使用网格压纹八角形地砖结合黑色马赛克组合菱形块的铺装形式(图2).18世纪这种八角形结合菱形的地砖形式在欧洲最为流行,在青岛也很普遍,一般深浅两色形成对比,比如德华银行旧址入口处地面就采用八角形地砖结合黑色菱形地砖的釉面砖铺装形式,在边界处使用红色方形釉面砖组成条带分隔(图3).

嗜碱粒细胞:0%~1% (0~0.1)×10^9/L;

淋巴细胞:20%~40% (0.2~0.4)×10^9/L;

单核细胞:3%~8% (0.08~0.8)×10^9/L。

注:前面是分类百分占比,后面是绝对值

临床意义:

(1) 中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 嗜酸粒细胞: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4) 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二岁以内的儿童可以稍高。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5) 嗜碱粒细胞:

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5、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集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正常值:

(100~280)×10^9/L

男性 (108~273)×10^9/L

女性 (148~257)×10^9/L

平均值 190×10^9/L

(1) 生理变异:

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在一日之间没有大的变动,亦无性别与年龄明显差别,有些妇女血小板可呈周期性(月经期)轻度下降。

血小板减少

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患如胶原性疾患,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纤维化时可继发血小板减少,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粟粒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血小板显著增多

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血小板减少时必须防止出血。血小板显著增多时,必须警惕血栓发生;但血小板增多亦可出血,因血小板质量差。

6、网织红细胞计数(RC)

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正常值:

成人 0.5%~1.5%,绝对值(24~84)×109/L;

新生儿 2.0%~6.0%,绝对值(144~336)×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7、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PCV),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正常值:

男性:0.40~0.50 (40~50vol%)

女性:0.37~0.48 (37~48vol%)

新生儿:0.49~0.60 (49~60vol%)

(1) 红细胞压积增大: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 红细胞压积减少:

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④妊高症。

8、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临床方便的计算公式是:平均红细胞体积(fL)=HCT/RBC×100。

正常值:

手工法 82~92fl

血细胞分析仪法 80~100fl

平均红细胞体积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的敏感指标,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临床价值更大:

(1)体积增大: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2)体积缩小: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生理学改变:

① 升高: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② 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

①升高: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苯巴比妥(叶酸代谢障碍),格鲁米特,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苯乙双胍(致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甲氨蝶呤,秋水仙碱(伴维生素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

②降低:双香豆素乙酯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改变:

①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 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MCH=Hb含量/红细胞百万数,临床上用于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正常值:

手工法 27~31pg

血细胞分析仪法 27~34pg

新生儿:23-30 pg (1.5-2.0 fmol)

降低:

即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见于缺铁,慢性失血,口炎性腹泻,胃酸缺乏,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升高:

常为大细胞性贫血,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长期饥饿,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

1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即平均每1升血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以g/L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克数(g/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L/L)

正常值:

MCHC:32~36%(320~360g/L)

1、升高:高色素性贫血,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

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正常值:

<0.15(<15%),

RDW-CV 11.5%~14.5%。

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2、缺血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均可见MCV下降,但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而后者RDW正常,有助于鉴别

3、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增大,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无变化。

 
 
《健康管理》 2017年第12期
《健康管理》2017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