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北京市鲜食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北京市鲜食玉米现状

玉米是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超过6.67万公顷。其中,2003-2007年鲜食玉米播种面积增长最快,从1300公顷发展到了8000公顷。2008年以后,因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鲜食玉米随着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也逐年减少,近几年基本维持在大约2000公顷。

鲜食玉米也称水果玉米,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既可作为主食,也可入菜,深受市民喜爱。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密云、房山、顺义、平谷和延庆等区县。种植规模较大的品种主要有京科糯928、密花甜糯3号、美珍204、京科糯2000、京科甜183和农科玉368等。北京地区鲜食玉米从春季到夏季均可播种,因生育期较长易受多种病害的侵染危害,进而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除以上病理生理学机制外,性格行为改变在CSF的疾病进展中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焦虑抑郁患者由于认知情绪障碍,可导致原有性格的改变,如暴躁、易怒、悲观、自闭等;在扭曲及错误的思维影响下,更易养成多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失眠、不合理饮食、身体活动量下降等[24]。这些危险因素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包括CSF的发病风险,并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及预后。

二、北京市鲜食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笔者通过在鲜食玉米的主产区密云、房山等地实地调查后发现,鲜食玉米生产中主要发生7种病害,分别是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弯胞叶斑病、褐斑病和锈病。

1.大斑病

①发生特点。该病分布广泛,全市各区都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气候凉爽的种植区;以北部山区延庆、怀柔海拔较高地区发生程度最为严重。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下部叶片最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至上部叶片,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植株光合作用下降,籽粒灌浆不足,最终影响产量。

  

大斑病

②危害症状。病菌可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染病后,会出现点状水浸斑。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但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病斑,大小一般为50~100毫米×5~10毫米。叶片上形成大量病斑时,常导致整叶枯死。田间湿度较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在学生学习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给学生减负,那么写作训练如何达到省时高效呢?我们学校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的研究。我国语文教学自古有读写并重的传统。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叶圣陶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可见读与写是密不可分的语文学习活动。

2.小斑病

①发生特点。该病分布广泛,全市各区都有发生;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病,抽雄后病害发生达到高峰,叶片因布满病斑而枯死。感病后,一般年份减产10%以上,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20%~30%。

②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侵染叶片,但也会侵染叶鞘、苞叶和果穗。叶片上常见症状有3种:受叶脉限制时(典型症状),病斑为椭圆形或近长方形,黄褐色,边缘深褐色,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不受叶脉限制时,病斑多为椭圆形、灰褐色;病斑为小点状坏死斑,黄褐色,周围有褪绿晕圈。

  

小斑病

③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种植高抗品种是当前生产中控制小斑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减少菌源,如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深翻土地促使植株病残体腐烂,粉碎、腐熟收获的玉米秸秆,促使病原菌死亡;施足基肥,生长中期追施复合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或采用间套作方式,从而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及时去掉下部病叶并带出田外进行销毁。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结合去除病叶喷施杀菌剂(参考大斑病防治)。

3.丝黑穗病

①发生特点。该病分布广泛,在全市各区普遍发生;直接导致果穗受害,是鲜食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为2%~8%,严重的发病率高达60%~70%,对产量影响较大。

  

丝黑穗病

②危害症状。病原菌以侵染胚芽为主,根为次要,侵染胚芽后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可见到典型症状。果穗感病后变得短粗,外观近球形,无花丝,苞叶正常,剥开苞叶可见果穗内部组织已全部变为黑粉,黑粉内有一些丝状的植物维管束组织,感病后期果穗苞叶会自行裂开并散出大量黑粉;有的还会出现过度生长,但无花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雄穗感病后,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有的还会出现畸形生长。部分植株受病原菌侵染后,在苗期产生分蘖,使植株呈灌丛状。

针对翻译应关注译者的性别还是能力高低一直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女性主义译者认为女性作者的作品应该由女性译者翻译,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的地位一直发生着变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女性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家庭观,事业观等各个方面。而女性译者可以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深刻体会女性作者写书时的心境,因而翻译出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用词上都更能精准地传达女性作者的写作意图。然而,译者性别是决定译作精准度的最重要因素吗?译者的能力高低是否也是决定因素之一呢?

③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该病常发区种植首选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如在黑粉瘤破裂前及时将其摘除并带至田外进行深埋,阻止病菌在田间扩散和在土壤中存留。化学防治: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侵染,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3%拌种,或用6%戊唑醇悬浮剂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

②危害症状。可侵染叶片、叶鞘、苞叶,但以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点状褪绿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黄白色,边缘褐色或有褪绿晕圈,有些品种仅表现为褪绿斑,病斑大小一般为1~2毫米×2毫米,部分品种可达4~5毫米×5~7毫米,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相连成片后导致叶片枯死。

①发生特点。该病分布广泛,在全市各区普遍发生,是鲜食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病菌可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并形成黑粉瘤,黑粉瘤可消耗植株大量养分或导致植株不结实出现空秆,减产高达30%~80%。

4.瘤黑粉病

②危害症状。在鲜食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皆可发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组织,被侵染的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瘤状物。膨大的瘤状物组织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白色,内部白色,肉质多汁。随着瘤状物的迅速膨大,外表逐渐变暗,有时带紫红色,质地变硬,内部充满大量黑粉。当瘤状物外表薄膜破裂后,可散出大量的黑色粉末。与丝黑穗病仅发生在玉米的果穗和雄穗部位、黑粉中夹杂有寄主维管束组织的特征不同,瘤黑粉病可以发生在叶片、茎秆、果穗和雄穗的任一部位,成熟瘤内均被黑粉占据。

  

瘤黑粉病

③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尽管迄今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可选择种植发病轻或果穗不发病的品种;减少菌源,如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将其摘除并带出田外进行深埋,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带出田外进行深埋销毁,秋季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增施含锌硼微肥;控制玉米螟为害,减少有利于病菌入侵的伤口;重点田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化学防治: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最后, 如果将驻定模态和两对行波模态的中性曲线放在一起, 尽管最不稳定的模态是驻定模态, 但它的临界点发生在中等波长区域, 并且截断波数随着Reynolds数增大趋于3.9. 这样, 对于在x坐标方向受限的情况下, 如果x坐标方向受限尺度小于方腔高度(k>2π), 这时驻定模态无法出现, 而行波模态基于它的短波特征可能会最先失稳.

证明 定义如下:对任意x ∈ X, = (x → 1) → 1).首先证明是X的犹豫模糊滤子.显然, ⊇ 对任意x ∈ X都成立,即(HF1)成立.对任意x,y ∈ X, 由命题1.1和引理2.1知,

  

弯胞叶斑病

(3)实时性、可替换性差,如果进行增拍、补拍、重拍,新产生的数据需要重新手工加入gis服务器,并重新切片和发布。

③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已知高抗品种较少,但在发病严重地区可选择中抗品种;减少菌源,如在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秋季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粉碎、腐熟收获的秸秆,促使病原菌死亡;通过施肥、改善田间通风条件等措施提高植株抗病性。化学防治:一般不进行药剂防治,意义不大。

①发生特点。该病分布广泛,在全市各区普遍发生;主要发生在鲜食玉米生长的中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产量下降30%以上。

6.褐斑病

不久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报告,并传达了毛泽东这次谈话精神,指出在社会主义的美术学院里,应该让各种派别和风格都自由发展,准许开课。彩墨画系除了画人物,还要画山水、花鸟。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未来派、形式主义都可以开课讲授,学校要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和“古为中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③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最好种植高抗品种,没有高抗品种的地区也可种植丰产性好、抗性中等的品种;控制菌源,如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冬前深翻土地促进植株病残体腐烂,发病初期及时去除植株底部病叶;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原菌侵染。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

5.弯胞叶斑病

①发生特点。在北京市玉米产区发生极为普遍,由于病害主要发生在鲜食玉米生长的中后期,一般对生产影响不大;但部分感病品种,在生长前期发生严重时,病叶会迅速干枯,导致产量下降。

②危害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鞘、叶片和茎秆上。病斑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毫米,在叶片中脉和茎秆上的病斑直径较大,可达3毫米。病斑有时相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组织破裂后会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休眠孢子。高度易感品种生长前期一旦被病原菌侵染,全株叶片会迅速产生大量直径约1毫米的黄色小斑点,造成叶片干枯。

③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种植耐病品种(目前对品种的抗病性缺乏系统鉴定和研究,但发现具有黄早4亲缘关系的品种较为敏感,在雨水多的地方应避免种植此类品种);减少菌源,如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地促进病残体腐烂;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通过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必要时实行3年以上轮作。化学防治:一般不进行药剂防治,意义不大。

  

褐斑病

  

南方锈病

  

普通锈病

7.锈病

①发生特点。该病分布广泛,在全市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主要发生在鲜食玉米生长的后期,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锈色病原菌,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及代谢,导致减产1%~3%。

②危害症状。病原菌可侵染植株地上部的任一部位,但以叶片受害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叶片上散生黄色小斑点,病斑逐渐隆起,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锈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夏孢子。植株生长后期,在病斑上逐渐形成黑色突起,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冬孢子。

如果你在威尼斯,不如徜徉在迷人的广场下或者乘坐浪漫的贡多拉(威尼斯特有的小船),当然,起泡酒必不可少,与两三好友享受此地的浪漫。如果贡多拉的浪漫不适合你,那就试找家地道的意大利餐厅,坐下吃吃意大利面吧,开瓶当地红酒相配,相信那会是番茄肉酱意粉的最佳拍档!

③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应选择在当地生产中表现高抗或中抗的品种;不要偏施氮肥,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控制病害发展。

 
张金良,岳瑾,袁志强,王品舒,董杰,班丽萍,裴志超
《科学种养》 2018年第04期
《科学种养》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