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引言

从理论角度讲,微生态制剂以微生态理论作为指导,由多种有益微生物(如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经过复合培养及干燥处理等工艺加工而成,属于一种活菌制剂。当前国际上将微生态制剂划分成3种类型,即益生元、益生菌及合生素[1]。笔者以微生态制剂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的运用情况为探讨对象,先解析其运用于动物饲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之后分析运用微生态制剂提升野生动物饲养效果的具体情况。

2.1 “Bears”法则 这一法则是简单的睡眠门诊问诊的概述,它包括入睡问题(bedtime issues)、白天过 度 嗜 睡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夜 醒(night awakenings)、睡眠规律及持续时间(regularity and duration of sleep)、打鼾(snoring)这五个方面。一般在临床门诊,尤其是看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儿科可以利用这个法则对儿童睡眠问题进行简单的筛查[8]。

2 解析微生态制剂运用于野生动物饲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2.1 促使有益代谢物产生

微生态制剂进入动物消化道后,一些有益菌群可在其中进行繁衍,进而生成乳酸等一系列有机酸,使肠道pH值下降,以阻断动物病原菌生长。一般条件下,益生菌可生成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这些酶对植物性的碳水化合物形成很强的降解效果,刺激动物机体分泌更多的内源消化酶,使肠道充分利用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此外,一些有益菌还可生成抗菌性物质(如乳糖菌、噬酸菌素等),阻碍病原菌的有效繁殖[2]

2.2 维护野生动物身体内部环境微生态的平衡性

通常状况下,动物机体内部消化道中存在的微生物菌群以一定比例分布,且能够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但若动物处于应激反应状态(受长途运输、惊吓、饲料食物突然改变等因素影响)之下,野生动物机体内部菌群就容易出现失衡现象,此时,有害菌群将占领主导位置,致使消化机能变得紊乱或生长发育受抑制。若不及时解决这方面问题,部分动物可能因此生病乃至死亡。利用微生态制剂能快速补充动物机体的有益菌群,并有效调节菌群失衡现象,使微生态较快恢复到平衡状态,预防野生动物出现重大疾病事件[3]

2.3 逐步提高野生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从生物学理论层面看,野生动物免疫功能主要指的是其机体抵御各类疾病发展、蔓延的功能。微生态制剂添加入饲料中,动物进食以后可发挥免疫激活作用,使机体抗体水平、巨噬细胞活性得到有效提升,继而诱导机体逐步增强自身免疫功能。许多相关研究文献中有记载:益生菌能调节机体内菌群,促使肠道内部的微生态维持相对平衡的实时状态,同时可生成一些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性因子,使机体抗体的水平增高,促使巨噬细胞活性及免疫球蛋白数量增加[4]

2.4 有助净化野生动物禽舍生长环境

动物园中饲养的很多大型动物(犀牛、鹿、大象、马类等)每日排泄出较多粪便、尿液,这既给园内环境造成污染,又增加了有害臭味气体的排放量,使饲养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及动物都受到相应程度的健康威胁。将微生态制剂放入这些动物食物中,有助提升其消化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降低排泄粪便内大肠杆菌总含量,使氨气、臭味气体的排放量有效减少[9]。除此以外,充分利用微生态制剂的抑菌效应,可预防大肠杆菌在动物肠道中进行定植,并减少不正常发酵现象的出现,阻止腐败菌繁殖、生长,发挥除氨、降臭方面作用。

2.5 通过构建生物防御屏障减少野生动物疾病

多数动物园均有野生禽类的孵化房间,诸如天鹅类、鹤类等珍稀禽类动物孵出以后都要进行人工育幼。此外,部分幼畜孵出后受到母畜母性不良好(或意外发生死亡)等因素影响而需进行人工育幼,但这些幼禽免疫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使育幼工作出现较多难题,情况严重时可能诱发死亡。若在幼禽饲料中尽早添加适量良性微生态制剂,能加快其免疫器官生长、发育速度,以提升实际育成率[8]

创作内容自由选取,所见所闻、所作所想,皆可入联;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作限制,尽可随心所欲地表情达意。归纳起来,通常有如下途径:

3 将微生态制剂运用于野生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具体优点

3.1 有效提升野生动物饲料转化效率

一般动物园内都有水域,用以饲养鸭、雁、天鹅等水禽类动物,但这些水域水体中容易积累大量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投喂残余饲料、动物粪便、岸边树木以及落叶等),致使水质出现恶化变质。水域作为水禽动物赖以生长、生活的具体环境,其水体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水禽动物发育及成长态势。水质恶化将危害饲养动物机体健康,增加患病几率。将微生态制剂当作水质调节剂投放于动物园水域里,可起到净化水体功效,即在不换水的基础上营造净水、节水饲养模式,促使水环境得到有效净化[7]

3.2 有助改善动物园附近水域水质

喂养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可提升对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的实际利用效率。若于犀牛、大象等大型食草动物的饲料当中加入适量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生成蛋白酶、脂肪酶以及淀粉酶等酶,进而促使饲料内碳水化合物更好地降解,并激发动物机体分泌出更多的内源消化酶,使其肠道高效利用植物性的碳水化合物,以提升饲料的整体转化效率。

3.3 显著增强野生动物免疫系统功能

动物体内的肠道黏膜在正常状态下都有微生物保护膜,用以抵御病原微生物定植与侵入。有关调查文献指出:微生态制剂含有的益生菌能使野生动物肠道内部营造厌氧环境,对各类病原菌形成抑制效果,以降低病原菌附着率、繁殖率,避免动物出现细菌感染疾病。一些研究中发现,利用竞争排斥的效应能阻断病原微生物繁殖活动,并可降低病原微生物在肠黏膜细胞上的黏附能力,使病原微生物仅能争夺极有限的生态位点、营养物,以此有效制约致病菌群繁衍、生存[6]

3.4 有利于净化动物禽舍环境空气

因不同野生动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状况有较大差异,且普遍存在消化、吸收不良的现象,于是,动物粪便当中仍含有较多营养残留物,特别是含氮物质比较多。这些物质容易受到腐败菌的分解作用,生成硫化氢、氨气等类恶臭物质,进而出现较严重的禽舍环境污染现象。如果长期发展下去,粪便内病原微生物不断滋生蔓延,很可能降低野生动物的圈舍生活福利。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增加野生动物消化道中有益菌群,使内源酶数量快速增多,促进动物消化道更好地吸收饲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减少粪便内氮物质实际含量,降低随动物粪便排向体外的硫化氢、病原菌及氨气等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起到改善禽舍空气总体质量、净化环境污染的作用[5]

针对火灾状态下的油品处置,国内外做法差异较大,国外关于吸收上部油品热量和保护罐体采取收油措施,以及使泡沫填充和进入不宜覆盖区域采用发油措施,应进一步调研上述措施的可行性。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确实能够提高消防效率、降低罐体所受的损失。

3.5 明显减少野生动物应激性反应

野生动物胃肠道处于健康、良好状态,可生成较多乳酸,有利于维护动物机体的健康。但当动物出现应激性反应,将会干扰胃肠道系统的正常活动,使大肠杆菌更快生长,若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则大肠杆菌生产数量越多。一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如斑马、火烈鸟等)生性胆小,易受惊吓,当生活环境改变或在长途运输时都可能诱发应激性反应,此时其消化道机能会出现紊乱问题,并抑制了发育和生长,部分反应严重的动物还会因此患病或者死亡[10]。如果事前对这些野生动物供给链球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将能维护其胃肠道的有益微生物,使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相对平衡,以缓解动物因各种因素而出现的应激反应。

国家给予苗族银饰传承人一定的资金帮助促进其发展传承,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将苗族银饰的制作流程整理成册并且出版发行。此外,国家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形成了一套各级政府相辅相成的管理发展体制。

4 结语

微生态制剂是现阶段新兴的绿色环保类饲料添加剂,其能有效调节野生动物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度,促使动物良好发育和生长,有助提升动物免疫系统功能。在野生动物具体饲养过程中,合理运用微生态制剂,能提升野生动物饲料转化效率,改善动物园附近水域水质,净化动物禽舍环境空气, 减少野生动物应激性反应。鉴于此,往后对微生态制剂进行饲养运用时,可按照不同野生动物、不同养育阶段、不同饲养情况等因素展开科学利用,使微生态制剂更好地发挥相应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霞,陈绍志,胡延杰,等.中国森林认证新领域——野生动物饲养管理认证[J].野生动物学报,2017,38(4):671~674.

[2]阎锡海,罗茂春,陈 彤,等.福建省经济动物养殖、养殖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015,(1):24~29.

[3]赵玲玲,李梅荣,王国栋,等.不同日粮模式对赤大袋鼠粪样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7,49(7):32~36.

[4]陈云政.微生态制剂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5):87~88.

[5]周晓辉,李 威,刘 浩.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在禽畜养殖中的作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6,37(5):503~508.

[6]金晓军,孙 强.散养状态下棕熊与黑熊的混合饲养管理[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5):62~63.

[7]刘秀丽,侯勇跃,李 锋.抗病营养微生态制剂在畜禽养殖上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Z1):36~40.

[8]戴传银.从资源保护和市场需求角度探讨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以贵阳为例[J].野生动物学报,2015,36(4):453~462.

[9]甄 荣,初雯雯,胡 亮,等.春秋季蒙新河狸(Castor fiber birulai)制作气味堆的生境选择[J].生态学杂志,2017,36(5):1330~1338.

[10]陈 斌,刘立贤,张占侠,等.纳豆芽孢菌剂消除小天鹅转群应激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22~123+126.

 
卿钦
《绿色科技》 2018年第08期
《绿色科技》2018年第08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