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独具匠心的对话场景 ——试探鲁迅《风波》与《祝福》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同样的独特的人物铺陈

在《风波》当中,鲁迅对主要人物所取的名称代码颇有意思,诸如“九斤老太”“七斤”“七斤嫂”。“九”在传统中国文化当中代表圆满之意,“九斤老太”反映出当时改革之不彻底、不圆满,暗示辛亥革命终将失败。至于“七斤夫妇”则是本文的主线人物,通过两人特殊的对话可以充分展现文本的“对话场景魅力”。在《祝福》当中,同样出现了作者惯用的“数字取名”,诸如“鲁四嫂”“鲁四老爷”。文章当中,这两个人物是直接逼死祥林嫂的“刽子手”,他们代表着封建阶层中自私、顽固的部分。当然,文本中还出现“我”“柳妈”以及文本主人公祥林嫂,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同样的“对话场景魅力”。

二、同样的特殊的对话设置

(一)《风波》中人物对话场景的特殊性

从叙述视角上看,《风波》属于第三人称小说。由于此类人称相比较于第一人称来说最缺乏“我”的存在,在教育学中称为“具身性”,因此作者往往会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弥补此类缺失。如七斤夫妇首次对话:

思维型学习疑难也称组织型学习疑难,它是在信息的组织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而产生的学习疑难.美国学者安东尼·格里高根据知觉的具体与抽象,规则的次序与随机将人类的思维分成了四种:具体而有序的思维、抽象而有序的思维、具体而随机的思维、抽象而随机的思维[25].这四种思维类型并无好坏之分,但它们之间的思维形式有所不同[26].不同的思维形式在一方面表现出一些优势的同时,往往在另一方面会表现出劣势,以致于出现一些思维障碍,从而产生思维型学习疑难.

七斤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

陆叔叔把夫妻俩的名字合在一起,取了“月影馆”这个名字,“月影馆”中的展品也以自己一家三口的生活场景为题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牟月竟然不幸因病去世,蜡像馆的人气也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我小时候,考试带乌龟去。我把答案用铅笔抄在龟壳底部,让乌龟传答案。乌龟最终走错路,还是被抓了,老师问这是谁的乌龟。我不敢吱声,老师:“龟壳上写的是啥字?”我:“应该是甲骨文吧!”那次,我在走廊举着乌龟被罚站了半天……

而相隔四年完成的作品《祝福》中同样出现了大量的对话,它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是与《风波》的不同之处,其主要集中在“我”与祥林嫂、“鲁四爷”与“鲁四嫂”、“鲁四嫂”与祥林嫂等人的描写当中。与《风波》不同的是,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加入更多的心理描写。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地问。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

“皇帝要辫子么?”

出站操作流程:出站操作流程主要是指本地区的货物向外发出,货物在卸货,信息采集,分拣完成之后,在顾客的目的地对应的集货位上,将货物进行派工出站,信息上传的操作。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皇帝要辫子。”

在这一组对话当中,出现了“抬”“叹”“呆”等外貌描述性动词,似乎在给读者重现对话场景。其中,“说”或与“说”相近的字出现五次(包括“道”“问”)。前面的“说”“道”“问”主要是纯粹性的“对白”性话语,是七斤与七斤嫂关于事件的交流。最后一次“说”通过咸亨酒店的人道出了事件的严重性,也为后文七斤与七斤嫂又一次对话埋下了伏笔。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二)《祝福》中心境与语境的有机结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4)进行多次人机对弈实验,系统运行流畅,用户体验感绝佳,对弈完成后棋盘数据也正确保存进棋盘文件,pickle文件同步保存用户信息。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这组内心独白为作者有感而发,两个“仍然”透露出祥林嫂人生的一组动静关系,动的是祥林嫂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静的是鲁镇人依旧麻木、冷漠,突出祥林嫂永远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三、同样的对话场景“重复”

在《风波》中,突出的典型化表现在那些显而易见的外部特征,诸如七斤的烟斗、六斤的辫子等。最具代表性的大概要算九斤老太那句重复七次的“ 一代不如一代”。为了避免简单使用这类句子而流于浮泛,鲁迅想方设法地将它们前后贯穿起来。

《祝福》中鲁迅在描述阿毛之死时所用的两段文字都以“我真傻,真的”开头,重复的话语强调的是祥林嫂将悲剧归咎于自己。其实真正杀死祥林嫂的是鲁四爷和鲁四嫂所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鲁迅笔下的两篇文章都透过人物的话语留白、话语重复以达到强化情感之作用。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物设置、叙述视角,展现了鲁迅高超的文学功底。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

[2] 鲁迅.彷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5).

[3]尉文莹.关于鲁迅小说《风波》的文本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16-18.

[4]丁菁琳.《祝福》的语言特点及对教学内容的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5.

 
林文渊
《名家名作》 2018年第03期
《名家名作》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