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版本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暴风雨》奏鸣曲创作背景及音乐分析

1.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简介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改变传统的“租不如买”的旧思想,树立“轻占有、重使用”的新观念。由于目前融资租赁业务涉及的主要是大型固定资产,很多行业没有机会参与到租赁业务中,对融资租赁认识不足。首先,企业或政府提供平台,向东部地区或西方国家学习其先进的租赁经验。其次,融资租赁企业定期开展公司展览活动,向外部人员介绍融资租赁业的基本常识和发展趋势。另外,还可以政企合作,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对企业、政府进行融资租赁只是培训,加强政府对租赁行业的重视程度,拓宽企业参与融资租赁业务渠道。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德国的波恩,先后经历了开明君主专制、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以及封建复辟几个历史时期。时代更迭对贝多芬的音乐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他的音乐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思想意识为他奠定了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体现出对“开明君主”的热衷与向往;中期作品则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情怀;晚期作品则体现了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向往。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1794—1800年是贝多芬创作早期,共有13首钢琴奏鸣曲。这一时期贝多芬的创作正处于学习与摸索的阶段,他的曲式结构和音乐语汇以前辈作曲家所奠定的基础为起点,体现了C.P.E.巴赫、莫扎特及克莱门蒂对他的影响。1801—1814年是贝多芬钢琴音乐创作中期,共有14首钢琴奏鸣曲。这一时期,贝多芬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突破了古典主义既定的传统曲式,在音乐内容上讴歌为社会变革献身的英雄,作品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黎明》奏鸣曲、《热情》奏鸣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只有5首,写于1816—1822年,此时的贝多芬已从健壮的中年走向暮年。由于耳聋、家庭烦恼和经济上的困境,贝多芬更加离群索居,个性上越来越退隐和自我反省。贝多芬晚期作品中“我”字愈写愈小,音乐摆脱了个人的痛苦,精神得以升华并上升到哲学思考。他在晚期奏鸣曲中大量运用赋格和变奏曲式,乐章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古典奏鸣曲式开始瓦解,逐步走向自由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三,中国气温变化。我国的温度变化跟全球基本上趋势一致,但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过去百年约上升0.8℃,最近50年的升率约为0.22℃/10a,高于世界平均值。四季均呈升温趋势,其中,冬季节升温显著,春夏季节存在局地降温情势。

2.《暴风雨》奏鸣曲创作背景及音乐分析

这首奏鸣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1611年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暴风雨》,本首奏鸣曲的标题也由此产生,作品传承了《暴风雨》中所表达的思想以及情感,充满了强烈的英雄主义以及浪漫主义色彩。1802年,贝多芬在《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期间正遭受严重的耳病侵袭,也是他写下海林根斯塔特遗嘱之际,然而贝多芬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打倒,而是顽强地与生命作斗争,贝多芬通过最简单的素材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场面。罗曼·罗兰认为这首曲子里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与贝多芬一生的转折阶段相联系,因此,推断这首作品可能是献给贝多芬本人的。第一乐章是广板与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具有高度的紧张度和激情,描绘了感情斗争的戏剧性冲突画面。呈示部把Largo、Allegro、 Adagio三种速度压缩在一起,在对立冲突中对峙。展开部则采用呈示部的素材进行发展,在对比性材料的碰撞和冲突中走向高潮,结束时露出紧张不安的气息,仿佛在向人们提出问题。第二乐章是柔板,降B大调,带有尾声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音乐是哲理性的、凝思的。主部主题是对未来的憧憬,副部主题具有民谣特点。第三乐章是小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流描绘出飞驰的画面,充满了无穷动的力量,具有急速不安的情绪,最终走向爆发。

二、演奏版本比较

 

表1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图

  

《暴风雨》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主部A(1-21)a a1连接部(21-41)副部B(41-63)b b1 b2结束部(63-92)导入(93-98)展开(99-120)属准备(121-142)主部A(143-152)a a1连接部(153-171)副部B(41-63)b b1 b2结束部(193-228)6 14 21 4 4 6 6 22 22 10 6 13 4 4 6节数转折转折8 29 8 35调性 d a a #f G d d d f #f G d节拍 4/4速度 Allegro

 

表2 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1-41小节)

  

演奏家 速度 力度 音色 节奏古尔德1′08″;第7小节琶音速度放慢第1、7小节pp控制很好音色清透、利落第8小节cresc之后节奏加快显急促巴伦博伊姆 1′09″第2小节p之后演奏力度变强第4小节cresc加了重音第4小节后音色较明亮;第11小节前后音色有明显对比节奏无明显变化施纳贝尔1′10″;第25小节处左手速度减慢,其后反复处均类似第13小节f处演奏较突出第3小节之后音色较明亮与1、2小节形成对比第11-13小节节奏较急促索科洛夫1′20″;第7小节琶音速度加快第二次cresc较第一次幅度大第12小节音色较明亮第一次Allegro节奏不太快;第二次Allegro节奏较急促李赫特 1′23″第1、6、7小节的pp与p控制准确第5小节音色较明亮第8小节节奏较急促

 

表3 副部主题(42-92小节)

  

演奏家 速度 力度 音色 节奏第75、76小节与77、78小节音色对比较突出,前者比后者明快第49小节cresc力度从p开始;第59小节sf未突出古尔德 59″第86小节节奏放慢第44小节前后力度形成对比;第48小节同音反复,力度则未突出第52、53小节音色较明亮,前后形成对比;第67、68小节ff与p的对比明显巴伦博伊姆 56″节奏规整,前后无明显变化施纳贝尔 1′第45、46小节力度由渐强至渐弱,其后反复处均类似第56小节音色有变暗,形成对比第69-74小节节奏略有加快索科洛夫 1′05″ 严格按照乐谱标记第52、53小节音色明亮第45、46小节左手节奏较急

  

无变化8 6小节力度减弱

 

表4 展开部(92-142小节)

  

演奏家 速度 力度 音色 节奏古尔德 1′10″第134、135、136小节没有渐弱第101小节音色清脆,其后反复处均类似第132小节节奏明显减慢巴伦博伊姆 1′34″ 第107小节f处未加重第121-124小节,125-132小节左手音色有明显对比;第142小节最后一个音音色极暗淡统一施纳贝尔 1′35″规整第134、135、136小节dimin音色逐渐渐暗第99小节Allegro处ff力度极强;第108小节之后sf处力度渐强索科洛夫 1′43″第136小节比第134、135小节的 力度弱第134、135音色相同,比第136小节音色微亮第122小节之前速度略快,122小节之后速度减慢;第142小节音有略微迟缓李赫特 1′43″第99-100小节与100-101左手力度形成对比,其后反复处均类似第113、114小节节奏略微加快,其后恢复原速第99-100小节音色厚重;第100-101小节演奏的小心翼翼与前两小节形成明显对比,其后反复处均类似;第123-132小节音色对比明显

 

表5 再现部(143-228小节)

  

演奏家 速度 力度 音色 节奏古尔德 3 ′ 02″第152小节pp处的力度不明显第171-181小节左右手音色利落第149小节节奏较快,第150小节节奏放慢巴伦博伊姆 2′42″第152小节p处的力度与pp处形成对比;第160-161与217-218小节cresc力度无明显变化第167-168小节未使用跳跃演奏,音色浑厚,与右手形成对比第147小节延长了切分音施纳贝尔 2′35″第158、159小节渐弱,力度为p第161,166小节音色浑厚、清晰第214-216小节节奏明显减慢索科洛夫 2′57″第151小节cresc不明显;第152小节pp未与p形成对比第144-145音色显小心翼翼;第119-214小节左右手音色都较暗淡171小节之后右手节奏放缓李赫特 2′39″第144-148小节力度弱;第152小节p处的力度较弱,与之前s f处形成对比;第159小节Allegro处力度渐强;第218、219小节cresc不明显第144-148小节音色有弹性;第170-179小节右手较左手更明亮节奏规整无明显变化

 

表6 尾奏(219-228小节)

  

演奏家 速度 力度 音色 节奏古尔德 17″第226小节和弦用了重音弹奏第226-228小节右手音色较明亮第226小节和弦减了时值巴伦博伊姆 21″ 第221小节之后力度渐弱左手连贯音色统一第221小节后力度渐慢施纳贝尔 25″ 第221小节之后力度渐弱左手音色较暗淡节奏统一无明显变化索科洛夫 20″第221小节之后力度略减弱第226小节和弦明亮,第227小节和弦暗淡,形成鲜明对比节奏无明显变化李赫特 21″ 力度无明显变化左手音色较浑厚节奏无明显变化

三、演奏版本评价

古尔德的演奏速度极快,呈示部开头通过夸张的速度对比来突出音乐中旋律的紧张感,左手伴奏音色清透、利落,与右手的旋律连贯、一气呵成,二者配合紧密。古尔德擅长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触键干净利落,演奏时强调理性,独特的触键方式和演奏风格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伦博伊姆在第一乐章Largo和Adagio部分速度精准、节奏规整,第一乐章力度对比明显,巴伦博伊姆在演奏时融入了较多自身的情绪,敢于大胆地展现个性,将古典主义的庄重与浪漫主义的幻想结合得近乎完美。施纳贝尔的演奏速度适中,第一乐章节奏规整严谨,力度控制得恰当、适中,音色均匀。作为德奥学派的钢琴家之一,施纳贝尔的演奏带有客观主义倾向,演奏时在忠于原谱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的演奏个性,凸显了贝多芬作品中英雄主义风格特点。索科洛夫的演奏速度整体稍慢,音色有弹性,第一乐章节奏变化较明显,索科洛夫的演奏融入较多的个人情感,演奏极具爆发力。李赫特的演奏速度稍快且自由,高潮部分具有很强的情感容量,踏板运用较多,每个声部的音色都有各自的特点,节奏控制得很好,对pp与p的演绎极为精彩。李赫特的演奏具有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特点,音色丰富,情绪带入极具感染力,旋律线条宛如人声歌唱,重视钢琴的触键感觉,整体演奏风格上体现了真挚朴实的特点。

上述五位演奏家的演奏在速度方面古尔德最快,其次是李赫特、施纳贝尔;在力度方面,施纳贝尔的强弱变化最明显;在节奏方面,巴伦博伊姆的演奏最规整;在演奏技巧与演奏风格方面,巴伦博伊姆倾向于融入较多自身的情感、大胆展现自我,与索科洛夫极具爆发力的演奏类似,施纳贝尔在忠于原谱的同时带有个人的理解,具有“贝多芬”的味道,李赫特与施纳贝尔相类似,更注重对乐曲的理解。总之,五位演奏家的演奏各有特点,每个演奏版本都是值得欣赏与学习的杰出之作。

 
陈琛,朱帆
《名家名作》 2018年第03期
《名家名作》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