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贫困人口生计诉求调查研究——以宁武县和代县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以农户生计可持续为出发点,解决贫困地区脱贫问题,是目前确保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关键。贺爱琳等[1]从乡村旅游视角研究农户生计问题,重点对农户的家庭特征、生计策略和生计资本进行分析;付少平等[2]从精准扶贫视角,研究农户生计空间问题,明确提出关注生计空间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强调关注农户生计空间整体的改变与再塑造;李鑫[3]从乡村能源消费模式视角研究农户生计问题,明确提出促使农户能源消费模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张会萍[4]从土地流转视角研究老年人生计问题,分析了宁夏银北地区老年人土地流转现状和生计现状;李广东等[5]立足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选择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贫困人口生计进行研究。而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的贫困人口生计诉求研究尚属空白。晋西北贫困人口生计与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本研究利用2016年11—12月对山西省晋西北宁武县和代县国家级贫困县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内源式发展理念,围绕贫困县贫困人口生计诉求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内源式发展理念

内源式发展理念,就是把区域的经济结构建立在当地人的技术、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之上,充分利用外部的经济环境,以促进区域内部经济链条上的收入增长。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强调当地人的参与和满足基本需求,在具体战略上关注基础设施、实用技术、体制建设和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等。内源式发展首先关注区域当地民众的发展,以区域民众的意愿和利益为目标,建立更有活力的经济区域[6]

内源式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应通过在其内部寻求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机遇。寻求区域内部资源持续利用发展源泉;寻求区域环境有效保护发展动力;寻求区域经济效益稳增发展机遇。

内源式发展的基础应该是当地资源和潜力;进一步开发农业的前、后向联系,以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推动所有阶层和组织的参与;把满足基本需求作为现代化的必要基础;鼓励采用适用技术运用于农村工业,以加工当地的原料;把提供基本的社会和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小城镇体系,特别强调分散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

2 贫困县贫困人口生计特点

2.1 调查样本点选取

2016年12月,根据随机等距抽样的原则,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进行调查分析。共收集调查问卷221张,有效问卷221张。如表1所示。

 

表1 宁武县、代县调查样本表

  

县村建档立卡户抽取样本总数宁武代县乡镇迭台寺阳方口镇凤凰镇涔山东寨镇东马坊上磨坊胡峪峪口新高雁门关伙家村阳方染峪大石洞店耳上西沟神涧长畛高街青社上田合计1111 89 126 34 91 46 30 98 72 74 29 83 772 30 27 12 23 17 12 25 30 12 17 16 221

2.2 贫困人口生计特点

晋西北的宁武县[7]和代县[8]贫困人口生计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贫困人口生计发展是建立在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技术、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之上,充分利用外部的经济环境,以促进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内部经济链条上的收入增长。

2.2.1 生计的人力资本

(1)年龄状况。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分别涉及宁武县290人和代县242人进行年龄状况调查分析。60以上老年人宁武县为41.72%;代县为31.40%,老龄化程度较高,家庭赡养老人负担较重。如表2所示。

因为ixx°R*ix和iyy°R*iy,所以据σixx°R*R/σσiyy°可知σixRσiy。故据引理1.2有

 

表2 样本点年龄分布

  

项目宁武代县占样本比率/%占样本比率/%16岁以下60岁以上16~60岁6.21 41.72 7.85 31.40合计样本数18 121 151 290 52.07 100.00样本数19 76 147 242 60.74 100.00

(2)健康状况。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分别涉及宁武县290人和代县242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病残人数宁武县为50.69%;代县为45.45%,病残人数占人口比重较高,家庭照顾病残人数负担较重。如表3所示。

内源式发展理念是与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强调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农户的参与和满足基本需求,在具体战略上关注基础设施、实用技术、体制建设和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的培训等。内源式发展首先关注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民众发展,以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民众意愿和利益为目标,建立更有活力的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发展应通过在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内部寻求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机遇。寻求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内部资源持续利用发展源泉;寻求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环境有效保护发展动力;寻求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经济效益稳增发展机遇。

 

表3 样本点健康状况

  

项目宁武代县占样本比率/%占样本比率/%健康人数病残人数合计样本数143 147 290 49.31 50.69 54.55 45.45 100.00样本数132 110 242100.00

3.1.1 资源和潜力利用的诉求 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221贫困调查户,面对气候偏凉地带,可宜于耕种的耕地面积小;土层贫瘠,土壤肥力低下,产量偏低,脆弱性自然环境,寻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路径,提高土地生产率。

 

表4 样本点受教育状况

  

项目宁武代县占样本比率/%占样本比率/%小学以下初中高中高中以上合计样本数204 49 15 22 290 70.34 16.90 50.41 33.47 5.17 7.59 10.33 5.79 100.00样本数122 81 25 14 242100.00

1.功能性原则。学校各组团功能区景观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物质功能,更要满足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仔细分析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动线与节点,自然植入到景观流线当中去,发挥增进师生交流、提高修养的景观功能。

 

表5 样本点劳动能力情况

  

项目劳动力数宁武样本数165占样本比率/%56.90代县样本数152占样本比率/%62.81

2.2.2 生计的自然资本 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调查户均处在气候偏凉地带,可宜于耕种的耕地面积小。土层贫瘠,土壤肥力低下,产量偏低,脆弱性自然环境构成了调查区生存的外部环境。宁武县和代县种植莜麦、山药面积均占5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胡麻、红芸豆、葵花等)面积均占50%以下。农民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受到外部冲击影响,而且这些资源禀赋因素是农民难以控制或没办法控制的。脆弱性自然环境会直接影响农民的资产状况和农民追求有利的生计成果时所面临的选择。

2.2.3 生计的金融资本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教材提供了大量酸雨对环境危害的实例和图片,并设计了一个模拟探究: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但该实验设计用食醋调配pH分别为3和5的两种酸雨,模拟酸雨喷洒到绿豆种子上,测种子的发芽率或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这样的设计有以下不足:

(4)劳动能力。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分别涉及宁武县290人和代县242人进行劳动能力调查分析。宁武县的劳动力人数占比为56.90%,代县的劳动力人数占比为62.81%,说明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比例较高。如表5所示。

(1)获取补贴机会。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调查户获取补贴机会主要以其他补贴为主,宁武县获取其他补贴机会为95.04%,代县获取其他补贴机会为100%,而两县获取项目补贴、危房补贴、受灾补贴、残疾补贴机会少,均少于5%以下。如表6所示。

(2)家庭收入。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总体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3026元。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而工资性收入占居相当大的比重,宁武县的工资性收入明显高于经营性收入,农户的收入来源的短期行为明显,可持续性差,产业脱贫进程缓慢。如表7所示。

 

表6 样本点获取补贴机会

  

项目宁武样本数占样本比率/%代县样本数占样本比率/%项目补贴危房补贴受灾补贴残疾补贴其他补贴(包含煤补、红利等)4 6 5 2 3.31 4.96 0 3.00 4.13 1.65 0 3 0 0 0 0 11595.04100100

3.2.1 以人为中心应对措施 面对资源和潜力利用的诉求,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理解贫困户资源和潜力利用的不同需要,并且协同贫困户按照适合当前贫困户资源和潜力利用,制定社会和环境的生存战略。如宁武县阳坊村、西沟村实施围坝造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制定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发展战略[11]

统一的气象服务平台能够将各气象平台统一起来,避免较小的气象平台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使气象服务更加准确,同时也能将分散在各平台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水平。

 

表7 样本点家庭收入来源

  

项目代县宁武金额/元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376359 727650 18665 359118结构/%25.40 49.11 1.26 24.24金额/元623326 567360 360 278458结构/%42.42 38.61 0.02 18.95

 

表8 住房质量统计

  

10990.08 0.00 99房屋类型99.00 0.00 1.00 0.00 0.00 4.13房屋结构0.00 31.40 0 0 5 0 3 8 0 1 0 0 2 2 0.00 22.00 36.00 42.00危房与无房情况10.00 0.00 33.88 28.93 14.05 5.79满意情况平房楼房窑洞其他钢混砖混砖木土坯危房户数③无房数无房户数对居住条件满意的户数对居住条件不满意的户数41 35 17 7 79 42 65.29 34.71 36 42 10 0 83 17 83.00 17.00

(2)交通工具。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拥有交通工具的户数比重较少。宁武和代县交通工具的电动车分别只有2.48%和31%;摩托车分别只有6.61%和24%。如表9所示。

 

表9 样本点交通工具

  

电动车摩托车其他3 8 4 2.48 6.61 3.31 31 24 0 31 24 0

3 内源式发展理念的贫困人口生计诉求与脱贫应对措施

3.1 内源式发展理念的贫困人口生计诉求

晋西北的宁武县和代县贫困人口生计特点决定着贫困县贫困人口生计诉求,立足对贫困人口优先需求的探索上。根据内源式发展理念,它强调贫困人口对当地发展基础需求,其诉求应该包括对当地资源和潜力利用的诉求;对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的诉求;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诉求;对提升基本生活水平的诉求;对加工当地的原料的诉求;对提升区域内建设水平的诉求。

(3)受教育状况。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分别涉及宁武县290人和代县242人进行受教育状况调查分析。高中以上人数宁武县为7.59%,代县为5.79%;高中人数宁武县为5.17%,代县为10.33%;初中人数宁武县为16.90%;代县为33.47%;小学以下人数宁武县为70.34%,代县为50.41%。说明受教育状况较低。如表4所示。

(1)住房质量。从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贫困建档立卡772户中抽取221户,调查户房屋类型以平房为主,占90%以上。房屋结构以砖木、土坯为主;占60%以上。危房户占10%以上;无房户占5%以上。农民为争取更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力争拆户,老人和子女分户,老人的生计表现为无房户,子女为有房户。对居住条件不满意的户数占17%以上。如表8所示。

1852年9月至11月,太平天国大军攻打长沙,南城墙及天心阁、妙高峰下的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前身)、河西的岳麓书院,均遭到严重破坏。刘崐上任后,首先就修复了当时的南城门天心阁及一段古城墙,设炮台九座,增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天心阁至今仍是长沙的古城标志。

3.1.2 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的诉求 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221贫困调查户,面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026元(2016年收入水平标准),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少,寻求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保障收入来源的可持续性。

3.1.3 农户参与发展的诉求 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221贫困调查户,面对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在驻村第一书记或帮扶单位带领下,部分村农户参与了脱贫项目实施过程中。但面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有10%农户对参与脱贫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出现想脱贫,又怕脱贫的现象。绝大多数农户还是有参与发展的诉求。

3.1.4 提升基本生活水平的诉求 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221贫困调查户,面对经济力量薄弱,自生发展能力弱,有相当农户住房条件需要改善,尤其是无房户、危房户。由于农户交通工具缺少,给农户外出打工带来不便。

3.1.5 适用技术运用的诉求[9]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221贫困调查户,面对缺技术、缺资金等主要致贫原因,渴望学会运用技术,实施特色作物种植、加工当地的初级农产品原料,延伸产业链,从贫困户走出的诉求。

3.1.6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诉求[10]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221贫困调查户,面对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对社会和技术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体不大,农户对提升村道路硬化、日间照料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大棚建设水平的提升诉求强烈。

3.1.7 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诉求 山西省晋西北的宁武县6个乡镇和代县5个乡镇的221贫困调查户,面对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力度总体不大,农户对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诉求强烈。

3.2 贫困人口脱贫应对措施

式中:MAC是边际减排成本,R是减排比例。假设二氧化碳排放量为Cn,减排量为An,那么方程(9)可以写为:

2.2.4 生计的物质资本

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我们喊得很多,但做到实处的却很少。但在这里,总能见到这样的痕迹。偌大的校园,我没有看到一处随手乱丢的垃圾;学校明天举行“耶诞节”,教室里虽然堆满了师生制作的“道具”,但地面还是出奇地干净……

3.2.2 增强能力(财富)应对措施 面对促进就业和提高收入的诉求,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理解贫困户增强能力(财富)的不同需要,并且协同贫困户按照适合当前贫困户增强能力(财富),制定增强能力(财富)的生存战略。如宁武、代县制定的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战略[12]

3.2.3 响应和参与应对措施 面对农户参与发展的诉求,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理解贫困户不同需要的响应和参与,并且协同贫困户按照适合当前贫困户参与需要,制定响应和参与的生存战略。如宁武制定的发展旅游产业中贫困户参与的脱贫战略;代县制定的发展经济林产业中贫困户参与的脱贫战略。让贫困户在总体发展战略中,自己进行选择和确定谋生优先考虑的发展道路。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听取贫困户的意见,需要贫困户的共同参与[13]

3.2.4 整体性发展应对措施 面对提升基本生活水平的诉求,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理解贫困户需要整体性发展的需求,并且协同贫困户按照适合当前贫困户整体性发展需要,制定整体性发展的生存战略。如宁武和代县分别制定的整村推进发展的脱贫战略。让贫困户在整村推进发展的脱贫战略中,提升贫困户生活综合质量[14]

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权利,监督权行使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大工作的整体效果。如何行使监督权、增强监督实效是摆在各级人大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工作要着力在增强“三性”上下功夫。

式中,u为轮胎与路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取值0.7;Mc为运输车在后轴上分布的质量总和;g 为重力加速度,9.8 m/s2;m11为满载罐体分配在牵引销上的质量;m3为车头的质量,参数提供为5 990 kg。已知

3.2.5 多层次发展应对措施 面对适用技术运用的诉求,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理解贫困户需要适用技术运用发展的需求,并且协同贫困户按照适合当前贫困户适用技术运用发展需要,制定适用技术运用发展生存战略。如宁武和代县分别制定的适用养殖、种植、加工技术运用的发展的脱贫战略。让贫困户在适用技术运用的发展的脱贫战略中,提升贫困户生产技术水平。保证贫困户生产技术活动能为发展政策提供信息,保证脱贫发展过程推进贫困户发展能力提升[15]

3.2.6 多方合作发展应对措施 面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诉求[16],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理解贫困户需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需求,并且协同贫困户按照适合当前贫困户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需要[17],制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生存战略。如宁武和代县全部贫困村分别制定的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的脱贫战略。让贫困户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脱贫战略中,通过多方筹措资金(集体和个人)[18],不断提升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2.7 可持续发展应对措施 面对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诉求,帮扶贫困户的各个组织机构理解贫困户需要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的需求[19],并且协同贫困户按照适合当前贫困户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发展需要,制定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发展生存战略[20]。如宁武和代县均对整村推进脱贫村分别制定的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发展的脱贫战略。让贫困户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的脱贫战略中,通过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

4 结论与讨论

构建内源式发展理念与贫困人口生计诉求相结合的研究内容,可以有效地解决晋西北宁武县和代县的贫困人口生计问题,是脱贫关键。围绕贫困人口抽样调查,分析贫困人口生计特点和生计诉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贫困人口脱贫应对措施为以人为中心应对措施、增强能力(财富)应对措施、响应和参与应对措施、整体性发展应对措施、多层次发展应对措施、多方合作发展应对措施和可持续发展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贺爱琳,杨新军,陈佳,等.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地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2):174-181.

[2]付少平,赵晓峰.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移民生计空间再塑造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2.

[3]李鑫.基于农户生计的乡村能源消费模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3):8.

[4]张会萍.土地流转背景下老年人生计问题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3):1.

[5]李广东,邱道持,王利平,等.生计资产差异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模式选择的影响——渝西方山丘陵不同地带样点村的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12,67(4):504-515.

[6]刘燕丽.农村区域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7]山西省宁武县2016年精准扶贫报告[R].

[8]山西省代县2016年精准扶贫报告[R].

[9]徐秀丽,李小云,左停,等.农业科技政策应以支持农民生计改善为导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3(12):4-10.

[10]姚志勇.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1]沈茂英.贫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攀西川南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52-1256.

[12]张钦,赵雪雁,雒丽,等.高寒生态脆弱区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的脆弱性影响评价——以甘南高原为例[J].生态学,2016,35(3):781-790.

[13]郑瑞强,王英.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2):17-24.

[14]唐钧.如何理解精准扶贫战略[J].民主与科学,2016(4):69-73.

[15]郑瑞强.精准扶贫的政策内蕴、关键问题与政策走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37(3):1-5.

[16]樊丽明,骆永民.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670份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9):51-59.

[17]任艳蕾.,朱深海,张弼东.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分析——以贵州省印江县为例[J].中外建筑,2017(4):102-105.

[18]惠恩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7):63-69.

[19]郑向群,陈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106-115.

[20]黄洪武,信军,李娟.规划指导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铜陵市梧桐树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92-11393.

 
李茜,张航瑞
《农学学报》 2018年第05期
《农学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