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评价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保障[1]。近几年来,我国乡村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2016年我国乡村人口58 973万人,比城镇人口少20 325万人,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迁移相对突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内生发展活力。同时,农村发展在城市化进程被弱化,城乡差距扩大,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物质生活水平在较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并未实现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战略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这一宏伟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力促进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

农村也叫乡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区域空间组织单元,乡村和城市共同组成了区域空间,城乡发展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农村作为区别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实体,人口分布相对稀疏,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也普遍低于城市,乡村发展涉及到农村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生态等方面,乡村发展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体现[2]。我国农村发展由于长期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而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因此,其本质上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工农失衡和城乡失衡问题。

大港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聚焦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以创新为引领,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发“五场”建设取得了很好成果。开发指标上,油田整体的自然递减由19%下降至15.8%,含水上升率由0.5 下降至-0.3,采收率整体提高了3 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了1800 万吨可采储量。效益指标上,油田开发完全成本下降了16.1%,实现了低油价下盈利,生产综合能耗由93.8 千克标煤/吨下降到88.2 千克标煤/吨。劳动效率上,一线劳动用工总量下降了5%,公司总体用工结构更加优化。大港油田的开发“五场”建设实践,值得我国东部老油田借鉴。

从现代化视阈来看,农村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农村发展是一个多系统组成的复合有机系统,农村发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层面,也包括农民精神和农村文化。余科豪和程样国[3]提出农村发展系统应该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农民四个部分,农村发展是由产业、人口、村落及自然生态等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复杂系统。

在对农村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一些学者从现代化视角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有关测度与评价。王艳飞等[4]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农村经济构建了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乔富伟等[5]从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对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

目前,《鄂州新闻》中的民生板块与《直播鄂州》实现了共同策划、共同采访,在采访中创新报道方式方法,拓展表现形式,这样,民生板块的内容更丰富,表现力会更强。

从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来看,周军和田克勤[6]提出在我国乡村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要以培育农民文化价值观来推进农村发展;梁红泉[7]也提出了要通过文化引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来推进农村发展。另外,沈费伟、刘祖云[8]和王银梅等[9]提出要通过乡村治理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发展。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要通过农村社会发展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比如,熊春文[10]提出当前农村发展更多关注农村社会的发展;朱炳祥[11]提出我国农村发展要坚持离土不离乡、就地发展。

肾盂旁囊肿邻近肾盂窦,与肾盂盏不相同,容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肾盂旁囊肿常伴发肾结石[1]。对于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加以治疗,而输尿管软镜治疗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农村看作地理学上的区域,区域发展则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其发展目标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系统的发展和协同[12]。对于区域系统发展评价与协同,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成果。王凯等[13]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对该区域的旅游-经济-环境系统发展进行了耦合和协调评价,刘法威等[14]从城镇化视角,对我国人口-土地-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朱江丽和李子联[15]对长三角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王琦和汤放华[16]对洞庭湖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进行了耦合协调分析,蒋晓娟等[17]对我国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系统从城市化角度进行了耦合协调度测度,何宜庆等[18]对我国中部六省的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测度,朱海英和张琰飞[19]对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的人口、产业和土地系统进行了评价,黄磊等[20]对三峡库区的环境、经济、社会系统进行了协调度评价,马力阳[21]对通辽市的水资源-乡村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胡晶晶和倪泽楷[22]对贵州省的人口、经济、空间及生活系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早成为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共识。学术界针对农村发展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近几年来已有的成果大多是针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对于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成果较少,已有对于农村发展的思考大多立足于作者自身的学术视角。另外,从对区域发展的系统性评价来看,主要是针对城市和特定的行政区域。有鉴此,本文将我国农村看作一个能动的区域系统,按照区域的系统性、结构性和独特性等特征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从现代化的视角来分析和阐释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农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方法指标说明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1.熵值法 熵值法的基本思想主要是通过数据本身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工具来衡量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进而对系统进行客观赋权和综合评价,系统的有序程度与信息熵正相关。为测度某区域m年、n项指标的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建立观测数据矩阵X=(xij)m×n,在对X进行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基础上,得到标准化矩阵为Y={yij}m×n,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指标xj的信息效用值dj=1-ej。利用信息熵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的本质在于指标信息的价值系数,指标xj的价值系数亦即权重另外,根据信息熵的可加性,可以对多层结构的系统利用按比例确定相应子系统的权重。

熵值法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对指标观测值进行无量纲化,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其次,将进行坐标平移和归一化。本文平移幅度A尽可能接近并大于时评价效果越好,然后,按照进行归一化得到标准化矩阵(pij)m×n;最后,利用标准化矩阵和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指标xj的权重区域第i年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为

2.耦合协调度进行耦合协调关系评价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和已有的研究成果[23],对含有相互作用的n个子系统的多系统U,系统U的耦合度其中,U1,U2,...,Un分别为各子系统得分。本文中农村区域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4个子系统,即n=4。另外,耦合度虽然能够对子系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进行度量,反映了各子系统的耦合程度。但不能体现子系统与系统U的整体水平之间的协调,需要利用耦合协调度来体现子系统与农村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耦合和协调程度,反映了各子系统的整体功效和协同效应。

耦合协调度其中,T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的评价得分,各子系统的权重取根据熵值法得到的权重,其中:α=0.105 0、β=0.212 3、γ=0.366 2和θ=0.316 4。在计算得耦合度和协调度后,应用客观的四分位方法将耦合度和协调度划分为低度、中度、较高和高度4个水平。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其中,受教育年限=初中以上占6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值/乡村就业总人口,土地生产率=农业产值/耕地面积,以农林牧渔投资代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化肥使用强度=化肥使用量/耕地面积,农业成灾率=农作物受灾面积/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以上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另外,农业科技贡献率来源于农业部公布数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来源于统计局公布数据,互联网普及率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表1 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属性信息熵权重人口(0.1050)X1乡村人口比例/%逆向0.37710.0343X2人口自然增长率/‰逆向0.37500.0341X3受教育年限/%正向0.40210.0366经济(0.2123)X4农业科技贡献率/%正向0.38180.0347X5农业机械总动力/104kw正向0.37740.0343X6劳动生产率/%正向0.39020.0355X7土地生产率/%正向0.38230.0348X8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正向0.40700.0370X9乡村就业第一产业人口比例/%逆向0.39590.0360社会(0.3662)X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逆向0.38140.0347X11农村有线电视广播入户比例/%正向0.36430.0331X12乡镇文化站数/个正向0.36760.0334X13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数/104人正向0.42260.0384X14互联网普及率/%正向0.37030.0337X15农村千人口技术卫生人员/个正向0.44540.0405X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向0.39750.0362X1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逆向0.42310.0385X18城乡居民消费比逆向0.48090.0437X19农村人均居住面积/(m2·人-1)正向0.37320.0340生态(0.3164)X20化肥使用强度/(kg·hm-2)逆向0.41090.0374X21农业成灾率/%逆向0.36670.0334X2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3hm2逆向0.37370.0340X23森林覆盖率/%正向0.41520.0378X24自然保护区辖区比例/%正向0.41750.0380X25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正向0.36790.0335X2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正向0.38730.0352X27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正向0.35740.0325X2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正向0.38210.0348

为对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复合系统进行评价,在本文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指标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构建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层次模型,该模型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生态4个子系统,28个二级指标(表1)。其基本逻辑是:农村现代化是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子系统协调融合发展的结果,农村人口和社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最终目标;农村经济发展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生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环境。

结果与分析

()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水平动态变化

根据前面所述的研究方法,计算得到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复合系统中各指标的信息熵、权重以及各子系统的权重(表1),进一步计算得到系统各个年份的得分(表2)。对表2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自2006—2015年期间,我国农村复合系统发展总体水平逐年不断提高,从2006年的0.039 9稳步增加到2015年的0.175 6,10年得分增幅0.135 7,平均得分0.099 7,得分年均增长率为17.90%,这说明“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表2 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得分与耦合协调度

  

年份/年人口经济社会生态T值耦合度C协调度D20060.00020.00040.01170.02760.03990.22600.095020070.00290.00480.01430.01910.04110.76420.177220080.00500.00940.01820.02470.05720.84160.219420090.00880.01230.02430.03140.07680.88290.260420100.01200.01710.03070.03350.09340.91890.293020110.01460.02250.03520.02950.10170.94960.310820120.01420.02940.04620.03560.12550.91820.339520130.01600.03330.05450.03230.13610.91460.352820140.01340.03870.06210.03580.15000.87380.362020150.01790.04440.06890.04450.17560.89950.3974

另外,我国农村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也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2006—2015年的10年间来看:各子系统得分的增幅社会(0.057 2)>经济(0.044 0)>人口(0.017 7)>生态(0.016 9);各子系统得分平均增长速度:经济(68.76%)>人口(64.77%)>社会(21.78%)>生态(5.45%),各子系统的年均增长速度差异较大,特别是社会和生态两个子系统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子系统,分别只有21.78%和5.45%(图1)。

  

图1 2006—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得分的动态变化

()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子系统分析

1.我国农村人口系统发展水平 从2006年到2015年的10年间,我国农村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不断上升态势,得分从2006年的0.000 2增长到2015年的0.017 9,得分增长了0.017 7,得分年均增长率为64.77%,但是人口发展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农村人口比重降低、自然增长率减缓和受教育年限提高的正面综合影响,从2006—2015年,我国乡村人口比重由55.66%下降到43.90%,下降了11.7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5.28%下降到4.96%,下降了0.32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重由19.15%提高到29.27%,提高了10.12个百分点。我国乡村人口比例快速下降和初中以上受教育年限比重的提高得益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入城市的农民及其子女获得了城市较好的教育资源。这说明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也在相应地不断提高。

2.我国农村经济系统发展水平 2006—2015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农业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最快,得分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8.76%,10年得分增幅0.044,总体上发展水平相对较好。这表明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三农”政策的深入推进,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率也得到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但是,通过分析原始观测数据发现,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仍然较低,从2006—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0.48增加到0.56,10年增幅只有0.08个百分点,从各指标增长速度来看,增长最快的是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5.37%,其次是劳动生产率(11.16%)和土地生产率(11.10%)。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同时我国乡村就业中第一产业人口比例由2006年的70.4%下降到2015年的58.1%,10年下降幅度达到12.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就业人员较大幅度减少也是其重要原因。这说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驱动,存在农业资源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

3.我国农村社会系统发展水平 从2006—2015年,我国农村社会总体上在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得到快速发展,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是其发展速度位居各子系统第3位,10年得分增幅0.057 2分,但其得分年均增长速度低于人口和经济系统,仅为21.78%,位居第3。从农村文化的观测数据来看:农村有线电视广播入户率和互联网普及率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分别为4.33%和29.43%,乡镇文化站仅为0.51%;这说明在我国农村自动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长期处于薄弱环节和落后状态。

据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9 246.00元,同比增长7.80%,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2 402.18元,同比增长6.99%;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12 477.35元,比上年增长9.94%,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3 257.19元,同比增长5.28%。从观测数据来看:自2006—2015年,农村千人口技术卫生人员由2.7人增长到3.9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 587元增长到10 772元,年均增长1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3%下降到33.05%,城乡居民消费比从3.5减幅到2.8。这表明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不断增强,我国农村文化和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

[8]沈费伟,刘祖云.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9):93.

但是,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2006—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基尼系数平均为0.478 3,10年减幅仅为0.02,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应当充分认识我国农村居民阶层分化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多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源于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区域分散,地理条件较差,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设施和机构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劳动力转移等原因都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对于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当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他层不应小于5mm。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均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4.我国农村生态系统发展水平 我国农村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消耗程度高,农业资源保护将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永恒的主题。表2的数据显示,自2006—2015年的10年间,我国农村生态发展水平得分变化不大,10年得分增幅为0.016 9,平均得分0.031 4,农业生态发展水平得分年均增长速度为5.45%,是4个子系统增长速度最低的。

近年来,德国政府为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各指标观测值来看,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强度一直居高不下,年平均使用量在10年期间总体上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平均使用量达到422.06 kg/hm2,有8年化肥使用强度高于410 kg/hm2。虽然农村改水、改厕等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但是农村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增幅1 805.660 万hm2,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辖区比重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年度变化均不大,基本上分别保持在20%、15.0%和67.2%左右,这说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一直面临较强的生态环境约束,未来农村生态环境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将不断增强,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治理,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加大土地整治和森林保护与治理是今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利用前面所述的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得到2006—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水平得分的耦合协调度(表2),耦合度体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协调度反映了各子系统的整体功效和协同效应。

  

图2 2006—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变化

表2中数据结合图2,从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各系统的耦合程度来看,自2006—2015年,耦合度除了2006年是低度耦合以外,其他年份都是高度耦合,且耦合程度总体上不断提高,10年间耦合度最大值为0.949 6,平均值为0.818 9,这说明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各系统发展关系密切,互相依赖程度高,而且各系统发展态势的基本一致而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另外,在2006—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各系统的协调程度也稳步上升,除了2006—2008年为低度协调外,其余年份均为中度协调,从协调水平看,10年协调度最大值为0.397 4(中度协调),平均值为0.280 8(中度协调)。上述分析表面,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各系统的耦合程度较好,但是总体水平和协调程度不高。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构建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层次模型,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耦合协调度方法对我国 2006—2015年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基本结论如下:

[13]王凯,李悦铮,江海旭.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6):658.

(1)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表现为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状态。高耦合度和低协调度表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自2006—2015年期间,四大子系统的耦合度较高,除了2006年为低度耦合程度以外,其他各年份均为高度耦合,10年耦合程度平均值为0.818 9,同时表现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波动。从2006—2011年系统耦合度快速上升,2006—2007年上升幅度最大,达到0.538 2。从2007—2012年的边际耦合度开始连续下降,其中,2006—2011年边际耦合度为正,2012年为负;2012—2014年边际耦合度连续为负值,2012—2015年期间边际耦合度表现“增加-减少-增加”趋势,到2015年边际耦合度转为正值。

2006—2015年,四大子系统的协调度不高。10年的协调度平均水平为0.280 8的低度协调状态,2015年的最大协调度也只有0.397 4(低度协调)。协调度变化一直表现为稳步上升态势。边际协调度均为正值且表现为“减少-增加-减少-增加”趋势。

(2)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高度相互依赖关系。2006—2015年我国农村发展的四大系统的耦合度高,这说明农村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发展的结果,农村人口的数量及其变化影响农业资源开发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口的质量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同时影响农村消费结构、农村文化和农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农村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资源和生态,同时受到农村人口、技术、资金和市场等要素的影响,农村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3)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不高。系统的协调度衡量了发展过程中系统及其内部之间的和谐一致程度,代表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的总体趋势不断提高,但是各系统的协调程度水平较低。这说明近10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各系统虽然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尚需要进一步加强。

()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我国“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发展的建议:

(1)提高我国农村人口发展水平。表2的数据和图1趋势表明,我国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中,农村人口发展的水平较低,要通过适度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质量,特别是要进一步通过制度激励和扶持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同时完善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引导,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和放宽城市人口到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我国农村人口发展的水平。

(2)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吸引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生产。农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积极发挥在农村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财政部门要通过财政支农政策优化农业农村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推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发展。

(3)加大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降低农村经济发展对生态的破坏,大力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最后,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结构,补齐农村发展系统中的短板,着力提升农村发展各系统的协调水平,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纵然目前已有不少高校的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建立起了导师制,并有了多年的实践,但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本科生的导师制无法像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那样发挥实实在在的引领作用,受益面较为有限,难以达到师生共进的效果,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唐皇凤.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4):10.

赵三喃喃着走出家门,虽然全村的人死了不少,虽然庄稼在那里衰败,镰刀他却总想出卖,镰刀放在家里永久刺着他的心。

[2]丁四宝.区域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06-208.

[3]余科豪,程样国.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5):53-55.

[5]乔富伟,白永平,周鹏,等.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4):42.

[4]王艳飞,刘彦随,李裕瑞.环渤海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2015,34(1):123.

[6]周军,田克勤.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引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3):13.

河西学院开展扎实有效的职前专题训练活动,强化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援疆实习支教前,学校聘请当地、新疆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专题性质的中学教学法和民族语言、民俗民风等环节的实践培训工作;组织实地走进中小学课堂观摩各学科教学见习活动。通过观模名师课堂、微格教学和小组研讨等形式,要求学生分析教材、撰写教案、教学设计、试讲演练,实行职前训练不过关不达标不准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硬性指标。针对师范生专业技能要点,通过职前训练,使学生有备而战,帮助实习支教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11],大大缩短心理准备期和工作适应期,确保实习支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7] 梁红泉.农村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与农村现代化的推进[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5):78.

参考文献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项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项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9]王银梅.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困境与突破——以宁夏为样本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8(12):198.

[10] 熊春文.农业社会学论纲:理论、框架及前景[J].社会学研究,2017,32(3):40-43.

[11] 朱炳祥.中国农村现代化路径省思——兼评徐杰舜、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概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6):2-6.

[12]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5-6.

1)改革角度新颖、独特。结合挖掘机械类课程教学特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内容,注重个性化、情境化教学,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逐步建构新时代背景下的工程技术类课程体系,让机械专业教学在最新的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辅助下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仔细去听,作家们个性化的表述,和当前对于“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应该是同一交响乐的不同声部。向自己的传统寻求创新的路径,也许是我们的文学更加成熟和自信的表现。

[14]刘法威,许恒周,王姝.“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8):7-10.

[15]朱江丽,李子联.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2):75-78.

[16]王琦,汤放华.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J].经济地理,2015,35(12):162-166.

[17]蒋晓娟.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63-70.

[18]何宜庆,宋秋韵,姚江.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研究[J].财贸研究,2016,27(4):52-56.

[19] 朱海英,张琰飞.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1):40-43.

[20]黄磊,吴传清,文传浩.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西部论坛,2017,27(4):83-91.

[21]马力阳.半干旱区水资源-乡村发展耦合协调评价与实证研究——以通辽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9):152-158.

[22]胡晶晶,倪泽楷.贵州省人口、经济、空间、生活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7):155-158.

[23]姜磊,柏玲,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5):793-795.

今天,2018“图书馆学术论坛”在此举行,我谨代表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对本次论坛的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题报告专家、论文点评专家以及踊跃参加论坛的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

通知强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要体现“五个升级”。一是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级,二是完善公共设施促升级,三是提升服务水平促升级,四是传承农耕文化促升级,五是注重规范管理促升级。加大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力度,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诚信教育、服务考核和安全宣传教育。

 
袁久和,吴宇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