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地细碎化经营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实证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与文献综述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制度、历史等多个维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农户生产呈现典型的细碎化经营特征[1]。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户家庭平均承包土地面积为0.5公顷,户均拥有土地5.72块。当前,无论是政策界还是学界,均认为农地细碎化和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十分不利于农业生产。如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2],阻碍了劳动力转移[3]和农业机械的使用[4]。并且,农地细碎化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包括农业技术效率[5]、劳动生产率[6]和土地利用率[7]等。目前的共识是: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来缓解农地细碎化,进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才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就粮食生产而言,已有的成果多从粮食产量损失和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视角进行分析。如万广华、程恩江[8]的研究表明,农地细碎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显著为负。秦立建等[9]基于安徽省的调查,也发现农地细碎化减少了粮食产量。张海鑫、杨钢桥[10]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证实农地细碎化降低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类似的,苏旭霞、王秀清[11]基于山东莱西市的调查,张尹君杰、卓建伟[12]基于河北省农户的资料,也发现农地细碎化对粮食规模经营有负面影响,并降低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可见已有文献多证明:农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有很强的负面效应。

然而,考虑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不能局限于粮食的产量、效率,也需要考虑到包括种植结构“非粮化”和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等其他内容,且这些议题对粮食安全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聚焦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当前,从农地细碎化视角分析种植结构的国内外文献较少,已有文献主要涉及农地细碎化和种植结构多元化[13],指出农地细碎化有利于种植多元化,起到分散风险[14],以及缓解农业劳动力季节性供给不足的作用[15]。鲜有成果涉及农地细碎化是否影响及怎样影响农户家庭的粮食种植比例。但目前而言,以农地细碎化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小农,仍然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国40%的耕地是由280万家的各类型新型农业主体负责经营,另外60%的耕地由2亿左右传统小农负责耕种*数据来源:http://www.tibet.cn/cn/theory/201801/t20180116_5362705.html。。并且,即使农地流转规模快速扩大,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经营和粮食生产仍然是以传统小农为基础的。在此情景下,有必要解答下述两个议题:其一,农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是否只有负面效应?其二,表现为细碎化经营特征的传统小农在粮食安全保障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据抽油机最优悬点最优载荷为67%的原则,结合油井完井优化、地面调平衡等技术,使得抽油机悬点载荷利用率尽量靠近67%,实现系统节能高效运行。现场调平衡50井次,调冲程、冲速62井次,结合完井优化设计杆柱组合197次,年节电约26.55×104kWh,节能效果良好。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以调查传统小农为主的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同时间和区域层面影响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来实证分析农地细碎化经营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实际影响,进而反映传统小农在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2年的微观调查。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是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农户追踪调查数据库。目前,固定观察点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57个县(市、区)、360个村,每年调查23 000户农户。之所以选择2003—2012年为研究区段,主要是因为固定调查点问卷从2003年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2013年又再次进行了调整。因而,为保持研究连贯性选择这一时段*虽然这一区间距离现在已经有若干年份,但鉴于中国小农的细碎化经营特征在短期内并没有突变,因而基于此得出的结论并未过时。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2003—2012年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是一个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相对于以往研究中使用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时间跨度长,样本量大,从而能够提供更多的个体动态行为信息。进一步的,为提高拟合结果的可信度,本研究选择同时控制时间和区域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来控制时间和区域层面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显然,相对既往成果,本文的实证结论更加可信。参照已有文献及有关研究成果,将基准模型设定如下:

Dynamic Simulation of Impact of Shipping Services on Port

(1)

式(1)中,Grainit表示农户家庭it时期的粮食种植结构,Fragit表示农户it时期的细碎化特征,Xit为系列控制变量,eit为随机误差项。本文主要通过系数a1的显著性及其影响方向来判定农地细碎化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效应。

2.1两组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无症状、轻度不舒适的比例为70.73%(29/41),对照组为47.50%(19/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重度不舒适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5.16,P<0.05)。见表1。

()变量选取

(1)粮食种植结构。与已有成果保持一致,使用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来表示种植结构。本文聚焦两个层面的粮食种植结构。其一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来反映种植结构“非粮化”[16],其二为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对中国而言,粮食主要指三大主粮,即水稻、小麦和玉米,且三大粮食品种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超过了90%[17]。因而,本文使用三类主粮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来表示粮食内部生产结构变化。

Grainit=a0+a1FragitaβXit+eit

(2)农地细碎化。农地细碎化本质是农户经营的土地被分割为零碎分散的、大小不一的若干地块,本文借鉴Sherlund等[18]、谭淑豪等[19]的研究,使用农户家庭拥有的地块数来表述农户家庭的经营细碎化现状。当农户拥有的地块数越多时,表示其细碎化经营特征越明显。

 

表1 变量基本统计特征

  

变量名称变量说明样本均值标准差农地细碎化家庭承包地总块数/块5.494.87粮食种植比例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0.720.32水稻种植比例水稻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0.230.32小麦种植比例小麦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0.140.22玉米种植比例玉米种植总面积/(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0.250.31户主年龄单位:岁42.8019.09户主性别1=男;0=女0.620.49户主教育程度户主接受的正规教育年限/年6.883.09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1=是;0=否0.070.26劳动力数量家庭参与劳动的总人数/口2.831.19劳动力平均年龄家庭劳动力年龄的平均值/岁37.897.18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入学年限的平均值/年7.782.04劳动力平均健康程度自我认定健康状况的平均值:1=优,2=良,3=中,4=差,5=丧失劳动能力1.450.57经营规模家庭承包田地的总面积/u7.459.11农地流转农户农地流转行为:1=转入,0=不参与,-1=转出-0.180.43农业资产规模家庭年末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元11352.8824575.03

注:u=667 m2

(3)影响种植结构的其他因素。为避免遗漏变量带来的拟合结果可信度不足问题,本文还引入户主特征、家庭劳动力特征、土地经营特征和农业资产特征4个维度共11个控制变量。户主通常是家庭农业生产的主要决策者,引入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参加过农业培训[20]4个变量来控制户主个体特征和人力资本特征。家庭劳动力特征是影响种植结构的关键维度,以往研究多关注劳动力数量的可能影响[21]。本文予以改进,同时关注劳动力数量、结构和质量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引入家庭劳动力数量、平均年龄[22]、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健康程度[23]4个控制变量。土地经营特征对农户种植结构也有较大影响,本文引入经营规模[24]、农地流转[25]2个控制变量来控制这一层面因素的影响。一个广泛认可的观念是,经营规模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26],本文使用家庭承包田地的总面积来显示这一变量。农地流转带来的种植调整效应,尤其是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非粮化”现象也得到了诸多成果的关注[27],因而也予以引入。本文使用有序哑变量来显示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28]。已有成果显示,农业资产专用性也有可能影响种植结构[29],本文引入农业资产规模对这一维度进行有效控制。表1对上述变量进行了解释和统计描述性分析。

结果与分析

()农地细碎化与粮食种植比例

已有大多数研究认为,传统小农的细碎化经营会对粮食生产有显著负面影响[26],通过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才能够解决谁来种粮的问题,进而起到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实现规模效应的目标[11]。但表2的拟合结果表明,农地细碎化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促进粮食种植。地块数每增加1块,粮食种植比例将提升0.03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农地细碎化并不必然不利于粮食生产。当前,中国仍然有2亿多户小规模的、呈现细碎化经营的小农。这意味着宏观整体层面,农地细碎化能通过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达到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安全的功效。这同时也表明,不能够轻易否定传统小农经营存在的意义,细碎化对粮食生产并非只有负面效应。传统农户是乡村建设最基本的力量,中央政策已经明确,乡村振兴中不能缺少传统小农户的身影。在粮食生产中,更是如此。

控制变量方面,户主特征维度中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3个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上述因素对种植结构没有影响。只有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这一因素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向促进粮食种植,表明农业培训对于稳定粮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家庭劳动力特征维度中,只有家庭劳动力人数这一变量显著影响粮食种植比例,表现为劳动力人数越多,农户越可能减少粮食种植。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为相对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属于土地密集型,而经济作物属于劳动密集型。并且,经济作物的经济利润更高。为了提升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当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时,农户很可能会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相对而言,显示家庭劳动力质量的三个变量,即劳动力平均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健康程度均未通过检验。整体而言,上述结果表明当前影响农户家庭种植结构的变量仍然是劳动力数量。

土地经营特征维度中,经营规模在1%显著性水平正向促进粮食种植。经营规模每增加667 m2,粮食种植比例会提升0.017个百分点。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当前大多文献的观点,即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农户种植更多粮食[26]。农地流转在5%的显著水平也正向影响粮食种植比例,这意味着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有助于提升其增加粮食种植,而农地转出会加剧种植结构“非粮化”,这与已有成果也保持高度一致[22]。上述结果意味着,农地流转与农地细碎化并不必然是一枚硬币的对立面,主张两者是完全对立的传统观点有失偏颇;至少在提升粮食种植比例方面,两者的作用是一致的*但在作用机理方面,两者是有区别的。

[11]苏旭霞,王秀清.农用地细碎化与农户粮食生产——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3):22-28.

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iener指数(H′)都是反映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Ma et al.,1995;张金屯,2004),计算公式如下:

()农地细碎化与三大主粮种植

为探索农地细碎化对粮食内部生产结构的影响,表2进一步分析了农地细碎化对三大主粮种植比例的影响。拟合结果显示,对水稻而言,农地细碎化依然在1%显著性水平上正向提升水稻种植比例。对玉米种植方面,农地细碎化也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影响效应有所下降。但对小麦种植,农地细碎化的作用不再凸显。这说明农地细碎化对三大主粮的影响出现分化。

 

表2 农地细碎化与种植结构调整

  

变量粮食水稻小麦玉米农地细碎化0.033∗∗∗0.025∗∗∗0.0010.009∗∗∗(7.28)(5.94)(0.44)(2.79)户主年龄-0.002-0.002-0.001-0.001(-0.55)(-0.86)(-0.42)(-0.39)户主性别0.0030.003∗0.000-0.001(1.33)(1.88)(0.27)(-0.34)户主教育程度-0.000-0.0000.000-0.000(-0.91)(-1.22)(0.66)(-0.60)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0.010∗∗0.005∗0.004∗0.005(2.57)(1.83)(1.75)(1.63)劳动力人数-0.004∗∗∗-0.001-0.000-0.003∗∗∗(-3.26)(-0.83)(-0.14)(-3.16)劳动力平均年龄-0.008-0.0000.000-0.001(-0.78)(-0.04)(0.07)(-0.09)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0.000-0.0000.001-0.000(-0.05)(-0.15)(1.00)(-0.20)劳动力平均健康程度0.0030.000-0.0010.005∗∗(1.23)(0.24)(-0.38)(2.29)经营规模0.017∗∗∗0.014∗∗∗0.002-0.004(5.17)(6.12)(1.19)(-1.64)农地流转0.006∗∗0.010∗∗∗0.002-0.003(2.30)(4.65)(1.56)(-1.58)农业资产规模-0.0020.002∗∗-0.003∗∗∗-0.002(-1.12)(2.14)(-3.26)(-1.50)常数0.762∗∗∗0.207∗∗∗0.146∗∗∗0.232∗∗∗(18.79)(6.77)(6.28)(6.99)时间趋势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区域差异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样本量96819968199681996819R20.0190.0230.0090.035

注:***、**和*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

水稻种植控制变量中,户主性别、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经营规模、农地流转、农业资产规模5个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男性相对女性,更倾向多种植水稻;户主接受过农业培训更可能提升水稻种植比例。经营规模的扩大会促使农户种植更多水稻,这与整体层面保持一致。农地转入有利于水稻种植,而农地转出则不利于水稻种植。农业资产规模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向促进水稻种植,说明农业资产专用性有利于扩大水稻在三大主粮的比例。小麦生产中,控制变量中显著影响小麦种植比例的只有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和农业资产规模两个因素。其中,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仍然显著正向促进小麦种植。而农业资产规模对小麦种植比例的影响显著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小麦生产的农业机械化是三大主粮中最高的,导致机械化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对小麦种植的边际贡献较低,而对其他品种的促进力度更大。正如前述所示,农业机械化极为显著的促进了水稻生产。玉米种植比例,结果显示,只有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劳动力平均健康程度2个控制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表现为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农户越可能减少玉米在三大主粮中的占比。家庭劳动力健康情况越好,农户越可能增加玉米种植比例。这可能是因为玉米是三大主粮中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品种,对劳动力的健康要求较高,家庭成员健康改善会显著影响到玉米种植。

从控制变量的实际影响效应,不难发现以下规律:水稻种植主要受到土地经营特征和农业资产特征影响,家庭劳动力因素对水稻种植没有显著影响。小麦种植方面,劳动力特征和土地经营特征均不是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农业资产规模对小麦种植有显著影响。玉米种植方面,劳动力特征对其有关键性影响,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健康情况,而土地经营特征和农业资产特征却对玉米种植没有影响。

以往研究多认为农地细碎化不利于粮食种植,但本文的分析却发现农地细碎化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为何如此?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粮食作物更适合粗放化经营,劳动力投入少、人工成本低。农业生产越是细碎化,愈会让家庭劳动力禀赋不足的特征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地细碎化还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采纳[30],使得农业劳动力紧约束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正是因为经济作物是劳动密集型的作物,相对粮食作物需要更多的农业劳动投入,所以当农户家庭经营越是呈现细碎化,农户越需要通过提升粮食种植比例来减轻劳作负担。毕竟粮食作物更适合粗放式经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也更容易被机械所替代。这一点得到了一些成果的印证,如张宗毅等[26]针对全国1 740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监测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证实,农户在提升经济作物种植时会受到劳动力禀赋因素的制约。即使农户有心扩大经济作物生产来获得更高的经营收入水平,也会因为劳动力资源不足而不得不种植一定比例的粮食作物。并且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劳动力不足会愈发突出,农户种植粮食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表2的拟合结果也显示,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农户越可能减少种植粮食作物;家庭劳动力人数,农户越可能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比例。

(1)传统业务逐渐萎缩。随着房地产估价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和城市建设的逐步稳定,以银行抵押估价、司法拍卖估价、房屋征收估价为代表的传统业务领域渐呈僧多粥少态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明显下降。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8〕15号),规定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可以采取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网络询价、委托评估等方式,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和网络询价不能或不成的,方进行委托评估,司法拍卖估价业务量进一步缩水。

 

表3 各类作物的用工情况

  

品种项目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大主粮人工成本/(元·u-1)188.39226.90283.05371.95429.71446.75用工量/(日·u-1)7.226.936.796.436.175.87两种油料人工成本/(元·u-1)229.46288.22360.99489.21590.49612.68用工量/(日·u-1)9.159.158.978.718.678.21棉花人工成本/(元·u-1)568.18728.25858.211170.711359.841408.39用工量/(日·u-1)21.8021.8220.2920.4219.4418.23花生人工成本/(元·u-1)254.83319.61399.15533.59645.51678.07用工量/(日·u-1)10.1810.159.919.509.489.09

资料来源:2010—2015年《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统计年鉴》;u=667 m2

为进一步印证上述判断,本文拟对比分析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用工量来予以证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资料显示,2013年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的劳动用工需求有较大差异。其中,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用工量平均为6.2天/u,而棉花用工量为19.44天/u,甘蔗为15.24天/u,苹果为37.89天/u。可见,相比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更多需求。另一数据资料《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统计年鉴》也显示(表3),三大主粮的单位用工量要低于油料、棉花和花生等经济作物。由于粮食作物所需的劳动力更少,因而粮食作物的人工成本也较低,大大低于各类经济作物。2009—2014年间(表3),两种油料平均人工成本是三大主粮的1.32倍,棉花平均人工成本是三大主粮的3.13倍,花生平均人工成本是三大主粮的1.45倍。以棉花产业为例,之所以棉花种植聚焦区从传统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主要是新疆)三足鼎立之势,逐渐演变为新疆棉区一家独大[31],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棉花耗时耗力,人工成本高,传统小农种植很不划算。因此,当农户家庭经营呈现细碎化特征时,为了节省劳动力开支,理性的农户也会更偏向种植粮食作物。

[20]刘洪彬,王秋兵,董秀茹,等.大城市郊区典型区域农户作物种植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基于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3):372-380.

整体而言,在兼业化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农业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家庭最后的保障[32],传统小农户并不期待从农业生产中谋取多么高的收入*实际上,2016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农户收入构成中,占比最高的已经是务工收入,超过了40%,且务工收入是增长最快的那一部分收入。。在这一背景下,相对于劳工劳力、成本高昂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显然更适应当前“半工半耕”的家庭分工模式[33]

指代是自然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篇章和对话中大量出现,它使得语言表达简洁连贯,但在篇章中大量使用指代会增加计算机对篇章的理解难度.指代消解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篇章中对现实世界同一实体的不同表达过程[1].以往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集中在非事件的文本中[2],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事件”这一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面向事件的研究.事件关系到多方面的静态概念,是比静态概念粒度更大的知识表示单元,以事件作为人类知识的基本单元,更接近人类的认知过程,更符合客观实际,受到了越来越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并逐渐被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信息检索、信息抽取、自动文摘等知识处理领域所采用.

表2的回归结果表明,农地细碎化对三大主粮的影响有差异。农地细碎化有效促进了水稻和玉米的种植比例,但对小麦的种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为何如此呢?本文猜测,这主要是因为每公顷水稻和玉米的净利润要远高于小麦的利润。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和人工成本,在粮食生产领域,如果某种作物的净获取相对较低,理性的农户会倾向减少这种作物,而增加相对利润高的粮食作物品种。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的净利润最高,其次是玉米,小麦最低(表4)。因而,在有限土地面积、有限家庭劳动力的条件约束下,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为了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会优先种植水稻和玉米。

 

表4 不同作物的净利润统计

  

年份净利润/(元·hm-2)水稻小麦玉米20031459.50-454.20941.7020044276.352543.702024.1020052890.651190.251433.1020063035.551765.352171.4020073436.951879.503012.3020083534.302467.652388.3020093768.002257.652630.5520104647.301982.553595.3520115569.051768.803946.3520124285.95319.352965.20

资料来源: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2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农地细碎化并没有不利于粮食生产,相反,农地细碎化促进了农户对粮食的种植。农户家庭经营越是呈现农地细碎化特征,农户越可能提升粮食种植比例。农地细碎化对三大主粮的影响出现分化,其中农地细碎化有助于农户增加对水稻和玉米的种植,而农地细碎化对小麦种植比例没有明显提升作用。另外,显著影响农户粮食种植比例的还包括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培训、家庭劳动力人数、农地流转、经营规模4个因素。当户主接受过农业培训,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时,农户越可能增加粮食种植比例。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入土地有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转出土地则会降低粮食种植比例。与农地流转相互印证,经营规模的扩大也有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

通过对区域、起始结束时间选择,显示该段时间本区域机井的用水记录或指定具体机井查询该机井在这段时间的用水记录。

根据压汞法的测试数据,作出 lnV和 ln(P-Pt)的双对数图,进行直线拟合求得其斜率K。计算分形维数方程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赵凯.论土地细碎化及其定量测定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0):35-39.

其次,要大力推进农业技能培训。研究表明,对户主的农业培训有助于其从事粮食生产,因而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对农户的培训力度。

再次,劳动力数量对粮食种植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禀赋在粮食生产中发挥中关键作用,家庭劳动力资源越丰富,农户越可能增加粮食种植。

最后,推进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研究表明,农地转入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升粮食种植比例,而转出土地和家庭经营规模过小则会降低农户种植粮食的激励。虽然细碎化经营也有利于维持粮食生产,但长远来看,这并不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农地细碎化背景的粮食种植只能是粗放式的,为了保障粮食产业安全和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升级优化,必须稳步推进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首先,要辨证看待农地细碎化经营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以及充分重视传统小农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和贡献。既往研究成果多强调农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有诸多不利,少有研究意识到农地细碎化对粮食种植的积极作用。但本文的研究表明,细碎化经营在维持粮食种植比例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传统小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另外,在农地细碎化有助于粮食种植的同时,还需要意识到这对非粮食作物种植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如黄宗智教授所言,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三大历史变迁”交汇的转折时期,除了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农业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外,还包括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改变。由于城镇化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的消费结构从“八分粮,一分菜和水果,一分肉蛋奶”向着“四分粮,三分菜和水果,三分肉蛋奶”转型升级,这就需要生产更多的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因而,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为了加快经济和饲料作物的生产来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仍然十分有必要去有效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而不是安于现状。

[2]卢华,胡浩.土地细碎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了吗?——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调查[J].经济评论,2015(5):129-140.

[3]纪月清,钟甫宁.非农就业与农户农机服务利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47-52.

[4]展进涛,张燕媛,张忠军.土地细碎化是否阻碍了水稻生产性环节外包服务的发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117-124.

[5]Tan S,Heerink N,Kuyvenhoven A,et al.Impact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rice producers’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South-east China[J].NJA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10,57(2):117-123.

[14] Di Falco S,Penov I,Aleksiev A,et al.Agrobiodiversity,farm profits and land fragmentation:Evidence from Bulgaria [J].Land Use Policy,2010,27(3):763-771.

[7]祖健,张蚌蚌,孔祥斌.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利用效率——以贵州省草海村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1):104-113.

[8]万广华,程恩江.规模经济、土地细碎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J].中国农村观察,1996(3):31-36.

[9]秦立建,张妮妮,蒋中一.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与中国农户粮食生产——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2011(11):16-23.

我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查询了关于《网店运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学术研究论文,主要的教学改革有如基于校企合作的、基于课赛融合的等,也提出了许多有值得学习和探究的实践改革方法。电商平台规则、运营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所以,在课程教学中也依然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0]张海鑫,杨钢桥.耕地细碎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J].资源科学,2012,34(5):903-910.

资产专用性的农业固定资产规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既往成果多是基于区域性的调查得出的结论,而在全国层面,资产专用性特征对农户是否增加粮食种植的影响微乎其微。

[12]张尹君杰,卓建伟.土地细碎化的正面与负面效应的双重论证——基于河北省农户固定观察点资料的实证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25-29.

[13]李功奎,钟甫宁.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6(4):42-48.

[6]陈海磊,史清华,顾海英.农户土地流转是有效率的吗?——以山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4(7):61-71.

[15]Fenoaltea S.Risk,transaction costs,and the organization of medieval agriculture[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1976,13(2):129.

[16]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等.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6(6):1117-1131.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30[丹麦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降糖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以门冬胰岛素30为主的降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0.35克/粒,1日3次,1次5粒,疗程3个月。

[17]胡小平.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8]Sherlund S M,Barrett C B,Adesina A A.Smallholder technical efficiency controlling for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condition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69(1):85-101.

[19]谭淑豪,Heerink N,曲福田.土地细碎化对中国东南部水稻小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12):2467-2473.

秦锡麟,194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

[21]易小燕,陈印军.农户转入耕地及其“非粮化”种植行为与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河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0(6):2-10.

[22]胡雪枝,钟甫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7):29-39.

在故障诊断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该车前雾灯的控制逻辑。根据图2所示的电路图分析得知,前雾灯点亮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小灯或者大灯接通以后,再打开前雾灯开关,前雾灯开关接通以后,组合灯开关的2号和6号端子短路。因为6号端子通过多路控制器MICU的N1号端子内部搭铁,所以组合灯开关的前雾灯开关接通以后,通过2号端子给MICU的N10号端子提供一个接地的信号,MICU接到这个指令以后,通过E33号端子为前雾灯继电器提供接地控制信号,前雾灯继电器的电磁线圈产生磁场以后,继电器触点1、2号接通,电流从发动机盖下熔丝盒内的A13号(20A)流出,经过继电器后到达两个前雾灯。

[23]钱龙,洪名勇.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12):2-16.

[24]陈菁,孔祥智.土地经营规模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河北学刊,2016(3):122-128.

[25]黄祖辉,王建英,陈志钢.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11):4-16.

按照前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利润形成等式,可变换为:工程供水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供水量。

[26]张宗毅,杜志雄.土地流转一定会导致“非粮化”吗?——基于全国1740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9):63-69.

[27]郭欢欢.重庆市土地租赁户农作物选择机制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威胁[J].中国土地科学,2014(2):37-43.

[28]Feng S,Heerink N.Are farm households’ land renting and migration decisions inter-related in rural China?[J].NJA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08,55(4):345-362.

[29]Ji Y,Yu X,Zhong F.Machinery investment decision and off-farm employment in rural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1):71-80.

[30]钟甫宁,陆五一,徐志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7):36-47.

[31]卢秀茹,贾肖月,牛佳慧.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26-36.

[32]钱龙,张忠明,李宁.外出务工对留守人员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CFPS2012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169-181

[33]夏柱智.半工半耕:一个农村社会学的中层概念——与兼业概念相比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41-48.

 
钱龙,刘景景,陈方丽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