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地区产业扶贫实践与路径优化——基于江西省N村产业扶贫现状的考察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与文献综述

贫困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制约因子。在党和政府大力关心支持下,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截止2016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6亿多,仅2016年就有1 240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也大为降低[1],2017年再减少1 000万以上贫困人口*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guowuyuan/2017-03/16/content_5177940.htm。。产业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工具。产业扶贫因其固有的高效性,已成为我国扶贫领域的重要关注点。我国每年约有70%的经费用于支持产业扶贫[2],以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和带动地方贫困居民脱贫。

然而,产业扶贫过程中却不断出现政府积极推动,但贫困户参与意愿不高,处于被动参与乃至消极参与的尴尬处境[3],甚至出现扶贫“产业化”现象,与国家扶贫政策相悖[4]。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政府推动下的产业扶贫项目,忽视地方实际,贫困村缺乏相应的条件承接相关政策资源,产业扶贫脱嵌村庄场域[5],也有学者指出产业扶贫绩效偏差主要由于政府居于产业扶贫主导地位却缺少相应约束机制,行政化倾向,本位主义明显,忽视贫困户与其他扶贫主体利益诉求,产业扶贫各主体地位严重不对等,贫困户处于绝对弱势地位[6]。因此许多学者指出应采用西方参与式治理理论,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当前不同扶贫主体的关系,限制、约束政府行为,加强各主体间的对话,构建各主体良性互动关系[7]。基此,许多学者提出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如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新兴服务产业、建立“互联网+”模式[8];也有学者提出通过建立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其他中介组织带动扶贫,如借鉴“四跟四走”经验,发挥“能人”示范作用[2],构建龙头企业带动的利益联结模式[9]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典型脱贫模式,如“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其中郭晓鸣等[10]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各个产业扶贫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脱贫功能最明显;李俊文[11]进一步通过Probit模型验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及稳定其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作用;李想[12]通过两步模型,分析了农民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行为决策、程度的影响因素,以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

但是,贫困地区因其自身内外部条件的局限性,如缺乏发展资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13]、市场机制不完善、竞争力不强、难以有效吸引或培育龙头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难以承担起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功能。

此外,贫困户自身能力与主观能动性的缺乏,导致无法有效承接国家现行产业扶贫政策,发展机会缺失,无法实现可持续性脱贫;同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具有逐利性,不可避免对贫困户产生排斥,造成受益差序格局,贫困户受益有限,这成为我国目前农村地区产业扶贫的难点与重点。而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政府支持与引导。本文结合D县N村*根据学术惯例,文中人名、地名均为化名,学术化名中的D、Z、N不同区域间的隶属关系为D县Z镇N村。产业扶贫个案,了解目前农村地区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扶贫运作实践,探讨当前地方政府如何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分析其发展困境与路径优化。

贫困村N村扶贫现状考察

()N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与脱贫成效

表1反映了2017年贫困村N村致贫情况*此次人口是2017年6月份整改后数据,享受人口数是家庭实际享受低保人数,资料来源于对农户、村干部的访谈,整理所得,此后不再赘述。。由表1可知,目前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一级贫困户、扶贫低保户等国家财政兜底项目,此外存在大量因病、因残和因学致贫人口,可知我国虽然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一系列文件,但对于缓解因病、因学致贫情况的发生,效果还有待提高,贫困地区彻底脱贫依旧任重道远,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缓解因病、因学致贫的发生,防止贫困户深陷贫困陷阱。另外还存在“因残”“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等致贫因素,可见,致贫原因复杂多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村地区精准识别、精准扶贫,贫困户有针对性、分层次脱贫的难度。

 

表1 2017年N村致贫情况

  

贫困户数贫困人口一级贫困户户人扶贫低保户户人纯低保户户人五保户户人因病户人因学户人772732183391691116202396419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户人缺土地户人因残户人因灾户人缺技术户人缺资金户人缺劳动力户人17210016682841983537

表2显示了2015—2017年脱贫户数,人口数以及2017年贫困发生率,总体上各贫困村脱贫人口、户数递减,这是因为,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脱贫难度越来越大,已进入脱贫攻坚期,脱贫工作日益艰巨,而非脱贫成效下降;其中2017年各村贫困发生率均在2%以下,可见N村扶贫工作有效控制了贫困的发生,脱贫成效显著。

“目前扶贫基地缺少技术、资金,很难形成产业化,我们县扶贫基地共2个技术员,人才稀缺(其中1个是挂靠在扶贫基地的农科院实验基地技术员,另一个我自己请的,国家这方面投入少,当然国家派专家也不现实)。产业扶贫是比较艰难的,产业发展是有周期的,我们县产业扶贫才刚刚开始,待有收益时已得不到政策支持,因此县里投资产业扶贫的企业、‘能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很少,人家投资主要还是为了盈利的。”(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表2 N村减贫情况

  

整村户数整村人口数建档立卡总体情况户数人口2015年脱贫户数人口2016年脱贫户数人口79130607727313601150整村户数整村人口数2017年未脱贫户数人口2017年脱贫户数人口2017年贫困发生率791306053163311241.27

()贫困村N村产业扶贫概况

江西省作为革命老区,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落后,生计脆弱性严重,使得其成为我国扶贫重要区域[14]。本次调查地区为D县N村,D县位于江西省北部,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十三五”以来,D县N村响应省里“一村一业”*扶贫“第一书记”介绍省里明确要求一个贫困村必须至少建设一个产业项目。的号召,大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在有效完成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和贫苦户建档立卡工作后,该村利用国家政策大力推行扶贫产业,重点发展绿色、有机瓜果,油茶,黄茶,大白桃,家禽、生猪养殖,芝麻,紫薯等民间特色产业,并在N村建有D县产业扶贫基地,其中包括特色农产品种植农场,千亩桃林产业园,禽类、生猪产业化养殖工厂,除此之外还有Z镇千亩油茶、黄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等,N村在政府支持、推动下,也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还积极探索光伏、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如加入“农村淘宝”、发挥自身社会资本优势采用“微信”“QQ”线上营销策略,实现“互联网+”扶贫,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为保证扶贫基地有效运行,确保广大贫困户受益,采取扶贫第一书记负责制,一对一结对帮扶。

政府主导下产业扶贫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个案分析

农业是D县Z镇的经济基础,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蔬菜和油料作物,小农经营,产业单一、分散,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生产效益较低,获利有限。全镇共有4个贫困村,其中贫困村N村具体情况见表1、表2。2014年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以来,省、市、县“三级联动”,委派“扶贫第一书记”,Z镇南塘村为D县公安局定点帮扶单位,由D县公安局姜某任扶贫“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作为政府代表和为贫困户服务的载体,要求要能与当地村民实现共振。

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将自己心爱的图片、文字传入系统,就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笔记本和纸质书籍。不必惊奇,操作真的就是如此简单,这是我们此行在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的亲眼所见。虽说提到“新华”二字,常常给人以老牌国企的印象,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却是砥砺奋进、创新发展、走在行业前沿的“新国企”姿态。

姜某(化名)自担任N村扶贫“第一书记”以来,组织N村成立了包括14户贫困户家庭参与的N村家禽养殖合作社,并利用自身社会资本优势和上级政府支持,引进正邦集团在本村建立分厂发展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带动贫困户脱贫。为突破当地合作社产业分散、农产品无法规模化经营、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2015年,D县提出在N村成立D县产业扶贫基地,在地市、D县县政府支持下,为加强村域合作形成产业合力,形成以D县公安局定点产业扶贫基地为依托,多村合作社联合加入自主申请组建产业扶贫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D县产业扶贫基地快速成长的同时,其益贫功能日益凸显,引领N村及周边贫困村大量贫困户脱贫致富。

()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多途径参与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基地是由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工程,县里也花了大气力,经常宣传,下来指导工作,很多官员其实也不懂产业、农业,主要是为了宣传。目前产业扶贫基地市场竞争力依旧不强,市场渠道狭窄,准备搞个农超对接或者与农贸市场对接,但很难无论成本还是技术价值没有绝对优势。”(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我们村目前的产业扶贫模式是‘政府投资、基地帮扶、村里出地、贫困户脱贫’,通过村里组织讨论,确定要发展的产业,上报县里,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在扶贫基地兴办了一批产业、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政府也会招商引资,吸引在外经商或打工村民、种田‘能人’、企业带着资金、技术加入扶贫基地,然后我们将各村一些贫困户纳入扶贫基地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带动贫困户脱贫。产业扶贫基地经营由承包人负责,除了线下直销,也在线上利用‘农村淘宝’‘微信’‘QQ’等营销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并通过宣传发展农家乐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发展乡村旅游,经过统计2016年实现贫困户平均每人年纯收入3 000元左右。”(2017年6月29日,村支书访谈)

“今年我们N村64户贫困户,有31户贫困户被纳入县产业扶贫体系,20户左右被纳入产业扶贫基地(其他贫困村比例也相差不大),扶贫基地向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种猪等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免费技术指导,前期投入都是有扶贫基地提供,尽量减轻贫困户负担。”(2017年6月29日,村支书访谈)

“贫困户不愿意参与产业扶贫,主动性很弱,宁愿打一天1元钱斗地主也不愿去扶贫基地干活,缺少主观脱贫意愿,相反有些非贫困户积极性却很高,觉得不应该给儿女带来麻烦,愿意干活。”(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培训班对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工会帮扶资金管理与使用、兵团民政政策以及工会帮扶系统升级等内容进行了授课。培训期间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四师可克达拉市总工会、六师五家渠市总工会、七师工会和十二师工会做了典型经验交流。

()鼓励贫困户积极入股确保入股成员红利

产业扶贫基地针对不同基地工作人员,采取多元入股方式,确保异质员工分红收入,保证贫困户能够与产业扶贫基地实现利益共享。D县产业扶贫基地推行资金、技术和土地等多元入股方式,每年年末利润分红。

“因为很多农产品种植产业具有周期性,贫困户在里面工作收益不具有持续性,贫困户无法长久在扶贫基地里工作,村里就鼓励贫困户多种形式入股获取资本性收益,并由村里和政府保证其入股收益,目前效果有限但还是有一些贫困户响应并分红了的。”(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向农村居民提供多类就业岗位努力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作为政府主导的、选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任负责人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是政府帮扶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平台,产业扶贫基地成员均为贫困村及附近村村民,真实了解贫困户及村民收支情况。在参与产业扶贫过程中,产业扶贫基地一方面可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向其提供就业岗位;另外也能定期与贫困户交流,加强政府与贫困户间的联系,成为沟通政府与贫困户联系的纽带,组织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其脱贫可行能力。D县产业扶贫基地在黄茶、油茶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销售等环节上,大量招收贫困户与本地村民,有效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增加其经济收入,有效防止村民陷入贫困户陷阱和贫困户脱贫返贫,有力带动贫困户脱贫。

“扶贫基地的贫困户首先是自己向村里申请,村里结合贫困户自身需求给他(她)安排合适岗位。由于产业扶贫基地容纳能力有限,其他没有纳入产业扶贫基地的贫困户结合坡耕地改造、土地流转自主经营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营,村里也尽力支持,无论贫困户选择自己分散种植/养殖还是成立合作社规模化运营,村里都会帮助他们去申请产业扶贫资金,我们还成立了贫困户与基地、“能人”等一对一结对帮扶,每位贫困户都有结对帮扶人*帮扶人主要为村干部、政府相关扶贫干部。,给他们以技术辅导、并把他们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求向村里汇报。”(2017年6月29日,村支书访谈)

()真情帮扶贫困户体现人文关怀

产业扶贫基地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分类帮扶的方式,为贫困户早日脱贫献策献力,增加其对贫困户脱贫奉献载荷。D县产业扶贫基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种猪,产品销售组织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基地果实、蔬菜免费赠送贫困户品尝,有贫困户笑称这几年吃的水果比这辈子都多,产业扶贫基地真情真心帮扶贫困户,解决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已完全嵌入贫困村村庄场域,深得民心,易于在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村里做了大量村庄整治工作,投资近200万*其中包括招商引资资金与村里申请的配套资金。完善村里道路、村民用水用电以及卫生设施,极大的改善了贫困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鼓励村里一对一对结人要定期去贫困户家了解贫困户需求,尽力解决贫困户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此外产业扶贫基地和村里努力引进企业、在外经商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也会免费给贫困户提供种子、牲畜幼崽以及其他生活资料。”(2017年6月29日,村支书访谈)

腹泻时可以给宝宝服用蒙脱石散(思密达、必奇)+益生菌(金双歧、培菲康或妈咪爱),注意二者间隔2小时以上。

“我们能在产业扶贫基地工作很高兴,我们这样的人出去也找不到工作,这里的老板人很好,我们每天有40~60元劳务收入,有空就可以来,在这里工作很高兴,这里自己种植的水果蔬菜,我们可以免费尝鲜,今年我吃的西瓜比我上辈子吃的都多。”(2017年7月1日,贫困户访谈)

农村地区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扶贫基地处于发展初期贫困户受益有限

调研中我们发现N村受地区内外部条件影响,贫困村所在地区缺乏龙头企业,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无法承担起带领贫困户脱贫的任务。在政府支持下的产业扶贫基地应成为该镇脱贫主要载体,主要是由“第一书记”、“能人”承包经营*产业扶贫基地里坚持“第一书记”责任制,加强政府对产业扶贫基地相关企业监督、管理,有利于保障贫困户合理权益,协调企业与农户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在产业扶贫基地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雇佣贫困户,给予贫困户工资性收益,贫困户成为廉价劳动力提供者、生产原料供应者,扶贫项目受益有限。而农户加入合作社初始目的就是获取市场收益,但实际上扶贫基地与合作社自身逐利性更多追求市场效率,因为产业扶贫基地只有具有较高效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才能得到贫困户在内农民的信任与支持,这就必然导致难以惠及可行能力、资本相对较弱的贫困户,其中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结构性矛盾。

“‘十二五’扶贫不是很规范,我们‘十三五’进行了整改,从2015年开始一直通过‘七步法’在搞精准识别,去年10月份差不多完成建档,差不多80%以上属于绝对贫困户,20%为相对贫困户,具体扶贫措施如产业扶贫今年才刚刚起步,主要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让他们在扶贫基地工作,其余的没有纳入产业扶贫基地的贫困户,一般利用政府扶贫资金及企业招商引资,村里给他们免费提供一些生产资料和牲畜幼崽自主经营,离产业化还是有些差距的。”(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然而,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封育,封育是需要一定立地条件和一定时间的。目前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实行的是先人工造林,后自然封育。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说:“封育是一种最经济的办法。”什么是经济?经济就是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效益。他还说,“封育要实行三禁,即禁樵采,禁放牧,禁垦荒。”

“贫困户参加产业扶贫积极性主要就看企业运转情况,如果基地企业运转良好,就愿意参加产业扶贫项目,相反运转不佳,贫困户工资都无法保证,贫困户意愿就不会很高,一般就不会参加了。”(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利益主体共谋损害贫困户利益

产业扶贫基地强调效率优先并且内部存在受益关系差序格局,不愿意雇佣贫困户,对贫困户产生一定排斥,不利于产业扶贫产生最大效益,更不利于产业扶贫基地更好的服务于当地扶贫建设。其中有些产业扶贫基地企业甚至存在弄虚造假,套取国家政策资源的现象,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良性发展与可持续性,如有很多经营者欲申请产业扶贫基地经营权,但受制于个人产业规模,达不到国家要求,从而寻找利益一致性主体,形成利益共谋,劝服贫困户加入,但贫困户实质上并没有参与扶贫基地日常生产运营;也有承包方选择采用挂牌形式共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而申请承包产业扶贫基地,既可以借用国家政策资源投资产业,又可以收取其他欲加入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挂牌租金,形成扶贫“产业化”。“挂牌”现象严重违背了国家政策初衷。

博尔赫斯:恋爱的关系是一种脆弱的关系,它需要不断地确认,没有确认就会有怀疑;如果一个人度过了几天,对她还一无所知的话,他就会绝望了。相反,一个人度过一年而对一个朋友一无所知,这根本无关紧要。友谊不需要信心。爱情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疑虑重重。友谊则是一种平静的状态。

除了上述弊端,不少企业招聘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大部分客服人员能力素质无法达到既定要求,无奈降低管理标准、简化服务流程,这样因人设岗的做法本末倒置,不利提升企业客服水平。

“产业扶贫基地里也存在部分雇主因为宗族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有选择的雇佣贫困户或少量雇用贫困户。”(2017年6月29日,村干部访谈)

“产业扶贫基地有些是存在挂牌运营的,经营者为了国家资金,村干部为了应付检查,驻村干部也是需要政绩的,而产业扶贫还是比较容易出成果的。”(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有的贫困户拿不出配套资金,产业扶贫基地、村里会为其担保,向银行申请无息贷款,先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中资金不足问题,再使用国家拨下来的配套扶贫资金偿还贷款。”(2017年6月29日,村主任访谈)

()政策依赖性过强制约扶贫效率

产业扶贫基地内部架构不健全,管理模式僵化,在市场环境中,产业扶贫基地经常处于市场失灵的边缘,过于倾向政府支持,同时由于产业扶贫基地是由政府主导的,更容易与政府产生复杂的联系,在政府权威、权力干预下,呈现行政化倾向,甚至成为当地政府谋取政绩的工具,访谈中,贫困户就谈起D县千亩黄茶、油茶示范基地主要扶贫干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鉴于是贫困户个人提供的资料,真实性无法考察,此处访谈资料省略。。同时由于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尚未形成现代规范化经营,融资能力较弱,产业扶贫基地很大程度依赖于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并且扶贫基地经营者无法承担其经营失败损失时,选择逃避合同执行,政府失信,扶贫基地很可能无法维持运营,导致贫困户失去收入来源再次陷入贫困,也会影响贫困户对于产业脱贫的信心和期望。

D县产业扶贫基地包括D县公安局产业扶贫基地,千亩黄茶、油茶示范基地。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覆盖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涉及种/养、销等产业链环节并同时依托产业扶贫基地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还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子商务、光伏扶贫模式,多维度参与精准脱贫,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D县公安局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鼓励支持贫困户到产业扶贫基地工作,用工也多向贫困户倾斜,免费提供午餐、晚餐和农具等生产资料,劳作过程中还可免费咨询种田能人、技术员相关作物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及相关服务。另外D县千亩黄茶、油茶示范基地也采取系列办法,开辟多条渠道参与当地贫困户脱贫,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

总之,教师在钢琴在教学过程中引用MTMA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在钢琴练习及演奏的困难时,一定要切记MTMA的教学原理,特别是实践过程中一定在前两个原理基础上进行:首先,身心足够放松;其次,精确无误地想象音色、动作和触键感觉等细节;最后,在钢琴上演奏时,不要过多地去找音或者严格控制自己的动作,要相信大脑在想象练习后留下的深刻印象,它会给手指发号正确的施令。在完成想象练习后,学生大脑中装满了有关音乐、技巧的丰富意识。此时再去钢琴上开始真正的实践练琴,事半功倍。

()产业扶贫项目缺乏社会主体的积极参与尚未形成社会参与式扶贫大格局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产业扶贫基地认为贫困户缺乏参与能力,无法承担基地日常经营工作,对贫困户是否有益于产业扶贫基地良性运转持质疑态度,缺乏信任。相反产业扶贫基地企业雇主渴望与其他市场组织、主体接触、加强联系,却缺少相应的机会,社会与市场主体参与不足,产业扶贫基地吸纳社会资源有限。我们可以看出,产业扶贫基地扶贫项目目前并没有形成社会多元化参与扶贫治理的大格局。

“贫困户一般不不参与产业扶贫的运营,扶贫基地不可能那样做,一般就是在扶贫基地做工,他如果有能力参与产业扶贫运营,也就不是贫困户了。”(2017年6月29日,村干部访谈)

“企业不愿意投资产业扶贫,一是时间问题,产业见效需要时间;二是选择产业比较难;三是贫困户包袱影响基地企业经济效益,扶贫目前主要靠基地。我们产业扶贫基地其实很想与市场接轨,得到市场帮助,但是比较难,招商引资很困难,在县里跑了很多关系才建成了现在的产业扶贫基地,吸引企业、私人在基地里或附近投资建厂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因为缺技术、缺资金,依旧很难引进企业,我主管基地日常工作,自己也带头投资了一个生态农场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和瓜果,亏本厉害。”(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内生性能力较弱参与意愿有待进一步提高

贫困户受制于个人初始禀赋,贫困户认为其缺少参与扶贫基地日常运营的能力,参与产业扶贫项目脱贫的期望与信心不强,导致其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脱贫主动意识,缺乏脱贫决心,沦为扶贫基地副产品而非扶贫主体,参与机会剥夺,很大程度受制于经营主体,内生性能力缺失。同时国家鼓励贫困户通过入股形式参与扶贫基地日常运营,而贫困户作为理性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规避风险意识较强,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从而不愿意入股扶贫基地。

“其中有些贫困户不符合国家兜底扶贫,同时又因为其有一定劳动能力,基地承载有限,村里申请国家出资在其中一个村里建立了一个光伏发电站,国家组织人员管理,吸纳附近村贫困户在发电站工作,发电站收益全部属于贫困户。”(2017年6月29日村主任访谈)

唐峪河河道治理工程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南5 km处,大磁窑镇大磁窑村附近恒山水库上游,是浑源县恒山风景区和悬空寺的重要生态屏障。治理起点为大磁窑村,治理终点为恒山水库库尾,项目区涉及浑源县大磁窑镇2个行政村,共计716户、2 742人,耕地面积282.6 hm2。

“每个月国家给的各项资金已经能保证自己有饭吃,这样就行了,参加产业扶贫能致富吗,那些产业我看不靠谱,反正得到的钱差不了多少。”(2017年6月30日,贫困户访谈)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平均每户可以拿到800元产业扶贫配套资金,资金较少,贫困户拿到资金后一般买几头猪或几只鸡鸭而不愿入股产业扶贫基地,农民拿到手的资金不愿意再拿出来投资产业”(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产业扶贫项目效益较低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Z镇集中于农产品种植,禽类养殖等传统型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尚未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工业体系,没有形成产业链,初级农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弱。通过与产业扶贫基地经营主访谈,发现产业发展没有很好地与“网络+”扶贫有机结合,缺少现代性营销、管理人才,基地管理水平与目前企业化管理水平有很大差距,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营模式,缺乏市场意识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受制于当地条件限制,专业技术员指导和农业技术培训严重稀缺,人才、技术支撑不足,贫困户生产过程中因不能及时得到先进生产、养殖技术,切实、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田间指导培训,产品质量不高,价值有限;此外产业依旧采取传统的小农生产、经营方式,生产分散、效率较低,产生效益有限,导致基地运营、生产成本高、收益少,同时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亏损严重,产业扶贫基地运营艰难,不利于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三、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小麦的高质高产,就必须不断更新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小麦生长的整个周期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管理的最佳时机。小麦的高质高产关系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实现小麦的高质高产。

肝衰竭是连续演变的过程,各临床分期的时间可长短不一,且临床分期实际上是连贯发展的,依诱因和个体体质不同,与疾病发生机制密切相关,如及时有效治疗,疾病可进入相对稳定的平台期,或者缓解,症状逐渐好转,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各项生化指标得以改善。

“目前我们的产业项目主要是‘两茶一虾’,因投资较大,种植/养殖技术要求高,周期长特别是黄茶、油茶要5年左右才有可能有收获而回收成本,企业或个人不愿投资或开设工厂,建设生产线,目前主要是村里申请县里资金投资的,资金有限没有形成产业链,目前刚投资贫困户受益有限。”(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本文综合考虑了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及服务水平,研究了基于成本价值的深圳港水上“巴士”经济性问题,并分析了运输需求量及运价对路径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当集装箱量较小时,集装箱拖车因其灵活性而更占优势,随着集装箱量的增加,驳船的规模运输带来的优势更加明显;2) 运价对水上“巴士”经济性的影响作用显著,随着运价的增加其经济性减弱.结合实际及研究结果提出的适当降低中转节点服务价格、推行单航线多支线港运营等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客户与航运公司双方成本,提高驳船满载率,提高港口竞争力.本文研究不仅可为货主选择路径提供依据,为深圳港相关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方向,也可为路径选择的理论研究提供思路.

除此之外,北京“王致和”老字号品牌的整合设计、“百花”蜂产品的品牌形象设计、北京果品公司VI系统设计等等,都是从北京“工业设计示范工程”中走出来的时代骄子。从1996年至1999年,这项工程共实施示范项目30余项,政府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带动企业投入设计研发资金450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2亿多元。这一连串数字真实地反映了设计创新的力量,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工业设计从无到有的成长。自此,北京“工业设计示范工程”引导中国企业迈开了工业设计引领自主创新的步伐。

提升农村地区产业扶贫成效的优化路径

()产业扶贫项目整村推进形成规模化合力机制

农村地区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有限,资源分散,资产碎片化严重,各自为主推进过程中,难以形成规模化运营,应继续提高产业扶贫基地规模化程度。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甚至整县推进,聚合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源,形成扶贫合力,可以有效减少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风险,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农村地区在社会、政府等主体帮助下,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深入调研,努力发展立足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项目。

其次政府在征求各方意见情况后利用国家相关政策资源,形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各方面制度建制,在政府帮助下,鼓励下乡干部利用自有资源和乡村资源,积极寻求市场支持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现代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严厉打击任何“套牌”扶贫基地、规范化运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基于此吸引贫困户积极参与进来,资源适当向贫困户倾斜,让贫困户看到受益可能,提高贫困户资源的可获得性、受益可及性,一对一针对性帮扶,分门别类安排到适当岗位并加以培训,让贫困户看到脱贫希望,树立脱贫决心,形成脱贫期望,最终实现自主脱贫。

最后为维持产业扶贫项目良性运转,政府应给予政策大力支持,鼓励扶贫基地雇佣专业经理人并予以监督,达成风险共担机制,防止经理人因委托代理缺陷,套取扶贫基金,转嫁经营风险,侵犯扶贫基地与贫困户合理权益;同时在贫困户间推行个人账户资产积累投资制度和个人资产收益制度,鼓励贫困户入股产业扶贫基地,农户作为理性人,看到扶贫基地运转制度完善,经营状况良好,有受益期望,然后通过政府适当引导,诱致贫困户户参与产业扶贫基地生产运营,最终随着扶贫基地规模化、制度化,带动贫困户脱贫。

()产业扶贫项目应鼓励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化扶贫机制

产业扶贫项目的确立、运营、评估都需要社会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基于社会看护视角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应积极发挥贫困户、社会组织、社区的积极作用,要建立政府为主导,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社区、贫困户等主体多元参与的扶贫协同治理格局。

贫困户作为扶贫主体,应鼓励其参与扶贫治理,积极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建立贫困户个人话语表达机制。囿于贫困户个人需求的盲目性、非理性,产业扶贫基地要辅助贫困户生计需求外界表达,敏感性捕捉贫困户个人需求,防止贫困剥夺、扶贫治理边缘化,实现贫困户主体性脱贫。

同时完善产业扶贫监督、反馈与回应机制,保证社会参与产业扶贫的话语权,维护各主体利益,鼓励社会服务组织、社区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扶贫,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心理优势。因为很多情况下,政府支持的产业扶贫基地与贫困户有着关系差序格局,很难准确反映贫困户切实利益,使得贫困户自身需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其中贫困户自身局限性无法清晰表达自身需求,也需要社会组织积极引导、挖掘,只有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工作或服务方面得天独厚的专业性优势,才更有利于农村地区全面脱贫。

()优化产业扶贫模式提高贫困户脱贫内生性

产业扶贫项目过程中应积极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到项目扶贫过程中,形成脱贫内生性动力。构建产业扶贫基地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贫困户可持续性脱贫建设。目前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经营技术缺乏,规模较小,处于自给自足小农经营状态,受益有限。而产业扶贫基地相对而言形成了一定规模,风险防范机制与盈利机制较完善,但因为依赖雇佣贫困户参与产业基地劳动,需要支付贫困户劳务收入和生产性工具,增加额外成本;同时因为贫困户抱着为扶贫基地打工心理,采用新技术和主动改进种植模式的积极性不足,有些贫困户甚至嫌麻烦而主观上不愿按照产业扶贫基地标准化种植,影响产业扶贫基地运营的可持续性。

事实上产业扶贫基地发展受限,每个产业扶贫基地雇佣贫困户有限,同时产业扶贫基地因为产业基础薄弱,资金等资源不足,运营状况并不理想,农户所获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没有能力给予资源用于贫困户技能培训,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市场竞争能力薄弱,这也进一步制约了扶贫产业基地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状态。所以应加强贫困户与扶贫产业基地之间的联系,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应根据当地文化生态选择合适的利益连接模式,如鼓励贫困户积极入股产业扶贫基地,年底股息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可构建适当规模化与分散化相结合的运营机制,不过于追求规模化运营,如产业扶贫基地负责运营销售,规模化、产业化运作,而贫困户在内的农民分散生产,由产业扶贫基地统一提供种猪、种子和生产资料及技术指导,在完成产业扶贫基地要求前,自主决定生产运营自己的土地,打破规模化经营与多样化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

建立贫困户与经营者利益保障机制,产业扶贫基地企业根据合约要求验收产品,贫困户自主决定获得现金或日常生活资料(通过产业扶贫基地规模化采购生产生活资料要比农户分散购买实惠),产品合格的给予适当奖励,相反不合格的产品折价收购、不收购甚至将其列入不诚信档案,批评上报不给予帮扶乃至剥夺其贫困户资格,形成优质标杆示范效应,抵制“等靠要”思想,坚决防止劣质标杆,对于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产品歉收,产业扶贫基地适当给予补偿或政府补贴保价收购。

通过建立自生性组织参与产业扶贫基地运营,产业扶贫基地与农户之间形成受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即增加贫困户对扶贫基地归属感同时也可更好地参与、监督产业扶贫基地运营,增强其话语权,有利于需求表达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同时政府也应帮组贫困户建立风险预防、抵抗机制及政策兜底机制,维护贫困户切身利益,实现贫困户彻底脱贫。

()提高产业扶贫项目效益延长扶贫项目产业链

农村地区产业扶贫项目要提高其产品附加值,首先要实现产业化运营规模化与小农经营灵活性的互补,产业扶贫基地在规模化、产业化运营同时又不摒弃传统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双方良性循环,协调两者矛盾,发挥彼此优势,实现双方优势集聚。

其次,因为产业扶贫基地的发展深受资金制约,即使整村甚至整县推进,聚合资金仍旧有限,需要完善金融助推产业扶贫相关机制,如建立社会诚信公开机制、贷款担保机制、政府财政贴息补偿机制等,形成资源合力,改变贫困地区长期产业发展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

最后,还应加强贫困户技术培训、知识学习,同时产业扶贫基地也需要加强与市场其他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合作,加强市场竞争意识培育,积极参市场竞争,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完善市场机制,保证产业扶贫基地在市场竞争中公平地位。通过学习、培训,产业扶贫基地应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及工业体系,延长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身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助推国家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尹利民,赵珂.产业扶贫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基于产业扶贫政策的一项效果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8(2):62-68.

[2]古川,曾福生.产业扶贫中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以湖南省宜章县的“四跟四走”经验为例[J].农村经济,2017(8):45-50.

[3]向长贤.当前产业化扶贫中的“热”“冷”现象分析[J].老区建设,2008(1):37-39.

“基地管理水平有限,毕竟不是专业的,经商能力有限,例如我自己投资的农场最多时带动15户贫困户就业,最少带动4~5位贫困户,亏本后容纳能力开始减少,也不敢扩大规模,因为下一任我不一定是第一书记,扩大规模后不知道下任能否接的上?”(2017年6月28日,“第一书记”访谈)

[4]邢成举.产业扶贫与扶贫“产业化”——基于广西产业扶贫的案例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5):63-70.

[5]孙兆霞.脱嵌的产业扶贫——以贵州为案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3):14-21.

[6]黄文宇.产业扶贫项目主体行为及其运行机制的优化——基于P县“万亩有机茶园”项目的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56-61.

[7]胡振光,向德平.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4):99-107.

[8]苏海红,杜青华.“十三五”期基于精准脱贫视角的青南藏区产业脱贫路径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3):121-127.

[9]白丽,赵邦宏.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河北学刊,2015,35(4):158-162.

[10]郭晓鸣,廖祖君,付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和合作社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比较——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4):40-47.

触手细腻,犹如婴孩肌肤,跟峋四爷所想的完全一样。他又伸出左手,两手各出二指,环扣铜炉,旋绕一周,以测定炉体的圆润程度。无论是观感,还是手感,都毫无缺陷。峋四爷暗吁一口气,最后将右手食指和中指探进炉口内沿,轻轻触摸。铜炉要做旧掺假,此处是难点,要么是不到位,要么是过了头,反正都会露馅。

[11]刘俊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农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山东、贵州两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7(2):44-55.

[12]李想.农民合作社扶贫参与行为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50-58.

[13]杜为公,王静.湖北省大型扶贫计划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想的实证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5):674-682.

[14]杨晶,郑瑞强,彭泰中.脱贫攻坚实践模式、运行机理及其现实困境——基于江西“十二五”期间的实践探索[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3):386-398.

 
李辉婕,胡侦,肖萍,陈洋庚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