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交城县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言

随着交城县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日益受到有关专家、政府的关注。特别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的“生态补偿,让土地永续利用”,县域内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被重视。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动态监测及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展开,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董黎明等[2]学者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内涵、理论与方法、措施建议等展开了系列研究。谢红梅[3]认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既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满足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一种利用方式。陈睿山等[4]剖析土地功能的概念,综述了土地“功能”内涵的演进、土地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土地覆盖、土地利用与土地功能的关系以及土地功能的分类,系统介绍了基于土地功能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并指出了土地功能评价中存在的尺度问题。

通过立足交城县土地的实际现状,全面分析交城县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并做出改进方案,可为交城县土地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交城县概况

交城县地处东经111°24′—112°17′,北纬37°07′—37°54′之间,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下辖县,地处吕梁山东麓,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部边缘,北面靠着吕梁,南部靠近汾河,东面是省会城市太原。气候为暖温带大陆干旱性气候。境内地貌复杂多样,西北部地势高,而东南偏低。土地总面积为1812 km2,山区面积约1687.41812 km2,平川面积约 134.81812 km2。除去居民地和水城地,土地面积178000 hm2,其中耕地面积16400 hm2

随着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出现了许多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使可供使用的耕地面积缩小,土地可持续利用率下降,水土流失越发严重。在坡度较陡地区开垦荒凉土地,而且不断的破坏草地、林地,这些错误的种植方式也使得水土流失更加厉害。以及开采矿产、修建道路、过度放牧等生产过程中不注意水土的保持,最终造成了许多地面植被的破坏和地形的不稳定等不好的状况。

2 交城县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类型

县域应当正确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格局,因地制宜开发土地资源,科学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才能提高经济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规范工业布局,推进土地资源恰当利用和资源整合。

 

表1 交城县土地类型及占地面积 万hm2

  

占地面积11.91.830.050.080.563.570.040.18

2.2 土地利用现状

2.2.1 各乡镇农业用地、林地的利用状况 根据表2能够得出,农业用地中水浇地面积较多,旱地和设施农用地面积较少,林地中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面积较少,为5389.367 hm2;有林地面积最大,为 34191.43 hm2。可见交城县在注重水浇地的同时也在加快对旱地和设施农用地的改良。林地资源与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丰富的林地资源也有助于交城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追求的生活更加富裕,想要住进更加宽敞舒适的高楼,房地产商们根据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建设了许多高层住宅,使原所在地居民屋和农田被拆除。此外交通运输用地中,天宁镇最多,为126.4 hm2,而庞泉沟镇仅为1.3 hm2。夏家营镇的商服用地面积最小,各个乡镇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面积相差甚远。能够看出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有些乡镇甚至没有公共服务用地。城镇建设用地比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得多;与村镇相比较,交城县城内空闲地面积相对较多。

 

表2 各类农业用地与林地所占面积 hm2

  

960.9 144.2 0 546.8 0 1538 9.90 1250 1929 360.4 3420 74.7庞泉沟镇天宁镇水峪贯镇西社镇夏家营镇西营镇0.584 1.055 10.01 1.414 5.925 0.915 4223 461.1 0 2099 0 2572 16174 100.5 21.06 3493 11.87 11227 1730 372.2 2.267 1126 77.5 1607

由表4可知,交城县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商服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住宅用地以及工业用地。此外商服用地还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商务金融用地,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交通运输用地中,天宁镇最多可见,天宁镇人口分布范围广,方便人们出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面积与交通用地差距大,夏家营镇偏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在建设用地中面积比重较小。能够看出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各个乡镇公共服务用地面积相差较大。

交城县水土流失总面积为655 km²,占县域土地总面积的35.9%,河流谷地窄小,河床较高,水流急促,携带泥沙能力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该县夏天十分热,冬天很冷,降水量小,白天晚上温差大。降水每月分配不均衡,主要集中在7—9月,雨量大,时间短,很容易造成水蚀。而且植被覆盖面积小,涵养水源较弱,加剧水土流失。磁瓦窑河和西冶河流域山区的耕地面蚀、和山洪水力沟蚀,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磁瓦窑河流域的砂页岩地区。这些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损坏了生态系统。

2.2.2 各乡镇草地、建设用地利用状况 由表3看出,各个乡镇中其他草地面积较大,而天然牧草场和人工牧草场面积极少,庞泉沟镇的天然牧草地略多于其他乡镇。相比较其他乡镇,庞泉沟镇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质量都较高。建设用地面积中住宅用地面积最大,天宁镇住宅面积最大。而夏家营镇工业面积最大,庞泉沟镇工业用地面积几乎没有。可见,夏家营镇重视工业的发展,庞泉沟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旅游业,因此工业用地面积小,天宁镇相对于其他镇来说,经济发展快,人口较多,所以住宅面积大。

 

表3 各类草地与建设用地所占面积hm2

  

注:数据为0的是没查到具体面积。下同。

 

庞泉沟镇天宁镇水峪贯镇西社镇夏家营镇西营镇113.2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62 1983 10.27 2728 47.69 563.3 11.5 241.8 16.2 13.9 18.9 79.1 0 12.9 8.2 0.8 194.0 38.9 3.7 197.5 39.3 30.2 16.6 20.3

 

表4 各类建设用地所占面积 hm2

  

庞泉沟镇天宁镇水峪贯镇西社镇夏家营镇西营镇2.4 14.4 4.0 3.2 0.1 5.8 1.3 126.4 2.9 59.4 1.0 2.9 3.7 5.3 1.6 1.6 0.1 0.9 16.6 13.5 0 5.6 0 0

3 交城县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水资源短缺,耕作条件差,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在MoS2表面也存在着类似的水氧电化学反应过程,该反应是可逆的,可以在MoS2表面存储大量动态电荷。当突然加负的扫描电压时,动态电荷的平衡瞬间被改变,大量电子释放出来,进入沟道并形成漏极电流,使Cit变成负电容,从而在电压扫描的开始部分,亚阈值斜率非常陡峭。

文峪河流域山区的地表水资源占了交城县水资源的85%,由于地形的原因使得绝大部分的水量流入别的下游县市,县内耕作农业用地中干旱土地面积多而湿润土地少。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好多的农民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搬迁到城市,农村大多土地被丢弃。用于耕地的土壤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条件较差,技术的落后也使得土壤不能用作优质耕地。受山多川少的地形影响,可被用作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水资源严重缺失使得农田得不到合理的灌溉。

3.2 建设用地扩张,结构、布局不合理

1992年初,国有企业掀起了“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为中心的企业劳动、工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热潮,被称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经营机制改革的最后一战,这一改革措施得到了中央的首肯,并迅速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实施。

3.3 县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衰减

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正常健康人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病情常为自限性,且一般无后期并发症,应待CMV Ig M转阴后妊娠。

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建议

依据交城县土地资源状况,可将交城县的土地分为不同用地类型(表1):即建设用地、林地、农业用地、草地、道路用地、水域、其他用地及特殊用地8种。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11.9万hm2占所有土地面积的65.36%;其次为草地面积,占所有用地面积的19.62%,道路用地面积最小,占所有用地面积的0.22%。

青海汉话大多是将[tala]置于时间名词之后、动词之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终止”,或者行为动作达到的“界限”,蒙古语则是将[tala]接缀在动词词干上,同样表示行为的“终止”或行为延续结束的“界限”。例如:

4.1 以人为本,开展土地合理利用计划工作

土地合理利用工作是县域对土地资源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点,也是制定县内其他领域规划的重要基础。在以往规划的基础上,县域应该分析总结经验,汲取不合理教训,遵循科学发展观核心,把人类的发展作为本质要求,针对已经生成的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新一轮土地利用计划,开辟一条适合本县形势发展的特色土地利用之路。同时运用政治、经济等综合方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计划正常合理实施。

4.2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正确合理的对县域农业结构做出改动,不断满足现代市场对新型农业的追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举措是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创新农业机制,发挥先进农业的带动作用,培育种植典型农作物,合理规划,大力发展优质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特色农业产业。打造高效率、高产量的红枣核桃种植园;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生产收购,统一销售,提高农业现代技术水平。

4.3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土地的利用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人口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是农用产品和日常生活品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对土地的不科学利用,使得大面积土地被毁。只有人类和土地协调发展,减少人地矛盾。建立健全保障农民经济利益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基本收入,宣传高素质教育的好处,帮助农民接受较高水平的科学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整体水平。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素质对县内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十分重要。

2.1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80例患者不良反应中尿痛发生率60.0%、尿频52.5%、尿急50.0%,排尿困难、血尿、脓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5.0%、8.7%、5.0%。大部分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程度为Ⅰ、Ⅱ级,自限性病程无需治疗,或者是给予抗胆碱药物等对症支持即可缓解,无需中断膀胱灌注化疗。仅有6例患者(7.5%)发生泌尿系统Ⅲ级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延迟膀胱灌注化疗(表2)。

4.4 运用科学技术,推进土地生态建设

运用科学技术,加强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对那些居住在偏远山区农业条件恶劣的居民应该实行生态移民,重新对移民后土地进行规划,从全局观念出发,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互结合。

4.5 实现土地的循环利用

县域内矿产资源较丰富,对煤矿的开采也比较频繁,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对矿业污染提出清洁建议,应当建立和改进循环利用资源和经济机制,形成一批资源高效利用、污染物排放较少的清洁矿山企业。

5 结论

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为了能够进一步合理地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根据县内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的提出合理有效的利用对策、做到对县域内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以便使得土地资源不管在什么环境条件下都可以更好的稳定发展。通过采取一定有效措施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交城县的土地较好的发挥资源优势,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交城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县域内山多而河流少、适合植树造林和放牧业,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实际行动在那些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且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对于生态地位较好的耕地,应该停止粮食生产,实行植树或种草工程,积极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使得生态系统能够正确的发展;科学的开发复垦的土地,再次整理和分析土地后备资源,尽可能增大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县内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最终促进县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廷杰.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论述[J].人间,2016,201(6):208-208.

[2]张衔春.近二十年国内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问题研究述评[C].“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33-41.

[3]谢红梅.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2):57-57.

[4]陈睿山,蔡运龙,严祥,等.土地系统功能及其可持续性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8-15.

[5]王群,王万茂.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5(08):10-15.

[6]王婉晶,揣小伟,黄贤金,等.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2(11):91-96.

[7]王群,王万茂.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5(08):10-15.

[8]李凤.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规划研究[J].人民论坛,2015(14):235-237.

[9]崔娟敏,季文光.城市边缘带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3(17):71-72.

[10]张冬,李国峰,柳小强.小流域水土流失地面观测研究方法简述[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30(2):3-5.

[11]桑东莉.我国城市化危及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立法原因探析[J].城市问题,2003,29(3)61-64.

[12]魏淑英.西部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建议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18(2):11-14.

[13]曹霄琪.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25(14):110-112.

[14]雷军,曾玮瑶,张小雷.基于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03):312-317.

[15]陈磊.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13-21.

[16]张增祥.中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12.

[17]吴琳娜,杨胜天,刘晓燕,等.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4,69(01):54-63.

[18]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J/OL].地理研究,2015,34(09):1607-1618.

[19]高江波,黄姣,李双成,等.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10(11).

 
闫丽沙,郑国璋
《农学学报》 2018年第05期
《农学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