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古村落的防御性分析 ——以郏县临沣寨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河南地处中州要地,咸同年间,清政府提出“坚壁清野”政策以对付太平军和捻军的,命令全国修筑圩寨,以加强防御,以保村庄和村民安全,许多村落建立起了堡寨类型的村落[1]。临沣寨位于河南郏县堂街镇内,也是在此时依托自然村庄而建,因此,其防御特征表现的十分的明显。

1 临沣寨概况

临沣寨位于河南郏县县城东南13km的堂街镇南朱洼村,东临襄城县,南接宝丰县、平顶山市,西、北与汝州市、禹州市相邻,是历史上通往洛阳、南阳、许昌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它坐落于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流向北汝河,其历史悠久,据资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甚至更早。清咸丰末年(1861年),社会动荡、流寇猖乱,朱氏兄弟扒掉土寨,建设红石寨墙,这也是临沣寨保存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临沣寨的防御体系

防御型古村落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经过人为的设计,修筑一系列以防御功能为主的构筑物,达到抵御流寇、防范水患的能力。就临沣寨所处的复杂的历史环境而言,为保护居民安全生活、生产的需要,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挖壕沟、筑寨墙,建构了一道坚固的防御屏障(见图1)。本文主要介绍临沣寨的自然地形地貌形成的防御结构,外围的人工筑防以及内部的道路网组织、院落空间布局、居民建筑防御,以及精神层面的宗教文化形成的防御形式。

上述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表明: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在前2次交替循环试验的过程中变化并不明显。随着试验的继续进行,混凝土内部硫酸盐作用的反应产物会产生膨胀压力,从而造成混凝土内部的微小结构孔隙出现破碎。此外,冻融作用不仅会使混凝土内部的缺陷继续扩展,也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新的缺陷,而新的缺陷也会在后续的试验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加大混凝土的损伤程度。因此,相对动弹性模量在这个阶段下降的速度加大。

图1 临沣寨防御形态

2.1 临沣寨的天然防御

古村落基址的选择是村落防御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大多会选择“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与传统风水学相结合,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隐蔽性。临沣寨也不例外,村落地势低洼,东高西低,北临汝河,西临石河,南有洼地,村东5km处有山林叠翠的紫云山[3]。河流毗邻,既为村落提供了保障体系,又形成了良好的景观系统,改善村落的局部小气候。

2.2 临沣寨的人工防御

明清时期,临沣寨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村落由内而外都体现出了其防御功能,院落空间也体现了很强的防御性。大多院落采用纵向扩展,院落之间采用并联的方式,互不干扰。寨内现存布局完整的明清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是朱家大院。老大朱紫贵,留有“一进三”相邻的四合院两处,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占地面积 1362 m2。老二朱振南,也留有“一进三”的四合院邸宅1处,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占地面积1762 m2。老三朱紫峰,留有“一进五”相邻的四合院两处,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占地面积2516 m2。被誉为“汝河南岸第一府”[4]。朱紫峰的两处四合院一处是开放性空间,用于迎接宾客、招待宾客;一处是私密性空间,用于居住生活。两处宅院分区明确、布局相似且相互独立。这样的院落设计使外来者很难进入内宅,不仅保护了居住者的安全,也满足了内宅的私密性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御功能。

寨墙是防御性古村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道坚固的防御屏障。临沣寨平面呈椭圆形,四周围筑夯土寨墙。直到清咸丰末年,捻军叛乱、匪寇四起,面对纷繁乱世,朱氏兄弟商议扒掉土寨墙、建石寨,更好的保护寨子的安全,这才有现存保存较完好的“中原第一红石古寨”。寨外是一条宽10m、深3m左右的寨河,寨河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很大的防御作用。临沣寨的寨墙采用外石内土的结构,外墙的“石”是来自村东山林叠翠的紫云山上的红色花岗岩,经打磨、切割成大小均匀的石块砌筑,内墙则是取自护寨河的土,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见图2)。

沿寨墙一周共设有3个寨门。①浦滨门——位于村落的东南方位,与外界的联系最为紧密,供居民日常出行之用(见图3)。浦滨门上设有寨门楼,寨门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寨门的方位起到标识作用;另一方面,在寨门楼的位置有更好的视野,方便观察寨门周围的状况、控制出入寨门的人员,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可提前作出应对措施。②来熏门—位于村落的西南方位,来熏门的对明清战时的防御特征表达尤其明显,门旁设有炮楼,墙面上还有供射击用的圆型小洞,在战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见图4)。据当地居民介绍,在修护来熏门前的护寨河时,曾挖出子弹头等一些作战工具,由此可知当时的战争多么激烈。③临沣门—位于西北方向,因沣溪流过门前而得名。该门按风水八卦来讲,此门代表父亲的方位,使用的材质是柏木,外包一层铁皮,达到防火功能。外包铁皮虽锈迹斑驳,但铁皮上依旧留存有当时的历史记忆,门上的“同治元年”字迹,抵御外敌时留下的刺刀印、弹孔等都清晰可见(见图5),使临沣寨的历史有据可查,记录了战时的场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临沣寨寨墙与寨河的目的一是抵御敌寇、匪贼的入侵,二是防御自然洪水灾害,各个寨门都设有防水闸。

2.2.1 外部防御体系

图2 寨河、寨墙

图3 浦滨门

该项目自开车以来,黑水角阀在该工况下基本满足使用要求,通过了东北极寒地区条件下的考验,在GE水煤浆煤气化装置中运行状况相对稳定,为气化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从而保证了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满负荷的运行。黑水角阀也存在着缺陷,仍有完善的空间,本文通过对黑水角阀阀芯、阀座的冲刷腐蚀和阀门气蚀闪蒸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合理优化方案,期望对相关的生产企业提供参考性价值。

图4 来熏门

图5 临沣门

2.2.3 内部防御体系——居民建筑

为了安全和方便实现,构建的实验平台包括三相低压微电网和能量回馈装置。这里用38 V/50 Hz的三相低压微电网模拟实际三相电网,能量回馈装置完成能量回馈功能。

图6 路网结构

2.2.3 内部防御体系——院落空间

临沣寨是根据历史的不断发展、环境的需要,依靠原有的自然村落建成的。临沣寨原名“水田村”,明朝之前,“水田村”一直是张姓人家在此居住,后因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朱姓人家逐渐发展起来。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流寇四起、烧杀掠夺,河南很多地区开始挖壕沟、筑寨墙,建立防御屏障。朱氏兄弟此时已经发展为当地的大户,毅然决定扒土墙、用紫云山的红石建石墙,建立防御系统。

临沣寨的路网设置与大多堡寨相似,与村落的自然地形相结合,采用典型的井字型结构。临沣寨3个寨门与寨内3条主干道相连,南街与浦滨门相连,北街与临沣门相接。但道路与寨门并不垂直,居民在寨门外无法窥探寨内情况。寨门与道路的形制相似,整体形态呈椭圆形,在一定程度上迷惑敌人,起到防御作用。寨内道路设置宽窄不一、街巷多设置尽端路、交叉口多设丁字路口,这些内部空间丰富多变,让外来进入者感觉进了迷宫一样,扑朔迷离、神秘莫测。从主干道-次干道-支巷-院落空间,不同路网等级的设计都是为了加强临沣寨的防御等级。

2.2.2 内部防御体系——路网结构(图6)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地支的第六位)日,称为“上巳”,人们都去水边祭祀。

临沣寨地势低洼,寨内建筑对洪水、匪患及敌寇都作出了防御性措施。首先,寨内民居全都高出路面20cm~30cm,且高出部分采用花岗岩砌筑。其次,从建筑墙体来讲,砌筑形式是“里生外熟”的结构特点,墙体厚重、坚固;建筑地基用红石夯实,勒脚红石砌筑,增加建筑地基的稳定性;门窗过量都使用了红石连接承重,如朱家祠堂的大门,采用一整块红石,既坚固又显示出其资源的富饶。这样就使得建筑的整体稳固性较好,也是民居保存完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从建筑的开窗方式讲,寨内大多民居外墙不开窗,或者高出开小窗以保护内宅的私密性(见图7),达到防御功能。

图7 建筑外墙开窗

2.3 精神防御

对于身处动荡时期的居民,他们不仅需要物质层面上的防御,精神层面的防御也十分的重要。临沣寨在精神层面上的防御可分为以下方面。①风水观念,古寨地势低洼,西临石河、北临汝河,村东5km处是紫云山,从风水学上讲临沣寨属于风水宝地。②宗教文化,在村落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宗祠与庙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居民在动荡时期时非常强烈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起到心理上的防御功能。临沣寨村西临近寨门附近设置庙宇—关帝庙,关公在我国民间有“司命禄、庇商贾、驱邪避恶、招财进宝”的说法。临沣寨关帝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正直动乱时期,关帝庙成为居民的一种精神的寄托,希望能够得到保护,在心理上建立防御等级。

高校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以“五爱”(爱己、爱家、爱校、爱党、爱国)教育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且与“五爱”融会贯通,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3 小结

临沣寨现今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有20多间,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蕴含较大的历史价值。古寨的文化内涵深厚、选址考究、空间布局独特、防御性表达强烈,是我国古村落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临沣寨防御特征的分析研究,了解防御性古村落的建构特点,挖掘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防御性村落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薛姣.河南省传统村落类型与形态研究[D].郑州大学,2016.

[2]郑东军,吕文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的探微[J].中原文物,2006(5):80-84.

[3]史学民.河南省郏县临沣寨古村落的形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39(5).

[4 邓本章.郏县临沣寨.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建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50.

袁冬颜,闫慧,徐森森
《安徽建筑》 2018年第4期
《安徽建筑》2018年第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