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科教结合为指导的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16-07-0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是中医药原始创新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也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是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之一。中医药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创新教育,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亟须培养大量既谙熟中医理论和技能,又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才能带领中医药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科教结合逐渐成为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有效路径。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改革,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高等学校中,科研与教学相互激荡、相互促进是保障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3]。因此,科教融合成为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一、科教结合对培养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广义上讲,科教结合实现了中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强强联合

“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是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对于快速便捷地解决纠纷、提升人民调解组织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推动社会治理结构优化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机制的运行与推广,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在法律制度上予以保障。

根据规范,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取值,则上述W1和W2加上未预见水量后,分别为489 m3/d、3.1 m3/d,共492.1 m3/d,最终确定本次工程日用水总量为500 m3/d。为了控制工程规模同时结合调蓄水池的调节作用,确定供水时长为10 h。同时日变化系数取1.2,最终计算得设计流量为60 m3/h。供水衔接工程为向三交镇供水,日用水量为500 m3/d,取时变化系数为3,供水时长16 h,则供水衔接工程设计流量为93.8 m3/h。

化学实验作为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方式,不仅是一种感性的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理性思维过程,本质是理性思维的物化。本研究基于思维心理学,将思维品质与化学实验进程相整合,将实验认知、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相融合,对化学实验能力体系进行水平建构,突出思维在学科能力建构中的重要地位。能力体系的建构是为了服务教学并促进教学,所以在日后的深入研究中应以教学为载体,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化学思维,对化学实验能力体系进行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为实验能力体系的建构提供科学保障。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中医药教育思路注重已有知识的讲授,倾力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种尊经崇古的教育特点,严重阻碍了新知识的探索。现代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应变能力和发展创造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发生根本性改变,即从原来的因循守旧转变为灵活开放,从以传承为根本的教育转变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其次,要求教育工作者提高创新意识。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开展素质拓展、学术交流等创新型活动,培育有利于中医药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土壤。

2.1 小鼠生存率的比较 所有小鼠无试验意外死亡,纳入生存率分析有意义。A组小鼠活动力强,食欲旺盛,体重渐增,14d生存率100%(15/15);B组小鼠3d出现脱毛、进食减少、蜷缩驼背、激惹、体重增加缓慢,5d上述症状加重,甚者拒食、体重不增,并出现死亡,7~10d为死亡高峰,14d生存率50.0%(10/20);C组小鼠症状较B组轻,仅表现为精神差,活动减少,进食减少,体重增长稍缓慢,7d出现死亡,14d生存率85.0%(17/20)。死亡小鼠观察心肌切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采用Kaplan-Meier分析,C组与B组比较,生存率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教学与科研是人才培养的两种重要形式,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并且适当平衡,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4],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通过科学研究获取新的知识理论,这不但提高了个人的能力和素养,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思想方法转化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课本之外的世界,在向教师请教、交流、互动时,会产生思想和观念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激发了师生间的创新思维和动力。其次,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为日后的研究生深造或从事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学现有的授课方式,大多偏重于理论的讲解,有些知识相对陈旧,学生们听课感觉乏味,加之教材改版的速度远远不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将实验室做为教学基地,设置大学生实践选修课,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以中医学基础课程为主线,设立了实验相关选修课:如《常用科研仪器入门指导》、《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定期举办科研培训讲座等等。通过科研实验,加强了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深化了对课程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教师则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另外,在讲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还编著了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实验教材。

19世纪中叶,享有现代大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理念,从而推动了高校功能的转型[5]。科研与教学本身就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二者相互渗透,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责。中医药院校除了承担医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并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人口健康的同时,还要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中医药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比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这就凸显了科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所以说科教结合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育人模式[6]。它是把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既看成是教学过程同时也看成是研究过程,并强调科研过程是有效的教学环节,要求教师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向以问题探讨为中心,通过与学生共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因此,实施科教结合,对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快推动科教结合的有效途径

3.产学研合作教育

2.狭义上讲,科教结合促进教学育人与科学研究相互平衡

二抓报账资料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流程。项目招标开工前,组织相关中标单位进行报账培训,详细讲解报账所需的资料和附件,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的资料、档案管理,逐步建立了以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为依据,以县级财政报账制为主线,以工程预决算管理为手段的资金运行监管体系。

2.构建学习-教学-科研的连接体

大学生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8],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实践、第二课堂、社会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因素。因此,构建学习-教学-科研的连接体,不仅是科教结合的关键点,也是将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教学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构建这个连接体,就是要把教学与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相辅相成的两翼,增进科技和教育两个体系的联系与互动,进一步打破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现状,促进科教资源的协调与优化配置,提升知识创造水平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要理论和实践并重,建立科教结合新机制,如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等。

1.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创新意识

现阶段,中国的自主创新虽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科技与经济仍难以达到相辅相成。就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其科技成果转化率着实偏低,未能有效支撑起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缺乏深入理解产业技术需求的能动性,多数的技术转移都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Etzkowita所著的《三重螺旋》[9]指出产学合作是大学除了教学和研究之外的“第三使命”(the third mission),“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发挥各自独特作用的同时加强多重互动,是提高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重要条件。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是科教结合多维度的体现,其实质是开放式的教育观。通过产学研结合,加深了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4.加快科教结合实践平台的建设

制约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遍薄弱问题是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而构建科教结合实践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现载体和根本保障。科教结合实践平台的建立对有效开放与共享高校科学教育资源,提高科教投入的使用效益,改善科研硬件实力,促进科教有效融合与对外合作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实际意义。建设科教结合实践平台首先需要高校通过各方渠道拓展经费给予平台资金支持,并且形成教学及科研资源有效开放与共享;其次,要建立完整的平台管理制度及科学的运转机制,尤其是建立大学生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推广等应用管理制度;第三,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建立良好的实践机制;第四,建立教师、学生多层次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各类人才的交流机制。科教结合实践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创建区域内高校平台资源共享的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科技成果的研发,在行业内具有示范作用,并能辐射全国。

三、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科教结合指导下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辽宁中医药大学将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试点单元,为在校大学生搭建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临床和教学,形成师生之间良性双向共进关系,从而实现科研与教学的集成、交叉和融合。

1.以实验室为教学基地,增设各类大学生实践选修课

一方面,中医药院校有着良好的育人传统、齐全的中医药相关学科门类和积极向上的青年学生等优势,而科研院所拥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先进的技术条件和稳定的研究队伍,二者结合,既避免资源的浪费,又拓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领域,有利于搭建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平台。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优势互补,将医学生送至科研院所实习,感受那里的科研氛围,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回归临床。同时科研院所也可以择优选出能力突出的大学生,双方达成工作意向,从而提升高校的就业率。其三,科教结合建立了教师、医生与科研人员相互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合作团队。

3.科教结合有利于构成中医药院校完整的育人体系

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和线上支付的普及,使得足不出户订餐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由李克特量表可知,外卖在便利性和产品口味方面明显优于学校食堂,但结合现实生活发现,等餐的时间成为影响就餐便利性的一大因素,很多人因为等餐的时间过长而放弃点外卖.外卖商家应合理安排配送,提高商品配送速度,进一步提高就餐便利性.

2.注重科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研促教

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着近百项的科研任务,许多教师都主持或参与着各类科研课题。教师将实验教学过程与具体的研究课题相结合,使一些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开发为可供学生操作的实验,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同时部分大学生还参与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出色的完成了科研工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能锻炼他们实践、创新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初步实现由知识学习向科学探索的转变。将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和教师的科研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和教师科研“双赢”的目的。

科技以一种超乎人类想象的速度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信息化社会知识总量的增长、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因此,现在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是应用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恰恰学生普遍缺少的正是学会学习的能力。海量的知识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高校如何指导大学生学会从海量的知识体系中挖掘适合自己兴趣、符合社会需求、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大学教育的核心。

3.以青年教师为本科生导师,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

实验室面向所有本科生开放,使之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为契机之一,将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各实验室的功能、承担的科研项目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从中选题。设立时间较充裕的青年教师为本科生导师,学生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在与导师联系并明确课题后,独立进行科研设计,再交由导师审阅修改,学生利用课余、假期及实践教学的时间,完成其科研实验。指导教师定期安排学生参加科研小组的专题讲座,让学生逐步了解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此外,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心得报告、阶段工作总结报告等,加强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目前,实验室教师共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近百余名大学生参与,撰写论文8篇,有3个项目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大赛一等奖。

中医药高等院校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兼顾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科教结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中医药院校应树立起科教结合的育人理念,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方法,不断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中医药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贾连群,王莹,张立德,等.科教结合:中医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1):983-985.

[3]范瑞泉,张莉恒,叶儒菲,等.高校推进科教结合 培养创新人才的科研体制选择[C].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南京,2011:201-203.

[4]蒋文娟,张淑林,刘天卓.科教结合协同育人驱动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6):36-40.

[5]周光礼,马海泉.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2(8):15-23.

[6]丁金昌.科教结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3):88-90.

[7]施建军.以科教融合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Z1):15-16.

[8]李聪睿,彭国平,陈伟伟,等.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2):230-231.

[9]Etzkowita H.The triple 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action[J].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8.

杜莹,贾连群,宋囡,王莹,冷雪,吕美君,吴瑾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