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此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关键点在于实现产教融合,落脚点则在应用型专业建设上,专业建设是应用型院校建设的基础。但究竟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又如何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呢?从目前各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的实践来看,尚无一套指导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标准体系,各高校均是按照各自的理解探索应用型专业改革。因此,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亟需研制一套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标准,以便于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可遵循的指导。

一、制定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的必要性

转型发展的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促进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应用型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要求:“建立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将先进技术转移、创新和转化应用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方面。”围绕《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以《指导意见》的精神为指引,研究制定质量标准,发挥标准的导向性作用,对当前的应用型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有力保障;其次,是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第三,是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据;第四,是检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制定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是非常必要的,此标准体系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成效。

二、“应用型本科”与“应用型本科专业”

制定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需要先明确什么是“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应用型本科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一类型的本科层次,应用型本科并非是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它既不同于其它层次的职业教育,也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区分。应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本科教育”指的是层次,是指要保证本科层次教育的教育水平和培养规格;“职业教育”指的是内涵,是指教育活动的性质是职业教育而非学术教育,所瞄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性人才而非学术性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本科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够适宜于某种职业或职业群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普通本科要求通用性,应用型本科强调专门性;普通本科强调学术性,应用型本科强调应用性。它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同样是面对职业,应用型本科的职业适应性更广,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也更强。应用型本科要达到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在知识要素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并重,更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知识的基础性和指导性;在能力要素上,更加注重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在素质要素上,除基本的思想道德、科学人文素养外,特别强调职业素质的养成。

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技术建立橘叶指纹图谱,全面地反映橘叶化学成分信息,从而建立橘叶整体质量控制体系。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橘叶指纹图谱所包含的大量信息进行降维分析,结果表明,相同产地的橘叶药材质量具有差异性,因此,产地不能作为评价橘叶药材质量的唯一依据,需要综合整体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在主成分投影空间上,获取得分图,还通过PLS‐DA分析找出影响橘叶分类的6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全面有效地反应样品与样品、样品与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为进一步结合质谱和药效等手段进行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应用型本科的载体形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应用型,要立足于应用;二是服务型,要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创新型,要变拿来主义为自我创新,不断进行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等;四是特色型,做到人无我有;五是优势型,做到人有我强;六是开放型,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放办学;七是协同型,高校、企业、用人单位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发展。应用型本科专业是相对于学术型本科专业而言的,是专业的一种类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 “应”,首先包含了“对应”之义,要对应特定的行业、对应特定的区域、对应特定的职业岗位和对应特定的培养对象;其次包含了“适应”之义,一要适应时代、行业的发展,二要适应竞争的要求,三要适用用人单位的要求,四要适应国家的要求;再次包含了“理应”之义,即要有理论的支撑,符合理论原则;第四包含了“回应”之义,即是对国家要求、发展需求和学生期望的回应。“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用”,是说专业教学内容和所传授的知识是有用的、适用的。

三、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设计

1.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设计的目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测径仪和激光二维扫描的光滑极限量规快速测量系统,系统地阐述了测量原理、测量流程、数据处理算法以及软硬件结构。其非接触式、无损式的测量方法,可以保证快速高效地完成塞规尺寸和形状误差项目的综合检定。通过不确定度分析可知,本系统满足给定尺寸范围内塞规检定的不确定度要求。本文所搭建的测量系统,为塞规一体化快速检定奠定了基础。

色泽是反映窖泥制作时发酵是否充分及老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对所采集的窖泥样品进行感官分析发现,品质优良的窖泥颜色一般呈灰褐色、灰黑色或灰白色,窖泥里层偶有乌黑或绿、黄等颜色;质量一般的窖泥呈黄褐色;质量比较差的窖泥呈黄色,带有窖泥制作原料本色。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设计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导意见》等各项政策,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设计的目标是:促进专业定位向“应用型”转变;促进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促进培养方案向“产出导向”转变;促进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转变;质量评价实现向“两个满意度”转变。围绕这一目标强调三个维度:①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培养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否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否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②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度。专业是否建立起与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建设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是否开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行业、企业是否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专业建设是否充分利用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③与产业岗位的对接度。专业是否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是否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是否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评估或改革的评议制度。

2.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设计遵循的原则

(1)引导性原则

第五阶段是学习用传感来控制机器人,通过传感器的传回数据来检测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比如可以通过光线的传感器来判断光线的强弱。

根据《规划纲要》和《质量意见30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加强正确引导,使之符合《指导意见》对应用型专业建设的要求。

(2)体系性原则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术后生存情况采用Kaplan Meier描述,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专业教师配置: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备优秀的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专任教师数量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20:1;教师队伍稳定。专任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学缘等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50%;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且为学生上课、担任学生导师。配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配足建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不低于60%。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

指标设计应全面反映评估对象在评估主题方面的相关属性,不能有遗漏主要属性,在指标体系设计中使每级指标要全面、完备。

(4)独立性原则

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和因果关系,不相互重叠。

(5)可测性原则

指标必须是可测评的,客观性指标可以直接测定其量值,主观性指标可以评判其价值。

(6)可比性原则

指标可适用于所有评估对象,从而形成不同评估对象的比较价值。

(7)简约性原则

(1)专业办学思路

2011年,胶州大白菜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胶州大白菜成为知名品牌。2012年,胶州大白菜成为全国三大典型农产品品牌建设之一,极大地加强胶州大白菜的品牌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品牌发展,胶州大白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和企业收入提高。

六是加大了对口帮扶的力度。组织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对口帮扶云南,北京、天津、湖北、安徽对口帮扶贵州,广东、福建对口帮扶广西,并从七大流域机构和部直属科研单位抽调140多名水文地质、物探、水工等方面的专家指导抗旱,调集50多台(套)钻机、地质探测仪、泥浆泵等设备运赴重旱区找水打井。

依据以上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结合:①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指标体系突出量化的特点,也包含必要的、起导向作用的不可量化的指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②通用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考虑到不同专业的个性特点,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情况给出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③传承与改革相结合。把以往应用型专业建设中好的做法固化下来作为评价项,同时增加反映应用型专业改革方向的新内容。④教育教学规律与社会认同相结合。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改变,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增强社会对应用型专业认同的指标项,使应用型专业建设更加贴近社会需要,更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标准指标内容与阐释

指标体系简明扼要,列出最能反映评估目标属性的指标,尽量使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扁平化,选用能够提供清晰信息并且容易量化的主要参量为观察点,使指标体系简洁。

脑炎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的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与预后(附1例报告)………………………………………………………… 郭虎,王莉,徐敏,等 445

职业证书:有相应职业(或技术)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获取职业证书的人数比例逐年提升。

指标体系应具有客观性,能反映评估对象的本质特征,下一级指标与上一级指标在“质”上的一致性,即下一级指标要反映上一级指标的构成要素。

指标 主要观测点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1.应用型专业办学思路1.1指导思想 · 指导思想1.2专业定位与规划 · 专业定位· 专业发展规划1.3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定位· 目标内涵· 目标评价2.1人才培养方案2.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执行度· 课程体系· 教学资料2.2人才培养模式 ·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3.1专任教师配置3.师资队伍· 专业带头人· 教师数量· 队伍结构· 兼职教师3.2教育教学水平· 师德· 教学水平· 科研教研能力3.3培养培训 · 培养培训3.4实践经历 · 实践经历4.1教学经费 · 教学经费4.2教学设施4.教学条件· 教学仪器设备· 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条件4.3实习基地 · 实习基地4.4教学资源 · 教学资源5.实践教学5.1实验实习实训 · 实验实习实训5.2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 毕业设计与综合训练5.3职业证书 · 职业证书获取6.1教学改革 · 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成果6.2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6.3社会服务能力 · 社会服务能力7.教学质量保障6.教改科研与社会服务7.1质量标准 · 质量标准7.2质量监控 · 质量控制7.3质量持续改进 · 质量持续改进8.人才培养效果8.1生源质量 · 生源质量8.2学生获奖 · 学生获奖8.3毕业生就业率 · 毕业生就业率8.4毕业生社会评价 · 毕业生社会评价8.5专业排名 · 专业排名

这一标准包括了8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41个观测点,各指标的内涵如下:

正因以往的任何一个角色,哪怕当初塑造得再成功,放在本剧里感觉都不对。这个难度,不仅超乎预期,而且越浸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冲突越明显,非从灵魂开始“清空重建”不可。是以八月份彩排之前的排练,几乎就是林苍晓将自己数十年积淀的艺术技巧、表演习惯甚至舞台感觉层层剥离的过程。

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明确。瞄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

专业定位:专业的应用型发展定位明确。专业的应用型发展发展目标清晰,瞄准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岗位(群)的需要,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主动融入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结合专业条件及社会需求,制定完善的应用型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时间表和路线图。

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当前社会和专业领域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注重应用,强调实践。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

(2)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应用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行业或企(事)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的可执行度高。课程设置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跟踪对接改革前沿,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构建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置课程和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恰当,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课程内容注重理实结合,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优秀实践案例。选用优秀新版教材;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鼓励使用和开发适用的视听资料;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对接行业(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与行业或企(事)业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建立地方、行业、企业多元投入机制,共建专业,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开展合作就业。制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方式,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注重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考核方式科学多样,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考核。

(3)师资队伍

(3)完备性原则

教育教学水平: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以学生为本、教学相长,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学生的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教师的课内教学、实践指导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治学严谨,跟踪学科前沿,应用性研究能力、技术转化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本专业多数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有科研教研项目,近4年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获奖成果或专利;有公开发表论文或公开出版专著(教材)。

培养培训:有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的师资培养计划,有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增加生产实践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有注重对行业专家、技术能手进行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措施;有计划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骨干培养等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实践、项目开发和技术研发,提升生产项目完成能力、先进技术应用转化能力;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锻炼;建立“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

实践经历:专任教师熟悉产业(链)和岗位(群)的要求,能够依据岗位标准指导学生,每年至少有一个月行业(企业)服务经历。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满足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要求。

(4)教学条件

教学经费:专业建设经费满足学生培养需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5%,实践教育经费支出占比逐年提升;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更新经费有标准和预决算。

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施完备,教学仪器设备值逐年提升;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顺畅,学生使用便捷、充分。建有在线教学、指导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支撑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按照所服务行业的技术标准和先进技术水平建设实验实训实习环境,专业教学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及其设施配备完善,满足教学要求,且利用率高、开放充分、资源共享;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习基地;建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形成能够满足校外实习需要的较为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高;专业类纸质、电子图书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建有专业学习资源库和实践案例库。

(5)实践教学

实验实习实训: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业务流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以上;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实习实训制度完善,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较好;能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覆盖率高,时间不少于半年。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用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强调问题导向,以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

按照设计目标,依据设计原则,在参考世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ISO9000标准、美国“绩效优异教育标准”、各省本科专业评估通用指标体系等国内外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指标应包括资源(条件)指标、过程(状态)指标、绩效(成果)指标、专业建设管理指标、测量分析与改进指标等内容,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

(6)教改科研与社会服务

在研究中发现,单一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联很难模拟真实的情况,这也可能是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力比较低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动物生物技术团队前期对母猪的超排研究中,利用PMSG+hCG组合进行超排处理,可以得到大量的卵母细胞/胚胎,并且超排试验经过近30年的重复发现结果一直很稳定。这说明在母猪的繁殖上,母猪的“垂体-下丘脑-性腺”这条激素调控轴是起主导作用的。

教学改革:有鼓励教师结合专业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有应用型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方式改革、教学管理研究等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研究著作等研究成果,有主编的各类教材。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获得各级教学竞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教学类奖项。

科学研究:有鼓励教师结合专业从事应用性研究、科技服务、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

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提供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7)教学质量保障

质量标准: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标准(或规范),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质量监控:建立符合应用型要求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完善自我评估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控,定期对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完善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

质量持续改进:具备专业改进教学质量的制度与措施,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7.48%的同学认为自己作文一般,23%的同学认为自己作文优良,19%的同学作文较差,还有10%同学不清楚自己作文水平。

(8)人才培养效果

生源质量: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度措施,能够吸引优秀生源。

学生获奖:在各级创新创业、专业技术等大赛中获奖人数比例不断提高,获奖质量不断提升。

由此可看出,不进位加法的两种口算在各年级的等级是一致的,其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分别处于不同等级,而且他们之间都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性.但是,三年级和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五和六年级等级最高,为IV级.在进位加法的jadd11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六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性.其中五年级和六年级处于最高等级,为V级.在jadd12中,一年级,二、三年级,四年级,五、六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性.其中五、六年级处于同一等级且等级最高,为IV级.在加法的4种口算速度测评中,一年级均为最低等级,为I级.

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专业就业率不低于70%;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0%;高端就业的毕业生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不断提高。

毕业生社会评价:毕业生、毕业生家长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评价较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与T0比较,C组T1-2时点S100β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M组T1-4时点S100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组T1-2时点S100β明显降低(P<0.05)。见表2。

专业排名:在社会评估机构开展的专业排名中,专业排名位置稳步提升,专业声誉较好,专业招生中报到率较高。

陈锦宣,袁斓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