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豫西萑香洼金矿区金钼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年代学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 言

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第二大金矿产地(Mao et al., 2002; Li et al., 2012; 唐克非,2014)。其中熊耳山地区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发现并探明了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 矿床类型有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爆破角砾岩型。伴随着金矿的勘探和开发, 对本区金矿的研究也陆续展开, 目前基本查清了本区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布规律(范宏瑞等,1993; 胡受奚等, 2000; 王义天等, 2001; 陈衍景等,2004; 卢欣祥等, 2004; 李永峰, 2005; 毛景文等, 2005;

韩以贵, 2007; 唐克非, 2014; 张兴康, 2015)。但对本区金成矿动力学背景认识上目前仍存在分歧。胡受奚等(2002)认为金矿形成于华北和华南板块之间A型俯冲挤压背景; Chen et al.(2006)认为本区金矿早阶段为印支期, 中阶段对应于A型俯冲的挤压向伸展的转变期;毛景文等(2005)和Li et al.(2012)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时代多集中在早白垩世, 成矿不仅晚于围岩, 而且明显晚于主造山阶段, 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时代相近、空间相伴生, 应共同形成于区域岩石圈拆沉、伸展的背景下; 唐克非(2014)则认为存在早中生代与华北和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相关和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相关的两次独立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导致各方争议的焦点目前主要集中在金成矿时代上, 对本区金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无疑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了必要而直接的证据支撑。近年来不同学者通过精确测年, 获得了本区金矿一系列测年数据: 其中庙岭、祁雨沟、前河、吉家洼、公峪金矿成矿年龄集中于 114~131 Ma (王义天等, 2001; 李莉和齐金忠,2002; 韩以贵, 2007; 翟雷等, 2012; 唐克非, 2014; 张兴康, 2015), 形成于早白垩世; Chen et al.(2006)和唐克非(2014)研究发现上宫金矿成矿期蚀变绢云母年龄为242~227.7 Ma, 认为上宫金矿成矿早阶段发生于印支期。目前区内金矿成矿早阶段年龄数据较为稀少, 而这却是解决金成矿时代背景争议的关键, 进一步丰富本区金成矿早阶段年龄数据显得十分必要, 区内萑香洼金矿金成矿期早阶段广泛而强烈的钾长石化为该阶段精确测年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 邻区小秦岭的大湖矿区发现钼、金共生矿(化)体, 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该区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两个不同时期的金钼成矿作用(李厚民等, 2007; Jian et al., 2015); 熊耳山地区目前尚未有钼、金共生矿床的报道, 该区萑香洼金矿区内目前发现一组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脉, 其内辉钼矿化与区内金矿化是否存在联系、二者是否同期成矿尚不清楚。

目前,常用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有传统方法如国家标准、AOAC等,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法(ELISA)等,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等[6]。传统方法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4 d检测时间[7]。ELISA方法从样品的制备到检测结束大概要40~48 h才能完成,且由于使用的多价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容易产生假阳性[8]。PCR方法需要昂贵的PCR仪器和繁琐的电泳,故不宜普遍推广。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通过对萑香洼金矿及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开展系统地质调查, 选取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钾长石和含钼花岗伟晶岩中辉钼矿分别进行 Ar-Ar同位素和 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 厘定了矿区金矿化和钼矿化的成矿时代, 为区域钼、金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提供了新证据。

1 成矿地质背景

萑香洼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华北陆块南缘南以栾川断裂带为界与北秦岭中新元古界宽坪群呈断层接触, 北以潼关-三门峡-鲁山断裂(简称三门峡-鲁山断裂)为界与华北陆块相邻(张国伟等, 2001; 叶会寿, 2006)。区内地层主要出露新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中元古界熊耳群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系和官道口群滨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 其次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的洪积-冲积相与河湖相碎屑岩(张国伟等, 2001)。褶皱构造主要为轴向呈 NEE向的龙脖-花山背斜; 区域性断裂有洛宁山前断裂带和马超营断裂带, 前者为熊耳山隆起区北界NE向上拆离盘犁式断裂带(石铨增等, 1993;张进江等, 1998), 后者为熊耳山隆起区南界近 NW向走滑逆冲断层系(张元厚等, 2006), 其次为平面上呈近等间距分布的NE向断裂(图1)。区内岩浆活动主要有5期: 新太古代中基性火山岩、TTG岩系和花岗岩; 中元古代熊耳群中基-中酸性火山岩(赵太平等, 2007); 三叠纪碱性岩(曹晶等, 2015); 晚侏罗世花岗岩体(李永峰, 2005; Gao and Zhao, 2017); 早白垩世花岗岩和斑岩体等(Mao et al., 2010; 曹晶等, 2016)。

熊耳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隐爆角砾岩型(毛景文等, 2006)。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花山岩基-五丈山岩体周缘、花山岩基内部和马超营断裂带中, 花山岩基-五丈山岩体周缘的金矿床数量多、规模大(梁涛等, 2012)(图1)。

公司通过植入在员工头脑中的数据芯片,个人的喜好可以随时随地被储存分析。喜欢露天游泳池,公司会在你家后院为你准备一个与你想象分毫不差的虚拟游泳池,甚至还会有美丽的机器人泳装女郎与你调情嬉戏;讨厌电视中某一个节目的广告、某一种蔬菜,甚至邻居常遛的那只狗,公司会为你的大脑专门设置,他们永远不会进入你的视线。

图1 熊耳山多金属矿区地质简图及主要金属矿床分布(据张兴康等, 2014修改) 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showing distribution of ore deposits in the Xiong’ershan gold polymetallic ore district

1. 中-新生代沉积岩; 2. 中元古界官道口群白云质大理岩; 3. 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 4. 新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 5. 晚中生代花岗岩; 6. 拆离滑脱带; 7. 断层; 8. 角度不整合界线; 9. 金矿床; 10. 铅锌矿床; 11. 钼矿床。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

萑香洼金矿位于河南省嵩县大章乡, 地处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隆起区中部(图 2), 地理坐标: 东经111°44′00″~111°48′00″, 北 纬 34°08′00″~34°10′00″,已控制的金资源量约27 t(张晓伟, 2015), 为一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许山组,次为鸡蛋坪组。许山组下段以安山玢岩为主, 夹安山岩及杏仁状安山岩; 上段为安山岩与杏仁状安山岩互层并夹少部分安山玢岩, 为矿区主要赋矿地层。鸡蛋坪组以灰紫色、紫红色流纹斑岩为主。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 分为NE向、NW向、近EW向和NNE向四组: (1) NE向焦园断裂带(F1), 倾向 310°~340°, 倾角 39°~70°, 矿区内出露长约 4 km,宽20~50 m, 局部具有分支复合现象(韩以贵, 2007);(2) NW向断裂带, 其中的F985断裂带是矿区规模最大的含金构造蚀变带, 位于 F1断裂上盘, 倾向10°~40°, 倾角 25°~45°, 出露长约 3 km, 宽 10~30 m,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 常见分支复合、膨大缩小(图3); 该组其余断裂规模较小, 长不足1 km, 宽多小于2 m, 倾向NE(见金矿化)或SW(未见金矿化);(3) 近 EW(NWW)向断裂构造, 规模较小, 长300~1800 m, 宽 0.5~3.0 m, 倾向 170°~210°, 倾角25°~45°, 属熊耳群层间破碎带, 普遍发生金矿化,矿化很不连续, 无法圈出工业矿体, 本次对其中 F8金矿化断裂进行了调查研究; (4) NNE向断裂构造,规模较小, 倾向西, 倾角 60°~85°, 近等间距平行分布, 是成矿期后张扭性断裂。

矿区岩浆岩主要为出露于北东侧的五丈山岩体,为斑状黑云钾长-二长花岗岩, 形成于晚侏罗世(李永峰, 2005)。

2.2 钼矿化特征

矿区钼矿化主要产于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脉内。

花岗伟晶岩脉: 地表和 F985断裂带中未见出露,仅在靠近五丈山岩体的F8金矿化断裂的沿脉坑道内见到, 与熊耳群安山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走向 290°,由钾长石, 少量石英和辉钼矿组成(图 4a~c); 其中辉钼矿多呈粗粒, 浸染状、团块状产于伟晶岩脉内或呈辉钼矿-石英脉产于伟晶岩脉内(图5a, b), 辉钼矿化整体较弱, 零星不均匀分布; 被 F8断裂错动破坏, 并被断裂带内黄铁矿-石英细脉穿切(图 4a); 出露规模和范围较小, 目前针对矿区钼矿化勘查工作尚未开展。

一是对公共政策的体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胡象明认为政治体制之间的摩擦、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协调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没有做好信息反馈是造成政策冲突的重要原因。钱再见也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而相反,政策信息的阻隔与封锁会“直接造成政策冲突,甚至会导致政策的失败”。程杞国认为制度不完善也是政策冲突产生的原因之一,在制度完善的政策环境中,政策主体制定的政策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政策都在法定程序中运行,因此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2.3 金矿体特征

区内发现含金构造蚀变带共7条, 其中NW向的F985是主要的含金构造蚀变带, 赋存有I、II号两个主要金矿体。I号矿体: 分布在15~10号勘探线间,倾向35°~45°, 倾角33°左右; 矿体长约1300 m, 平均厚度5.57 m, 呈大脉状和透镜状, 局部有膨大缩小、分支复合现象(图 3), 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少量石英脉型, 金平均品位2.44 g/t。II号矿体: 分布在 12~18号勘探线间, 倾向 30°左右, 倾角 37°左右; 矿体长约300 m, 平均厚度2.9 m, 呈板状; 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 金平均品位2.08 g/t。

图2 萑香洼金矿区地质简图(据于伟等, 2012修改) Fig.2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Huanxiangwa gold deposit

图3 萑香洼金矿7号勘探线剖面简图(据于伟等, 2012修改) Fig.3 Section of No.7 exploration line in the Huanxiangwa gold deposit

蚀变岩型金矿石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 微量的银金矿、辉银矿、黝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 次为绿泥石、绿帘石; 以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和交代结构为主, 多呈碎裂状、网脉状、角砾状(图4d)、浸染状和块状构造。石英脉型金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 次为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 微量银金矿、辉银矿、磁铁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及少量的铁白云石、萤石、方解石; 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或它形晶粒状结构, 浸染状、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构造。

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图 4d~f)、黄铁绢英岩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从矿体向两侧, 由于蚀变种类和组合不同, 围岩蚀变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带现象, 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钾硅化带、青磐岩化带。

2.4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划分

萑香洼金矿区矿化经历了钼矿热液成矿期、金矿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

在校企协同制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内容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价标准应注重学以致用;考核评价主体应充分尊重企业和学生的地位,发挥企业师傅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效果。我院根据“铁道养路机械”的专业性质,参照此岗位职业标准,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同时建立毕业综合考核制度,我院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我校专业教师和铁道养路部门师傅共同制定,学校教师负责基础理论、毕业设 计或论文格式指导等,部门师傅负责技术路线的指导。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评价需要校企专家评审组通过即可毕业。

钼矿热液成矿期: 仅在局部产出的花岗伟晶岩脉内发育, 辉钼矿呈浸染状粗大片状或呈辉钼石英脉产出(图 4a~c), 矿化类型简单单一, 未区分成矿阶段。局部可见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脉被金矿化断裂带扰动破坏, 并被细小的金矿热液成矿期黄铁矿-石英细脉穿切(图4a), 表明钼矿化形成早于金矿化。

金矿热液成矿期, 可分为4个成矿阶段: (I)黄铁矿-石英阶段: 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钾长石-石英, 石英呈乳白色、致密块状(图4h), 脉体两侧发育线状、团块状钾长石化(图4g), 未形成工业矿体。(II)石英-黄铁矿阶段: 主成矿阶段, 成矿流体胶结交代早阶段钾化蚀变岩形成黄铁绢英岩型矿石(图 4d,e)、同时充填胶结早期石英脉, 叠加矿化形成石英脉型矿石(图4i), 金主要呈裂隙金(图4j)或包裹金赋存在该阶段的黄铁矿中。(III)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重要的金矿成矿阶段, 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图4k), 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 局部见方铅矿包裹溶蚀早阶段黄铁矿(图4l), 脉石矿物为石英、萤石和少量绢云母, 局部叠加早阶段矿化形成富矿体。(IV)碳酸盐阶段, 以铁白云石脉、方解石脉形式产出(图4m), 属于成矿晚阶段,无金矿化。

3 成矿年龄测试

3.1 样品采集

本次选取2件含矿花岗伟晶岩内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 1件与金矿有关的早阶段蚀变钾长石进行 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 采样位置和样品特征如表1所示, 样品照片见图5。

移动社交媒体的崛起,让用户的社交、沟通、阅读以及分享等行为都走向移动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沟通、阅读、分享,甚至开展社交活动。各种热点资讯,新知识或者知识分享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在移动社交平台上。

图4 萑香洼矿区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金矿石及镜下照片 Fig.4 Photographs and photomicrographs of pegmatite veins and gold ores in the Huanxiangwa deposit

(a) 伟晶岩脉被黄铁矿-石英脉切割; (b) 伟晶岩脉内发育辉钼矿-石英脉; (c) 伟晶岩内发育硫化物石英脉及浸染状辉钼矿; (d) 黄铁绢英岩型矿石; (e) 黄铁绢英岩化叠加于早期钾化上(蚀变岩型矿石); (f) 钾化蚀变角砾的绢云母反应边; (g) 黄铁矿-石英脉及两侧钾长石化带; (h) 石英脉胶结钾化蚀变岩角砾; (i) 烟灰色黄铁矿-石英脉切割乳白色石英脉; (j) 黄铁矿裂隙中产出的自然金; (k) 多金属硫化物脉(III)切割黄铁矿-石英脉; (l) 晚阶段方铅矿包裹早阶段黄铁矿; (m) 方解石脉(IV)切割多金属硫化物脉(III)。矿物名称缩写: Qtz. 石英; Kf. 钾长石; Py. 黄铁矿;Gn. 方铅矿; Cc. 钙霞石; Ser. 绢云母。

3.2 样品处理和测试

2件含钼花岗伟晶岩样品经无污染粉碎后,分选出新鲜、无氧化、纯度大于 99%的粉末状辉钼矿(0.05~0.2 mm)。辉钼矿样品Re-Os含量的测定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Re-Os同位素实验室进行, 所用仪器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TJA X-series ICP-MS, 采用Carius tube熔样法, 所用190Os 和185Re稀释剂来自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分离、蒸馏分离Os、萃取分离 Re和质谱测定, 详细流程参见有关文献(Markey et al., 1998; 杜安道等, 2001; Du et al.,2004)。

表1 萑香洼金矿测年样品采样位置及样品特征 Table 1 Locations and features of samples for isotope dating

?

图5 测年样品照片 Fig.5 Photographs and photomicrographs of samples for isotope dating

(a) 伟晶岩中的浸染状粗粒辉钼矿(F8-Mo-1); (b) 辉钼矿-石英脉中的花瓣状辉钼矿(F8-Mo-2); (c) 金成矿期钾长石化蚀变岩测年样品(860-II-2); (d) 金成矿期钾长石化蚀变岩镜下照片(860-II-2)。矿物名称缩写: Py. 黄铁矿; Kf. 钾长石。

与金矿有关的钾长石化蚀变岩样品首先经粉碎细磨和重液分离后, 在双目镜下挑选出新鲜无蚀变的钾长石单矿物, 纯度达 99%以上。本次采用常规Ar-Ar阶段升温测年法。选纯的钾长石样品用超声波清洗后封进石英瓶中送核反应堆中接受中子照射,照射工作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游泳池堆”中进行。经照射后的样品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Ar-Ar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Helix MC质谱仪上进行质谱分析。详细实验流程见有关文献(陈文等, 2002;张彦等, 2006)。40K 衰变常数 λ=5.543×10-10a-1; 用ISOPLOT程序计算坪年龄及等时线年龄(Ludwig,2001), 坪年龄误差以2σ给出。

在线网规划实际工作中,多基于现状出行及土地利用规划情况进行居民出行预测,通过最重要的客流节点锚固线网,沿主要客流通道布设线路,综合考虑客流吸引点和可实施性选取车站位置。

3.3 Re-Os测试结果

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列于表2。2件辉钼矿样品获得相近的 Re-Os模式年龄值155.5±2.2 Ma和 154.5±2.1 Ma, 平均模式年龄为155.0±2.2 Ma。辉钼矿中Os含量与187Os同位素总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187Os基本全为187Re的衰变产物, 说明所获得的模式年龄是有效的。

Re-Os年龄直接记录了硫化物矿化的时间, 与矿化相关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能很好地吻合(Stein et al., 1997; Selby et al., 2002), 较之K-Ar和 Ar-Ar年龄, 辉钼矿的 Re-Os体系不容易受后期热液、变质和构造事件干扰(Stein et al., 2001)。但辉钼矿的 Re-Os体系用于测年时存在失偶效应, 会严重影响所测年龄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Stein et al.,2003)。Selby and Creaser(2004)通过实验发现细粒的辉钼矿(<2 mm)很少出现失偶效应。本次用于测试的2个辉钼矿样品, 经过粉碎、挑纯, 最终用于测试的粒度介于0.1~0.5 mm, 远小于2 mm, 同时考虑到所测试辉钼矿年龄很年轻(155 Ma), 可以忽略失偶效应对测年结果的影响(Stein et al., 2003; Selby and Creaser, 2004)。测试结果显示, 2个辉钼矿样品的年龄接近一致, 在彼此误差范围内, 证实了数据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花岗伟晶岩内浸染状辉钼矿和辉钼矿-石英脉中辉钼矿形成时间上的一致也进一步证实, 本次测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155.0±2.2 Ma可以准确代表钼矿化成矿年龄, 属晚侏罗世。

3.4 Ar-Ar测试结果

与金矿有关的钾长石化蚀变岩样品(样品编号860-II-2)钾长石的Ar-Ar年龄测试结果见表3。对样品进行了 14个阶段的加热, 加热温度区间 700~1400 ℃, 随着加热温度的增高, Ar-Ar视年龄有逐步增大趋势。14个阶段的视年龄值数据大体分4个阶段: (1) 700~800 ℃(低温段), 视年龄差别较大,累计释放 39Ar仅为 4.54%, 测量误差较大, 视年龄无确定地质意义(Dalrymple and Lanphere, 1974; 王义天等, 2001); (2) 850~1050 ℃, 各温度段视年龄差异较小, 39Ar的析出量达36.4%,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坪年龄为 133.2±1.3 Ma(图 6a), 计算其等时线年龄为 129±26 Ma(图 6b), 考虑到等时线年龄129±26 Ma的误差较大, 坪年龄133.2±1.3 Ma可能代表了萑香洼金矿早阶段钾长石的最早形成时间;(3) 1100~1230 ℃, 随加热温度的提升视年龄有逐步增高趋势, 各阶段39Ar析出量分别为7.86%到13.87%不等, 未形成统一年龄坪; (4) 1260~1400 ℃(高温段), 各阶段39Ar析出量均较少, 累计释放39Ar仅为5.98%, 给出的视年龄值差别较大, 视年龄数据无地质意义。综上, 认为萑香洼金矿早阶段钾长石化蚀变岩中钾长石的最早形成时间为133.2±1.3 Ma, 代表了萑香洼金矿成矿早阶段的发动时间。

建设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在露天环境中施工,因此工程项目的质量总与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和各级管理机构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是有些项目管理者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项目的实体本身,往往忽视环境因素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同时,由于环境因素复杂多变,管理者很难进行准确的估计和把握,进而造成环境因素对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刻干预和影响。

表2 花岗伟晶岩脉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 Table 2 Re-Os isotopic results for molybdenite from the pegmatite in the Huanxiangwa deposit

分析者: 屈文俊; 注: ①Os是根据Nier值的Os同位素丰度, 通过192Os/190Os测量比计算得出; ②187Os是187Os同位素总量; ③不确定值是2σ 水平。Re、Os含量的不确定度包括样品和稀释剂的称量误差、稀释剂的标定误差、质谱测量的分馏校正误差、待分析样品同位素比值测量误差。置信水平95%。模式年龄的不确定度还包括衰变常数的不确定度(1.02%), 置信水平95%。

?

表3 萑香洼金矿早阶段钾长石Ar-Ar年龄分析结果 Table 3 40Ar-39Ar isotopic results for the early stage hydrothermal K-feldspar sample 860-II-2 from the Huanxiangwa gold deposit

注: 样品编号860-II-2, 样品重量25.51 mg, 照射参数J=0.009080; F=40Ar*/39Ar, 为放射性成因的40Ar和39Ar比值, 下标m代表样品中测定的同位素比值; 测试者为张思红、刘新宇和陈文。

T(℃) (40Ar/39Ar)m (36Ar/39Ar)m (37Ar/39Ar)m (38Ar/39Ar)m 40Ar(%) F 39Ar(×10-14 mol)39Ar(Cum.)(%)Age(Ma)±1σ(Ma)700 11.3357 0.0195 0.0890 0.0198 49.29 5.5883 0.09 0.10 89.0 12.0 800 8.2073 0.0014 0.0180 0.0129 95.07 7.8030 4.02 4.54 123.5 1.2 850 8.5058 0.0006 0.0036 0.0126 98.00 8.3356 8.80 14.27 131.6 1.3 900 8.5825 0.0004 0.0016 0.0125 98.54 8.4576 8.47 23.62 133.5 1.3 950 8.6192 0.0006 0.0024 0.0126 97.94 8.4412 7.87 32.31 133.2 1.3 1000 8.7067 0.0006 0.0028 0.0126 97.77 8.5123 7.84 40.97 134.3 1.3 1050 8.8472 0.0008 0.0022 0.0127 97.38 8.6156 7.43 49.18 135.9 1.3 1100 9.1243 0.0010 0.0024 0.0127 96.77 8.8296 7.86 57.86 139.1 1.3 1150 9.4687 0.0014 0.0016 0.0128 95.71 9.0628 10.67 69.65 142.7 1.4 1200 9.9932 0.0017 0.0013 0.0129 94.95 9.4882 13.87 84.97 149.1 1.4 1230 10.2557 0.0011 0.0010 0.0129 96.73 9.9203 8.19 94.02 155.6 1.5 1260 10.4397 0.0011 0.0008 0.0128 96.86 10.1114 4.22 98.68 158.5 1.5 1300 10.9680 0.0021 0.0000 0.0131 94.42 10.3555 1.00 99.79 162.1 1.7 1400 12.3072 0.0038 0.0000 0.0131 90.93 11.1907 0.19 100.00 174.6 4.6

图6 萑香洼金矿钾长石Ar-Ar坪年龄谱图和等时线图 Fig.6 Ar-Ar plateau and isochron ages of K-feldspar in the Huanxiangwa gold deposit

(a) 样品860-II-2坪年龄谱图; (b) 样品860-II-2等时线图。

4 讨 论

4.1 成矿时代

熊耳山地区金矿的年龄数据显示(表4), 除上宫金矿外, 大多数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 如庙岭、祁雨沟、前河、吉家洼、公峪金矿等, 成矿年龄集中于114~131 Ma (王义天等, 2001; 李莉和齐金忠, 2002;韩以贵, 2007; 翟雷等, 2012; 唐克非, 2014; 张兴康,2015)。萑香洼金矿成矿早阶段钾长石化蚀变岩中钾长石的 Ar-Ar有效年龄坪谱介于 131.6±1.3 Ma~155.6±1.5 Ma, 表现为高温-低温逐级递减现象, 这与含过剩氩样品的特征性的马鞍形年龄坪谱差别较大(Lanphere and Dalrymple, 1976; Lovera et al., 1997,2002), 揭示该样品受过剩氩影响不明显; 该样品坪年龄为133.2±1.3 Ma、等时线年龄为129±26 Ma, 坪年龄133.2±1.3 Ma可能代表了萑香洼金矿早阶段钾长石的最早形成时间, 即萑香洼金矿成矿早阶段的发动时间为早白垩世, 与区域金矿成矿时代一致。

Mao et al.(2008, 2010)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钼矿床研究发现, 该区存在中晚三叠世(233~221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8~138 Ma)、早中白垩世(131~112 Ma)三期钼成矿作用。以往测年数据揭示熊耳山地区已存在两期钼矿化: 一期为中晚三叠世, 如前范岭石英脉型钼矿 239±13 Ma (高阳等,2010)和黄水庵碳酸盐脉型钼矿 208.4±3.6 Ma (曹晶等, 2014); 另一期为早白垩世, 如雷门沟 132.4±1.9 Ma (李永峰等, 2006)、鱼池岭 131.2±1.4 Ma (周珂等,2009)、石窑沟 135.2±1.8 Ma (高亚龙等, 2010)斑岩型钼矿。本次工作, 在萑香洼矿区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中测得辉钼矿 Re-Os年龄为 155.0±2.2 Ma, 形成于晚侏罗世, 与东秦岭地区第二期钼成矿作用年龄接近。目前该期钼成矿作用在熊耳山地区才发现矿化, 尚未有工业钼矿体的报道, 但对于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4.2 钼金矿化与花岗岩关系浅析

4.2.1 钼矿化与花岗岩关系

本次测得萑香洼矿区花岗伟晶岩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155.0±2.2 Ma, 与区内五丈山花岗岩体的SHRIMP 锆石U-Pb年龄156.8±1.2 Ma基本一致(李永峰, 2005)。

此次野外地质调查发现, 在大章乡李村附近五丈山花岗岩体内发育花岗伟晶岩(图 7a), 伟晶岩内局部发育辉钼矿化(图 7b), 辉钼矿多呈中粗粒, 稀疏浸染状或薄膜状产出。对比矿区出露的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脉与五丈山花岗岩体内出露的花岗伟晶岩, 发现二者矿物组成及矿化类型具有相似性, 可能同为五丈山花岗岩体结晶分异晚期的产物。

表4 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年龄 Table 4 Age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Xiong’ershan area

金矿床 样品 测试方法 年龄(Ma) 资料来源上宫 石英脉中的石英 Ar-Ar 222.8±24.9 陈衍景等, 2004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 Ar-Ar坪 236.5±2.5~227.7±1.4 唐克非, 2014庙岭 蚀变岩中钾长石 Ar-Ar等时线 117.0±1.6 Ar-Ar坪 121.6 ± 1.2翟雷等, 2012王义天等, 2001祁雨沟矿石中的钾长石 Ar-Ar坪 122±0.4 Ar-Ar等时线 125.11±1.59矿石中的钾长石 Ar-Ar坪 115.3±1.5 Ar-Ar等时线 114.34±3.79单颗粒黄铁矿 Rr-Sr等时线 126±11 韩以贵, 2007前河 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 Ar-Ar坪 127.0 ~123.8 Tang et al., 2013吉家洼 闪锌矿 Rb-Sr等时线 118.2±2.4 张兴康, 2015公峪 黄铁绢英岩中绢云母 Ar-Ar坪 130.7±1.5~124.0±1.0 唐克非, 2014主成矿阶段石英 Ar-Ar等时线 122.87±0.95 李莉和齐金忠, 2002

图7 五丈山岩体中花岗伟晶岩 Fig.7 Granitic pegmatite in the Late Jurassic Wuzhangshan granite pluton

(a) 五丈山岩体中花岗伟晶岩; (b) 五丈山岩体中钼矿化花岗伟晶岩。

区域上, 唐克非(2014)测得熊耳山地区公峪金矿区两条钾长花岗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 156.4±1.2 Ma~154.0±1.3 Ma, 但未发现相关钼矿化; 向君峰等(2012)对熊耳山地区南部的栾川矿集区南泥湖岩体测年过程中发现了 158 Ma左右的一期岩浆热事件, 略早于南泥湖岩体的形成时间146.7±1.2 Ma, 而黄典豪等(1994)获得南泥湖-三道庄斑岩-矽卡岩矿区一个辉钼矿样品的 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 156±8 Ma, 略早于向君峰等(2012)获得的矿区辉钼矿等时线年龄 146.0±1.1 Ma; 同处东秦岭钼矿带的陕西华县八里坡钼矿区的含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55.9±2.3 Ma、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56.3±2.2 Ma (焦建刚等, 2009), 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区的含矿花岗斑岩U-Pb年龄为151±1 Ma、辉钼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8.8±1.7 Ma (柯昌辉等, 2012)。

Mao et al. (2010)总结发现东秦岭地区经历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8±3 Ma~136±2 Ma和早白垩世134 ±1 Ma~108±2 Ma两期花岗岩浆事件, 五丈山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56.8±1.2 Ma (李永峰, 2005), 属158~136 Ma(Han et al., 2007; Mao et al., 2010; Gao and Zhao, 2017)的花岗岩浆事件部分。本次测得萑香洼矿区钼矿化的年龄为155.0±2.2 Ma, 属于Mao et al.(2008)研究得出的中国东部三个重要钼多金属成矿时段的第二期 160~135 Ma。基于东秦岭地区158~136 Ma成岩事件和160~135 Ma成矿事件的时空耦合性, Mao et al.(2008, 2010, 2011)研究指出, 该时期成岩成矿应为同一构造-岩浆-热液事件产物,与该时期伊佐奈歧板块于中国东部大陆之下低角度俯冲有关(Ratschbacher et al., 2003; Mao et al.,2010)。本次测得萑香洼矿区钼矿化与东秦岭地区其他年龄相近的钼成矿事件略早于中国东部第二期钼成矿事件的峰值年龄150~140 Ma (Mao et al., 2008),推测其形成于伊佐奈歧板块低角度俯冲导致的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折的早期。

黄典豪, 吴澄宇, 杜安道, 何红蓼. 1994.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矿床地质, 13(3):221–230.

空间上, 萑香洼金矿与熊耳山地区的吉家洼、上宫、青岗坪、牛头沟、祁雨沟、公峪等金矿床均位于花山岩基-五丈山岩体周缘。花山岩基锆石U-Pb 年龄为 130.7±1.4 Ma~127.6±1.1 Ma (李永峰,2005; 孟芳等, 2012; 肖娥等, 2012), 形成于早白垩世, 属I型花岗岩, 成岩物质源于太古宙太华群变质岩(范宏瑞等, 1994; Han et al., 2007; Mao et al., 2010;肖娥等, 2012)。

萑香洼金矿成矿早阶段钾长石的坪年龄为133.2±1.3 Ma、等时线年龄为129±26 Ma, 与花山岩基年龄接近。范宏瑞等(1993)通过对本区花山花岗岩基中流体包裹体与本区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对比,发现二者性质相似, 结合H、O同位素证据, 认为金成矿热液与岩浆热液为同一演化系列; 王长明等(2006)通过总结花山花岗岩基与周边金矿床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 发现二者相似, 并结合S、H、O、Pb同位素特征, 认为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流体来自岩浆热液; 高亚龙(2010)和张晓伟(2015)对萑香洼金矿流体包裹体和成矿流体的 H、O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 金成矿早阶段流体与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性质相近, 随着成矿作用的持续进行, 有不同比例的大气降水的混合。综上, 萑香洼金矿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基形成时间上较为接近, 二者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一定相似性(范宏瑞等, 1993;王长明等, 2006; 高亚龙, 2010)。前人研究成果表明, 同处花山岩基周缘的祁雨沟、吉家洼、公峪等金矿床, 成矿早阶段流体与岩浆热液相近、成矿时代与花山岩基相近(王义天等, 2001; 李莉和齐金忠, 2002; 韩以贵2007;张兴康, 2015)。因此, 推测花山花岗岩基与周边同时期金矿床应形成于同一构造-岩浆-热液系统, 部分岩浆期后热液可能直接参与金成矿作用。

4.3 地质意义

中晚三叠世华北陆块南缘随秦岭最后结束板块构造体制的全面碰撞而最终闭合, 进入陆内构造演化阶段(Ames et al., 1993; 张国伟等, 2001; 毛景文等, 2005)。

燕山早期, 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发生了从 EW 向到 NE向构造格局的转折(牛宝贵等, 2003; 毛景文等, 2005)。160~136 Ma, 东秦岭地区花岗岩十分发育, 主要为I型或I-S过渡型(Han et al., 2007; Mao et al., 2008, 2010; Wang et al., 2015; Gao and Zhao,2017), 同期发育与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的大规模钼矿化(李永峰, 2005; Mao et al., 2008, 2010, 2011; 向君峰等, 2012)。萑香洼金矿区钼矿化年龄为155.0±2.2 Ma,应为五丈山花岗岩体结晶分异晚期产物, 二者共同形成于构造体制转折期。作为该区首次发现的钼矿化, 对五丈山岩体内及周边钼矿化伟晶岩及花岗斑岩的调查评价可以作为未来区域上钼找矿工作的新方向。

早白垩世(135 Ma之后), 由于伊佐奈歧板块沿欧亚板块东部边缘俯冲、回转与后撤、在地幔过渡带的滞留(朱日祥等, 2015), 造成欧亚大陆岩石圈大规模伸展, 诱发软流圈上涌和地壳熔融(Mao et al.,2008; 吴福元等, 2008; Xie et al., 2015; Xu et al.,2016; Gao and Zhao, 2017)。东秦岭地区该时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和伸展活动, 形成了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中区(毛景文等, 2005; Mao et al., 2011)。萑香洼矿区金成矿作用始于133.2±1.3 Ma左右, 与早白垩世花山、合峪花岗岩时代相近, 且与熊耳山地区绝大多数金矿形成时间基本一致, 共同形成于区域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伸展背景之下(毛景文等, 2005;翟雷等, 2012; Tang et al., 2013; 张兴康, 2015)。

5 结 论

(1) 萑香洼矿区内含钼花岗伟晶岩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为155.0±2.2 Ma, 形成于晚侏罗世, 为五丈山花岗岩体结晶分异晚期的产物, 形成于伊佐奈歧板块低角度俯冲导致的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折的早期。结合萑香洼矿区及五丈山岩体内伟晶岩中新发现的钼矿化, 认为五丈山岩体内及周边钼矿化伟晶岩及花岗斑岩的调查评价可以作为未来区域上钼找矿工作的新方向。

(2) 萑香洼金矿成矿早阶段蚀变钾长石的 Ar-Ar坪年龄为133.2±1.3 Ma、等时线年龄为129±26 Ma,金成矿早阶段的发动时间为早白垩世, 与花山花岗岩基形成于同一构造-岩浆-热液系统, 且与熊耳山地区绝大多数金矿形成时间基本一致, 共同形成于区域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伸展背景之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曹晶, 叶会寿, 陈小丹, 李正远, 张兴康, 贺文. 2016. 豫西雷门沟钼矿区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 矿床地质, 35(4): 677–695.

曹晶, 叶会寿, 李洪英, 李正远, 张兴康, 贺文, 李超.2014. 河南嵩县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矿床地质, 33(1):53–69.

曹晶, 叶会寿, 李正远, 张兴康, 王鹏, 贺文. 2015. 东秦岭磨沟碱性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岩石矿物学杂志, 34(5): 665–684.

陈文, 刘新宇, 张思红. 2002. 连续激光阶段升温40Ar-39Ar地质年代测定方法研究. 地质论评, 48(S1):127–134.

陈衍景, 唐国军, Franco Pirajno, 祁进平, 林治家. 2004.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 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矿物岩石, 24(3): 22–27.

杜安道, 赵敦敏, 王淑贤, 孙德忠, 刘敦一. 2001. Carius管溶样和负离子热表面电离质谱准确测定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地质年龄. 岩矿测试, 20(4): 247–252.

范宏瑞, 谢奕汉, 王英兰. 1993. 豫西花山花岗岩岩浆热液的性质及与金成矿的关系. 岩石学报, 9(2): 136–145.

范宏瑞, 谢奕汉, 王英兰. 1994. 豫西花山花岗岩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岩石矿物学杂志, 13(1):19–32.

高亚龙. 2010. 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 1–67.

高亚龙, 张江明, 叶会寿, 孟芳, 周珂, 高阳. 2010. 东秦岭石窑沟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年龄.岩石学报, 26(3): 729–739.

高阳, 李永峰, 郭保健, 程国祥, 刘彦伟. 2010. 豫西嵩县前范岭石英脉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岩石学报, 26(3): 757–767.

毛景文, 郑榕芬, 叶会寿, 高建京, 陈文. 2006. 豫西熊耳山地区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矿床地质, 25(4): 359–368.

胡受奚, 赵乙英, 孙景贵, 凌洪飞, 叶瑛, 卢冰, 季海章,徐兵, 刘红樱, 方长泉. 2002. 华北地台重要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及其来源研究.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3): 381–391.

在新医改形势下,相关的医疗保险机构会以第三方的形式更多的参与到医院的经营活动中,在实际的发展中,参保的人群比例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也形成了医、保、患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在体现为人们利益服务的同时,对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进行了削弱,患者也具有着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的权力,这就对公立医院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另外,医疗保险机构为了降低保费,还存在对参保人员的疾病预防以及健康保持等措施,这对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面对疾病的出现,就具有了更好的要求,公立医院如何进行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服务方式的丰富,来满足患者的满意度,将是吸引患者就医的重要内容。

胡受奚, 赵懿英, 周顺之, 陈衍景, 叶瑛, 季海章, 卢冰,徐兵, 刘红樱. 2000. 华北地台金矿成矿规律.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2): 133–139.

(45)籍師:上清三洞經籙太極執法真宰靈寶領教真人都天大法主嗣漢四十三代大師張守初。(《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中华道藏》30/584)

4.2.2 金矿化与花岗岩关系

好一阵,村长慢慢从渠道沟里爬上来了。他站在路当中,像个怪物。头勾着,脖子却抻得长长地。头发衣服紧紧巴在身上,全身上下流淌着黄泥汤,嘴里骂骂咧咧。他在头上抹了一把,甩了甩手,又跺了跺脚,方才端着个蟒袍玉带架子一步一步朝村里走来。

焦建刚, 袁海潮, 何克, 孙涛, 徐刚, 刘瑞平. 2009. 陕西华县八里坡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学报, 83(8): 1159–1166.

柯昌辉, 王晓霞, 杨阳, 齐秋菊, 樊忠平, 高非, 王修缘.2012. 北秦岭南台钼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 中国地质, 39(6): 1562–1576.

李厚民, 叶会寿, 毛景文, 王登红, 陈毓川, 屈文俊, 杜安道. 2007. 小秦岭金(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矿床地质, 26(4): 417–424.

李莉, 齐金忠. 2002. 河南公峪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矿床地质, 21(S1): 625–628.

据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46.4%同时患高血压,23.2%的高血压患者并存糖尿病[2]。两者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肥胖、生活习惯差等。两者病症伴随发展、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会糖化血液、组织中的某些成分,形成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体内中脂肪堆积、血管壁增厚变硬使血管弹性减退,使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加重糖尿病病情,造成恶性循环[3]。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伤及血管、心、脑、肾等器官,增加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风险。

李永峰. 2005. 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与钼(金)成矿作用.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 1–134.

李永峰, 毛景文, 刘敦一, 王彦斌, 王志良, 王义天, 李晓峰, 张作衡, 郭保健. 2006.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地质论评, 52(1): 122–131.

银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对技术、政策、制度进行创新,提升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来增加效益。因此,银行业在发展中需要与相关的政策相融合,紧抓科技、经济的发展机遇,加强对安全方面的监管与防范,完善定价体系等创新型措施,以此来提升银行业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银行业在我国更好的发展。

梁涛, 卢仁, 白凤军, 张晓永, 陈丽娟, 成静亮, 王明国.2012. 豫西熊耳山Ag、Ag-Pb、Au、Mo及Pb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启示. 矿床地质, 31(3): 590–600.

卢欣祥, 尉向东, 董有, 于在平, 常秋玲, 张冠山, 刘树林, 叶安旺, 索天元, 晋建平. 2004.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特征与地幔流体.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119.

孟芳, 叶会寿, 高亚龙. 2012. 豫西熊耳山地区花岗岩地质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年龄. 矿床地质, 31(S1):591–592.

韦一笑则不同。他心中虽也有驱除鞑虏的大义,但行事却过于随性,杀人吸血毫不在意,实在难以让普遍的社会道德所容忍。

韩以贵. 2007. 豫西地区构造、岩浆作用与金成矿的关系——同位素年代学的新证据.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 1–119.

毛景文, 谢桂青,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2005.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岩石学报, 21(1): 169–188.

牛宝贵, 和政军, 宋彪, 任纪舜. 2003. 张家口组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重大意义. 地质通报, 22(2): 140–141.

石铨增, 秦国群, 李明立, 周旭, 冯有利. 1993. 豫西后造山阶段的剥离伸展构造与金矿化. 河南地质, 11(1):28–36.

唐克非. 2014. 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时空演化、矿床成因及成矿构造背景.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学位论文: 1–127.

王长明, 邓军, 张寿庭. 2006. 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现代地质, 20(2): 315–321.

王义天, 毛景文, 卢欣祥. 2001. 嵩县祁雨沟金矿成矿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地质论评, 47(5): 551–555.

吴福元, 徐义刚, 高山, 郑建平. 2008.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岩石学报, 24(6):1145–1174.

向君峰, 毛景文, 裴荣富, 叶会寿, 王春毅, 田志恒, 王浩琳. 2012. 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的成岩成矿年龄新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中国地质, 39 (2): 458–473.

肖娥, 胡建, 张遵忠, 戴宝章, 王艳芬, 李海勇. 2012. 东秦岭花山复式岩基中蒿坪与金山庙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 岩石学报, 28(12): 4031–4046.

叶会寿. 2006. 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铅锌银成矿作用.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1–220.

于伟, 燕建设, 冯建之. 2012. 华熊台隆中段中深部金银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报告. 洛阳: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 1–291.

翟雷, 叶会寿, 周珂, 孟芳, 高亚龙. 2012.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地质特征与钾长石40Ar-39Ar定年. 地质通报,31(4): 569–576.

张国伟, 张本仁, 袁学诚, 肖庆辉. 2001.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855.

张进江, 郑亚东, 刘树文. 1998.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 北京: 海洋出版社:1–63.

张晓伟. 2015. 豫西萑香洼金矿地质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 1–57.

张兴康. 2015. 豫西吉家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 1–62.

张兴康, 叶会寿, 李正远, 颜正信, 王小雨, 韩新志. 2014.豫西吉家洼金矿成矿作用过程: 来自成矿流体的约束. 现代地质, 28(4): 686–700.

张彦, 陈文, 陈克龙, 刘新宇. 2006. 成岩混层(I/S)Ar-Ar年龄谱型及39Ar核反冲丢失机理研究——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粘土岩为例. 地质论评, 52(4): 556–561.

张元厚, 张世红, 韩以贵, 张慧军. 2006. 华熊地块马超营断裂走滑特征及演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36(2): 169–176.

赵太平, 徐勇航, 翟明国. 2007. 华北陆块南部元古宙熊耳群火山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事实与争议. 高校地质学报, 13(2): 191–206.

周珂, 叶会寿, 毛景文, 屈文俊, 周树峰, 孟芳, 高亚龙.2009. 豫西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矿床地质, 28(2): 170–184.

朱日祥, 范宏瑞, 李建威, 孟庆任, 李胜荣, 曾庆栋. 2015.克拉通破坏型金矿床.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5(8):1153–1168.

Ames L, Tilton G R and Zhou G Z. 1993. Timing of collision of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se cratons: U-Pb zircon dating of coesite-bearing eclogites. Geology, 21:339–342.

Chen Y J, Pirajno F, Qi J P, Li J and Wang H H. 2006. Ore geology, fluid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Shanggong gold deposit, eastern Qinling Orogen, China.Resource Geology, 56(2): 99–116.

Dalrymple G B and Lanphere M R. 1974. 40Ar-39Ar spectra of some undisturbed terrestrial sample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38: 715–738.

Du A D, Wu S Q, Sun D Z, Wang S X, Qu W J, Markey R,Stein H, Morgan J W and Malinovskiy D. 2004.Prepa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Re-Os dating reference materials: Molybdenite HLP and JDC. 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 28: 41–52.

Gao X Y and Zhao T P. 2017. Late Mesozoic magmatism and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60(11): 1959–1975.

Han Y G, Zhang S H, Pirajno F and Zhang Y H. 2007.Evolution of the Mesozoic granites in the Xiong’ershan-Waifangshan region, Western Henan Province, China,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Acta Geologica Sinica,81(2): 253–265.

Jian W, Lehmann B, Mao J W, Ye H S, Li Z Y, He H J,Zhang J G, Zhang H and Feng J W. 2015. Mineralogy,fluid characteristics, and Re-Os age of the Late Triassic Dahu Au-Mo deposit, Xiaoqinling region, Central China: Evidence for a magmatic-hydrothermal origin.Economic Geology, 110(1): 119–145.

Lanphere M A and Dalrymple G B. 1976. Identification of excess 40Ar by the 40Ar/39Ar age spectrum technique.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2(2): 141–148.

Li J W, Bi S J, Selby D, Chen L, Vasconcelos P, Thiede D,Zhou M F, Zhao X F, Li Z K and Qiu H N. 2012. Giant Mesozoic gold provinces relat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49–350: 26–37.

Lovera O M, Grove M and Harrison T M. 2002. Systematic analysis of K-feldspar 40Ar/39Ar step heating results II:Relevance of laboratory argon diffusion properties to nature.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66: 1237–1255.

Lovera O M, Grove M, Harrison T M and Mahon K I. 1997.Systematic analysis of K-feldspar 40Ar/39Ar step heating results: I. Significance of activation energy determinatio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61: 3171–3192.

Ludwig K R. 2001. User’s manual for Isoplot/Ex rev. 2.49 A Geochronological Toolkit for Microsoft Excel. Berkeley:Berkeley Geochronology Center Special Publication:1–44.

Mao J W, Goldfarb R J, Zhang Z W, Xu W Y, Qiu Y M and Deng J. 2002. Gold deposits in the Xiaoqinling-Xiong’ershan region,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Mineralium Deposita, 37(3): 306–325.

Mao J W, Pirajno F, Xiang J F, Gao J J, Ye H S, Li Y F and Guo B J. 2011. Mesozoic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he east Qinling- Dabie orogenic belt: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s. Ore Geology Reviews, 43: 264–293.

Mao J W, Xie G Q, Bierlein F, Qu W J, Du A D, Ye H S,Pirajno F, Li H M, Guo B J, Li Y F and Yang Z Q. 2008.Tectonic implications from Re-Os dating of Mesozoic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he East Qinling- Dabie orogenic Belt.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2:4607–4626.

Mao J W, Xie G Q, Pirajno F, Ye H S, Wang Y B, Li Y F,Xiang J F and Zhao H J. 2010. Late Jurassic- Early Cretaceous granitoid magmatism in Eastern Qinling,central-eastern China: SHRIMP zircon U-Pb Age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57(1): 51–78.

Markey R, Stein H and Morgan J. 1998. Highly precise Re-Os dating for molybdenite using alkaline fusion and NTIMS. Talanta, 45: 935–946.

Ratschbacher L, Hacker B R, Calvert A, Webb L E, Grimmer J C, McWilliams M O, Ireland T, Dong S W and Hu J M. 2003. Tectonics of the Qinling (Central China):Tectonostratigraphy, geochronology, and deformation history. Tectonophysics, 366: 1–53.

Selby D and Creaser R A. 2004. Macroscale NTIMS and microscale LA-MC-ICP-MS Re-Os isotopic analysis of molybdenite: Testing spatial restrictions for reliable Re-Os age determi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coupling of Re and Os within molybdenite.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68(19): 3897–3908.

Selby D, Creaser R A, Hart C J, Rombach C S, Thompson J F, Smith M T, Bakke A A and Goldfarb R J. 2002.Absolute timing of sulfide and gold mineralisation: A comparison of Re-Os molybdenite and Ar-Ar mica methods from the Tintina Gold Belt, Alaska. Geology,30: 791–794.

Stein H J, Markey R J, Morgan J W, Du A D and Sun Y.1997. Highly precise and accurate Re-Os ages for molybdenite from the East Qinling Molybdenum Belt,Shaanxi Province, China. Economic Geology, 92: 827–835.

Stein H J, Markey R J, Morgan J W, Hannah J L and Schersten A. 2001. The remarkable Re-Os chronometer in molybdenite: How and why it works. Terra Nova,13(6): 479–486.

Stein H J, Schersten K, Hannah J L and Markey R. 2003.Subgrain-scale decoupling of Re and 187Os assessment of laser ablation ICP-MS spot dating in molybdenite.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92: 827–835.

Tang K F, Li J W, Selby D, Zhou M F, Bi S J and Deng Z D.2013. Geology, mineralization,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Qianhe gold deposit, Xiong’ershan area, southern North China craton. Mineralium Deposita, 48: 729–747.

Wang X X, Wang T and Zhang C L. 2015. Granitoid magmatism in the Qinling orogen, central China and its bearing on orogenic evolutio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8(9): 1497–1512.

Xie G Q, Mao J W, Wang R T, Ren T, Li J B and Dai J Z.2015. Origin of Late Mesozoic granitoids in the newly discovered Zha-Shan porphyry Cu district, South Qinling, central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metallogeny.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03:184–197.

Xu D R, Wang Z L, Wu C J, Zhou Y Q, Shan Q, Hou M Z,Fu Y R and Zhang X W. 2016. Mesozoic gold mineraliz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of South China:Genetic type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dynamic setting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137: 80–108.

高亚龙,叶会寿,戴富余,牛英杰,耿延光,陈志国,李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