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吐鲁番出土《无量寿经》再探

更新时间:2016-07-05

《无量寿经》最初产生于天竺,通过中亚、西域等地,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原地区,长期在民间社会中流传,且对日本净土真宗等宗派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汉至北宋共有十二种译本,目前“五存七佚”,保存下来的分别为支娄迦谶、支谦、康僧铠所译的三种版本,以及唐宋时期菩提流支、法贤所译的两种。其中最流行的版本,是三国曹魏时期康僧铠所译的二卷本《佛说无量寿经》。至清代彭际清、魏源等会集历代版本并发展成为“净土五经”,直到民国夏莲居将其全部加以整合,汇集编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学界对于此经在西域地区的传布情况探讨甚少,阿拉特先生[注]Arat, R.R. Eski Türk Siiri. Ankara. Türk Tarih Kurumu Basimevi,1965,Nr. 22, pp.216-223. Fascsimiles: 2 plates pp.504-505.和茨默先生[注]P.Zieme, Buddhistische Stabreimdichtungen der Uiguren.BTT XⅢ.Berlin:Akademie Verlag,1985,pp.155-158.分别于1965年和1985年对德藏的一件回鹘文《无量寿经》进行过刊布,是对单篇《无量寿经》写本的研究。日本学者三谷真澄先生对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所获品以及土耳其、中国旅顺博物馆等机构所收藏的《无量寿经》写本加以统计,进行了分类和文字释读,但并未对此经的来源问题进行探讨和解读。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无量寿经》的版本来源问题及在吐鲁番的传播原因进行考察,并对此经与净土宗其他经典关系等问题加以探讨。

一、吐鲁番本《无量寿经》的版本来源

目前吐鲁番发现的有最早明确纪年的汉文佛经为《诸佛要经集》,其写经题记记载“元康六年三月十八日写已”(296年)[注][日]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下),日本:国华社,1915年,第1页。,三谷真澄先生认为此经从中原回传至吐鲁番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而柏林科学院、旅顺博物馆所藏的《无量寿经》,亦是写于3世纪至5世纪。三谷先生将吐鲁番所出的文献与现存的三个最早版本对应,将其具体分为:

1 早期《无量寿经》中的三个佛国系统

佛国系统对应译本无量清净国《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阿弥陀佛国《佛说诸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无量寿佛国《佛说无量寿经》

并认为这三处所藏的《无量寿经》均属于四十八愿系统,并将这批写本归入早期“无量寿佛国”[注][日]三谷真澄著,陆帅译《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早期〈无量寿经〉写本考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2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37页。。同时,将德藏的八件《无量寿经》写本残片综合对比以后认为,Ch.0419r、Ch.0873v、Ch.1117v、Ch.0953v、Ch.1161v、Ch.3271er、Ch.3271cr等七件残片均出自吐峪沟,与现行的各种版本《无量寿经》均未能对应,只有Ch.1161v中“成佛于其中间”一句与北宋法贤的译本重合。而Ch.1111br则是出自于高昌故城,第1—5行在内容上与《无量寿经》中的第七愿至第八愿对应,所以笔者认为两者并非是一个整体,而是应当加以区分,也很可能是同一系统中的两个译本。同时,旅顺本与德藏本在时代和风格上相近,内容上却无法进行缀合,虽然也将其归入“无量寿佛国”系统,但是在校补的过程中,用《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和《佛说诸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可以校补420字,用《佛说无量寿经》只能校补58字,三谷先生认为其是“无量寿佛国”系统中最古老的版本[注][日]三谷真澄著,陆帅译《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早期〈无量寿经〉写本考释》,第237页。。但从经文的内容来看,确实与今本《无量寿经》存在较大差异,但“无量寿佛国”一词却又两次见于《佛说无量寿经》中,其余两种译本中均未见此种表述,因此也应当将其视为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译本。

N导联夹相当于连地线,电势为0,不参与Einthoven三角的形成。故N导联夹无论是夹在右下肢还是左下肢,对心电图波形影响都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原理,R、L、F三个字母的排序可能有3的阶乘,即3×2×1=6种。当N导联夹夹在左上肢或右上肢时,势必原左上肢或右上肢的导联夹改夹到下肢,破坏了Einthoven三角的稳定性。由于连接双下肢的导联间无电压差,因此双下肢导联互换不影响心电图波形,于是对应导联轴(Ⅰ、Ⅱ或Ⅲ)的心电示波近似于一直线。N导联夹在上肢所形成的心电图有种。于是,肢体导联的各种连接最终能做出共计6+6=12种不同的心电图。

伊斯坦布尔大学所藏的《无量寿经》写本,在时代上晚于德藏本和旅顺的数件本[注]关于德藏《无量寿经》数量的统计,参见[日]三谷真澄著,陆帅译《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早期〈无量寿经〉写本考释》,第223-225页。,为5世纪晚期。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存在争议,学者们的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根据香川孝雄先生的研究,这一件写本的内容不见于梵文本和藏译本[注][日]香川孝雄《无量寿经の诸本对照研究》,京都:永田文昌堂,1984年,第305页。,只出自于汉语写本,说明这一批《无量寿经》并非出自印度原始系统,或是吐蕃占领河西时期推行的《大乘无量寿经》。百济康义先生认为其与《如来会》对应[注][日]百济康义《汉译〈无量寿经〉的新异本短片》,《インド哲学と佛教》,京都:平乐寺书店,1989年,第389-390页。,而三谷真澄先生认为更对应《无量寿经》[注][日]三谷真澄著,陆帅译《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早期〈无量寿经〉写本考释》,第233页。。陈国灿先生指出:“佛经的东传,首先是到达当时的政治中心洛阳、长安,而后再逐渐流布到河西、敦煌至吐鲁番,呈现出佛教经典东传后再西渐的过程”[注]陈国灿《从敦煌吐鲁番所出早期写经看佛教的东传西渐》,《陈国灿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史事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5页。。由于考古材料的缺乏,目前除在尼泊尔外,吐鲁番本地并未发现梵文本。因此,笔者推测德藏七件写本与旅顺所藏的《无量寿经》都是源出于天竺的梵文原本,只是出自不同的译本。伊斯坦布尔大学所藏版本与德藏Ch.1111br号都是沿河西走廊回传而来,其来源都是康僧铠译出后在北方流布的版本,前者是在五凉政权控制河西走廊之时,尤其是在北凉沮渠氏家族对佛教的弘扬下得以回传。后者则是在北魏统一河西走廊后,通过河西走廊传至吐鲁番地区,从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又再次回传至中原,这样才有了魏译本与唐译本相近的可能。此外,炳灵寺第169窟中第6号龛内为“一佛二菩萨”造像,其中的佛作禅定印,榜题墨书记载为“无量寿佛”[注]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炳灵寺文物保管所编《中国石窟·永靖炳灵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255页,图21。。根据龛北立佛东侧中部墨书记载“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注]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炳灵寺文物保管所编《中国石窟·永靖炳灵寺》,第255页,图28。,是目前炳灵寺最早的造像题记。十六国以来北方统治者均信仰佛教,炳灵寺“无量寿佛”龛的造作时间,与这批写本的成书时间相近,便正是净土思想由中原地区回传到河西走廊的体现。

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更迭,亦是《无量寿经》在吐鲁番能够弘传的重要原因。唐朝中前期,《无量寿经》就已经在敦煌及西域地区流行,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进军西域。贞元八年西州陷落后,吐蕃政权将俘获的唐朝官吏和汉人僧侣押往甘州统一管理,P.3918《佛说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译记》结尾处记有伊西庭节度留后使判官赵彦宾的跋文:“其经去年西州顷陷,人心苍忙,收拾不着,不得本来。乃有同行僧广林先日受持,昨于沙州,略有讽诵,僧俗忽闻,欣欢顶戴,咸请留本,相传受持。今次届甘州,未有闻者,遂请广林阇梨,附囗抄题,将传未晓。见闻之者,普愿弘持,广令流布”[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39页。,学术界认为西州的汉传佛教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但由于《大乘无量寿经》属于密教文献的一种,吐蕃政权更是大力提倡与推广,使得此经在敦煌和西域的抄写风靡一时,在当时社会中成为与《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最流行的两部佛经。回鹘人以高昌为中心建立政权后,逐渐由摩尼教改宗佛教,柏孜克里克石窟被当作王家寺院,1980年在此出土了回鹘文刻印本《无量寿经》跋语残片[注]原件现藏于吐鲁番市博物馆。出土考察经过,参见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清理简记》,《文物》1985年第8期,第45-69页。,这一时期的经变画中,净土思想更是完整的展现在其中。

二、《无量寿经》在吐鲁番流布的原因

《无量寿经》主要讲述佛祖向文殊菩萨传授此经的种种福报和善果。经文的内容本身比较简单,大多数都是祈福的内容,并列举诵读此经的种种好处,如诵读此经能够到达西方净土,消除罪恶灾祸、去病祈福等。从经文中所能够获得的功德来看,其包含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这一时期大乘佛教占据了吐鲁番佛教的主流,持咒诵读作为大乘佛教的特有方式,在这部经每段前后的经文之间,都有相同的咒语,使僧尼和信众便于记忆和诵读,更有利于传布。弘传后期的辑校本和汇集善本,也都是对之前诸版本的修正,虽然在历次的修正中舍弃了一些原始内容,但在净土思想盛行的时代,依然对传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吐鲁番大小乘佛教并立的时代,《无量寿经》所面对的是一切众生,目的也都是通过修持,让信众往生净土世界。与其相比《华严经》、《法华经》等宣扬的根性中,上根为“利智者”,中根和下根则是“无由得度”,因此这一类经文虽然普遍流行,但并未面向全体众生。《无量寿经》及净土思想提倡,不分根器等级,一律均可摄受,使吐鲁番社会各阶层都能够接受与信仰。同时,这部经强调现世果报思想,其内容相对精炼,传抄费用较少,以“持名念佛”来做功德,相比于“观像”、“观想”、“实相”等方式来说又十分方便,四十八愿中仅以阿弥陀佛为名的功德就有近三成,其所宣扬的功德能够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所以大多数供养人都会出资来抄写此经,达到做功德的目的,因而此经能够广为流传。

《无量寿经》在吐鲁番传布的时间较长,其大弘主要归功于净土宗思想从中原至西域的回流,与高僧大德的弘扬、《无量寿经》本身的经义与价值、以及所处的时代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龙树与世亲菩萨在天竺对此经的弘传,吐鲁番佛教本身受到北传佛教的影响,佛教沿中亚地区向东进入西域诸国,即使丝绸之路暂时被阻绝,吐鲁番也能够持续受到以梵文经典为主的原始佛教及中亚佛教的影响[注]日本大谷探险队与德国探险队所获抄写于高昌回鹘时期的《观无量寿经》写本,分别出土于胜金口和木头沟,装帧均为贝叶式,很可能是受到梵文和藏文两个方面的影响。。此外将《无量寿经》与《华严经》、《法华经》一起比较,道隐法师曾说:“百万阿僧祗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注][日]道隐法师《佛说无量寿经甄解》,高雄:高雄净宗学会,1995年,第1页。,在《法华经》中也承认:“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注][宋]道威入注《法华经入疏》,《大正藏》,第30册,第215页。,与《无量寿经》中的往生净土相对应。这两部佛经都是当时吐鲁番社会中最流行的经典,但《无量寿经》仍是这两部经典的根本,说明即使在末法之后,佛经散坏,佛法尽灭,此经还能做到“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注][唐]善导《往生礼赞偈》,《大正藏》,第47册,第438页。,由此可见其本身的价值。

(1)保持合理的钻井液密度,防缩防卡,实现近平衡钻井。由于是前苏联的老油区,且长期开采,地质资料录取不全,地层压力变化较大,施工中可以参考区块内邻井施工井史的钻井液密度。如152井,在井深3 250m之前密度保持1.75g/cm3即可顺利完钻,而3 250~3 470m加深井段油气显示较为活跃,结合原始地质资料及邻井施工简史,决定在井深3 250m后将钻井液密度提至1.86g/cm3,保持对地层的正压差,有效支撑井壁,并保持在1.85~1.90g/cm3区间顺利完井,施工中应注意密度不能太大,以防压差卡钻和压漏地层等复杂情况。

三、《无量寿经》中的西方净土信仰

吐鲁番地区本身宗教信仰多元化和佛教世俗化程度高,信众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从隋代开始,西方净土信仰逐渐成为净土信仰的主流。西方净土为十方净土之一,代表佛教空间观的十方思想,《无量寿经》中又主要讲述西方净土世界的景象,窥基认为:“今寻捡四经,部部之内虽则俱明净土,然旨趣不同。如此《观经》教修净土之业,即以定散二善为宗,如《无量寿》等三经,如来观众生净土机熟宜闻,说时至故,释迦颜色胜常,阿难因起发问。世尊颜色欢悦者,应念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胜妙事也。佛赞阿难善哉能问,因为广说西方净土之事,即以净土为宗”[注][唐]窥基《阿弥陀经疏》,《大正藏》,第97册,第310页。,借佛祖之言肯定西方净土信仰,为其进一步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前文已经指出,《无量寿经》为“五经一论”之首,说明百姓首先是从《无量寿经》中了解到西方净土的种种景象与福报,才逐渐信奉净土宗。

佛典中没有明确记载三部经本身的高低次序,但唐代窥基最早根据这四部经的义理来进行排序。四祖法然也认为:“于中论其最要,无有过《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此三部经者也”[注][唐]法然《黑谷上人语灯录》,《大正藏》,第83册,第126页。,也是将《无量寿经》为首。虽然三部经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尤其在修行方法方面差异明显,《无量寿经》中记载的如何修持的方法,相比后两部佛经更加详细和完备。但就整体内容而言,《无量寿经》记载的是僧人法藏发菩提心,建立极乐世界来拯救世间众生,使其往生成佛的故事,正是有了法藏建立极乐世界的前提,才有《观经》中如何教导众生来观想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净土,以及《阿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共聚、称赞极乐世界的场景。

一直以来《无量寿经》在吐鲁番都并非单独传布,而是作为整个净土思想的一部分。与之并行传播的,还有时代稍后被翻译出来的《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以及世亲菩萨所著《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可简称《净土论》或《往生论》,是净土宗经典中的唯一一部论典。。虽然反映整个净土思想的经论有百余种,但是“三经一论”构成了净土思想的主体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高僧大德们在宣扬净土思想的时候经常将这三部佛经并立推行,善导指出“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注][唐]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大正藏》,第37册,第272页。,强调诵读这三部经典可达往生净土。在修行方式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云“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注][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12册,第346页。,而《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本身,都是入持佛名,与其同属一类。三部佛经的内容都是倡导通过修行,十方诸佛共同摄受,最终使供养人获得往生,到达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世界。

油井工作参数优化的主要对象是“泵径、冲程、冲次、下泵深度”,合理设置这些参数不但可以使油井产量最大化,而且还可以保证工作效率最合理,从而实现油井的合理开采。经过油田生产科研人员多年研究,建立全合租、多指标、逆向迭代计算的设计思路,简化优化经验公式,实现由过去烦琐的抽油系统效率计算和拟合计算向“工程师法”设计计算的转变,更加实用。

此外,炳灵寺第169窟中第24龛一段墨书题记为“僧林道元道双道明道新昙普法炬慧囗/等共造此千佛像愿生之处常此永已生安养/囗囗囗囗处囗大袖通供养诸佛教化众生弥勒初下在囗囗囗无生囗/供事千佛成众正/觉”[注]王亨通《炳灵寺第169窟发现一些新题材》,《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第9页。关于此龛题记的释读,与《中国石窟·永靖炳灵寺》一书中有出入,王文解释为之前录文为望远镜释读,故本文以此为准。,而在吐鲁番出土有唐大历七年《马寺尼法慈为父张无价身死请给墓夫赙赠事牒》的记载:“廿七日,不幸身亡。其父先比日收将,在寺安养”。“安养”一词指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炳灵寺西秦时代的洞窟中与唐西州时期的文书中均有“安养”一词,既体现出两者在西方净土信仰中的传承关系和一致性,又反映了高昌国及唐西州时期,社会中上层对于西方净土思想的信奉。在柏孜克里克等石窟中,有关西方净土变的壁画中都描绘有“西方三圣”,在“引路图”中有菩萨来接引死者,共同描绘西方极乐世界正报、依报的经变,又因所据经典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图像特点,其主要是依据净土三经而绘成的西方净土变。

结 语

《无量寿经》自天竺产生之后,由中亚、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并得到了广泛传播。此经的十二种译本中“五存七佚”。从南北朝至唐代,经过高僧大德的弘传,此经成为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三谷真澄先生所统计吐鲁番出土的《无量寿经》写本,从来源上应当划分为中亚传入和中原回传两个方向,其中德藏七件写本与旅顺博物馆所藏本是梵文原本的不同译本,伊斯坦布尔大学所藏版本与德藏Ch.1111br号写本,应当属于北朝前期由中原地区回传至吐鲁番的版本。《无量寿经》能够在中古时期的吐鲁番社会中传布,源于其本身的经义与价值较高,经文的内容简单易行,也与所处的时代环境相关。随着净土思想在吐鲁番的传播,《无量寿经》及其所倡导的西方净土观在吐鲁番社会中为信众所接受。虽然此经版本多有不同,且与《阿弥陀经》有混称现象,但地位始终高于其他两部经典。

通过本次对比研究,基本划定了研究区内优势和劣势茶园分布范围,基本摸清了适宜茶叶生长的立地条件。桐城市大别山区适宜发展茶叶种植,结合地方茶产业发展需求,今后可打造高标准茶园及特色茶叶基地建设。本次研究成果为桐城市其他地区推广种植“桐城小花”茶提供了借鉴和重要参考。

张重洲
《敦煌学辑刊》 2018年第04期
《敦煌学辑刊》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