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宪法序言部分修改的内容、意义及原则

更新时间:2016-07-05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对于宪法的修改,也有十分严格的程序。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制定了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先后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2018年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再次启动对1982年宪法的修订程序。“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先进性和生命力。”[1]这次修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首次修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的内容及价值

宪法修正案在指导思想方面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而且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党应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宪法修正案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并增加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容。“法制”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在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吴邦国同志做工作报告时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早已完成。“法治”则更侧重法律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运用,强调我国各项事业都能依法进行。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肯定,又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财政收入和发展权限受到影响。由于调水导致水环境容量减小,汉江中下游市县不得不对地区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生产布局做出限制和调整,增加了企业环保投入和生产成本,不仅长期影响汉江中下游市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也使得这些市县丧失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以襄阳为例,按照有关模型测算,襄阳GDP损失将达到142亿~206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将会减少22亿~31亿元。

宪法修正案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在发展目标上体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都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此处修改是对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回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宪法中的体现。

降雨过程中,持续最大降雨量为3.46×10-6 m/s,持续降雨时间为96 h,持续降雨过程的雨量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三是宪法修正案增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既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又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利益需求。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在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即使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存在高度一致的共同利益。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提高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是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是对时代要求的积极回应。”[6]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解决世界性危机,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强的一步。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的大国的担当精神。

前文分析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对宪法序言部分所做的修改和意义,修宪是国家政治生活中一项十分严肃的大事,关于修宪的程序也被写入宪法。此次修宪,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而不作大改的原则。“修宪原则的基本功能是,限制和规范对宪法的修改活动,以使宪法成为既是可变之物又是不可轻易变更之物。”[7]此次修宪,在维护宪法稳定性的基础上,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写入了宪法。

二、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修改的内容及价值

在统一战线的时间跨度方面,宪法修正案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和建设爱国统一战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统一战线,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现象,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人民打开胸襟,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在这一时期,建立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将“改革”一词写入宪法,充分肯定了统一战线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作用,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坚强决心。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挑战,只有坚定信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2018年1月19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党中央以一次全会专门讨论修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这次宪法修改的高度重视。同时,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党中央的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修宪建议。“由中共中央行使修宪建议权,虽然在宪法中没有明文规定,但它符合我国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因而是合宪的。”[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意志的代表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自然也可以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修宪权。此次修宪,在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增加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内容。再次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是领导一切的,修宪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宪法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源泉。” [9]

三、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修改的内容及价值

这部分的修改,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上。宪法修正案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3],在1982年宪法中涉及民族关系的特征方面加入了“和谐”二字,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识的深化。民族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没有民族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缺乏现实基础。尽管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遭遇多重挑战,但是在总体上早已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是宪法修正案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此处修改,更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或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密切相联,充分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离开人类社会,空谈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融入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才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独特的价值。

四、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修改的内容及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不同成员的关系”[4];各民族在不断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应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民族群众要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只有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营造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的和平的国内环境。

二是宪法修正案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内容。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原子弹充分显示了它强大的破坏力和巨大的摧毁力,世界各国深刻地认识到在现代战争中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核威胁成为高悬在人类社会上空的一把利剑,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或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再次尝试核打击的滋味。虽然世界局势总体上趋于和平,但是局部地区仍有冲突和战争。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分歧,为人类社会发展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在对外开放中谋求发展之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由适应性、学习性开放向战略性、制度性开放转变。党的十七大又全面阐述了坚持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思维和新蓝图,党的十八大更是强调我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这一战略更加完善。”[5]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成为我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内容。

让我们从就业和收入开始讨论,因为不管自由民主在哲学上有多大的吸引力,它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一个实际优势:在政治学和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的特点是分散决策,这使得自由民主国家能够胜过其他国家,并为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

宪法修正案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将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目标,也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要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将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国际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

五、宪法序言部分修改的原则

回到家,她惊喜地发现,家里焕然一新,电器和家具都更新了最智能的版本,家里的装修风格也换成了前几天她翻看家装杂志时默默留恋的北欧风。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统一战线的对象上,宪法修正案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都属于社会主义劳动者;海外华侨、华人只要他们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都是统战的对象。在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凡是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人,都是统一战线要团结和争取的对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在近代中国,我们从没有像现在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我们组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致,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

1982年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尽管1982年宪法先后经历了五次的修订,但是任何一次修订都没有将这一条进行任何的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享有修宪的提议权,根据他们的提议可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中共中央讨论关于宪法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宪法修改的建议能否顺利通过,关键要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是否在表决中投赞成票。修宪在提议、建议和表决等环节中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并被写入宪法,宪法的修改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的规定进行。此次修宪,在程序上完全符合宪法相关内容的规定,这也是修宪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重要原因。

但现在不管怎么说,麻糍娶的是外乡人,而且最让人无话说的是,现在我们岭北镇的人与外乡人结亲的是越来越多,这样就更没话讲了。所以,只能讲麻糍啊,老来得子啊什么的。既算不上得罪他,也算不上恭维他。而麻糍呢,一只耳进一只耳出,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所以,大家更是叫他麻糍了——软乎么,好说话呀。

(三)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公民的参与必不可少,要始终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吸收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参与,使宪法真正成为全体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10]此次修宪,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会成员对宪法修改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党中央就宪法修改相关问题广泛征求各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讨论、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体全国人大代表代表14亿中国人民就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保证宪法权威性、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方向,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丰富和发展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并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

(四)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

任何宪法都是基于制定的历史条件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修改宪法才能更好地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面对纷繁复杂的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究竟应当怎样修改宪法以使宪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客观实际的要求”[11],一直是困扰法学界的一项难题。鉴于宪法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要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保证宪法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宪法修改过于频繁或者宪法修改内容过多,不利于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不利于保持国家方针、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甚至有损宪法的权威。从宪法序言部分修改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次修宪只是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在保证宪法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对不符合国家发展实际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减或修改。

综上所述,修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发展成就法治化的重大举措。“一切权力危机,皆为宪法危机。一切重大改革,皆为合宪改革。”[12]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各方面的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有些发展甚至超出了顶层设计的范围。只有推进修宪工作,完善顶层设计,才能使中国的改革都是“合宪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可以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国家各个领域的统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我国由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转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松.修宪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宪法的先进性和生命力[N].光明日报, 2018-04-18(003).

[2]张利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N].山西党校报, 2017-10-25(003).

[3]马燕.当代青藏地区民族交往的演变过程及特点[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7(2):64-71.

[4]王正伟.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J].求是,2014(20):31-34.

[5]吴志成,袁婷.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论析[J].外交评论, 2014(3):30-42.

[6]李淑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和路径[J].学术研究, 2017(9):1-6.

[7]谢维雁.我国宪法修改原则论析[J].现代法学,2006(6):76-84.

[8]李伯超,邹琳.共和国宪法变迁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06-112.

[9]许崇德.中国共产党指引宪法与时俱进 [J].中国法学, 2002(6):8-9.

[10]焦洪昌,王柳.新时代促动共和国修宪 [J].行政管理改革, 2018(3):9-13.

[11]莫纪宏.我们应当怎样修改宪法——兼论“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修宪观的得失[J].清华法学, 2012(6):39-45.

[12]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 200:3(2).

吴秋梅,张利涛
《大连干部学刊》 2018年第05期
《大连干部学刊》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