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实践运用

更新时间:2016-07-05

保守主义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之一,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一并构成了当代世界三大主流意识形态。在西方的政治光谱中,保守主义一般属于右翼,主张节制政治,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激进的社会变革。虽然保守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保守”,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其保守的对象和内容一直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其主张维持传统政治制度,利于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行,因此也被多国政党作为政党意识形态加以利用。随着新保守主义的出现,这一历史悠久的意识形态重新焕发了活力,再次活跃于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之上。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活动,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我们解题依据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45°,那么不管这个三角形大小如何,这个角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都等于1,是一个固定值.

一、保守主义的起源——伯克的《法国革命反思录》

自从埃蒙德·伯克的 《法国革命反思录》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于1790年出版以来,西方社会开始分裂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政治意识形态阵营。自此,保守主义不断挑战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潮中的主导地位,也不断补充和完善自由主义。在 《法国革命反思录》中,伯克提出了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1)宗教是市民团体的基础,现有制度的正义性来自神; (2)人的本性是不完善的; (3)人们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但在身份和财产上是不平等的; (4)社会由阶级和团体而非由个体组成; (5)反对破坏现存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激进改革,但容忍保存优秀传统的改良; (6)承认并崇拜私有制 [1]

伯克思想起始于对启蒙理性的批判,他认为自然法不是单纯凭借人的理性就可以发现的,不管人是否认识到,它们作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始终存在,而人类社会若要实现优良的社会生活,则必须遵守这些自然法则。伯克开创的保守主义,是一种尊重个人权利和财产、尊重个人自由的思潮,它与社会上层、贵族阶层密切相关,与英国的宪政民主、代议制政府以及民众的自治传统密切相关。保守主义对民众广泛地参与政治感到惊恐,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按照等级而组合起来的,天然领导人的权威应当受到尊重。它尊重个人自由,却反对个人主义和平均主义。它相信传统与习俗,认为社会上层应该承担保障下层民众生活的职责。它厌恶变化,强调宗教和礼仪对社会融和的重要性 [2]。在本质上,保守主义的着眼点在于相信人类的生存以紧张状态为特征,政治活动可以使之缓和,但不能使之完全消失,所以明智的做法是采取一些缓和措施来减少这种紧张,而不是以理性的名义去创立宏大的乌托邦。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新保守主义的出现

随着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兴起,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改变了相互对立的立场,一些保守主义者在继承了传统保守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吸收了自由主义国家不干涉经济的放任主义理论等基本主张,这一派别逐渐发展为新保守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随着战后西方经济发展黄金期的结束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失效,西方面临经济危机、就业危机等重大社会问题,美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发生巨变,新保守主义思潮逐渐开始流行。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由一些20世纪60、70年代从自由主义阵营中分离出来的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组成,如丹尼尔·贝尔 (Daniel Bell)、 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P.Huntington)、 布热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欧文·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等。新保守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一)分析社会类型,提倡限制民主

保守主义者习惯将关注点放在对社会的分析中,而新保守主义者中又主要由一批社会学家组成,因此他们更加关注历史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贝尔认为,美国得益于通信革命和交通运输革命的影响,于二战后步入“后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社会的 ‘意图’是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以信息为基础的 ‘智能技术’同机械技术并驾齐驱”[3]。在后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主要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基础,而社会分层的标准是知识和教育,生产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服务部门由此得到扩展,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据了支配性地位。但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发展,政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在政治生活中则表现为公众对政治领导人和政府的信任程度降低,政治体制中权力的影响力下降,特别是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学生运动和黑人运动,其体现出的反抗文化直指对政府的不信任,新保守主义者则将这些现象归因于民主的泛滥。而如何解决民主过度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亨廷顿认为,有必要对民主进行限制,既要限制民主的适用范围,也要限制民主的适用对象 [4]。实际上,新保守主义者对民主的反感,仍然是基于对秩序和稳定的重视,当民主和政治秩序发生冲突时,则必须对民主做出限制。

(二)强化国家权威,认可机会平等

新保守主义把权威、秩序、维持本民族“共同体”的一致性作为其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并将此纳入一种新的管理结构体系。而且,新保守主义一向极其重视社会的有序性,极端强调国家的重要性,为此坚决主张在国家内部彻底建立和始终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治权威。该理论一贯以资本主义统治权威的维护者自居,在政治主张上表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其具体主张因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但始终坚持精英政治、反对平等主义的政治理念。新保守主义对平等的认同,仅限于人们在机会和选择方面的平等。“机会均等主张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主张靠成就而不是靠承袭归属。”[3]而任何更进一步的平等要求,不仅会削弱经济的效率,伤害社会精英阶层,也会加强国家在财富和政治上的支配权,从而危及自由和既有社会秩序,因而是极其危险的。

撒切尔继承了保守派反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传统,对抗激进,维护社会秩序,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保守主义,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撒切尔通过立法,不断削弱工会的影响力,相继出台6套工会改革方案,面对1984年的煤矿工人大罢工,撒切尔政府立场坚硬,毫不妥协。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权威,撒切尔加强了首相的决策权,减少内阁作用,加强对中央各部门的监督,同时削弱地方政府和某些机构的自主权。撒切尔通过反工会运动,削弱了工党的群众基础,遏制了民主社会主义势力,从而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这是对保守主义传统的坚守。而强调首相权力,使集体决策趋向小型化和多样化,则是对保守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警惕文化危机,维护西方文明

美国新保守主义始于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反对,认为扩大政府权限、过度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会威胁到人民的自由。20世纪60、70年代,新保守主义政治力量迎来了真正的崛起,新保守派代言人巴里·戈德华特 (Barry Morris Goldwater)成为1964年总统候选人,这标志着新保守主义成为可以挑战和抗衡自由主义的政治力量。里根抓住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机遇,批评民主党的高开支政策,提出了经济振兴口号,欲通过减税和削减政府开支激活经营经济的创造力。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入主白宫,自此新保守主义正式登上美国政治舞台中心 [7]

三、新保守主义在各国的实践运用

20世纪80年代,民族主义意识强烈的鹰派保守政治家中曾根康弘成为日本首相,他鲜明地提出了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新保守主义政治主张。此后,他将“战后总决算”与“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了新保守主义政纲。中曾根康弘的新保守主义改革带有强化国家意识和统治实力的内容,是用新保守主义理念来改造战后的保守政治体制。首先,转变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曾根内阁改变过去历届内阁全面介入经济生活的做法,将国家的功能从经济、社会领域转向外交、安保等方面,国家的财政也相应在社会福利上减少,而更多地投入到外交、安全领域。其次,增强政治决策能力和强化决策机制。中曾根康弘认为,“战后40年,有必要重新认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间的关系。”[10]1983年,国会对 《国家行政组织法》第8条进行修改,原来需根据立法设置的各省厅机构和各种审议会,改为可由内阁政令设置。最后,重塑国家意识。中曾根康弘认为,“日本要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国际作用,就必须改革国民意识,为此,我将坚决推动教育改革”。中曾根内阁推行的教育改革与道德教育和国家意识相联系,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再确认,来抵制日本国民中的个人主义思潮,进而强调国家意识与公共意识 [11]

(一)美国——里根主义与布什主义

以克里斯托尔和贝尔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创造了一种堕落、颓废和及时行乐的文化,“文化大众的人数倍增,中产阶级的享乐主义盛行,民众对色情的追求十分普遍”[5]。资本主义的当前发展使得勤劳、节俭和新教伦理的禁欲等资产阶级美德遭到了破坏,导致了文化的虚无主义,从而威胁到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意识形态领域,新保守主义对内关注文化,对外则更强调文明,其中一部分人鼓吹西方文明的普世性,向非西方国家极力推广西方价值观;也有一部分人,如亨廷顿,则看到了西方文明的侵略性。然而,不管如何评价西方文明,他们都提倡维护西方文明的特性。西方文明的特性主要指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文化为核心的美国国家特性,其中包括基督教、多元主义、个人主义和法治等。为了维护西方文明,新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体化,协调政策,以防止其他文明利用其中的分歧;扩大西方文明的范围,将中欧、拉美西方化;警惕伊斯兰文明和华人国家的发展,保持西方技术和军事能力的优势 [6]

一直以来,很多中国人都在努力地学习英语。为了更好地掌握英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记忆词汇,但效果却并不显著,因而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去学习英语词汇一直是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多关注于网络形式学习(张云勤,许洪2014;崔旻,周春芳2015;毕鹏晖2017)、动机调控作用(马蓉,秦晓晴2016;马蓉,秦晓晴2017)以及词汇推理识别发展(范琳,何漂飘,魏泓2015;马拯2016)。除此之外,利用阅读进行词汇学习是学习词汇广受认可的方法之一,因此学习方式研究也包括读后续写对词汇学习的作用(姜琳,涂孟玮2016)和不同复杂阅读任务中英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赵龙武,李毅2016)。

里根深受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始终影响着他的对外政策,从而提出了“重整军备”“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的外交战略。里根利用国内对苏联威胁下美国价值观和安全战略的担忧,对20世纪70年代“缓和”战略所表现出的软弱的不满,提出了具有浓重保守主义色彩的第三世界政策——“里根主义”和人权外交的战略思想。里根主义的基本目标是抗击苏联扩张;核心内容是支持亲苏国家的抵抗力量,即所谓“自由战士”去开展游击战,有限度地把“苏联的扩张势力”推回去,以巩固和扩大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和控制范围;其价值取向是维护西方的民主制度,反对苏联“共产主义扩张”;其基本特点就是对苏政策强硬,主动在第三世界向苏联发起挑战。而人权外交政策的实施与里根主义的推行是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里根主义”声称其目的是为第三世界的民主、自由、人权而战,这正是美国人权外交所标榜的目标;里根主义的实施主要依靠军事手段,而人权外交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二者结合构成了里根政权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战后美国保守主义发展史中,里根时期被公认为保守主义思潮复兴的“革命性”阶段。新保守主义是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政治倾向,反苏反共始终是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核心。尽管随着苏东剧变国际共运陷入低潮,美国的对外政策也随之出现新的变化,但里根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却为后来的美国对外政策决策者特别是持保守主义理念的外交决策者们留下了一笔可以继承的遗产。其中,小布什则承袭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保守主义的基本理念,坚持国际主义立场,主张加强国家实力,强调道德的作用。

因为只有高年级(四、五年级)学生才能有机会接触临床和患者,导致理论教学脱离实践教学现象,限制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影响学生对于临床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与决策能力的提升。本校临床药学教学改革之前(2016年以前)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情况见图2。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预示着小布什政府在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了“反恐谋霸”战略的坚实一步。作为小布什“大中东民主计划”的一部分,伊拉克政权的成功改造将成为改造整个中东的突破口。伊拉克战争使新保守主义对小布什外交政策的影响达到了顶峰。此后,由于伊拉克叛乱的日益加剧,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合理性遭到国内质疑,民众对布什主义的评价也显然无法与同样以新保守主义为基础的里根主义相媲美。在小布什的第二任期中,政府内部人员变更,大批保守派走下政治舞台,自此美国保守主义思潮在经历了复苏与兴起后,再次陷入了低迷。

小布什的外交理念具有强烈的冷战思维,外交重心放在传统安全和防务领域,同时采取单边主义的外交手段。“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保守主义特点更加突出:一是在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上,美国应优先考虑国家利益,特别是在反恐战争中不应担心受到第三方指责;二是更加强调提升国家实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三是调整美国安全战略,认为反恐战争是预防性战争,采取“先发制人”战略比“遏制”战略更加有效。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标志着小布什以反恐为核心的战略主张彻底成型,新保守主义将理论具体化而形成了以先发制人、政权变更、单边主义和追求仁慈的霸权的外交政策为标志的“布什主义”。

2.主动探索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根据中央精神,在温州“建立民间融资备案制度”的指引下,着手准备设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让资金持有者手里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人士进行经营,由国家政策进行引导,可以缓解国家和地方建设资金不足,也减少了资金持有者盲目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英国——撒切尔主义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患上了所谓的“英国病”,即“‘停停走走’的经济、通货膨胀——失业并发症与国际收支危机的交织,收入分配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分权主义日益严重的趋势。”[8]玛格丽特·撒切尔1975年担任英国保守党领袖之初,就决心改变英国经济发展的弊病。撒切尔执政后,在经济上放弃凯恩斯主义,开始实施货币主义;重组国家,减少国家干预;改革税收分配制度等政策。但是在政治上,保守党依旧坚持保守主义,一再强调保守党人坚持的强有力的法律、秩序、国家和权威等政策。保守党对各种政策所做出的巨大调整,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保守主义,即“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上台后,继承了新保守主义对财产权的维护,即认为财产制度是每个人实现自由与幸福的基础。她针对英国的滞涨经济,一反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现代凯恩斯经济政策,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治理“英国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政府逐步出售国营企业,将国家雇佣的工作人员转移至民营部门,并以股票形式将国营企业资产转向民营企业。其次,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最后,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通过采取私有化、控制货币和改革税制等措施,调动了民众生产的积极性,抑制了通货膨胀,英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复苏。

模型采用四边形结构化网格。由于壁面网格对流体流动特性的模拟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对壁面进行网格加密。同时对5×104~4×106网格进行网格无关验证,当网格数达到2.2×106时,壁面摩擦阻力系数不再变化。因此选取2.2×106网格进行模拟计算。

(三)日本——中曾根康弘与安倍晋三

保守主义基于地域和历史阶段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日本作为亚洲国家,又具有西方资本主义特质,形成了不同于美英的“东方保守主义”(Oriental conservatism)。总体来看,这种东方保守主义不太具有宗教色彩,一方面高度认同自由民主、基本人权、宪政法制、自由市场经济等西方保守主义的政治、经济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主张维持秩序、权威和传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9]。纵观日本的新保守主义,既存在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地缘政治考量的实用主义因素,也存在着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相融合的东方因素。

然而,如果仅仅是鲁迅在叙述上与后来者的考察有所出入就认为他创造了这一“神话”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藤野先生》《〈呐喊〉自序》等文本本身也并不以严格意义上的纪实为唯一目的。

新保守主义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轻视抽象的理论,注重实践和经验。也正因于此,与其他重要的意识形态相比,新保守主义缺乏系统的、严密的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新保守主义理论化是非常不符合保守主义精神的。或许,从新保守主义对各国政策实践的影响方面更能观察出它的意蕴与特质。

安倍晋三于2006年就职首相,上任不到一年后辞职,于2012年再次当选。在自民党新生代保守主义政治家中,安倍晋三的政治思想和理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仅表现出他个人对一系列重大历史和政治问题的理解,还充分体现了他对战后日本保守主义政治的继承和吸收。首先,试图修改宪法来摆脱战后体制。在安倍晋三看来,作为摆脱战后体制的顶层设计,必须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使日本能够拥有自卫军并向海外派军,最终实现日本“大国化”的目标。和平宪法是战后日本奉行和平主义的重要象征,为战后日本的和平和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安倍晋三从新保守主义政治角度出发,为提高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转而重视国家军事能力,使日本开始朝着军事大国的方向迈进。其次,提出“价值观外交”和“积极和平主义”。安倍晋三提出了“自由与繁荣之弧”的价值观外交。在安倍晋三看来,“为了确保地区和平与繁荣、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法治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以及通过经济连带网络的繁荣,日本必须与东盟作为对等的伙伴展开合作”。与价值观外交相呼应,安倍晋三又提出了“积极和平主义”,欲将日本从战败的热爱和平、支持和平的“消极和平主义”状态转变为积极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所贡献的“缔造和平”力量。为此,安倍内阁试图全面修正原有的禁止武器出口和国际共同研发的“武器输出三原则”,并提出了允许武器进出口的全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草案,以求推动武器的国产化和国际共同研发 [12]

(四)俄罗斯——普京新保守主义

21世纪初,普京走上了俄罗斯的政治舞台。面对一个分裂倾向严重的俄罗斯,普京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系,迅速把战略能源产业国有化,实现了俄罗斯经济的稳步增长。面对战略空间的不断缩小,普京果断捍卫国家主权,与西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竞争。普京倡导的新保守主义,从俄罗斯国家利益出发,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确保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得到保障,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首先,政治上实施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国家主义。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政策主张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强大的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车臣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开展有效的军事打击行动,成功阻止了民族分离主义的蔓延,捍卫了国家的统一。通过进行联邦制改革,加强了联邦中央的权力,实现了垂直领导,有力保障了俄联邦的统一和国家政局的稳定。通过解决乌克兰危机,成功收回克里米亚,解决了黑海舰队驻军问题,也大大拓展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其次,经济上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目的明确的保护主义。普京上台后,为解决叶利钦时期大规模私有化所带的不利局面,提出了重新国有化战略,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打击和削弱俄罗斯经济寡头,限制跨国公司的投资,俄罗斯政府在重要战略领域通过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对经济再次取得控制权。

最后,社会和文化上恢复传统主义,重塑宗教信仰。随着苏联的解体,共产主义迅速衰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真空状态,为了填补这片空白,规范社会秩序,普京不断强调宗教在维系社会道德传统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通过在社会中确立以东正教为基础的道德价值和社会规范,俄罗斯信仰东正教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宗教的引领下,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得到了加强,社会秩序得到了进一步稳固 [13]

四、结语

纵观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演进,我们能够总结出新保守主义的主要观点,即强调传统,认为传统凝聚着先辈的智慧,能为后世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观点;相信秩序和社会连续性,认为秩序是人类社会经验的积淀;反对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知识的局限性;认同有限政府的原则,认为政府必须承担起维护自由的使命,但又不能强大到危及个人自由、私人财产和社会秩序。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奉行新保守主义的政党在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先后组阁执政,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成为风靡一时的新保守主义的代名词。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后,进入21世纪,新保守主义逐渐势微,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最后也遭到了各种批判与否定,但是新保守主义重实践而轻理论的特性却始终能够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化,国家意识开始在各国凸显,传统与秩序再次受到重视,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国家开始利用新保守主义思想来谋求发展的新道路。随着国家间关系的日益复杂,国内社会结构的日益丰富,未来新保守主义思潮势必还会有新的发展,究其本源,在于新保守主义对传统与秩序的重视会始终贯穿其中,这也成为保守主义思潮的灵魂所在。

按照中图分类法,对比改革开放40年前后图书出版种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文学类和工业技术类始终排列前三。改革开放40年,其他两类变化不大,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增量较大,在改革开放前所占图书出版总量20%基础上又增加了7个百分点。对比1978年与2017年图书出版种类可见,总体分布基本保持了一致。

参考文献:

[1]肖克.西方保守主义核心内涵与现代演进析论[J].长江论坛, 2009(1):53.

[2]陈晓津.英国式保守主义的内涵及其现代解释[J].南京大学学报, 2001(3):81.

[3][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29,465.

[4][法]米歇尔·克罗齐,[美]塞缪尔·P·亨廷顿,[日]绵贯让治.民主的危机 [M].马殿军,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100-101.

[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 1989:37.

[6][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360-361.

[7]王恩铭.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J].国际观察, 2006(2):52-56.

[8]罗志茹,厉以宁.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

[9]刘军宁.保守主义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243.

[10]高增杰.日本的社会思潮与国民情绪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67.

[11]李莹.战后保守政治体制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88-91.

[12]赵政原.从安倍外交政策看日本保守主义的独特性和延续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5):95.

[13]关雪凌,张猛.普京新保守主义解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2):92-94.

李友龙
《大连干部学刊》 2018年第05期
《大连干部学刊》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