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为什么能力越差的人越觉得自己厉害?

更新时间:2016-07-05

虚幻优越感使人自负

1995年,美国匹兹堡一位名叫麦克阿瑟的抢劫犯接连洗劫了两家银行。麦克阿瑟实乃“神人”:他没有使用任何伪装技术把脸遮住,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抢抢”!

由于这犯人实在是太容易锁定了,警方不到一小时就凭银行的监控录像将其捉拿归案。这家伙被抓住之后满脸诧异:“我明明往脸上涂了隐形水啊!你们怎么还看得见我?”

麦克阿瑟所说的“隐形水”,其实指的是他往脸上涂抹的柠檬汁……

如果说掩耳盗铃之人至少自己是听不见铃声的,可这位麦克阿瑟在涂了柠檬汁后,应该还能看见自己的吧?然而,他偏偏就“看不见自己”。

在高度密集的环境中,校园建筑需要突破常规的“高塔平面”式空间拓充,用一种非常规的空间思维方式和空间操作寻找解决超常高密度问题的手段[11],对于高密度环境下的校园设计,从空间布局、交通空间、整体空间、底层空间方面进行了思考。

其他艺术文化形式也是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灵感,其中最明显的技术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例如中国水墨画,留白是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使人感受到空灵之美。正在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当中利用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魅力。服装设计师借鉴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并且在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当中巧妙地利用,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围绕上述研究点,文献[3]以信噪比干扰模型建立冲突图,提出最大独立集启发式图着色信道分配算法.文献[4]以干扰边及潜在干扰边提出基于差分演化的功率控制与信道分配算法.文献[5]将链路选择与信道分配建模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文献[6]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求解频谱分配、功率选择和路由的组合优化问题.但这些方法通常假设网络中存在一个中心节点对频谱资源进行统一计算与分配,无法适应无线网络的动态可变性.因此,CRN中寻求分布式频谱资源分配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压电陶瓷片为载体的无线超声波雾化系统。该系统利用机械共振的原理,通过单片机的无线控制,实现温湿度自动调节,通过智能控制,可以节约资源。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植等农业控制环境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更准确地说,他是看不见自己的无能,也看不见他人的能力,以至于拥有了超人般的自信。

元认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对自身和他人水平高低的评判能力。

虽然麦克阿瑟这种极品世间少有,但虚幻优越感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现实中,有人越是能力差,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就得从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说起,那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低下影响判断

3.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和正视自身不足,及其不足之处的极端程度;

Jack是国外某顶尖高校电脑编程学院的招生官。他每年阅读大量申请者的个人资料和自荐信,其中就有太多的学生表示:“我熟悉各种编程语言,且已有3年以上编程经验。光凭这一点,我有自信,我已经超越了报考贵校所有考生的平均水品。”

一般来说,我们获取的知识多寡,和我们获取知识的技能深浅是成正比的。然而,后者的习得很不容易。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虚幻优越感。

元认知能力低下的人是啥样子呢?这里分享一个真实故事。

换言之,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方得元认知。

Jack说,刚开始通过面试得知真相的他会很气愤:“你说的3年经验,就是说3年前开始接触编程,然后有兴致了就把教材拿出来翻翻,实际上3年间从没编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

“冰山原则”的另一特点是省略,这里所说的省略并不是传统创作中所用的含蓄手法,故意省略某些东西,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传统的省略是省略了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在作品中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海明威曾强调过:“如果一位作家省略某一部分是因为你不知道它,那么在小说里就有破绽了。”所以说,作家省略的“某一部分”必须是自己能够把握并且熟悉的,也必须是读者能够领会和理解的。只有这样,没有省略的文字才更具有表达的意味。读者看到这些文字,便能联想到没有直接描述的内容,使读者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图8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的升高和快拍数的增大,RMSE呈下降趋势,当信噪比上升到一定程度或快拍数增加到一定值时,RMSE性能趋于稳定.同时,在相同快拍数和相同信噪比条件下,本文算法的性能优于文献[9]和文献[13]算法.

这么有趣的心理现象,怎么会逃过心理学家的法眼呢?这不,有两个心理学家不仅对虚幻优越感进行了深度研究,还因此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原因很简单:元认知能力低下!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让一个人准确判断自己和他人相比的水平高低?

我们不仅需要衡量自己知道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更需要充分了解他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把他们前进的节奏拿来和自己对比一下,才知道同样的一小时、一天、一年里,自己和别人相比,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做不到这一点的人,会过于放大自己的努力程度和方式,也就会自负地肯定自己的综合实力,觉得自己比别人要更优秀、更出色。

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怎么会这样?这帮考生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择手段的白痴,还是过于自负,或是自不量力?

这两位心理学家名叫达克和克鲁格,他俩研究的心理现象命名为“达克效应”。

在论文中,二人还引用了达尔文的名言:“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2.1.2 准确度试验 在未知土壤样品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锌、铜和铬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来验证方法的准确度。经测定,该方法锌的回收率在98.0%~109.0%,铜的回收率在 92.0%~103.0%,铬的回收率在95.0%~107.2%,准确度可以满足试验要求。

他们指出:能力欠缺者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达克和克鲁格通过对人们阅读、开车、下棋、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1.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能力差的人无法正确认识到,真正有技能的人是什么水平;

元认知,正所谓万物归元,元认知不止包括我们掌握的一切知识,更关乎我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式和途径。

Similarly,the results of the in-phase correlation of the early branches can be,respectively,expressed as:

4.能力差的人经过恰当训练,在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之后,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从而作出更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看来,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之后,经历“无知”的绝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开悟觉醒的山坡。

小吴本是遭遇不公的新闻当事人,他遇到的糟心事,你我都可能碰到,他的无可奈何,轻易就能引发共鸣。谁没遇到过个把套路深深的“托尼老师”呢?“托尼老师”又何止活跃在美容美发行业呢?那些表情包不过是行为艺术般的表达,借小吴的喜感脸,道出普通人的委屈。人们渴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不想被套路坑得“眉有办法”。

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这项心理研究的背后,人生哲学如此丰富,难道在达克和克鲁格之前就没人有过类似的发现?

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哲人对此心理现象有类似的见解。比如,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知识圆圈说”。

一次,有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你也许没听说过芝诺,那你一定知道爱因斯坦。他也有一句名言,和芝诺的见解可谓异曲同工:“当我们的知识之圆扩大之时,我们面临的未知圆周也一样扩大。”

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懂得多了之后,也更加明白:自己还没看过、没听过、还不懂的东西,也正在膨胀。这份对未知的敬畏,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张真
《党员文摘》 2018年第03期
《党员文摘》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