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共产党宣言》的生态思想及其意义

更新时间:2016-07-05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 年的欧洲工业革命时代,当时的人类社会对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处于初始阶段,环境问题虽已显露但没有全面爆发,因而并没有针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性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与生态破坏等思想,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作用,坚持解放人类社会是解放自然的钥匙;但由于生态问题在当时并未十分突出,生态思想没有成为他们的主题,也不可能实现发展理论与生态思想的系统结合。

一、《共产党宣言》的生态思想

《共产党宣言》客观评价了资本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力的征服,“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在评价资产阶级推动人类历史发展所起的伟大作用时使用了“自然力的征服”一词,这引起有些学者的误读,他们据此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根本没有生态意识,是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人类征服自然,这种“征服自然”的思想是今天生态危机的根源。如社会生态学家约翰·克拉克就把《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人看成是普罗米修斯主义的主体,这个主体把自己视为可以征服一切的幽灵,完全把自然作为主体的工具和对象。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境里来理解“自然力的征服”一词,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承认自然在人类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用“自然力的征服”是为了客观地评价资产阶级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不会认为人类征服自然就是要破坏自然,自然破坏了,人类就无以为继。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自然力的征服”是人类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的“征服”,这是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一贯立场。资本主义大幅度地挖掘和使用自然资源,既推动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又带给自然环境沉重的压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发展进程中,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破坏作用,在早期促进了人从自然界的提升,后来却又给自然界造成破坏,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再也没有其它任何关系了;人与自然之间,除了人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断对自然的剥夺,也没有其它任何关系了。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是经济危机而且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将导致生态危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资本优势把公共的自然资源收归个人所有,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地从自然生态中获取利益,直到把自然资源利用殆尽。资本家不仅通过技术使自然界转化为商品化的自然,甚至还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更大的资本积累,造成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资本主义国家只着眼于追求本国的狭隘利益,不可能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共产党宣言》不仅批判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带来双重危机,还提出了解决之道是进行社会变革,揭示了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进行社会变革、无产阶级运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后的十条过渡措施中第七条“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而土地改良的思想来自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中的有关论述:“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共产党宣言》提出只有“劳动者联合起来的社会”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在解决生态问题上的制度优势在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的经济制度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价值目标,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制度平台和根本的制度保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在社会主义的中国。

《共产党宣言》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理想状态。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又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而每个人的这种自由发展建立在人对自然实现自由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种美好的社会必须经过资本主义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异化阶段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强调使用价值和自然的内在价值、生产和消费方式、民主和平等的社会结构等内容都与生态价值观念相一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追求的是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的内在统一,按照生态规律和生态原则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其生产力发展不但不与生态构成矛盾,而且有利于生态发展。

《共产党宣言》预测到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共产党宣言》虽然没有像论述经济全球化那样明确和系统地论述生态扩张问题,但蕴含生态扩张的全球化,资本扩张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生态扩张”全球化。“以前的一切社会阶级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真正是人的对象,真正是有用物” 。资本主义国家还把污染严重的工厂开设到被征服的国家及不发达的东方国家,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全球生态环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为资本主义国家造成的资源环境污染“买单”。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的发展都不能违背这一趋势,否则将会错失良好发展机遇而导致自身发展落后。因而,我们在考察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积极为本国争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话语权,不能总被西方发达国家牵着鼻子走并按照其意愿制定环境法律规章和标准。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决定了生态问题不会成为他们理论研究的重点,决定了他们生态思想是内蕴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与社会文明发展理论之中。正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反衬出他们生态思想的前瞻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大部分学者探寻生态危机的成因与解决之道都受了《共产党宣言》的启示,利用《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分析法的思想武器分析和解决当今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从图5中可以看出,与He[16]及Forrestal[15]的模型相比,本文理论模型预测的刚体侵彻深度与实验得出的结果十分吻合。

试验地海拔2 136 m,年平均气温6~7℃。地块光照充足,肥力均匀,地势平整,为黄绵土。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基础肥力状况经测定:碱解氮144 mg/kg,有效磷 21.7 mg/kg,速效钾 235.1 mg/kg,有机质 15.76 g/kg,pH=8.06。

《共产党宣言》存在“一红一绿”两条主线:既批判了资本的扩张,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入侵;既揭露了资本家的阶级剥削,也揭露了资本的扩张对世界的生态掠夺;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同时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共产党宣言》具有双重主题,是红色革命和绿色革命的双重奏。

二是鼓励发展股份合作模式。由于农民对稳定收入的偏好,以及如有高投入高收益的企业参与,农民土地经营权所占的股份比例难以确定等原因,推进难度较大。而联合体内部信息透明,成员彼此信赖,为破解难题创造了新的机会。首先,在发挥联合体内部乡村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可借助村集体强有力的组织和带动;其次,抓住当前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的契机,引入权威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科学估价入股资源;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重点培育联合体的核心龙头企业,其良好的市场竞争力是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模式的根本保障。

二、《共产党宣言》生态思想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生态领域的具体问题之一——城乡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系统论述了城乡对立原因、后果及解决方法等,揭示了城乡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城乡对立进行了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城市化进程是产生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并预示了城乡最终走向融合的趋势。资本主义大生产造成的城乡对立,大城市带来的人口集中、庞大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但城市的过度发展和膨胀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带来工业的不断壮大和农业的不断缩小,驱动人口向城市聚集,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给工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伤害。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给工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得传统农业生产变成了工业式的生产模式,土地成了资本生产和增殖的工具。“表面看来,自然的破坏、工人身心的摧残,只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资产阶级工厂的利润至上所致,但是,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科学技术起到了‘很坏’的作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历史,是一部自然破坏、生态恶化和生产者为之殉难的历史。”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加剧了城乡对立。“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农村从属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落后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的消极后果。城乡分离一方面使很大一部分农民摆脱农村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但它却使农村从属于城市,遭受城市发展的剥削;另一方面使城市人口增加,给城市发展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打破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共产党宣言》提出“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在《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章中,当谈到应该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进行强制性干涉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使被排挤出农业的工人不致失去生活来源而被迫集聚在城市,必须加强农业和工业的产业融合,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实现城乡融合。城乡融合是马克思生态思想内容之一,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系统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观的著作除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外,最为重要的则是《共产党宣言》。福斯特指出,一些人指责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反生态的”,实际上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立场上来反对现代主义,“隐含着一定的反对现代主义的假设”,而这种假设在许多绿色理论中都成为神圣的绝对真理。福斯特认为,这些人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手法一方面把本来不属于马克思的思想硬说成是马克思的,这些人把马克思所批评的蒲鲁东对机器的颂扬的论点硬说成是马克思的观点;另一方面则抓住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话肆意歪曲。福斯特不否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描述过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但指出不应把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的描述理解为“自然应当受到轻视”,而应当理解为强调“城乡对立是资产阶级文明异化本质的一个主要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深刻揭露了在城乡对立中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之恶劣,在工人阶级被剥夺了空气、清洁和真正的物质谋生手段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乡村农民则被剥夺了与世界文明的所有联系。福斯特不否认在《共产党宣言》中能找到对“自然力的征服”“整个大陆的开垦”加以赞扬的词句,但强调这里看不出马克思恩格斯祈求“机械的普鲁米修斯主义”,即并没有推崇“毫无保留地”以牺牲农业与生态为代价的所谓机械化与工业化。福斯特揭示《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世界观,驳斥一些人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反生态的指责。福斯特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的描述和“对自然力的征服”“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的赞扬。马克思的批评者认为这是马克思反生态的“铁证”,因为对“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的描述是对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的轻蔑,而对“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的赞扬实际上是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肯定。福斯特认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把“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视为自然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才会做出将无产阶级从“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结果,改变这种状态与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中提出必须“通过把人口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而要实现全国的人口平均地分布,首先要实施“把工业与农业联合起来”,并在“总计划”下推行联合劳动。福斯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分散人口,克服“构成资产阶级秩序”的城乡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所有办法(如“平均分布人口”“工业与农业的联合”“在总计划下推行联合劳动”等)都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些办法被马克思称为“人类与自然的新陈代谢”。 福斯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了生态世界观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特别是在“十点计划”中就生态矛盾问题作了简短而又深刻的论述,在如何建设一个劳动者联合起来的社会的建议中强调了“完全可以如此称呼的生态因素”,在以后的著作中更是对生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并将此列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内容。福斯特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虽没有把解决生态问题视为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把关于建立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关系的思考作为“关于共产主义建设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福斯特强调,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形成,所有的生态问题都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起的,城乡对立的解决乃是超越人类对自然异化的关键因素,而要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视野,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然异化和生态矛盾、实现人类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并以此作为工人阶级运动的直接目标。福斯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一方面避免在生态问题上陷入空想社会主义设计的脱离现实的蓝图,另一方面强调通过行动解决自然异化问题以创造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这里所说的“行动”和“可持续的社会”就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工人阶级革命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福斯特认为,在当前需要一场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样规模的环境革命。“农业是对野生生物稀缺的一种成功的反应,它允许人口缓慢的增长,当这种增长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至此,庞大的人口又造成了新的稀缺性,尤其是在土地和能源方面,另一场革命就变得刻不容缓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对资产阶级文明的赞美,并不是放弃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立场,而是借此导入对资本主义矛盾的思考。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的结尾处就结束了对资产阶级文明的赞美,他们已做出了这样的论述:资本主义,连同它的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实际上已涉及资本主义文明的片面性本质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在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伴随资产阶级文明而产生的资本主义各种矛盾中就有生态矛盾。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资本主义创造财富的特征伴随着大多数人口相对贫困的增长”,与此同时他们也明白,“‘自然力的征服’伴随着自然的异化”,并且提出这种自然的异化“存在于作为资本主义核心问题的城乡分离之中”。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特别是在第二部分的“十点计划”中,马克思恩格斯就生态矛盾问题已做出了简短又深刻的论述。福斯特认为要正确地理解“对自然力的征服”。马克思恩格斯以赞赏的口气说“只有顺从自然,才可以驾驭自然”,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程的加快,付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代价是无比沉重的。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推崇以牺牲农业、牺牲生态为代价的机械化与工业化,而认为对自然的征服以顺从自然为前提。福斯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所有的生态问题都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实际上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生态观点为他们以后更成熟系统的生态理论(即《资本论》等著作中所提出的关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新陈代谢的相互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受到人类的影响,自然的异化是由资本主义式的开发引起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立场是“通过考虑人类与地球之间新陈代谢关系的生产组织而鼓励一种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关系”。 唯物史观确认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的历史,使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必须通过物化世界来实现,经过物化形成的社会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因此,唯物史观内在地包含生态观。

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乔尔·克沃尔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设想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和建设方案。克沃尔认为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制度方面要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在实现条件上要全人类一起实现。鉴于资本主义是不可持续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许多局限性,克沃尔构建了一种新的体现人类美好未来的生态社会主义蓝图,认为“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减少交换价值的范围,稳定生产活动的形式,达到培养生态系统整体的目标”。 克沃尔认为“第一代”社会主义从未实现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没有建立《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分离,劳动力的商品化使交换价值得以实现而进行资本的积累。 “社会主义”必须包含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实现劳动者的自由联合。克沃尔认为,整个人权的概念都源自劳动者的自由联合,它是人类存在的终极表达 。劳动者的自由联合蕴含了民主最大化,体现了集体主义在公共领域和所有权领域中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因而,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在于实现劳动者的自由联合。

《共产党宣言》中对生态矛盾的剖析体现了丰富的生态世界观。《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扩张与生态扩张的本性,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运动谱写的红色革命与绿色革命的交响乐。《共产党宣言》中包含的生态思想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吴宁
《党政论坛》 2018年第05期
《党政论坛》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