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甘肃静宁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苹果产业作为甘肃省静宁县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30多年的不懈发展,在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全县苹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建成了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前列。截至2016年底,挂果苹果园面积60万亩,产量72万吨,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4725元。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全国苹果产业“西移北扩”的发展趋势,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促使苹果产业由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才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通过深入分析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这一富民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更持久的贡献。

1 建园苗木质量差,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1)问题。种苗是果业发展的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苹果产业的后续发展。静宁县每年新建、补植园面积在3万亩以上,需要苗木200万株以上,虽然全县2014年以来已陆续建立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但由于育苗周期长、重茬障碍影响严重,出圃的带分枝优质大苗数量有限。苗木仍需要从山东、陕西等地外调,不仅大量资金外流,且存在苗木品种混乱、质量差、结果晚、效益低等问题,严重挫伤了果农务园的积极性。

(2)解决对策。要实现早果、优质、丰产、节本、高效的现代果业生产,必须从良种苗木繁育抓起,扶持建立一批千亩以上大型自主运营的规范化、商业化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并建立配套的脱毒快繁中心、新优品种观察试验及种质资源保存圃、优良品种采穗圃及快繁育苗温室,引进、繁育新优品种,调优品种结构,保障市场多元化供给需求;借鉴农作物良种补贴方式,加大对无病毒良种优质大苗繁育的补贴,借鉴国外先进的育苗方式和成熟的育苗技术,培育3年生以上带分枝的优质大苗,缩短幼龄期,节约管理成本、延长经济寿命、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

演员表情的变化时按照剧情人物的需要而做出来的。不同的剧情人物往往有不同的表情,悲与喜、惊与喜、怒与喜之间的突然转变,这是成为出色演员的重要条件。演员的表情要转变得快,有意识地去控制,才能让观众跟随演员的情绪变化融入到剧情中去。

2 品种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1)问题。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不均衡,东南部区域苹果产业起步早、发展快速,西北部区域苹果生产仍处于零星栽植、粗放经营阶段。全县主栽品种单一,晚熟品种比例过大,优良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相对较少,上市较集中,果品采后贮藏、市场销售压力大,难以满足市场果品多元化的层次需求,整体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1)问题。苹果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果品质量参差不齐、竞争力弱、售价低等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系统配套、先进实用的果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开展果品标准化生产缺乏原动力和推动力;三是果品标准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果园标准化生产,但由于部分群众观念落后、产业配套资金不足、整体推进措施不力,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扬,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妇女化趋势明显,肥料、农药、包装、能源价格上涨等,果树生产成本又有大幅度增加,抑制了果农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致使粗放管理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西北部贫困山区,拉枝修剪、水肥管理、果实套袋、全园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措施跟不上,乡镇之间、村社之间、农户之间差距较大,优质丰产园和粗放管理园产量、收入差距成倍拉大。

(2)解决对策。①加快郁闭果园的改造步伐,采取“间伐、提干、落头、疏枝、开角”5项技术措施,解决果园在树体结构上存在的高、大、密、低的实际问题,有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②加快老化果园更新改造力度,对失去经营价值的老化果园,进行适当集中连片挖除,通过换土、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解决连作障碍,保证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采取统一规划,进行宽行密株设计,实现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栽培模式转变;条件好的川区可采用矮化中间砧或自根砧大苗建园,立地条件差一点的山台地,可选用海棠和新疆野苹果作基砧,嫁接成纪1号、烟富6号、礼泉短枝等矮化品种,进行宽行密株高纺锤形栽培,以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早果丰产现代栽培模式;③争取项目支持或财政资金给予补助,以加快郁闭园改造和老果园更新改造进程。

3 果园标准化管理程度不高,重栽轻管问题仍然存在

促使我想为韭菜写一首歌的主要因素还是假牙。您看,让这我颗假牙闹的,我张口闭嘴都离不开假牙了。我这人是不是很无聊?您不用给我面子的,如果您认为是,就请您直说,我能承受得住。

(1)问题。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绝大多数果园采取乔砧密植建园模式,果园普遍存在树冠高大、主枝过低、大枝过密、主枝角度小、树势不均衡、全园密闭、通风透光不良、着色差、产量品质低、效益不高等问题;部分果园严重衰老,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群众更新改造困难多、问题大、步伐慢。上述两大问题已经成为果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2)解决对策。加强果园标准化生产。①新建园:选用适地适树特色品种,推广现代栽培模式;②幼园:对品种没有保障的果园进行高接换优,加强土肥水管理,重视幼龄期整形修剪,促进实现早果丰产的目的;③结果园:加快果园标准化管理步伐,推广“树体改良、测土配方,均衡施肥、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控,人工辅助授粉”等技术措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果树果品研究所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职能,进行苹果省力化栽培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发展省力化栽培。就技术角度而言,比如果实套袋技术,苹果套袋占整个生产成本的1/3,如果像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一样,进行苹果无袋栽培,则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养老服务主体呈多元化趋势,社会福利的提供逐步走向了社会化。中国在养老服务,尤其在养老设施提供上,仍然是以政府为主体,市场和企业明显缺位。因此,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政府会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到养老服务领域,以解决养老服务需求增加和投资不足之间的矛盾,满足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

4 郁闭园提质增效、老果园更新改造步伐缓慢,果品质量均一性差

A:我很清楚一点,如果我和子女同时在企业,当状况出现时,他们会依赖我去做决定,所以我选择离开。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本字典,可以随时答疑解惑,但我不会主动去教什么。他们可以接受我的意见,也可以坚持自己的,我们互相尊重。我完全信任他们,相信他们能够管理好企业。事实也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

(2)解决对策。按照“早、中、晚熟合理搭配,鲜食、加工比例适当”的原则,稳步发展脱毒成纪1号、烟富3号、烟富6号、烟富10号等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嘎拉、静宁1号等授粉品种,积极发展蜜脆、红将军、黄元帅等早中熟品种,适度推广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使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趋于1:4:25,努力达到布局合理化、品种多样化、供应均衡化的生产目标。

5 有机肥投入不足,农药化肥不合理或过量使用,果实品质逐年退化

(1)问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消费者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果品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静宁县苹果生产中过度依赖化肥,有机肥用量严重不足,不仅使苹果品质下降,而且造成了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对全县果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2)解决对策。今后果品产业要走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少化肥用量,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和环境安全。①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借助静宁县发展养畜产业的优势,在静宁县建立有机肥加工厂,支持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解决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宣传培训和政策扶持,鼓励引导果农增施有机肥,提高果实品质。②推广枝干粉碎还田、秸秆覆盖、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化施肥等技术措施,多措并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生产出“好吃、好看、营养、安全”的优质果品,提升“静宁苹果”的品牌竞争力。

6 专业技术力量不足,苹果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

(1)问题。静宁县苹果产业已经达到1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以上,而静宁县园艺站、果树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0名,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与产业发展不对等,难以保障苹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果农技术培训;各乡镇虽然设立了林果技术服务中心,但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不强,大多数乡镇林果服务中心人员未能介入苹果产业技术服务行业。

(2)解决对策。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县域内编制。一是引进果树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强化果业技术力量;二是林业局通过人社局,从乡镇现有果树专业毕业生中考察摸底,选调一部分热爱本专业的在职人员充实到园艺站、果树研究所,增强技术力量;三是建立高标准示范园,加强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健全完善现有县、乡(镇)、村、户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充实力量,强化管理,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专业技术人员要包片示范,建立示范园,业务部门每年要进行督查、评比、考核,进行赛园、赛果、赛技活动,组织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对好的示范园和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在全县掀起建园、管园的积极性,促进苹果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艾炳伟,李鹏鹏,李建明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