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莲瓣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09-03-28

莲瓣兰(Cymbidium torisepalum)是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植物,又名卑亚兰、菅草兰、小雪兰[1],是我国传统名花,国兰中的重要一员。莲瓣兰具有花色丰富,株型优美,枝叶秀美,发芽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易开花等优良特性,深受国人喜爱。莲瓣兰因其花瓣呈椭条形,酷似盛开的莲藕花瓣,并因此而得名。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成立后,连续举办了二十余届中国兰博会,莲瓣兰因其优良特性而多次赢得组委会大奖,如莲瓣兰“永怀素”,至今已在2011年中国(昆明)第21届兰花博览会、20l5年彭州中国西部兰博会、2016年第26届中国(大理)兰花博览会、2017年中国(大理)第十届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第27届中国(长沙)兰花博览会等上获得特金奖、金奖等奖牌20余枚。但近些年来,在云南省等莲瓣兰的主产区,莲瓣兰野生资源遭到疯狂采挖,主产区莲瓣兰资源已濒临灭绝[2]。再加上莲瓣兰的开花时间正值每年的春节时期,造成莲瓣兰的市价往往处在高位,名品莲瓣兰更可达到令人瞠目的天价。因此,在正确认识莲瓣兰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应好好研究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莲瓣兰种质资源。

1 莲瓣兰的分类情况

莲瓣兰是兰属植物中被认识较早、但被研究较晚的一个种。在早期,学术界曾将莲瓣兰认为是春兰的一个变种。但从形态学上看,莲瓣兰与春兰的差别很明显[3]:春兰叶下部有关节而莲瓣兰叶下部无关节;春兰花序一般只有1朵花(极罕见2朵)而莲瓣兰花序则具有2~5朵花。20世纪50年代,唐进和汪发缵将云南的莲瓣兰视为新品种[4],并将其命名为Cymbidiumlianpan Tang et Wang,但因其未正式发表,且命名不规范,加上当时国内外的学术界普遍缺乏交流,他们的命名未得到广泛的认可。此后,也曾有研究人员尝试将莲瓣兰单独列为一个物种并确定拉丁名,但直至陈心启和刘仲健将若干兰属植物的分类进行订正后[1],莲瓣兰这一物种及其拉丁名才得到学术界认可。

2 莲瓣兰的分布情况

莲瓣兰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5]等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地区,包括迪庆、怒江、丽江、大理、保山等地[6]。该区域海拔高差大,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土壤湿润,养分足。而莲瓣兰就生长于较多生长于该区域海拔800~2500 m的草坡或透光的林中或林缘处,生长过程需光少,土壤腐质层松软,通风透气,空气湿润[7]

3 莲瓣兰的栽培技术

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是开发莲瓣兰观赏价值的重要手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8-9]

3.1 容器选择

人工栽培莲瓣兰可用常规的塑料盆,但最好选用透气性好、升降温均匀、观赏性强的泥盆,上盆之前最好在盆底铺一层碎砖和碳渣。

3.2 土壤选择

在电压暂降的短路故障中,蒙特卡洛法首先需要对故障进行概率描述,即对A、B、C三相短路情况加以描述,例如单相、两相、三相的短路情况并加以组合;然后从现实概率分布抽样,即借助随机序列的思想对构造的故障抽样;最后建立各种估计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随机数i的概率模型用式(1)表示。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仍有大批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形势严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作岗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更专业化,市场对就业人员的需求与我国退役运动员培养体制内的信息不匹配,退役运动员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使运动员在就业大军中处于劣势[28-31]。

3.3 浇水原则

为了强化电子文档的管理,使其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就应该规范文档管理工作。如在电子文档的搜集过程中,要对电子文档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类,在相关人员的鉴定后进行归档。提高电子文档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从而保证电子文档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同时,对电子文档进行归档之后,还应该注重移交和保管工作。此外,图书馆管理部门还应该集中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进而使文档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和标准。管理规范的电子文档有利于数字资源后期使用和长期保存。

3.4 施肥原则

如前文所说,莲瓣兰浇水要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在春季,温度和湿度同时上升,莲瓣兰进入生长旺盛阶段,需水量较大,但由于蒸发慢,浇水时应往土壤中浇水,时间应选择在上午;在夏季,温度和湿度较高,需水量也很大,除注意通风外,浇水时应从叶面浇水,时间应选择在下午;秋冬季,进入休眠期和花芽分化期,此时的需水量会降低,应以保持土壤微湿,浇水时间最好在中午进行。总的来说,养兰人将浇水工作的要点总结为“春要足,夏要够,秋不干,冬不湿”。

3.5 防治病虫害

莲瓣兰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于其既赏花又赏叶。因而莲瓣兰整株叶片完整度和洁净度,直接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常规的病虫害防治,除注意通风外,春季湿度高,可每月选用杀菌剂如百菌清、花康、多菌灵等喷施叶面一次;夏季温湿度高,发现有病虫害时可每月选用杀虫剂(乐果、克螨特)或杀菌剂(可杀得、宝丽安)等喷施叶面;秋冬季温湿度降低后,要注意用杀菌剂防治基腐病和根腐病。

3.6.4 激素调控

3.6 莲瓣兰的花期调控技术

莲瓣兰的花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月,于元旦和春节上市。但由于花期跨度大,栽培管理技术要求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其规模化推广[7、10]。因而,掌握莲瓣兰的花期调控技术,对扩大莲瓣兰的市场地位,提高经济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总的来说,莲瓣兰花期调控技术包括温湿度、水肥、光照和激素等四个方面。

3.6.1 温湿度调控

莲瓣兰浇水要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水在浇之前要先放置一天,沉淀杂质及挥发氯气,并使水温与花盆保持一致。浇水时水流不易过强,淋到水从盆地的排水孔流出,可顺带排出盆内与肉质根共生真菌产生的废气。

莲瓣兰是半阴生植物,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莲瓣兰开花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加强,是有利于莲瓣兰花芽分化的。而光照强度过高的话,会引起烧斑、焦斑现象。在室内养兰时,应铺设双层遮阳网。

3.6.2 水肥调控

莲瓣兰不耐肥,极易被灼伤根系,施肥时应准寻少量多次的原则,且肥液浓度不能过高。常用的肥料除磷肥和硼肥外,还可施骨粉。

在肥料方面,氮肥可促进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形成,使叶色加深,叶面增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在生长期,如增施氮肥,能使植株生长健壮;若氮肥过量,会造成叶片徒长,除倒伏外,更容易感染病虫害,甚至会引起烧苗。磷肥可使莲瓣兰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呼吸,增加养分吸收,为各种代谢作用提供能源,有利于生长发育。充足的磷肥可促使光合作用产物向根部运转,使根系发达,利于花芽分化和开花;而磷肥过量会使兰株矮小,器官发育过早,植株早衰。钾肥通常分布在生长最旺盛的部位,直接参与代谢过程和调节作用。钾肥充足时,可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对氮、磷的吸收,促进蛋白质形成,提高抗病虫及自然灾害的能力;而缺钾可导致兰株代谢失调,光合作用下降,根系生长受抑制,叶薄而软,抗逆力差,易感染病虫害。了解氮磷钾的作用机理后,要在莲瓣兰不同的生长时期选择相应的肥料,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6.3 光照调控

温度是影响莲瓣兰花芽形成的重要因素。莲瓣兰花芽生长期一般是在7~8月,昼夜温差控制在5~10℃是最利于分化的。花芽出土5 cm左右时,分化作用会暂时停止从而进入养分积累的休眠期。在这个阶段,莲瓣兰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这个阶段叫做春化阶段,会持续2个月左右。春化阶段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结束,这个时候花芽会结束休眠期进入开花阶段。与温度调控伴随而来的是湿度调控,在莲瓣兰花芽分化阶段,湿度应控制在40%左右,高湿度会导致花芽脱落。

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现代英国治安法官沿袭其传统,不领薪水,没有任何官方报酬而是作为义务兼职者为中央政府和地方履行职守,他们仅仅有权申请得到一些交通差旅补助等。统计显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治安法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所在的社区服务,处理了大量的案件,为中央节省了不少的司法资源,吸引了连续的政府,治安法官在英国因而被称为“伟大的志愿者”,治安法官工作的无偿性也就成为现代英国治安法官的又一个显著特性。

最佳选择是疏松、透气、排水性好的腐殖质土。若自制培养土,可选择将等体积的腐叶土、珍珠岩、木屑、塘基石、田土、椰糠等粉碎后混合,使用前喷洒敌克松进行消毒。

在常规的种植领域中,利用激素调控植物生理性状及理化性质已经十分普及,但是在莲瓣兰上应用的报道却比较少见。目前研究的较为深入的,就是用赤霉素可抑制莲瓣兰春化过程,从而可不经低温而成花。

我国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党政思想的方针政策,同时也离不开我国人民的政治参与,在公民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和谐的政治生活,推动我国的健康发展。政治参与理论下,让我国公民有了更多的政治权利,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使得我国政治发展更加稳定。

4 莲瓣兰的杂交育种情况

在莲瓣兰研究方面,从形态分类[11]、生态生理[12]、传统的栽培技术 [8,9]到分子细胞生物技术[13]的应用,几乎都有人在研究。但在莲瓣兰杂交育种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李海峰等以莲瓣兰大雪素和剑阳蝶为亲本,研究莲瓣兰种间杂交育种、杂交种子在原生地播种共生萌发及植株形态发生过程[14];丁长春等以莲瓣兰为母本,大花蕙兰“黄金薄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杂种胚进行无菌萌发,成功建立了该杂交组合的组培快繁体系[15];何正春等研究不同杀菌剂对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成活情况的影响[16];贾琳等采用DALP的方法,检测了莲瓣兰5个居群的遗传结构[17]

5 莲瓣兰的种质资源搜集情况

为进一步丰富莲瓣兰在广西的观赏类型,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通过种苗引进的方式自云南、四川等莲瓣兰栽培活跃的地区引进了14个莲瓣兰品种(见表1),通过近两年时间的栽培对这些品种形态及适应性进行了观察记录,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伏立康唑片在肾脏科不合理使用的问题突出,包括超说明书用药、用量不适宜以及联合用药调整剂量不当。建议在患者有确切感染指征或有微生物学检测证据时使用,勿作常规预防用药;首次给药时应首日给予负荷剂量、后以常规推荐剂量维持;与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宜调整合用药物剂量,以防止耐药和增加经济负担,同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严控用药风险。

 

表1 引进莲瓣兰的品种特性

  

序号 品种名 瓣型 花色 叶型 蝶化程度1玉兔彩蝶 奇瓣 粉红色 细半立叶 捧瓣蝶化2汗血宝马 奇瓣 绿色 细半立叶 三星蝶3滇梅 梅瓣 淡紫色 细园卷叶 无

 

续表1

  

序号 品种名 瓣型 花色 叶型 蝶化程度4赵氏梅 荷瓣 粉红色 细立叶 无5剑阳蝶 奇瓣 淡黄色 中宽立叶 正格副瓣蝶花6大唐凤羽 奇瓣 白绿色 细半垂叶 叶蝶化7黄金海岸 奇瓣 黄绿色 细半立叶 舌瓣三星蝶8雪里红 竹叶瓣 粉红色 细半立叶 无太平公主 奇瓣 黄绿色 中宽半立叶 无10 剑川黄 竹叶瓣 黄色 细半立叶 无11 二红素 水仙瓣 粉红色 细立叶 无12 心心相印 荷瓣 粉红色 中宽立叶 无13 小雪素 竹叶瓣 浅绿色 细半立叶 无14 大雪素 水仙瓣 白色 宽立叶 无9

近几年来,兰花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在该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拥有了自己的种质资源,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才能保证其产业的有利发展。兰花育种是一项艰难、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丰富的兰属植物种质优势,充分利用这些种质资源是今后发展中国兰花产业的关键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心启,刘仲健.兰属中若干分类群的订正[J].植物分类学报,2003,41(1):79-85.

[2]薛润光,和寿星,李兆光,等.莲瓣兰保育现状与开发利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3):94-97.

[3]陈心启.国兰及其品种全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73-203.

[4]唐进,汪发瓒.东亚兰科植物之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51,1(1):23-102.

[5]王鸿泽,唐敏,毕玉芬.云南野生莲瓣兰资源研究进展和科研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29(3):443-447.

[6]贾琳,史云东,虞泓,等.莲瓣兰形态变异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3,31(1):93-98.

[7]黄永艺,唐敏,叶广,等.花期调控技术在莲瓣兰产业化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5(8):186-190.

[8]李正祥.莲瓣兰优质栽培需过“四关”[J].中国花卉盆景,2005,(2):30-31.

[9]陈青,黄树增,段杰珠,等.莲瓣兰设施栽培[J].中国花卉园艺,2013(4):30-30.

[10]孙叶,包建忠,刘春贵.国兰花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园艺文摘,2011,(8):105-106,116.

[11]黄永艺,唐敏,张志荣,等.云南莲瓣兰主栽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差异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23(3):236-244.

[12]索默,毕玉芬,王鸿泽,等.云南野生莲瓣兰形态分异与海拔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6,36(19):6170-6177.

[13]施继惠,李明.莲瓣兰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0):15-18.

[14]李海峰,赵志莲,张海珠,等.濒危莲瓣兰杂交育种及原生地种子萌发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3):0541-0545.

[15]丁长春.国兰杂交育种研究概况[J].文山学院学报,2010,23(2):126-128.

[16]何正春,赵志莲,李海峰,等.杀菌剂对莲瓣兰种子原生地萌发胚培养中真菌污染控制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 学 ,2010,38(4):1721-1722.

[17]贾琳,史云东,虞泓,等.莲瓣兰DALP遗传多样性研究[J]. 广西植物,2012,32(6):822-827.

 
卢业飞,赵晶,罗清,谭秦亮,於艳萍,欧克纬,程琴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02期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