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鳜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初探

更新时间:2009-03-28

鳜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res)、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鳜亚科(siniPercina)、鳜属(siniperca)。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应隶属鲈形目中的暖鲈科(Percichthyidae)。鳜又名鳌花鱼、桂鱼,鳌花是黑龙江水系“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原始鳜类起源于东亚地区,其中少鳞鳜属较古老,产生于朝鲜半岛和日本一带;鳜属鱼类原产于中国。我国鳜的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外几乎遍及全国各主要水系,兴凯湖的鳜亦归属于黑龙江水系,为兴凯湖特产之一,其肉质、营养、越冬成活率均优于南方水系的鳜。

1 鳜的生物学特征

1.1 鳜的形态特征

其体型较高,背部隆起,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两颌不等长,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之下或更后,下颌骨前端领齿强大,呈犬齿状,吻尖。体被小圆鳞,颊下部、鳃盖下部及前腹部被鳞,侧线鳞110~142。幽门垂较多,约为132~323枚。斜形褐色条

纹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基部前下方,体两侧有一条较宽的褐色斑条与体轴相垂直。体侧有棕黑色大小不一的斑块或斑点。

1.2 鳜的习性和食性

鳜为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尤以水草丰盛的浅水湖泊居多。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最适18℃~25℃。在水温7℃以下时不爱摄食和活动。鳜是典型的底栖型肉食凶猛性鱼类。刚孵出鳜体长在4mm以前完全为内源营养阶段。大约2~3日龄,此时鱼苗己有胸鳍、臀鳍,鳍条开始分化,上下颌出现四对小齿。待体长达到5mm时,鱼苗开始摄取外界饵料生物,待5~7日龄时卵黄内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即开始终身以捕食活的饵料鱼为生。体长0.7cm的鳜能捕食体长0.35cm的其他鱼类,体长31cm的鳜可捕食体长15cm的鲫鱼。鳜食量较大,通常饱食时食量可达自重的10%~15%,饵料不足时有自残习性。在养殖鳜的过程中,投喂饵料鱼应有一定选择性,以易得、适口为主。

1.3 鳜的繁殖特征和生长规律

鳜雄性1~2龄成熟,雌性1~2龄成熟,体重在150g以上。我国东北地区鳜性成熟年龄在一般需要3~4龄,南方亦有一年成熟的雌鱼,但此时个体较小,怀卵量少。绝对怀卵量随体长、体重、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龄左右的鱼怀卵量达3万粒左右,一般怀卵量在3~20万粒之间。根据南北地区不同,繁殖月份有所不同,长江水域鳜为5~8月、黑龙江水域鳜6~7月为繁殖盛期。天然生长的鳜在繁殖时期鱼体顶水激烈游动,成群结对于河道及湖泊入口处,在流水的场所产卵,并在水面激起浪花。鳜大部分为多次产卵型,少有一次产空者,产卵时间可延续3~6h。卵具有较大的油球,在流水中呈半浮状态,在静水中下沉。其卵径为1.2~1.4mm。受精卵孵化温度为21℃~32℃,最适温度为25℃~30℃。通常初孵仔鱼在48~60h后开始摄取活饵。黑龙江水域鳜产卵期间性腺发育的性体指数,雌鱼为3.23%~11.2%,平均5.58%±1.93%,产卵后的性体指数为0.87%~2.32%,平均为1.60%;雄鱼在产卵期的性体指数为1.71%~2.69%,平均为2.12%±0.38%,繁殖后的性体指数降为0.71%。

CHANDO and Pechoin were in TOP5 at JD 618 festival 7 60

鳜在天然水体中生长较慢,在长江流域,据测定1龄鱼平均体长17.5cm,体重119g;2龄鱼23.6cm,300g;3龄鱼32.8cm,812g;4龄鱼42.5cm,1526g。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当年鳜苗在池塘或网箱中养殖可达品规格,相当于天然水体中2~3龄鳜的体重。长江水系的鳜生长速度快于黑龙江水系鳜,1、2龄相差不明显,3龄长江水系鳜生长速度快于3、4龄黑龙江水系鳜。5 龄后相差较大。任慕莲还发现,黑龙江鳜个体间成长差异非常显著,同龄鳜体长相差可达30%、体重相差1倍甚至以上,认为这可能是凶猛肉食鱼类掠食强度差异所致。另外黑龙江水系鳜的肥满度大于长江、钱塘江的鳜,究其原因可能是需要积累更多脂肪以适应冬季寒冷的冰下生活。

1.4 鳜的视觉特性及捕食习性

鳜有夜间捕食习性,其视觉对活饵料鱼非常敏感,对饵料鱼的运动特征和形状也有一定识别能力,跟踪行为和攻击行为出现率达90%以上,但对死饵料生物无反应。实验证明鳜视网膜不太可能具有发达的色觉,且视敏度不高,双锥现在被普遍认为是鱼类对弱光环境的适应,这意味着鳜视网膜特别适于感受弱光。鳜双锥呈不很规则的正方形排列,少数单锥无规律地散布于一些双锥组成的正方形晶格镶嵌结构的中心。正方形的视锥晶格镶嵌结构被认为是非常适于感受运动,这意味着鳜视网膜对运动物体十分敏感。鳜视网膜仅存在一层或二层水平细胞不同于一般的色觉鱼类,色觉鱼类一般具有一层视杆水平细胞和三层分别对不同颜色光敏感的视锥水平细胞,这说明鳜的视网膜不具有三种独立的视锥感受系统。因而鳜视觉与一般的白昼型中上层鱼类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鳜的视觉是通过舍弃明视视觉和色觉进而大大提高了其光敏感性,鳜的这种弱光视觉在摄食中占主导地位,头部侧线器官的感觉,以及嗅觉、味觉和触觉等起补充作用。其主要利用视觉在弱光环境中识别饵料鱼的运动和大致形状,然后以突袭方式捕捉饵料鱼。因此,鳜的视觉特性是适应其捕食习性的。

[例 9](E)very so often,perhaps once in a century,there’s a sort of act of faith.A well of faith fills up,and there’s an enormous heave forward in one country or another,and that’saforward movement for the whole world.(1972:248)

1.5 鳜的流行病学

在至今报道的多种疾病中,给鳜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是病毒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是近年来广东养殖鳜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流行快、发病率高,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发病池中,一般10d内鳜的死亡率达90%左右。鳜暴发型出血性流行病是近几年危害鳜的主要病害之一 。有报道鳜白皮病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向前扩大蔓延以至背鳍与臀鳍基部呈白色,严重时病鱼尾鳍会烂掉或残缺不全。危害鳜的真菌主要属于藻菌纲,鳜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在苗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病,以苗种阶段易发危害大。鳜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鲺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舌杯虫病、隐鞭虫病、巴豆虫病、藤本嗜子宫线虫病、范尼道佛吸虫病、尾孢子虫病等。

由于鳜特殊的食性,内服药物治病给药十分困难且疗效极低,而鳜对药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因此,预防工作在鳜病害防治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鳜病害的预防方法:一是要增强鳜的抗病力,对亲鱼注意提纯复壮,防止近亲繁殖,有条件的要从自然水域中选择原种。二是改善养殖环境条件,要彻底清塘消毒,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注意改善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和充足的溶解氧,还可定期使用一些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改良净化水质。三是选择优质苗种并做好药物预防,药物可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等。四是做好饵料鱼处理,防止带病入池引起鳜感染发病。五是实行间接给药法进行预防,用100kg饲料加10kg 灰茎辣蓼粉碎后用温水浸泡,拌和均匀后晾干,投喂给饵料鱼。用此饵料鱼连喂鳜3~5h用以防病,效果明显。

到1907年,俄国在唐努乌梁海已建立了一百多个村镇。当地居民坚决抵抗俄国的侵占,双方冲突不断。当时唐努乌梁海总管海都布奉乌里雅苏台将军之命,对侵略者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俄国就派出哥萨克武装进行镇压。

 
陈文军,何贤臣,尹海富
《黑龙江水产》 2018年第02期
《黑龙江水产》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