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旅游理论创新的路径模式——兼论全域旅游的科学原理与理论体系*

更新时间:2009-03-28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尽管我国旅游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旅游理论创新整体上还是严重滞后于蓬勃发展的鲜活实践,难以满足旅游快速创新变革的需求,甚至面临业界对学界的价值认同危机。另一方面,国家旅游局实施旅游业“515”战略,在旅游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方面又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突破,全域旅游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范例。短短两年多,全域旅游迅速成为国家战略行动以及全社会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最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人民日报》盘点全域旅游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100个新名词之一,“中国政府网”盘点全域旅游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个新词之一。迄今,还没有一个反映旅游发展方向的概念能像全域旅游这样成为一个热词,为此,本文以全域旅游为范例,分析思考新时代旅游理论协同创新路径模式。

一、我国旅游理论创新和理论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新时代旅游理论创新的路径模式

虽然我国旅游研究有了很多宝贵的积累,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总体上旅游理论创新和理论体系建设还很不成熟,整体上滞后于旅游发展实践,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旅游实践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事研究的人员也来自各种不同学科专业,又缺乏重大课题统筹推动、协同攻关,旅游研究总体上碎片化,缺少系统化和集成性的标志性成果。二是边缘化,缺乏标识性和引领性。与相关传统优势学科相比,旅游研究和理论创新严重边缘化,缺乏旅游学科专业标识度。与旅游鲜活实践相比,旅游研究和理论创新边缘化,远跟不上实践创新需求,缺乏引领力。三是空心化,缺乏主体性和专业性。旅游研究涉及领域很多,也很容易将旅游泛化,往往使旅游研究空心化,缺乏有独特学科价值的重大理论成果,旅游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急需提升,在强调旅游外延跨边境或无边界同时,也很需要强化自身理论内核。

这种现状,除了旅游学科发展晚、不成熟、学科定位低、缺乏资源支撑等原因之外,还需要考虑旅游研究理论创新模式问题。作为应用学科,旅游理论研究更需要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与理论互动中探索不同于传统基础学科的理论创新模式。迫切需要打破旅游研究封闭的围墙,由内循环迈向外循环,更好地揭示问题本质,提高理论品质,启迪和引领实践创新。只有立足实践推进理论创新,才能真正将智慧写在大地上,才能使旅游理论创新真实体现鲜明时代气质和中国特色,不断开拓旅游理论创新新境界。全域旅游已成为一个引领旅游的具有“强势”话语能力的新时代旅游理论,可以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在新时代旅游理论创新中的引擎作用和平台作用,较好解决碎片化、边缘化、空心化问题。

国家全域旅游工作的推进中,实际上已探索形成了“立足实践、时代引领、协同互动、系统集成”的“四位一体”旅游理论创新路径,形成“实践创造、理论创意、协同创新、集成创建”的旅游理论创新的“四创”模式,形成“政界、学界、业界、媒界”四界融合和“描述现象、发展概念、构建理论、推动实践”的“四环递进”的旅游理论创新链。跟踪创业捕捉最前沿鲜活的现象,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命题,创意提出理论概念,跨界跨学科协同创新,集成各方面智慧创建新理论。本文作者有幸参与国家旅游局谋划提出和推动全域旅游全过程,对此深有感触。全域旅游理念、模式和战略,是国家旅游局在实践调研中提出并统筹谋划,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各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深化研究和修改审定形成,并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各地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化提升,是国家旅游局主要领导统筹推动的协同创新产物。实际上,“厕所革命”“旅游+”“旅游新要素”“旅游外交”等理论创新,也都源于这种协同集成创新模式。

除了上述技术性的理论创新模式路径之外,全域旅游理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就形成如此巨大影响,主要得益于全域旅游对接了新时代需求和国家战略,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鼓励支持。从宏观层面看,全域旅游理论创新的成功,其秘诀或者规律还可概括为“源自实践地头、立于时代潮头、发力高层顶头、协同创新齐头”的“四头”旅游理论创新秘诀。综合看,推进全域旅游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重大意义,不同层面都有着内在必然的实践逻辑,是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的期待,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是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载体,也是全面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规律使然。而且,全域旅游思想,实际上与互联网思维、区块链新技术等时代新理念、新思维契合,是时代特征在一个产业和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理论概括。

全域旅游不仅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还可以成为推动新时代旅游理论创新的强劲引擎、重要平台和开拓动力。

二、全域旅游是重大理论创新,其内在科学原理和理论体系是对世界旅游的中国贡献

全域旅游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可以构建起内涵丰富、特征突出、层次清晰、系统集成的理论体系。全域旅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系统理论、旅游目的地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中心地理论、资源要素禀赋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链理论、体验理论、共享经济理论、治理理论、场景理论、场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供应链价值链理论、主体功能区理论等构成全域旅游的相关理论基础。

现阶段,为抢占秋肥市场,各厂家不断推出阶段性爆品,业内产品竞争激烈。但经销商及农户备肥情绪普遍不高,秋季肥销售压力较大。面对困难,业务人员斗志高昂,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开展产品推介会、订货会、进村入户宣传、集市促销等营销活动20余场,加大农化服务指导,力争秋肥售肥有所新突破。

全域旅游实践已成为全社会热潮,并产生全球影响,这些都已是广泛共识。但学界对全域旅游理论价值和理论内涵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对全域旅游的理论性、理论内核和理论体系是什么等还存在不同观点,理论自信不足。全域旅游是中国根据国情提出的旅游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是重大的旅游理论创新,开辟了新时代旅游新理论,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系,是中国对世界旅游发展的重大理论贡献。之所以说全域旅游是重大理论创新,是因为全域旅游已具备理论的全部要件:首先,全域旅游是对当代旅游发展实践的规律性、系统化的抽象归纳总结,是从实践中提炼形成的命题和理论,具有理论抽象性特点。其次,全域旅游理论作为一种通过社会实践的总结性思考形成的命题与理论,从实践中来,而同时已经极大推动新的实践发展,有很强的实践性,全域旅游理论源于实践又直接指导推动实践,是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再次,全域旅游正构建起内涵丰富、特征突出、层次清晰、系统集成的理论体系,具备理论的系统性特征。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形成新时代新的旅游发展观、体制观、资源观、产品观、业态观、治理观,是基于中国旅游发展实践的集成创新,对中国旅游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有重要理论价值。

为什么我国要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并有较强的政府推动特点,而旅游发达国家并没有提出发展全域旅游?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发达国家的“全域旅游”是自然形成的,而我国的全域旅游,必须要靠外力大力推进,就如我国的改革开放,要通过政府的全力推进才能取得跨越式的大突破。全域旅游是中国国情下的模式设计和战略选择,但也反映了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趋势和发展规律,具有全球价值,已经产生国际影响,是中国对世界旅游的理论贡献,能提供许多有益启示。我国地域广阔,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形成多种不同模式路径,能够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不同经验借鉴。现代旅游业发端于欧美国家,旅游发展很早就具有全域特点,纵观世界一流旅游国家和地区发展,形成旅游胜地的共同特征都是以环境建设、景点开发、小镇依托、乡村特色、风景道、服务人性化等形成的综合性全域化的旅游环境服务。[2]

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在新时代旅游理论建设中的引擎作用。全域旅游已经产生全社会影响,形成一个凸显旅游地位,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强势话语体系,能有效提升旅游理论创新的影响力和引领力,破解旅游理论研究的边缘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全域旅游理论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可抓紧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评价体系研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规划,及全域旅游多规合一实现途径研究,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研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动态管理机制研究等,加快构建全域旅游理论体系,加快推进新时代旅游理论创新与体系建设。

全域旅游反映了当代旅游的本质特点、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是对相关特征原理的科学描述和理论总结:一是边界开放特征和原理。旅游活动与体验跨边界,旅游产业与经济跨边界,旅游消费与服务跨边界,旅游资源与要素跨边界,旅游管理与治理跨边界,旅游就业与创业跨边界,旅游参与共享跨边界,旅游环境与文化跨边界。二是融合共享特征和原理。全域旅游是融合生态区、文化区、产业区、生活区、城区、乡村等不同空间载体,成为多种功能叠加、多重价值提升的复合型新空间,是一个生态共生共享系统,包括空间、功能、业态、服务、价值等的融合共享。三是价值放大特征和原理。旅游业是附加值产业、共生产业,全域旅游是一个价值放大系统,在不破坏、不影响已有功能基础上,增加附加功能,放大附加值,放大系统的生态价值、产业价值、文化价值等综合价值。四是协同创新的特征与原理。全域旅游是协同创新系统,涉及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区域、不同要素等,需要各方面统筹协调,实现协同创新效应。五是异质体验的特征与原理。旅游的本质是异质化体验,全域旅游强调以特色为灵魂、以人为中心,提升体验和满意度,全过程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突出地域特色。

全域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发展模式,目标就是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1]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也是认知模式、思维模式、改革模式、治理模式、生活模式和综合开发运营模式,是有中国特色和创新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既是发展理论,也是综合改革理论和现代旅游治理理论。

总结各地实践,全域旅游的理论模型可概括为“点线面网链”。“点”是指旅游景区、旅游小镇、旅游乡村、旅游社区等吸引物和服务基地,是全域旅游发展支点;“线”指串联旅游点的旅游线路,是产品线、景观线、体验线;“面”指的是点和线组成的区域,是整合的环境,是全域旅游的基础平台;“网”指的是交通网、服务网、信息网、安全网、管理网等,是围绕游客需求形成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链”是指产业链、价值链,通过“旅游+”拉长旅游价值链和产业链。因此,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实现空间全域化发展,又要实现旅游管理和服务设施的全覆盖,还要实现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点”“线”“面”构筑了旅游发展空间全域化,“网”和“链”构筑领域全域化,从而构建“点线面网链”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框架模型。因此,全域旅游发展,景区点是基础支点,环境是依托,城镇是服务基地,乡村是拓展潜力,交通廊道是串联纽带,价值链和产业链是拓展潜力。载体除了景区点,全域旅游发展还需要创新空间载体,如特色小镇、旅游社区、风景廊道、旅游综合体等。[3]

三、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引擎和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思想建设和创新

韩指导员轻轻一笑:“我听到你们中有人感到奇怪了。关于我的经历,以后再告诉你们。”他用手指着后面的拖拉机和大车说道:“在咱们兵团,一般连队只有七八台拖拉机,可咱们七连却有十二台!不久后,师里还要奖给我们一台,七十五马力的,因为我们是最早在这里开垦、播种、收获的连队。拖拉机是咱们的宝贵财富,人更是。你们来了,我们七连更加人强马壮了。也许你们中有谁还想问——明明一个常见的农村嘛,为什么非叫‘连队’呢?这个‘农村’和普通的农村有不同吗?有,那就是军号声!它意味着连队在下达命令——小李,吹一遍!”

随着游客的增长,不少商贩看准时机,在通向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上进行摆摊经营宣传,且以高价销售商品。这种行为不仅占道,影响游客正常通行观光,而且破坏乡容和周边风景的美感,严重拉低游客的好感度。

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在新时代旅游理论建设中的平台集成作用。以全域旅游为平台和载体,有助于将相关研究和理论创新进行系统集成,强化整体形象和提升整体影响力。全域旅游理论内涵丰富,涉及各个方面,对全域旅游开展系统性、整合性深入研究,引领各方面力量推动全域旅游理论体系建设,并带动形成新时代系列旅游理论创新成果。全域旅游协同集成研究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合力。

三是可以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在新时代旅游理论建设中的开拓突破作用。全域旅游发展起步是要全面整合要素、全域优化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来发展旅游,创造更加美丽、健康、幸福的生活。旅游不仅是战略性支柱产业、综合性幸福产业,也是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基础性产业,全域旅游以新的思维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新时代我国各方面发展都面临新变革,全域旅游是统筹研究系列“旅游革命”的综合载体。[4]

新时代,我们正迎来旅游发展新的黄金期,也正迎来旅游理论创新的春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历史责任。全域旅游案例启示我们,扎根旅游实践研究,发展中国旅游理论,服务我国旅游发展实践的同时,也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贡献中国经验,让旅游理论展现时代气质和中国智慧。

B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白色家电制造商,自企业创立以来,发展还算顺遂。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B公司在经销商管理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亟待解决。

1.AP-BEPS中国执行能力的挑战。执行AP-BEPS是一项复杂、持续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对象和管理业务的全面性、创新性、高度复杂性、独特性,考验AP-BEPS参与国的执行管理能力,特别是对国际税收征管经验和能力双欠缺的发展中经济体更是巨大挑战。因此,强化BEPS行动计划执行能力管理成为中国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金早. 坚决贯彻习总书记新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中国旅游报, 2017-08-06.

[2] 李金早. 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中国旅游报, 2016-02-16.

[3] 石培华. 如何认识和理解全域旅游.中国旅游报, 2016-02-03.

[4] 石培华.树立新的旅游经济观. 人民日报, 2015-09-16.

 
石培华
《南开管理评论》 2018年第02期
《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